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方舟子按:未见到发表在《华西医院报》的版本《破译癌症“死亡密码”的科 学家》】   关于方舟子两评《魏于全:破译癌症“死亡密码”》的答复   曹淑玉 杨绍林 廖志林   方舟子先生:   你“两评《魏于全:破译癌症“死亡密码”》”的文章经人推荐,已拜读, 特答复如下。   1、首先再次向魏于全教授道歉。因为这篇文章和你在2年前关于该文章的多 次直接批评,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向你道歉了;但是看到方先生的质询,才知道 我们的错误确实给你“帮了倒忙”(魏原话);你的批评很正确,因此再次道歉, 希望魏于全教授能谅解。   正如你的2年前批评的那样,我们的文章不严谨,有的提法不科学(比如 “帮助日本实验室培养研究生”),发表文章的数量不准确(现在回忆起来应该 是你“发表过”的文章、而非日本期间,即使这样现在这个说法也许还是不准 确)。特别是方舟子先生指出的几点疑问,你当时已经严肃指出过,所以该文发 表在《华西医院报》的版本《破译癌症“死亡密码”的科学家》(作者:杨绍林 曹淑玉 廖志林)一文中我们已经做了修改,现在对照两文,第二个版本没有 方先生说的那些内容了。   上述是魏于全教授2004年对《魏于全:破译癌症“死亡密码”》一文的态度, 和对该文作者的态度。   2、当时的写作背景。由于魏于全教授非常低调,不接受我们的采访,文章 资料来源是间接资料,不是直接采访的结果,成文后也没有经过魏教授的审阅; 所以文章中出现了一些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内容。我们记得当时魏于全当选科学院 院士后,一直不愿接受媒体采访,后来因为有许多媒体不断地、强烈地要求采访 报道(四川出一个院士不容易,希望方先生理解西部媒体当时的报道愿望),以 至于影响他工作的情况下,医院才组织了一次记者见面会,“打包式”的接待了 20多个记者。   关于魏于全不愿接受记者采访的事情还有一个例子,就是2004年《人民日报》 一个特派记者应报社要求采访魏于全,由于他拒绝采访,所以该记者也是通过间 接资料写了一篇稿子,魏教授对此非常生气,不让发表,并向报社表达了这一意 见和态度。后来该记者也非常生气,因为采访是工作任务而非该记者个人行为, 况且花了很大代价(比如飞机票,出差费)。这篇稿子最终因为魏教授的强烈态 度没有发表(注:昨天晚上在网上查了一下,这篇稿子最后还是发2004年1月14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3、《神州学人》杂志发表文章后魏于全教授的态度。2004年《神州学人》 发表文章后,魏于全教授很生气。他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告诉了方先生,请方先生 与《神州学人》编辑部核实。当时魏教授(除了批评外)还要求我们联系杂志社 撤消文章、收回杂志。杂志社也因魏教授的要求联系我们,询问文章真实性问题, 我们的回答是:确有部分数据和提法不准确(不是魏本人提供),也有文字润色、 煽情拔高的地方,但不准确内容不超过10%,文章基本属实。鉴于新闻报道和科 学论文的区别,以及撤消文章、收回这一期杂志的难度,还有作者根本就做不到 “撤消文章、收回这一期杂志”这样的工作,最后这个事情还是不了了之。也因 此,才会有今天关于这篇报道的质疑。   4、我们现在的态度。由于这篇文章是我们写的,文责自负,我们愿意承担 一切责任和后果,以及有关处理。实际上自从魏教授提出批评后,我们就开始了 改正(见前文)。方先生现在对文章内容提出的质疑,我们如实回答;至于对于 作者的其他处理意见,请方先生建议,我们愿意承担。并以此作为向魏教授道歉 的诚意标志。   如果这篇文章在证明魏教授科技“造假”的话,我们要说明的是:“造假” (部分、不是全部)的是我们,不是魏教授。其实,当时杂志社发表我们的稿子 时,我们开始确实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业余作者在这么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长篇 报道,实在不容易;可文章发表后,没想到魏教授就给我们以批评,更没想到这 件事今天还让魏教授难堪。   实在对不起魏于全教授,再次道歉。   曹淑玉 杨绍林 廖志林   2006年4月10日 (XYS200604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