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华北电力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刘向杰教授学术作假现象   华北电力大学刘向杰获得2006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从网 上收搜索到的内容来看,发现他有非常严重的弄虚作假,重复发表行为。具体表 现为一篇文章经常发表数次。别人一般都是在国内杂志和会议发表后,再在国际 会议和国际杂志发表,而刘向杰却将国外期刊上已录用或发表的文章缩减以后又 在国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连题目都不改,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其行为 令人可怜又可笑。   下面对其几篇文章进行分析,看看他是怎样一稿多投的。所有文章标题可以 通过他本人的网站   http://au.ncepu.edu.cn/au/liuxj/index.htm   以及EI检索网页http://www.ei.org/查出。   下面这篇文章发表5次。   论文题目:Neuro-Fuzzy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of Boiler Steam Temperature   出处:   1、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vol.21, No.4, Dec., 2006, 900-908   投稿日期:2003年11月2日,修改时间:2004年11月5日   作者标注为 X. J. Liu and C.W. Chan   2、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5, No.1, Feb, 2007, 83-88   投稿日期:2005年10月14日,修改时间:2006年10月14日   作者标注为 Xiangjie Liu, Jizhen Liu and Ping Guan   3、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June 21-23, 2006, 6531-6535   投稿日期:2005年11月1日之前,录用时间:2006年2月1日(根据会议征文通 知推断)   作者标注为 Xiang-Jie Liu and Ji-Zhen Liu   4、Advances in Neural Networks - ISNN 2006: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 ISNN 2006, Proceedings - Part II, May 28-June 1, 2006, 1027-1032   投稿日期:2006年1月前后(根据会议日期推测,具体时间没有考证)   作者标注为 Xiang-Jie Liu and Ji-Zhen Liu   5、IFAC Symposium on Power Plants & Power Systems Control, vol.1, 189-194. Seoul, Korea. September 15-18, 2003.   投稿日期:2003年3月前(根据会议日期推测,具体时间没有考证)   作者:Xiang-Jie Liu, Felipe Lara-Rosano, Marino Sanchez Parra, Raul Garduno Ramirez.   下面让我们看看文章1,2的关系。   1) 文章2摘要之第一句摘录自文章1之第二句后半部;第二句与1之第一句一 致;第三句为1之第三句前半句;以后完全一致。关键词完全相同,只不过顺序 不同;   2) 合并了文章1之第一、二部分,删去了图3,4,6,7,8,10(a)以及表2,3。   3) 文章2的八个图分别为文章1的图1,2,5,9,10(b),10(c),11,12。   4) 文章2的公式(1)-(6)分别与文章1公式(1)-(6)相同;公式(7)-(17)分别 与文章1公式(11)-(21)相同;   5) 文章2之结论部分与文章1之结论的前半部分完全相同;   6) 文章2的参考文献除[1][2]为新加自己的文章外,其余都出自文章1的参 考文献。   下面再让我们看看文章1,3的关系。   1) 文章3摘要除个别语句外与文章1完全一样;关键词完全一样,只不过顺 序不同。   2) 合并了文章1之第一、二部分,删去了图3,4,5以及表2,3。   3) 文章3的七个图分别为文章1的图1,2,6,9,10,11,12。   4) 文章3的公式(1)-(9)分别与文章1公式(1)-(9)相同;公式(10)-(15)分别 与文章1公式(11)-(15)相同;文章3无(14)式,式(16)-(19)分别为文章1的式 (17)-(22)相同。   5) 文章3结论部分与文章1完全相同;   4) 文章3的参考文献除[1]为新加自己的文章外,其余都出自文章1的参考文 献。   文章2,3与文章1相同部分具体可见附件1vs2.pdf及1vs3.pdf。用黄色标记的 是完全相同部分。   可以看到,2,3其实是1的缩减版本。由于4无法获得原文,但可从论文标题、 摘要可推断内容基本与文章1一致。   从投稿时间来看,5是文章最初稿,在IFAC会议上进行了宣读,然后投稿 IEEE Trans. on Energy Conversion。从1修改时间来看,2005年文章已进入修 改阶段,甚至可能已被录用,签了版权协议。然而刘教授为了获得更多论文数量 和奖励(华北电力大学对EI和SCI收录的论文有奖励),在2005年末及2006年初将 文章1缩减后分别又向《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以及另外两个国际会议投稿, 得到文章2,3,4,都被EI收录,而4甚至被SCI收录。严重的一稿多投。   下面这篇文章发表3次。   6. 标题:Constrained Power Plant Coordinated Predictive Control using Neurofuzzy Model   出处:自动化学报,vol.32, No.5, Sept. 2006, 785-790   投稿日期:2005年6月10日,修改日期:2006年2月12日   作者标注为 Liu Xiang-Jie, and Liu Ji-Zhen   7. 标题:Power Plant Coordinated Predictive Control using Neurofuzzy Model   出处:Proceedings of the 2006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 June 14-16, 2006, 5071-5076   投稿日期:2005年9月20日   作者标注为 X. J. Liu, P. Guan and J. Z. Liu   8. 