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好一个“上报给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审阅”的杰作   ——揭周小亮的“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作伪   张炳光   在政界,越腐越升、边揭边升的现象不少,但它毕竟有纪检委管着,据实举 报常常有效,所以总有些升得快活的腐败分子受到惩处。但在学界,越腐越升、 边揭边升的人,虽被据实举报,却难得受到惩处,周小亮便是一个。   我曾用实名,于20040517、20040529、20041120、20050410在新语丝网站发 表文章,揭露周小亮的假冒伪劣。可是,2005年7月、2005年12月、2006年3月, 周小亮以更多的假冒伪劣材料,申报博士点、申报博导、申报“新世纪优秀人 才”。2006年9月25日的《福州大学报》在头版公布周小亮又升了一级,兹抄录 于下:   “本报讯 我校周小亮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深化体制改革中 的利益兼容问题研究》日前通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鉴定验收,鉴定等级 为优秀。同时,其成果被选编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编的2006年第24期 《成果要报》,上报给中央有关部门和领导审阅。这份报告就深化体制改革中如 何协调利益关系提出了有重要价值的政策建议。   “研究报告针对深化体制改革中的利益兼容问题,提出了以下观点和政策建 议:1、深化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应确立为促成利益兼容基础上的效率与财富增 长;2、努力夯实深化体制改革中利益兼容的物质与制度基础;3、积极塑造利益 兼容的微观基础,构建实现利益兼容的宏观体制保障;4、全面实施以公平为导 向的收入分配政策。”   经网上搜索,在“利益兼容”专题数以千件文档中,查到周小亮的相关文章 有:《体制改革性质绩效的理论分析与深化改革中实现利益兼容的制度调整》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以下简称“制度调整”),《非 均衡体制改革产生的制度缺陷分析与深化改革中制度调整之思考》(同上刊, 2005年第9期,以下简称“制度调整之思考”)。总共两篇文章,但却是该课题 的核心成果,其中关于制度调整的论述,两篇内容相同、文字相同达1600多字。 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2006-6-27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署名穆吐的文 章《实现利益兼容基础上的效率与财富增长 福州大学“深化体制改革中的利益 兼容问题研究”课题结项》,内容是从结项报告和专家鉴定抄录出来的(以下分 别简称为“报告”和“专家鉴定”)。   但据查,该课题成果多有剽窃等假冒伪劣之处,专家鉴定也言过其实,下面 我据实摆出,并声明对其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同时第n次鼓励周小亮去法院告 我。   一、该“优秀”成果假冒伪劣举例   1.“报告”称:“课题组认为,现阶段体制改革绩效的评价标准应该由一 直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变为‘效率与公平并重’”。这是从陈德华那 里剽窃来的。   2003年10月11~13日,在厦门大学召开一个全国高校经济学研讨会,周小亮 参加了这个会。在这个会上,北大陈德华教授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方针,实为这个时期的情势所致。……应当说目前我国的财力有了可能加大转 移支付的力度,把收入分配的公平原则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上,实现效率与公平的 统一。现在提出调整收入分配‘效率优先’的方针,改行效率与公平并重”。 (见《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庄宗明、陈永志、陈琛主编,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280~281页)   两相对照,可知“课题组认为”其实是“陈德华认为”。   2.“报告”称:“课题组认为,深化体制改革中利益兼容的物质基础是进 一步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实现财富均衡增长”。这也是从陈 德华那里窃来的。   在上述那个会上,陈德华指出:“最后,我想说的‘蛋糕’做大与公平分配 的问题。前者是物质基础,离开了可分配的财富去谈公平分配只能是空谈。…… 只能像过去那样普遍贫困。但是,也不是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公平就自然 而然实现了。……缩小收入差距的问题,……经济的增长和财力的问题。今天, 应该说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了,这样去做不仅不会影响去做大‘蛋 糕’,而且有利于把它做得越来越大。”(出处同上第282~283页。)   这一对照,又证明“课题组认为”其实是“陈德华认为”。   3.“制度调整”一文中说:“外在制度……,即具有权力或权威性的社会 代理人设计和确立并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执行的具有法规表现的正式博弈规 则……。