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裴柴二人谈话的心态揣测   作者:覃杰   长久以来,由于我国的整体文化环境以及教育体制的局限,多数科学家的人 文修养的确有些欠缺。因此科研工作者给世人留下了呆板、缺少情趣、不通人文 的负面印象,甚至一提到科学家就容易联想起“科学怪人”之类的词来!我相信 科技工作者自身也不满意这种局面。   裴研究员以高级知识分子的身份,无疑是有着改变这种刻板印象的动因的。 因为如果一个科研人员能给他人留下既通尖端科技又具人文情怀的美好印象,我 相信无论对己对人都是极为有益的局面。因此当裴先生在飞机上偶遇一美女,而 且是颇有名声的中央台的美女主持时,在这种不期而遇而且狭小的私人空间里, 裴先生的心态大约轻松自在,平日的那些面具也就有意无意的褪去了,自然流露 出来的是真心。   基于这样的理由,我大胆揣测裴先生当时的心态应该是这样的:   裴先生确已是国内顶尖的生物科学家,而且声名卓著,倘若能在此种情景下 能展示一下自己的人文修养,给美女留下美好的印象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 柴美女显然属于文人,而文人们对科学话题大多着天生的厌恶,对生物学知识的 兴趣恐怕也不大,因此最佳的、能够引起柴美女共鸣的话题显然应该是人文情怀 的话题,所以裴先生就当然的转向谈论科学人文方面了。但无奈裴先生自身的人 文修养恐有点不济,因此谈着谈着就有点跑调了:先是谈到从羊的眼神里“看见 人的眼神”,并断言“发育十四天的胚胎已有神经反应”,然后猜想“狮身人面 像难道不可能是上一次赛跑人的遗迹”?进而怀疑“人这样贪婪地想要活下去是 对还是错”?诸如此类的。但无论细节如何,这些言论再从柴主持的博客中散发 出来,却给了公众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我国目前干细胞研究有违反生物伦理 的危险,应该谨慎、谨慎再谨慎!这无疑会给并不先进的我国干细胞研究增添一 道障碍,而且这障碍既不是来自自然,也不是来自它国,而是我们自己。   柴记者还谈到了科学家应该“自知无知”,其实谈及此点我们更应该清楚: “自知无知”的前提应该是真正有知!从认为自己一无所知的苏格拉底到觉得自 己只是在海边拾到几片贝壳的牛顿,无疑都是对这个世界有着深刻认识的有知之 士,正因如此他们的“自知无知”才具备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因反思而带来的精 神震撼。倘若我们的文人骚客们在对这世界知之甚少的前提下,也大发“自知无 知”的感慨,那充其量不过是句大实话而已,而绝无反思所应有的力量。   柴记者还反对“对效率和成功的狂热崇拜”,其实这句话的关键点是“狂热” 二字。因为“对效率和成功的崇拜”绝对并没有问题,而且绝对要强于不崇拜, 否这的话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回到过去的“千年迈一步”的近乎静止的状态中,那 才是真正可怕的。至于究竟什么是“狂热崇拜”,柴记者并没有说清楚,而我等 普罗大众也就更不清楚了。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在今日资讯异常发达的今天,任何信息都会迅速的被公 众所知并引起公众的回应,无论这些信息是对这社会有利的还是不利的。我们也 可以设想,如果对着科学素养普遍低劣、公众判断力不强而且长于煽情的国人去 输出一些错误的信息,会对我们的科技工作带来何种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科学 研究本来就孱弱的我国更是如此。所以,我认为那些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人,应该 尽可能的朝着有利于培养国人的科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的方向输出言论和观点, 而不是相反。   也可能有人会担心,这种倾向会不会将我们这个社会带入到科学主义的俗套 之中?其实只要我们认真的考察一下中国的社会现状,就会发现这种担心只是杞 人忧天。因为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伪人文主义过度发达而真科学精神又极度缺乏的 社会,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一切提倡科学的努力都是必要的、而且是不会过头 的。   但愿裴先生只是在上述心态下的偶然言论,那样的我们也不必太紧张,但倘 若裴先生心里真是这么想的话,那我们就有理由为裴先生所领导的干细胞研究的 前景担心了。   胡乱揣测,裴先生不必当真。 (XYS200705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