标题:Power Plant Coordinated Predictive Control using Neurofuzzy Model   出处:Proce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June 21-23, 2006, 129-133   投稿日期:2005年11月1日之前,录用时间:2006年2月1日(根据会议征文通 知推断)   作者标注为 Xiang-Jie Liu, Ting-Ting Yang and Ji-Zhen Liu   以文章7为标准,看看文章6与其相同之处:   1) 摘要完全一样;   2) 文章6图1,2,3,4,5,6分别为文章7之图2,3,4,6,7,9。文章6删去了文章7 中图1、图5及图8;   3) 文章6之式(1)-(3)与文章7之式(1)-(3)完全相同;6之式(4)=7之式(5); 6中式(4)在7中出现,但未编号;6之式(5)=7之式(7);   4) 文章6之结论为文章7之结论的简写;   5) 文章6之参考文献略去了文章7之[2],其它完全相同。   再看文章8与文章7相同之处:   1) 文章8之摘要除两句简化外,与7之摘要完全一样;3之引言部分之第一段 为2之第一、二段之改写,以后完全相同;   2) 文章8图1至图6与文章7完全相同,文章8的图7是文章7的图7,8合并而成 的,而图8为文章7的图9;   3) 文章8之式(1)-(8)与文章7之式(1)-(8)完全相同;   4) 文章8之结论为文章7之结论完全相同;   5) 文章8之参考文献略去了文章7之[7],其它完全相同。   文章6,8与文章7相同部分具体可见附件中的7vs6.pdf和7vs8.pdf。可以看到, 6其实是7的缩减版本,而8几乎和7完全一样。从投稿时间来看,6或7是文章最初 稿,分别向期刊和国际会议投稿。3篇文章录用时间大概都在2006年初,不知刘 教授在签署版权协议时是什么样的感觉。   再看下面这2篇文章。   9. 标题:Adaptive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 for Flexible Satellite   出处: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vol.18, 2005, 451-459   投稿日期:2004年5月11日,发表日期:2005年2月9日   作者标注为 Ping Guan, Xiang-Jie Liu, and Ji-Zhen Liu   10.标题:Fuzzy Sliding Mode Attitude Control of Satellite   出处:Proceedings of 44th IEEE Conference on Decision and Control, and the European Control Conference, Dec. 12-15, 2005, 1970-1975   投稿日期:2005年2月28日   作者标注为 X. J. Liu, P. Guan and J. Z. Liu   以文章9为标准,看看文章10与其相同之处:   1) 摘要完全一样;   2) 公式完全一样;   3) 文章10图1=9之图2;10之图2中两个子图(a)(b)是由9之图3的三个子图 (a)(b)(c)重新组合构成的,两者描述的都是卫星三个方向角在SMC和AFSMC控制 下的6条响应曲线,10之图2是按不同控制方法下三个方向角的响应曲线进行分类 的,而9之图3是按三个方向角在两种控制下的响应进行分类的,两者采用数据相 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10之图3,4分别与9之图4,5也是这样的关系。而10之图 5,6与9之图6,7完全相同。   4) 文章10之结论除少1句话外,与文章9之结论完全相同;   5) 文章10之六个参考文献全部出自文章9之参考文献。   文章10与文章9相同部分具体可见附件中的9vs10.pdf文件。可以看到,10其 实是9的缩减版本,标题也是这样。从投稿时间来看,在确知文章10已经在国际 期刊网上发表后,刘教授又将其向国际会议投稿,从而既获得SCI奖励,又获得 EI奖励。   下面这3篇文章很有意思:   11.标题:Model-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using associate memory network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v 32, n 3, 2004, p 176-182   作者标注为 Liu, Xiang-Jie, Lara-Rosano, Felipe   12.标题:Model-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based on associate memory network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 2006, p 2313-2317   作者标注为 Liu, Xiangjie; Liu, Jizhen   13.标题:Model-reference adaptive control using associate memory network   Preprints of the 15th IFAC World Congress. Barcelona, Spain. July 21-26, 2002.   作者标注为 Xiang-Jie Liu, Felipe Lara-Rosano and C.W. Chan   文章12是中文,英文标题将using改成为based on,摘要与11和13完全相同。 比较12和13相同之处如下:   1) 结构完全相同;控制方法相同;   2) 例子完全相同;所得仿真结果相同;   3) 13之图1=12之图1;13之图3=12之图2;13之图4=12之图4;13之图5=12之 图7;13之图6,7,8=12之图8,9,10;13之图9=12之图12;13新加入图2,删除了12 之图3,5,6,11;   可以推断,12是13的中文翻译并且进行了适当的扩充(也许直接翻译至文章 11),由于无法获得文章11,无法进行详细比较,但是11之标题及摘要与13完全 相同,因此可以推断13是初稿,2002年在IFAC会议上发表后,再在国外期刊上发 表(2004年);有趣的是,两年后,刘教授利用担任2006年WCICA会议程序委员会 委员的机会,将该文又投稿发表得到文章12。也许是11未受到学校奖励(因为文 章标注的作者地址不是华北电力大学),他感到亏了,于是再次投稿发表,换取 奖励。   总之,这种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真是中国学术的悲 哀。 (XYS200706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