外在制度,其本质是具有社会权力或权威的强势利益集团维护或改变某 种社会利益格局的合法或合规性的基本工具,是一种隐含着上下等级关系和权力 因素的博弈规则,是社会强势利益集团实现某种利益格局目标的工具、手段和方 式”。(福建论坛社科版2006年第3期第79页)这是从[德]柯武刚、史漫飞那里 窃来的。   柯武刚、史漫飞说:“外在制度是被自上而下地强加和执行的。它们由一批 代理人设计和确立。这些代理人通过一个政治过程获得权威。它们的一个例子就 是司法制度。外在制度配有惩罚措施。这些惩罚措施以各种正式的方式强加于社 会。”“外在制度总是隐含某种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对违反外在制度的行为 所施加的惩罚永远是正式的惩罚,并且往往要借助于运用暴力。……因此,外在 规则的本质特点是,它的惩罚掌握在某种高于共同体的主体手中。”(《制度经 济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7、130~131页)   而sina网文《社会分层、公众心态与社会稳定》(唐钧等执笔)中称:“外 在制度被定义为外在地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文末 注明这一观点出自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中译本。这才是正当引用而非 剽窃,对照周小亮所为,周是剽窃。   4.在福建论坛社科版2006年第3期第78页“制度调整”一文中,论述制度演 进变迁时,作者用“(周小亮,2002)”引我们去看该文参考文献[3]“周小亮: 《论外在制度创新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载《经济评论》2002年第3期”。结果 我们看到周小亮写道:“笔者认为,表现为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内在制度 或非正式规则的变迁主要是一个自然演进过程,……而外在制度主要是人为设计 的,不是自然演变的。”(《论外在制度创新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注④)这个观 点又是从柯武刚、史漫飞那里窃来的。   柯武刚、史漫飞写道:“内在制度是从人类经验中演化出来的。其例子有习 惯、伦理规范、良好礼貌和商业习俗。”(《制度经济学》中译本第36页)。 “内在制度被定义为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则,而外在制度则被定义为外在地 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同上第119页)   原来,周小亮还利用参考文献的方式进行剽窃。   5.周小亮在该课题的核心成果“制度调整”和“制度调整之思考”两文 (福建论坛社科版2006年第3期和2005年第9期)中的第四节(核心的核心),都 建议“政府要从‘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周小亮2003年 的一篇文章提到过这个观点,但这不是该建议的源头,源头可追到一本教材,那 里写道:“要树立政府管理是一种服务的意识……。把管理变为服务的政府改革, 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出发点未必相同,但在政府必须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要求,为 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方面则是一致的。”(孙荣、许洁编著《政府经济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42页)也就是说,周小亮的这一建议,是从 一本教材剽窃来的。   6.上述“制度调整”和“制度调整之思考”两文,是同一个课题的成果, 同一个作者,发表于同一个杂志(福建论坛社科版),在同一个部分(都是第四 节),同样的内容(都是建议,作为全文的核心),用相同的文字达1600多字, 全靠电脑粘贴,实属罕见。技术倒是先进,行为却是极为不端。   7.“报告”称:“课题组全面考察了各种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有关体制改革 与利益兼容的不同理论”。这实在太夸张了。有关体制改革与利益兼容的不同理 论无数,课题组都全面考察了?我们从网上查到的课题组成果来看,无非是帕累 托、科斯、凡勃仑、哈耶克、康芒斯、诺斯、加尔布雷斯、马克思、伯恩斯、萨 缪尔森等几位,其中前六位是周小亮每篇文章几乎都会提到的。可是,还有很多 关于体制改革与利益兼容的重要理论,课题组都考察了吗?比如:马尔萨斯均衡 理论,佩鲁“发展极”理论,阿罗不可能定理,布莱克单峰定理,毛泽东论十大 关系,张培刚的“牛肚子”理论,珀洛夫和温戈的区域核心—外围发展理论,索 罗增长模式,赫希曼和卡尔多的区际增长传播理论,荀子的群论,法约尔的社会 有机体组织理论,江泽民的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理论,等等,即使全面罗列都难, 周小亮竟然“全面考察了”,这只能再一次证明他的吹牛风格。实际上,能够全 面考察某一专题理论的,只有长期潜心研究该专题理论的极少数人。   8.“报告”称:“课题组认为,在市场化体制转型过程中,一些具体制度 安排上的偏差与制度结构缺陷的累积是引起目前利益矛盾与冲突的基本成因。”   