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沈阳《时代商报》未刊稿:   沈阳一起“学术造假风波”调查   本报重点报道部 首席记者 于江涛   学术研究本是一个纯洁、高端的领域,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的学术造假 事件频有出现,使一些“教授”、“学者”原本光鲜的身份为之蒙尘。综观那些 已经成为过去的“学术造假风波”,绝大多数缠绕在自然科学领域里,而近日发 生在沈阳一件事却把“学术造假风波”引向了社会科学领域——随着两篇“马列 主义研究论文”之间的博弈的展开,带给了人们尤其是相关学术界更多的反思。   (小标)两篇惊人相似的论文   长期以来,“商品货币关系在何种客观物质基础上消亡”,是马克思主义导 师囿于历史时空条件终生未能解决的理论大难题,也是许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 始终不懈追求的重大论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劳动价值学说的命运,也关系到马 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剩余价值学说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又关系到科学社会主 义以及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因此,100多年以来,这一重大命题成为许多马克 思主义理论家梦寐以求追寻着的重大课题,而由于种种原因,对“商品货币关系 在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消亡”的研究一直处于一种“学术迷茫”之中。而 这种情况在2006年却突然有了转机——   2006年,“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辽宁 省一级期刊”——“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的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略论商品 货币关系灭亡的物质基础》的论文,作者董敏秋副教授为沈阳体育学院马列教研 室主任。她以近5000字的篇幅分4个部分详细论述了“全自动控制系统带来了生 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引起了人类劳动‘质’的飞跃……最终为商品货币 关系的灭亡奠定了牢固的客观物质基础。”   “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篇文章的内容是10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一 个重大发现和贡献。”令人感到异样的是,说这番话的并非马列研究领域的某位 “大家”,而是一位在该领域名不见精传的“小人物”——铁岭市市委党校讲师 赵吉伟,“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这篇文章的内容与我有关,而且关系很大。”   在天寒地冻的辽北重镇——铁岭,十分气愤的赵吉伟向记者出示了一份1997 年第2期“中国社科类核心期刊”——“辽宁大学学报”,当时还是铁岭市供销 职工中专讲师的他在上面发表了一篇题为《全自动控制系统下劳动与价值创造的 演变》的学述论文。“我早在1997年就已经论述过的‘全自动控制系统下人类劳 动内含的演变,以及会给商品货币关系带来的深刻影响’等内容,怎么到了2006 年就成了别人的研究成果了呢?”说着,赵吉伟还向记者出示了他论文的原稿— —《商品货币关系灭亡的物质基础分析》,“送出发表前,我对论文的题目和一 些极小的地方进行了改动,绝大部分主体内容根本没动。”赵吉伟说。   对照两人先后发表于1997年和2006年的两篇论文,记者发现后发表的一篇在 内容、段落、引用话语、甚至是小标题上,与先发表的一篇有很大程度上的雷同 甚至是一致,“我保守地统计过,雷同的地方超过50%以上”。对此,赵吉伟说, 他很不理解董敏秋副教授的做法,“他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如此这般地‘拿来’吗? 可以想一想,在学术上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   (小标)“委曲”的“副教授”:“我给过他1000块钱!”   面对“同行”的置疑,2007年11月20日董敏秋副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但 她不认同“学术造假”的说法,“因为这篇论文是赵吉伟给我的!”   董敏秋副教授告诉记者, 1997年的时候,她因为面临评职而发表的文章又 不够,于是经人联系,她找到了赵吉伟。“当时赵吉伟给我排出了很多文稿,并 说你随便发,对我无所谓。”董敏秋副教授还回忆说,由于当时感到有些不好意 思,而且正赶上赵吉伟要到外地出差,“于是由于当时我带钱了,就给了赵吉伟 1000块钱。”   