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浅谈肿瘤免疫治疗和如何鉴别魏于全论文的真伪   作者:岭南人   对于魏于全的讨论真是如火如荼。本人曾在肿瘤免疫的课题上花了多年时间, 也算有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顺便讨论一定如何鉴别魏于全的论文的真伪。   肿瘤免疫热与1985年在NCI工作的Steven A. Rosenberg报道了LAK治疗恶性 黑色素瘤和肾恶性肿瘤有效(有效率分别为15%和19%,这两种治疗有效率极低) 有关,此后风靡了1980和1990年代。Rosenberg进一步还发展了TIL,在2002年还 在Science上报道了更加特异的抗肿瘤免疫细胞的研究。然而,其他的作者却无 法重复当初Rosenberg那样的成就,开始还有人报道得到相似的结果(现在想起 来其实是跟风吧!这些人也许是学术骗子!),但随后的大量的研究显示LAK有 效性其实很低,只在5%左右,更糟的是对于生存率其实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虽然 Rosenberg在1996年报道了长期随访的结果(当然是有效的结果,天知道别的研 究者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但鉴于多数学者和临床研究者的资料已说明了问题, LAK或TIL已是明日黄花。但1990年代国内很有一些人从这一风潮中获益,尤其是 军队系统的,最出名的当属第一军医大学(现在称南方医科大学)的罗荣城,他 的实验室自产自销LAK(很发财的),还大做广告,曾在广州引起相当的争议 (有兴趣可以查查2001年或2002年《羊城晚报》,我记不清哪一年了)。   近年来国内在肿瘤细胞免疫方面转向树突状细胞,在国内有包括曹雪涛等进 行这方面的研究,似乎还挺热闹的。但来自欧洲的研究结果显示其临床有效性其 实并不高,前景我看不乐观。   为什么会有研究者要在肿瘤免疫研究中造假呢?要利用肿瘤免疫治疗欺骗病 人呢?我看主要是容易,而且有时不好查,容易狡辩。肿瘤细胞免疫比较特殊, 如果培养的是肿瘤细胞株,真的是你想它死它就死!污染、培养液的成分、温度 等等因素都可以使它们成批死亡。而对于荷瘤小鼠,正如Folkman在《Time》杂 志上所说,如果你是一只小鼠,那么我可以将你治愈!小鼠身上的肿瘤与人是有 不同的!很多的免疫治疗方法可使荷瘤小鼠(尤其是恶性黑色素瘤和肾恶性肿瘤 这样的免疫原性高的肿瘤)达到缓解,但对于人却根本无能为力!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方向已吹到肿瘤疫苗了,个人觉得肿瘤疫苗更有前途, 已达到商业化。目前已有脂质体MUC1疫苗L-BLP25进入III期临床试验(2005已报 道了初步结果显示疗效不错,本人估计在2006年可能完成临床试验申请FDA批 准)。   从本人所知道的情况来看,国内还没有研究室展示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有确实 的成果。   说到此,本人提供2个鉴别魏于全论文真假的办法:   1. 魏于全发表的论文如此重要(尤其是Nature的论文),那么他是否持续 在这方面工作,以将工作进一步推进?此后发表的文章是何级别的?评价如何? 须知如果作者在这方面的工作成果是确实的而且是重要的,那么他肯定会进一步 深入研究,一般地,随后2-3年的该研究相关的论文会比较多。如果没有,是什 么原因?请诸位小心了!实际上魏于全一直没有谈到他的进一步实验,我认为这 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2. 有人重复了他的方法吗?有人引用他的文献吗?引用他的文献的人是证 实了他的研究还是进一步拓展了他的研究的结果?引用他的文献的人是来自魏于 全自己的实验室还是其他的实验室?如果是来自其他实验室的,那么这个实验室 的声誉如何?如果魏于全的研究是确实的和重要的,那么其他实验室(声誉好的 实验室往往可靠性也高)可能会加以探讨,在初步的尝试后认为有前途者必然会 从事相关的研究。当然,能为他人证实研究的结果很重要,但如果有人进一步拓 展了魏于全的研究的话,那么则说明真实性应该是基本无疑的。   当然,以上两个方法不能肯定地指出魏于全论文是真是假,但间接证据也很 能说明问题。   另外,JNCI杂志最近报道一起挪威学者造假的事件(J Natl Cancer Inst 2006; 98: 374-376),并将造假的论文列出,指出引用造假者论文的作者之论 文也需要引起注意。有兴趣者可以参考一下。   “一只海龟”我是很佩服的。本人孤陋寡闻,混了那么多年,医疗界的海龟 见得不少,但在国外有实验室而回国的还是第一次听说。实际上我连在美国名牌 大学得到博士学位而真正回国的也没有见过,只认识一位真正是博士且在国内某 实验室挂职,一年只有不到一个月在国内,原因简单,他在香港有实验室。 (XYS200604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