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给天行健博士的一封信(一) 东郭女士 天行健博士: 惊闻您已经被魏院士appointed为‘美国教授’,首先表示衷心祝贺。此外,我以前对 您的‘高度评价’确实也是由衷的,没有丝毫的反话正说的意思。 平时看网络文字总是一目十行,4万只实验小鼠确实太多了些,司先生说到小鼠的数量 ,魏院士‘赌气’地说他们可以同时供养4万只,所以我也就‘赌气’地认为他们总共 至少应该养了这么多。看来赌什么都比‘赌气’好。魏院士赌了一把,让大大小小的 ‘好事之徒’们一把抓住了小辫子。我也赌了一下,结果换来天博士您的关注。呵呵, 如果不是这样,天博士定然不会知道我这个小小的无名之辈。 言归正传,您的‘我对司先生魏先生Nat Med的通讯文章的看法’是从非常专业的角度 去看的,所以总让我这个外行看得云里雾里的。而您的大作一篇接着一篇,小女子我几 乎没有喘息的机会加以学习。司魏二位先生的通讯文章至少是被peer review过的,因 此,司先生的那些问题应该不属于‘可笑’或者‘低级’的范畴。应该说提得是有些道 理的。您替魏院士一一解释,也是有些道理的,但也有不少‘哗而取惊’之词。不过, 我还是非常钦佩您,至少众多网民们无论是挺司还是挺魏,都没有您这样学究气。 所以,我也对您的‘看法’谈谈‘看法’,就先从您的看法(一)说开去: 司先生问的是:魏等做的WB里最显著的是220和30KD的条带。200KD被推断是VEGFR2,因 为分子量类似。那么Integrin对应的应该是哪条带呢?150KD吗?在什么地方标示出来 了?30KD的强信号对应的是什么蛋白质分子?这么显著的一个clue怎么就被放过去了, 它才有可能是魏要寻找的东西,可为什么反而去关心一个分子量150KD,在WB上根本无 法确定的蛋白质? (另外,小女子我和其他朋友也都指出过,仅仅依靠分子量的大小 是无法确定蛋白质ID)的。这个道理,天博士不会不明白吧。我认为司先生问得很清楚 ,是魏院士没理解,天博士进行了曲解。 司先生问:魏得到的免疫血清应该是含有多克隆的抗多种蛋白的抗体,但为什么只主要 识别2种蛋白质分子?天博士仔细阅读后得出的结论是:抗原制备的过程不一样。魏院 士用的是固定了的细胞,这种细胞‘所含的各种蛋白质基本在原位被广泛交联在一起 ’。这种方法几乎没有人用(除了两篇IF远远低于NM的文章,都发表在2004年),但具 有非常得天独厚的优点(“理由有三,第一”),但这些优点也都是天博士你自己理解 的吧。同时天博士又推出一个假说(“第二”),‘固定细胞通过类似半抗原载体的机 制’提供B细胞第二激活信号。可怜小女子我对免疫全是一知半解,做科学也只有若干 个年头,抱着Immunology读了一天也没有找到类似的理论。 总而言之(“第三”), 魏院士的抗原制备方法非常好,即,高效提供了细胞膜蛋白被T,B细胞识别的机会,又 阻止了其它胞浆蛋白被暴露和识别。 应该说天博士这些解释非常新颖,不过都非常难以被证实。但是根据天博士提供的理由 1,2,3,有一点应该是肯定的,就是cross link后的抗原产生抗体的滴度会很低。因 此,我是否可以推测,用这样的方法将得到一些丰度比较高的膜蛋白的抗体,相应特异 性也就比较高。在魏院士MN里而这两个高丰度的蛋白就是220KD和30KD。在Okaji的 Cancer Sci里就是140KD,在Corsini的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里就是分子量一大 一小的蛋白质(这个文章的网站总不容易access, There is a problem with the page you are trying to reach and it cannot be displayed.)。不管怎样,天博士 ,在你的“我对司先生魏先生Nat Med的通讯文章的看法(一)”里, 确实用‘假说’回 答了司先生的问题。但两篇2004年的文献也同样说明魏院士的结果难以重复。 当然,天兄您用‘呵呵,我估计这位仁兄是采用了更接近其它型别的大动脉内皮的缘故 ,把抗某些增殖相关抗原的抗体也给打出来了’和‘这可能与其采用的固定液浓度过低 ,固定时间短,分子交联不够广泛有关’,轻轻巧巧地打发了。 不过,读了您的解释,我不禁对魏院士更增加了一分崇敬,象您所说的那样,2003年前 几乎没有人用cross link细胞免疫动物的,而魏院士开了先河。 p.s.,您已经为魏院士的这个‘成果’做了‘查新’,证明魏院士是历史上第一位用这 样的方法做肿瘤免疫学研究的,也许我们的中国魏还能获个什么科技进步奖吧? (XYS20060512)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