1996年董敏秋副教授拿到了那篇论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出现了本文开 头的那些情况。董敏秋副教授说,由于当时在赵吉伟处商议论文事的时候,没有 确认那1000块钱是不是买卖论文的钱,加之既没有录音录像也没有第三人在场, 更无法证明到底存不存在敏秋副教授所说的那“1000块钱”,所以,现在回想起 来,董敏秋副教授也感到很尴尬、很委曲。   而且董敏秋副教授还告诉记者,赵吉伟就此事不久前曾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 她索要过200万元的补偿费。   但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董敏秋副教授始终在回避她的论文内容为什么与别 人的论文内容如此雷同和一致的重要问题,只是一再表示:“论文的创作过程 (我)不想说,我要有保留的。”   (小标)“执着”的“讲师”:“这是赤裸裸的‘学术造假’!”   “那是没有的事!”在铁岭市市委党校的办公室里,赵吉伟讲师的语气中透 着气愤,“他根本没给过我钱,再说我之所以把那篇论文提供给她,只是想和她 在学术上交流交流,那么重要的一篇论文我怎么可能轻易地给别人,而且还告诉 人家可以‘随便发’呢?”赵吉伟说。   而对于董敏秋副教授所说的那封“索赔”性质的电子邮件,赵吉伟讲师则坦 言是给董敏秋副教授发过一封电子邮件,不过“索赔”的数额“并没有她说的那 么多!”就在2007年11月21日下午,沈阳体育学院相关领导给记者送来了那份电 子邮件的打印件,记者看到,在邮件中,赵吉伟要求董敏秋作出“书面认错”; 要求重新发表该篇论文,但考虑到董敏秋的“特殊身份”,可以将董敏秋列为第 二作者;最后,赵吉伟提出了150万元的数额,作为董敏秋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经 济补偿。   到本报送这份电子邮件的沈阳体育学院相关领导表示,他们也希望事情早日 查清,如果是他们本校老师的错,该校一定会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和帮助。   对此,已经聘请了律师的赵吉伟讲师认为,“这如果不是一种赤裸裸的‘学 术造假’行为,那又是什么?我相信纸里包不住火,事实最终会给所有人一个 ‘公道’!”   “至于为什么会是150万元,相信马列学术研究界的人士看过论文之后就会 明白,可以说我的这篇论文有相当大的学术价值。”对于这记者提出的“依据什 么确定150万元索赔标准”问题,赵吉伟这样说。当然,赵吉伟同时也表示,对 于这个问题,日后,法律会有一个公证的论断。   同时,赵吉伟讲师还向记者讲出了那“150万元”更深一层的含义:“因为 董敏秋副教授曾通过别人向我表示过想‘协商’解决此事,但是我觉得一方面这 篇论文在学术上是无价的,另一方面这种赤裸裸的‘学术造假’行为太令人气愤 了,已经超出了钱所能解决的范畴。所以,我一气之下就提出了这个她根本不可 能接受的150万元的数字,想借此回绝她,并使其打消一切‘幻想’。”   (小标)“风波”里的“玄机”   就在这场“学术造假风波”还没有结束的时候,2007年11月21日上午,记者 接到了某部门打来的电话,对方请求记者考虑不再就此事进行采访和报道,条件 是给记者以另一种“形式”的补偿。   而董敏秋副教授也“意味深长”地告诉过记者,她是辽宁省“两课”优秀教 师、沈阳市“三八红旗手”,“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你的这篇文章发出去的可 能性太小了!”闻听此言当记者追问这是为什么的时候,董敏秋副教授没有正面 作答,只是说她还负责沈阳体育学院对外宣传方面的一些事情,该校“一年有20 多万花在媒体上。”   (小标)著作权频遭“侵犯”的背后   事实上,2006年,国内众多高校栽倒在“造假门”前:清华大学教授刘 辉盗用论文刚被处理,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杨杰学历造假又被揭穿;上海交通大学 陈进"汉芯"事件余波未息,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与北京大学“引进假人才”之争 又起……   “一起起与‘学术造假’有关的事件说明着什么?”记者了解到目前学术界 有这样两方面的看法:一方面一些学术研究者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够重视,法律 意识不强,往往是在自己的著作被侵权后才反应过来,进行维权,这未免为时过 晚;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学术研究者为了评职称、晋级,而盲目、草率地将他 人或熟人的研究成果“拿来”为己所用。多种因素导致了当前出现了为数不少的 “泡沫学术”和“实用学术”,这对于我国学术研究的大环境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眼下日渐火爆的经济学术研究领域。 (XYS200712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