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云南高校知名教授身陷论文盗名漩涡   学术打假作家方舟子的博客贴了一条“卖马”帖   谭江华   春城晚报2007年11月7日   核心速读   10月28日,因“学术打假”而闻名的作家方舟子的博客上,查证网友“小锅 米线”质疑云南某高校一教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5篇学术论文的真实性后,贴 出《盗名者云南某高校副院长××》,在云南高校内引起关注,更由此引出对该 教授留学美国经历的怀疑。   论文与专业背景大相径庭   “小锅米线”在给方舟子的来稿中提出疑点:论文的研究方向与该教授的专 业背景大相径庭,论文作者所在的研究机构也与该教授的履历不符,认为该教授 可能盗用了同名作者的论文。   为核实“小锅米线”的质疑,方舟子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该教授在其简 历中提及的论文全是盗用同名者的,所谓学术成果也全是别人的,由此对该教授 简历中的留美经历提出怀疑。连日来,这条帖子像一阵飓风扫过该教授所在大学。   研究成果疑盗用同名作者   据了解,收到网友“小锅米线”的质疑后,方舟子将调查重点放在该教授简 历中介绍的一篇论文:“借鉴稳定碳正离子的方法,创造性提出使转基因植物收 获后释放蛋白质分子的‘低温冷刷技术’……发表在世界顶级权威刊物《Nature Biotechnology》上,论文被《Nature》等国际权威刊物专业论文单篇引用20多 次……”   方舟子依据该论文标题,查证是一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抗虫害转基因植 物的论文,并未用到该教授所说的“低温冷刷技术”。论文第一作者来函指出, 论文参与作者及专利共同发明人是位女性,目前在美国工作。显然作者不可能是 现在云南某高校任学院副院长的这位男教授。方舟子对该教授在简历中列出的 “近期发表”的4篇论文也做了查证,有当事人指出论文的作者也不是该教授。 由此推知,该教授在其简历中提及的论文全是盗用同名作者。   留美经历多有不实之处   “1997年4月—2003年12月留学美国南加尼福尼亚大学化学系和洛克有机化 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世界著名有机合成和反应机理化学家、1994 年诺 贝尔奖得主George A. Olah教授。2004年1月—2005年9月在美国南加尼福尼亚大 学化学系和洛克有机化学研究所George A. Olah教授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 作。”对于该教授的上述留学经历,方舟子在博客上说,他向当时在Olah博士实 验室学习的一名华人求证证实,该教授曾短暂地在该实验室当过访问学者。10月 30日,方舟子收到Olah博士的答复,翻译后全文如下:“据我回忆,××先生在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用中国提供的资助在我的研究所待了大约6个月,从未在这里 获得博士学位,因此也不可能是博士后。”   学校有关部门称正在调查   方舟子的质疑有根据吗?网上评论未见遭质疑教授的跟帖,更没有其所在学 校的意见。昨日下午,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称,学校尚未开始调查。据该教授所 在学院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他依然是副院长,正常工作,学校正在处理或正 在查,查不清的话谁也不好说什么。”记者试图留下电话让工作人员转给该教授 也遭拒绝: “想找到他,得自己想办法”。   该教授所在的大学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对此事很重视,正在 着手调查。如果方舟子说的是假的,学校会还该教授一个清白,如果是真的,该 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昨晚8点24分,记者收到方舟子的邮件,方舟子说,现在该教授和校方都没 有和他联系。“而调查都是通过互联网可以检索到的情况,前后花了大约一周时 间。”   事情真相到底如何?记者一直试图和该教授联系,直到昨晚9点15分,都没 有消息。而方舟子在学校官方网站上查到的关于该教授简历介绍等消息,记者搜 索时,不知什么原因找不到了。方舟子这次的学术打假是否打错?本报将继续关 注。 (XYS200711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