◇◇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对《一名川大教师对丘小庆事件的观点》中有关专利问题的补正   张志成   昨天在新语丝网站看到标明作者为B.G.的《一名川大教师对丘小庆事件的观 点》一文,其中提到有关专利的问题中有若干不准确之处,特此补正,供论者参 考。   作者认为:“专利申请与批准只看其内容的新颖性,只要是前人没有提出过 的方法,甚至想法,都可以申请专利,但专利并不保证其一定是科学的或者是可 行的。”从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这个观点是不全面、不准确的。根据(发明) 专利授权的要求,一个产品和一种方法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三 性)。其中,实用性是基本要求。所谓“实用性”就是指“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能够按照该专利发明文件的说明书在技术上予以实现。因此,根据法律,授 权专利必须是在技术上能够再现的发明。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专利局每年收到成 千上万的永动机申请,却不可能授予任何类型的“永动机”专利的原因。曾经轰 动一时的“水变油”“发明”也多次提交专利申请,甚至每天都向专利局首长写 信,但始终却没能在专利局过关,其原因也是因为无法证明其工业上的可行性— —也就是实用性。但是,这里所说的工业上的实用性和真正意义上的工业生产之 间仍然有比较大的距离。也就是说,即便是某人发明了喷气引擎,并且根据专利 判断标准判断具有“实用性”,也并不代表这样的发明构思马上就能够成为工业 化产品。因为其中有各种工业制造上的障碍仍然需要克服。例如材料、燃料、稳 定性等等。事实,有很上多原创性发明具有这个特点,往往在专利申请多年以后 才能成功商品化。从专利到产品往往还需要巨大的基础应用研究投入。   不过,诚如作者所言,“事实上,专利局也没有能力事先验证每个专利的真 实性。”专利审查往往需要巨大的投入,其中最基本的投入就是海量数据库的建 立。专利审查员又必须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领域的科学规范,对 提交的本领域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审查,主要手段是与以前的世界范围内的发明文 献(包括科学论文文献和专利文献)进行比对,并通过与发明人的沟通确定其发 明点,判断“三性”。由于目前科技文献增速极快,学科发展也非常迅速,因此, 必然会出现审查疏漏。但是,一般而言,经过实质审查的授权专利,其“三性” 具有比较高的可信性(目前,美国和中国专利局经过复审而被无效的专利约为 50%,但多数被无效的原因是创造性和新颖性,实用性在其中的比例不高),可 以认为,经过实质审查的授权专利可信性起码在50%以上。不过,为了保证更高 的可信度,专利制度还有其自身的补救措施,那就是复审。利害相关人或者其他 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证据,提出对一项授权专利的无效请求,理由可以是 “三性”中的任一个(还包括其他理由)。因此,可以认为,经过双方或多方质 证,复审后的专利,其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即便达不到100%,但应该是基本 可信的。   作者认为:“专利体系的运转依靠的是市场机制。为了申请和维持专利,申 请人必须缴纳一定的申请和维持费用。一般而言,只有当申请人自信自己的发明 有经济价值,未来会有买家,申请专利才是合算的。作为专利的买方则需要判断 专利的价值,当然也可以要求专利拥有人证明或保证专利的真实性。”这是非常 准确的。需要补充的一点是,目前国内对专利申请的理解更多地倾向于买来就能 投入生产的技术或者新产品(所谓的“真实”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这一含义,也是 丘教授发明争议的其中一点),而事实上,由于专利保护的是一种构思,因此, 从构思的“技术可行性”(实用性)到工业制造上的技术可行性之间是有着巨大 鸿沟的。越是原创型发明越具有这样的特点,往往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巨大的投 资才能产业化。前面所说的喷气式发动机例证如此,现在新兴的IT技术也是如此。 从理论上讲,按照基本原理,本学科的技术人员都会认为喷气引擎是可行的,但 是,制造出一个可用的引擎,仍然可能会经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因此,从专利 产业化角度说,不能简单地把“真实”等于“工业化”,更不能等于马上就可以 工业化制造。众所周知,设想到现实需要时间、实验室到工厂也需要时间。   作者还认为“科学论文发表则是另外一种性质。通常科学论文,起码是 Nature这类顶级期刊上的论文,需要陈述一个新颖的发现并提出理论解释,或者 通过理论分析预言一种新效应并用实验证实。”诚然如此。不过,翻阅专利文献 就能知道,尽管专利不需要太多的理论阐释,但仍然需要证明其实用性、新颖性 和创造性,可以说,专利文献也是论文的一种形式,其核心在于向公众说明发明 人的发明与其他人(前人)的技术方案,论证逻辑是:1:和别人有无不同?2: 有什么不同?3:这一不同有什么有益的效果?4:这一不同和导致的有益效果是 否是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突出的进步、因而是一种发明?从专利文献的这个基本内 容我们也可以看出,“标新立异”与专利是完全两回事的。从专利文献的形式要 求上看,在说明书中必须给出背景技术,在权利要求书中必须描述自己的发明点 (在美国还需要最佳实施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专利说明书能够做到最佳 效果,以判断以后的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进步),对于机械类需要给出规范制图 等等。当然,专利文献和科学论文具有不同特点,但专利文献也是有严格要求的 特殊科学论文,决不是说一个形式上“新”的东西就能被授予发明专利。   作者“顺便说说,现在高校都大力鼓动专利申请,既算科研工作量,又给予 经费支持,大大地削弱了专利申请的成本和风险,所以很多人也乐此不疲,造成 太多的无效专利。教育部和科技部应该认真考虑这种“疑似创新”的不良倾向” 的现象确实存在。不过,其中的理由和结果并非一致。政府鼓励专利申请,固然 降低了专利申请的风险(只能在一定意义上讲,主要指申请、审查费用,而不包 括投资科研等主要费用),但是,政府鼓励并不能保证高校专利申请被授权,即 便或者授权,也可能因为复审制度而被无效,而被无效的专利按照我的理解应该 不会算科研工作量,或者获得经费支持的。事实上,鼓励申请的目的是为了把高 校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尽可能多地权利化,从而为高校及社会带来现实和潜在 效益。如果知识全部以论文形式公开,那么最终结果是出了名,丢了实,科技投 入只换得几篇论文,打了水漂,这已经是中国多年来最沉痛的教训之一了。   对于诸位争论的丘教授科研真假的问题,本人一概不懂,只就有关专利问题 略作说明,供各位争论参考。 (XYS200601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