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司魏之争的思考   叶正黄   方先生和新语丝网友:各位好。   本人偶尔浏览新语丝,但最近却为司魏之争频频光顾新语丝,从新语丝刊登 的相关的材料和讨论可以看到司魏事件已远远超出两位当事人之间的学术质疑和 个人恩怨,牵扯出一系列专业和非专业的各种议论,内容包罗万象,可以说反映 了大家对目前高校和学术界存在的不良现象的深深关注。无论司先生的质疑最终 是否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无论魏院士过去现在和未来如何做事做人,无论川大 怎样化解对其的种种指责,司魏事件已经在学术界划下了重重一笔。是喜是悲可 能还有待历史和后人的评说,但此次事件所揭示出来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的却值得 深思。有些个人思考想借新语丝之地谈谈。   科学研究需要大胆地探索和不断地创新,强调知识创新乃是国策,现在上至 院士下到研究生都建立了所谓瞄准国际前沿主流的意识,有势与国际先进水品试 比高低的意念。但科学研究和知识技术的创新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 文字游戏。若仅是为了当院士而作科研,为了影响因子而写文章,为了毕业研究 生必须用英文发表高影响因子文章,这些恐怕都只会把科研和研究生教育引向歧 途。这也许是我愚人忧天,但我还是相信万丈高楼平地起的简单道理。   魏院士的学生在《告诉您一个真实的魏于全》(XYS20060408)一文中说“他 说博士要求在5分钟内看明白一篇 SCIENCE或NATURE ”。5分钟内,是看摘要吧? 如是全文,这哪里是博士生,这是神童,该去给SCIENCE或NATURE当编辑审稿了。 换个角度再来想想,SCIENCE或NATURE作者恐怕也难以在5分钟内给一个本专业的 博士生讲明白自己的文章吧?文中还说“他极其反对发中文文章应付毕业,他说 发影响因子5以下的文章对实验室没有贡献。” 这种想法反映了年轻院士和极想 申请院士的学者们的一个共同心声。眼下的中文文章到底有没有其价值,另当别 论。要想总体提高国人的学术素质和科研实力,应当多强调和鼓励在第一时间出 高质量的中文文章,为国人提供可直接借鉴和参考的高水平的母语学术资料,这 个简单的强国理念应该成为院士们的不可推卸的职责。试想一下:一篇相同内容 的中英文稿,何以见得其中文版是应付毕业,而其英文版却是贡献?! 院士的5 分钟内能看明白一篇 SCIENCE或NATURE的高材生,难道就不该用自己的母语写出 一篇真正的好文章吗?身为院士都反对发表(高质量的)中文文章,又如何改善和 提高中国学术刊物的学术价值。重英文文章轻中文文章,以英文取代中文并不利 于强国,   过分强调SCI影响因子是不是造成目前高校和学术界的不良现象的的罪魁祸 首,这也许还需要讨论。SCIENCE或NATURE 上发表的学术造假文章带来的危害更 大。hooklee在《再答聊斋2:关于博士生毕业标准》(XYS20060316)中所说的也 不无道理:“大压力出大成果,小压力出小成果,研究生就读期间有一定的学习 压力不一定就是坏事。”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但德才兼备的严师的严谨严格 严肃与要求研究生发表影响因子5以上的文章是完全不同的含义。本人才疏学浅, 对魏老师身边工作人员在《不得不说的话》(XYS20060424)中列举的“他对大家 的要求很严格,要求要每月通读国外期刊10份以上”这样的“严格要求”实难兑 现。不过,不做学术做工业人士在《脑子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养鱼的》 (XYS20060425)一文中对此的担心看来完全是多余的。看明白一篇 SCIENCE或 NATURE文章如果都不用5分钟的话,100篇国外期刊上的文章也用不了一天就可以 统统通读了。实在令人佩服。看来曾为沧海不为水的落魄书生在《关于博士生发 表论文的一些看法》(XYS20060316) 中所描述的亲身经历的现象,的却需要引起 一些导师们深思。我倒是认为导师和院士们不妨也把落魄书生这篇帖子当作影响 因子5以上的文章看待, 花个5分钟拜读一下,自己和学生对其所罗列的现象都能 引以为鉴。   有人提出魏院士行医的医学伦理问题。这让我想起母校的院士 (当年的学 部委员),虽非医学院毕业,但文革期间被单位安排去门诊给人看病,特定的历 史环境完全不会让这位院士和所在的医院和医学院后来受到医学伦理的指责,反 成为一段传奇和佳话。因为服务对象的不同和体制的限制,医院的管理,临床实 验的伦理问题和医生的行为规范有它们的特殊性,鉴定和处理医学纠纷远比学术 打假的难度还大。魏院士行医办生物治疗试验室搞临床试验等医疗行为都已不是 简单的个人行为,但如果他本人并没有导致重大医疗事故也没有直接卷入立案调 查的医学纠纷,还难以构成网友所提出的“涉嫌非法行医”。有所不解倒是对有 大量病人敢到“生物治疗试验室”去看病,那不明明白白地写着是一个“实验室” 吗?   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读了新语丝上揭露出来的各种学术腐败现象,深 感这个至理名言所概括的做学问做人的原则恐怕不会是现在上至个别院士下到个 别研究生都能尊崇的。剽窃和造假的却害人害己。但夸大学术成果的吹蒙骗也同 样对中国的科技事业和学术界的名声具有很大的危害。那些发现进化规律和破译 癌症“死亡密码”的完全有资格获得一两个诺贝尔奖,但国人渴望的科学小金人 为什么迟迟不光顾?“吹牛不犯法”这种观念是否也应该改改了? (XYS2006042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