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在陈家骅老师身边的二、三事   本人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曾经是陈家骅老师的学生,是他其中一本专著的 作者之一。近来一直在注视着网上有关陈老师的信息,觉得大家说就是我在学期 间所见所闻。前天“旁观者”撰文为陈老师说“公道话”,一看便知是“嫡系部 队”,因为行事风格和陈老师一样。我们陈老师在遇到办事不顺或听说有人对他 质疑时,会很快根据他自己的理解和知识所及“锁定目标”,继而进行攻击和漫 骂,如果可能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利“修理”锁定的目标。对于这点,福建农林大 学的许多老师深有体会,因为有的老师也被殃及过。   本人本想不凑这个热闹,毕竟是自己的老师,家丑不可外扬。但是,“旁观 者”的文章,触动了我的一个痛处,我再也忍不住了。   进入陈老师门下,其中有一半的原因是他头上的光环。心想,能在省里做个 一官半职的,早年一定很有成就。进入论文研究,马上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文 献缺乏。陈老师所有的文献,都放在他办公室旁边的一个差不多5平方的房间里, 书柜不及人高,文献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多为复印件。我和陈老师 讲,好象少很多文献,无法鉴定下去,但我得到的答案是“全世界的文献都在这 里了”。但我很快发现,其实世界上近二十年来茧蜂分类发展很快,许多国家都 有著名专家在发表大量的论文和专著。由于当时本人英语水平有限,不敢直接与 国外专家联系,所以就向国内一位专家求助。这位老师很快就将我要的文献复印 并邮寄过来,当时我非常感动,对于一位名不经传的研究生,这位老师却给予了 及时的、无私的帮助。但我马上得到同门弟兄的警告,“此事不能让我们陈老师 知道”。因当时一时惶恐,竟忘了在收到材料后写信表示感谢,留下了难言的遗 憾。这位老师就是“旁观者”攻击的中国动物志茧蜂科(一)和(二)的作者之一。 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向这位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并同时表示深深歉意,也希望这 位老师看到此文时,原谅本人早年的过失。   进入论文研究遇到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标本有限。我们的标本室不算小, 但标本柜不多,而且也不及人高。标本数量最多也就在5万号左右吧,可能还多 说了一点。我不知陈老师所说的20万号放在哪里?关于文献、标本等情况,我看 可以依“旁观者”的建议,到咱们母校调查一下。其实去看一看就知道了。我们 陈老师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许多数字在他那里,不用统计,都在他的脑子里。 所以,难免会有出差错的时候,我们也就不知该用哪个数字。记得一次,不知是 写课题申请还是写介绍材料,反正把他早期说的比较小的数字写上了,结果可想 而知。标本有限怎么办?陈老师就对我们严格要求,要求我们将每一个标本鉴定 到种。咱们虽然标本不多,但可以提高“鉴定率”来弥补,所以,咱们标本室的 标本几乎都鉴定到种。   遇到第三个问题是:在对标本无法鉴定时,如何定种?要是拿这个问题去请 教我们陈老师,他就会说,全世界的文献都在了,还无法定种,那就是新种了。 要是你拿标本去请教他,他会很快告诉你,这个标本我在国外没有见到过,应该 是个新种。当然,多数情况下,是我们自己“摸石头过河”,因为陈老师省里的 工作很忙。新种虽然确定了,但如何写鉴别特征啊?那只好自己想办法了。我自 己都觉得这些东西很不可靠,但在论文答辩时,有专家提出意见时,我们陈老师 会代为回答,要么说“这是不同的学术观点,正常的”,或者干脆说“没有问 题”。这种场合,我真是感动得差点热泪盈眶。   在陈老师的“益虫研究室”呆了几年,潜移默化地学到了不少东西,以至于 后来到工作岗位后还无法改掉!我们陈老师可以在很熟悉的人面前讲假话,而且 镇静自若。比如,他会刻意在你面前讲,他生于1938年,其实大家都知道他生于 1936年。再比如,他会在不同场合讲,他到美国去带了3千多号标本,每一标本 都与模式标本核对过并定种。刚开始,我还信以为真。后来很快就知道,那是假 的,不要说他所谓的定名的3千多号标本在咱们标本室看不到,就是核对标本的 事也是离谱的很,外行听起来挺厉害,但我这个后来算是入门的人,听起来就有 点刺耳了,因为能帮助鉴定中国种类的模式标本大都在欧洲,而不是在北美,我 们陈老师是在美国呆了“多年”。再比如,他还会时不时地提起,他在美国时很 多学校请他去讲学、做报告,高高挂在他办公室进门处的、他和里根总统的“合 影”也在一边不停地提醒你,这是真的。刚开始,大家都信以为真。但后来慢慢 地大家也就心中有数了,心照不宣。我想,刚开始,我们陈老师说这些的时候, 他自己可能心理也会有点紧张,后来他慢慢地发现,大家没有什么反应,所以就 成了“谎话说上一千遍也就成真理了”。现在大概连我们陈老师自己也不清楚自 己说的话中有多少是真的了。   我们陈老师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遇到有人质疑他时,他会立马拿出对 方的许多“不是”的证据,而且许多是数字证据,张口就来。后来,咱们研究室 的一些获得真传的人也练就了这身本领。不信?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考证一下 “旁观者”的“指责”,恐怕他的话没有一句可以经得起推敲,没有一个数据经 得起核对!他连什么“分类学文献”的概念都不清楚,还能“统计”出数据来?   我奉劝陈老师悬崖勒马,不要在“糊涂”下去了。我们在您身边时,由于相 对封闭,还可以聊以自慰。现在出来了,看到了外面世界的事实和快速的发展, 我们真的为您难为情!您要是能改过自新,您仍然是我们的陈老师!   您的学生 (XYS200708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