可是,早在1989年,江泽民在《求是》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就分析了这种成 因:“双重体制的存在和一些改革政策措施不完善、不配套”;“实际进行的分 配改革实践仍然要受到经济发展阶段、新体制发育程度、社会传统观念和习惯势 力的三重制约,造成某些具体的分配改革政策存在一定缺陷,同时国家对收入分 配的有效调控的力度也明显不足。”(《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50页)   两相对照,可见江泽民1989年的“认为”,要此2006年的“课题组认为”先 进得多,后者不过是一种劣等重复,毫无“优秀”可言。也可以说是后者剽窃了 前者。   9.“报告”称:“课题组认为,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大胆实施收入分配 政策,在确保企业与市场效率的基础上,把注意力转向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 建设和财税体制改革。通过税制改革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 系的建设与完善,统筹各项经济政策,让体制转轨中的相对利益受损者得到相应 的利益补偿,以协调、兼容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可是,老江在上述文章中已经认为: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就分配 抓分配,而要综合治理,包括搞活企业,加快培育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调节 系统,搞好计划、投资、物资、财税、金融、物价等方面的改革,加强法制建设, 建立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创造机会均等的竞争条件,形成实施正确分配政策的良 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尤其是流通秩序,通过各种途径对因改 革中某些失误的受损者主动补偿甚至超额补偿,建立富有弹性的就业制度,使劳 动者在竞争中获得大致均等的机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江泽 民文选》第一卷第51~55页)   两相对照,“课题组认为”不又是超低水平的重复吗?不正是抄袭了老江的 观点吗?   10.“制度调整”和“制度调整之思考”两篇文章(福建论坛社科版2006年 第3期、2005年第9期)提到的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的建议,和乡村干部、街道干 部早就懂得的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 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相比,同 样显得滞后和低劣。   二、认定和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假冒伪劣)的依据   教育部教社政函[2004]34号文(以下简称34号文)规定:“不得以任何方式 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 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 说明。”“学术成果不应重复发表。”“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评审 意见应措辞严谨、准确”。   教育部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中 指出:在评奖、晋升等过程中,实行学术道德一票否决制。要及时妥善处理学术 不端行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 对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以上是法规性的依据。   邹承鲁院士在《光明日报》2002年4月10日发表的文章指出:“用别人的结 果,略加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结果予以发表,同样是违反科学研究道德的剽窃行 为。”这可作为重要参考。   前述sina网文《社会分层、公众心态与社会稳定》,引用柯武刚、史漫飞的 一个观点(还不是原文),就详加注明。这可作为实例对照。   江泽民在论述中国市场经济的一篇文章中,首先指明学术界、理论界有很多 提法,归纳为三种,然后说:“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这个提法。”(《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201~202页)这样产权就清楚了, 不是像周小亮那样,把别人的观点拿来,加上“课题组认为”、“笔者认为”的 印记就据为己有。   周小亮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表示他很重视《现代汉语词典》。那么,我们看看 该词典对“认为”的解释:“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所以, “课题组认为”、“笔者认为”,就是“课题组”的观点、“笔者”的观点。在 学术上,“认为”、“赞同”、“倾向于”,是用来界定知识产权的。   三、周小亮对该课题的经费使用和课题的申报问题   周小亮拥有该课题的国家经费7万元,还有配套经费,共有10多万元。但据 揭发,周有了这些钱之后,不再出现大年三十饭馆老板上门讨债而周小亮躲债的 情况了,相反,2005年春节的一次聚会,周小亮对买单者说:“把发票给我,我 有经费可以报销”。2005年夏天,周小亮申报博士点要进贡,一次买茶叶就花掉 上万元。因此,应该对他的经费收支进行审计。   周小亮过去有不少剽窃和一稿多投等不端行为,这次国家课题结项又被发现 许多不端行为,那么他在申报课题的时候,肯定使用了有剽窃、有一稿多投等不 端行为的成果。因此,应该对他的申报材料进行复查。   四、周小亮的问题已是积重难返   在周小亮这次课题结项之前,我揭发他剽窃他人成果18处,他不知改悔,这 次国家课题成果又被发现剽窃他人成果多处。   周小亮还是一稿多投的老手。这方面我过去没有公开揭发他,现在应该让他 亮亮相,举例如下:   1.一投:《资本运营中的信息、信誉与规制:理论考察与现实分析》, 《经济评论》2003年第1期(2004年申报破格晋升教授的代表作之一)   二投:《体制转轨下资本运营中的信息、信誉、规制与治理》,《福州大学 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2.一投:《新古典经济学市场配置资源论及其启示》,《经济学动态》 2001年第3期(2004年申报破格晋升教授的代表作之二)   二投:《新古典市场配置资源论述评》,《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 年第2期   三投:《关于市场配置资源方式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经济研究》 2000年增刊   3.一投:《市场失灵及其制度矫正的两种经济理论分析》,《当代经济研 究》2002年第2期(2004年申报破格晋升教授的代表之三)   二投:《市场失灵及其制度矫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 不同理论分析》,《学术月刊》2002年第4期   4.一投:《我国经济过剩运行的制度成因与相关政策选择》,《财经问题 研究》1999年第11期   二投:《经济过剩运行的制度成因与相关政策选择》,《财经科学》1999年 第6期   5.一投:《产权、竞争、协调配置与企业绩效》,《经济评论》2000年第3 期(2001年、2002年两次申报破格晋升教授的代表作,均被福大校评委否决)   二投:《企业绩效与现代企业理论:分析与思考》,《学术月刊》2001年第 1期(是2001年、2002年、2003年三次申报破格晋升教授的代表作,01、02年被 福大校评委否决,03年被省评委否决)   6.一投:《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保障:制度创新对称与互补》,《开放潮》 2001年第2期   二投:《经济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中的对称与互补》,《经济评论》2001年 第3期   7.一投:《论外在制度创新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学习与探索》2002年 第3期   二投:《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不同理论解说及其缺陷分析》,《经济 学动态》2002年第3期   三投:《论外在制度创新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兼评西方制度变迁理论关于 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不同理论解说》,《经济评论》2002年第3期   8.一投:《制度创新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基本保证》,《开放潮》2002年第6 期   二投:《提高农民收入与农村二次市场化制度创新》,《东南学术》2002年 第3期   9.一投:《生产函数与制度之关联研究》,《当代财经》2000年第7期   二投:《试析制度变量对生产函数的影响与制约》,《东南学术》2000年第 6期   [注]:①会议论文集里的论文、博士论文、内刊论文不计入一稿多投。②周 的同一篇论文,如在福大学报发表,字数较少,在《经济学动态》、《经济评 论》、《学术月刊》发表,字数较多,原因是福大学报责编认为周的文章太啰唆, 斧砍了许多。   这次课题结项,发现周小亮竟然在同一个课题之中,同一个作者,用两个略 为不同的标题(《体制改革性质绩效的理论分析与深化改革中实现利益兼容的制 度调整》和《非均衡体制改革产生的制度缺陷分析与深化改革中制度调整之思 考》),在同一个杂志的不同期上发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3 期、2005年第9期),其中核心部分(政策建议)内容相同、文字相同达1600多 字,可见他不靠辛勤劳动,而靠电脑粘贴工夫。   周小亮早就说过:“我把报刊编辑搞定了,发表没问题,把专家搞定了,评 审没问题。”(这是2001年9月,省内同行向我揭发的)   周小亮的剽窃和一稿多投,证明他的确有恃无恐。当然,编辑可能不是受贿, 而是犯了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对他盲目信任,上当受骗(这是2001年9月,省内 同行对我的批评)。   说过文章发表的问题,现在来看周小亮的专家评审。   周小亮2001、2002两年申报破格晋升教授的3篇代表作,有两篇内容相同, 属一稿多投。北京某名校吴教授和其他两位专家评审,竟无一人指出(但被魏可 镁院士领导的校评委会识破,遭否决——显示我们福州大学原本是实行学术品德 一票否决制的)。周小亮的教学很差,一般人说他“连话都说不清楚”,广州某 名校来考察他教学质量的王教授说他“逻辑混乱”,学院领导派年轻教师去为他 “救课”的事多次发生。周小亮的教学管理也很差,以致被取消教学管理资格。 可是,那位吴教授竟在评语中说周“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突出”。   周小亮靠假冒伪劣的材料被评为“十佳”、“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等等, 那评语当然都是好的,甚至还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因此,这次周小亮课题成果多有假冒伪劣,但却被专家评审鉴定为“优秀”, 一点也不令人感到意外。其实,周小亮的成果由周小亮自定熟人评审,结果可想 而知。姜建华提议国家成立社会科学创新成果认证局,我完全同意,并建议实行 评审、鉴定听证会制度。   我们再看“报告”所说:“课题组认为,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大胆实施收 入分配政策”。是什么“收入分配政策”呢?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政策”呢? 还是“按生产要素贡献的收入分配政策”呢,或是……?顺便指出,2003年周小 亮提交厦门会议的文章,在宣传“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市场均衡” 时,也使用了“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大胆实施收入分配政策”这样不通的表述, 如今照抄不改,足见其水平之低。   周小亮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表示他很重视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理应同样重 视教育部34号文规定的“论证缜密,表达准确”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可是 他力不从心,历来做不到,比如他的博士论文《市场配置资源的制度修正》(经 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的《后记》,就有如此精彩的文字:“此书是在我 博士论文修改基础上而成。……得到了……胡××教授、陈××教授、李××教 授……的衷心帮助。”周小亮没有受过正规大学教育,这无所谓,可小学的造句 作业总该做过吧,怎么写起文章来还是“连话都说不清楚”呢!   看看周小亮的过去和现在,可见他的问题积重难返。   五、反腐败人人有责   新语丝网站20050412发表Clearland(净土)的文章,他提到:“也曾想张 炳光与周小亮是否有个人恩怨,但一个退休的老人怎么会跟手下的一个年轻人结 下恩怨呢?”   首先要说明,周小亮是我引进福大的。多年来,福大校内外朋友一讲起周小 亮的劣迹,几乎都要带上一句:“都怪张炳光把他引进福大”。所以,人人有责 反腐败,我反周小亮腐败的责任更重大。   周小亮原在江西财经大学任教,两次报考同一位导师的博士生,成绩都不够, 但导师念其两次报考之忠心,同意让他“委培”。可江西财大说“谁都可以委培, 就你不可以”。导师于是替他找到华侨大学委培。岂料周在华大个把月就要离开, 他的导师叫他带着推荐信找我。当时(1996年)我担任福大管理学院院长。我想 华大吴校长是精明人,他敢收的人我为什么不敢收,于是答应委培,解决了周夫 妻的工作和一家生活问题。周当面说我是他的“大恩人”,说我也是他的导师。 当然,我不会接受这种奉承。可我既没有亲自对他进行业务考核,也不知道他在 江西财大因对女学生耍流氓和利用考试机会索贿等受到处分(他是不带人事、工 资关系,不带档案离开江财的),就把他的事交给我的搭档(院党委书记)处理 去了。我轻信周的推荐人,我的搭档又轻信了我,祸根就这么种下了。   2001年9月,福建省经济学会年会期间,省内同仁纷纷向我揭发周的劣迹, 批评我上当受骗。一位同仁要我表态,我说“家丑不可外扬”。大家很失望。会 议结束后我回到学校,许多同事向我揭发周的劣迹。我想“一路哭不如一家哭”, 又想不能给我的继任者(他是1997年上任的)留下太大麻烦,于是我给魏校长写 了书面检讨。魏校长当晚回话:“谢谢你!我也上当受骗了。”可惜魏校长不久 就离任了。   周小亮在有的场合自称马克思主义者,在有的场合骂得比fl功还凶,在有的 场合说“在美国,我们的总统”——又好像是美籍人士。2002年,他的政客加小 混混的嘴脸在公众中充分暴露(恕不详述,有确证)。我决定投身反腐,陆续对 他进行揭发。   周小亮会对我进行欺骗和奉承,当然也会对一些高官和学者进行欺骗和奉承, 这是他越腐越升、边揭边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周小亮还会使用黑社会手段,比如对我进行电话威胁、电话骚扰,让他的小 兄弟警告给我提供证据的人不要跟我来往。他在广州某名校当官的一个老乡同伙, 2005年4月29日晚10时45分,用北京的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13710118902)恐吓 我:“对你不客气,你早点死吧!”接着对我进行电话骚扰。(我都及时报了案) 他不敢去法院告我,就只能用黑社会手段。   现在学界同仁学习孟二冬,当然令人高兴。但是,当年江泽民也曾提倡“老 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我也曾以此跟周小亮共勉。可 事实证明,光有正面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政经界如此,学界也如此。所以还得要 实打实地反腐败。老夫过了今年就虚度七十二,离休也快两年了。但是反腐败人 人有责,老夫不敢脱逃,惟如此,方能“内省不疚”(孔子语)。   2006年10月7日 (XYS2006100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