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张阳德,通过新语丝我熟悉了这个名字   作者:bifidobacteria   说实话,新语丝,使我认识了以前我并不熟悉的人。现在,人出名,不管好 坏,只要不进监狱,不掉脑袋,好象并不是坏事,嘿嘿!另外,总是感觉到,新 语丝打的人物,你打得越多,大多都生活得越有滋有味。请看:   http://www.biotech.org.cn/news/news/show.php?id=55480 (这个网站应 该有些背景滴)   他开创了肝胆肠外科治疗的一个个先河,在国际和国内率先开展了多项内镜 微创外科手术,取得了16项专利成果,他创造的9个“第一”印证了中国肝胆肠 外科坚实的脚步。作为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两个跨一级学科的博士生导师, 他培养的弟子遍布海内外,他说他培养的外科医生不仅要会动手术,还要学会发 现问题,只要是患者需要的,哪怕是一点点改进都是好的。   张阳德:创新·谋略·厚德   2004年12月11日,星期六,上午9:30。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空气清新得 能吮出甜味儿。   走进位于湘雅医院门诊三楼的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办公室,首先 映入眼帘的是两排及顶的书架,密密叠叠的书籍和袋装的资料。在文件如山的办 公桌后面,张阳德正兴致盎然地鼓励两位全能比赛获奖的研究生,“小品表演得 不错,知识面还需要拓宽一些”!言谈中像邻家亲切慈祥的长者,而神情中又有 几分孩童般的顽皮和率真。   采访尽管多次被电话和来人打断,但他时而蹙眉深思,时而开怀大笑的性情, 却给记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做任何事情都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的 智者。岁月悠悠,沉淀了如许往事,但不同的故事却有同一个主题,那就是谈话 中被他反复提及的一段朴实话语:“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 疑”。   创新篇:从一块小矿石做收音机开始   1956年张阳德出生于长沙市一个普通家庭,他自小就喜欢琢磨半导体、钟表 等。他现在还很清楚地记得他的第一部用一块小矿石做成的“组装”收音机,那 是上中学时,他学习了收音机的原理,就按照线路图在街上四处寻找二极管、三 极管等材料,用一个可接受电磁波的小金属矿石,连接上细小的金属丝,另一头 接可旋转的小圆柄,只要慢慢旋转小圆柄,就能接收到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他这一土制的收音机在同学圈里公认的好使,张阳德在同学的心目中被诩为“花 点子”多的智多星。   1978年,就读于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张阳德进入临床实习,实习期间 “不安分”的他在烧伤科琢磨出了一种自动输液报警器。这个安装在病人床旁输 液架上的报警器采用的是光电管感应的原理,当输液器里有水滴通过的时候,接 有电波的光源打在水滴上,另一头光电管感应后,通过一个电容,进入继电器, 如果在 10~15秒钟后,光电管没有感应到水滴通过,蜂鸣器就会自动报警。张 阳德说,他看到临床上一些病人因为输液完后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出现回血、堵 塞输液管,严重的甚至因为空气进入而丧生就萌发了一些念头,一个人躲在寝室 里琢磨起来,从那是起,他就经常对临床上的很多器械进行改造,和他研制的输 液报警器相类似的产品,10年后才在市场上出现,说到这一点张阳德脸上泛着无 比的兴奋。   谋略篇:站在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制高点   提起张阳德,医学界首先想到的就是“微爆破”。“微爆破碎肝胆管结合研 究”这项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研究,像一颗重磅炸弹引起国际医学同行的 震动,同时也让人们记住了张阳德。当时年仅三十出头的张阳德,将用于军事和 工程技术领域的爆破技术,“突发奇想”地用于人体内极脆弱的肝胆管内,将不 能手术取除的大型嵌顿结石炸成小碎块,再用一个专门的取石网将碎石网出。那 一阵,张阳德废寝忘食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他和他的同伴用自行研制的非电 型微爆破装置,先后在新鲜动物肝脏胆管及胆囊结石上,进行了420次微爆破实 验,一次性破碎结石成功率达95.2%,无一意外损伤。在此基础上,引入临床引 爆人体内胆管结石并一举成功。这项富有创造性的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员会青年科学基金和普通科学基金两个专家组的一致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 家委员会在评议意见中认为“该项目构思新颖,有独创性,填补了国际空白。”   1991年2月张阳德应邀第三次赴美,在第三届现代医疗技术学术会议上宣读 论文引起轰动,成果展板展出时间被要求延长两天,会议上刮起了一股“中国旋 风”,索要论文及资料、要求购买“微燥破器”和“生物传感器”的人络绎不绝。   张阳德说,他打小就喜欢理工科机械制作,命运让他走上了医学道路,将理 工的机械原理运用到医学上,兴趣和工作一旦融合,就会迸发出无限的灵感。作 为国内较早接触内镜技术的临床医生,他敏锐地认识到内镜技术作为一门微创外 科,符合患者的要求,将会成为今后外科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科。早在八十年代他 就抓住这一先机,潜心研究和实践近二十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他所取 得的十二项专利成果中,就有5项与内镜相关,其中以“内镜操作防结肠穿孔 器”、“多用级引器”、“导爆击发器”、“净肠散”影响最大,这些研究极大 地推动了我国内镜术式的改进和诊疗水平。   2001年5月,从卫生部肝胆肠中心传来好消息,以张阳德教授为首的课题组, 利用纳米技术治疗肝癌取得重大突破。这项从1995年起开展的863课题—— “高 性能磁性纳米粒DNA阿霉素治疗肝癌”,通过让一只患有肝癌的老鼠接受了高性 能磁性阿霉素纳米微疗后,其大部分癌细胞被抑制、杀死,肿块消失。这一成果 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张阳德带领他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 和药理试验,一旦全面研发成功,我国13万肝癌患者的治疗将出现新的曙光。 2003年与美国伯克利先进生物材料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纳米骨浆也获得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用阶段。   与张阳德同事的人都会由衷地佩服他两点:一是超前的科研思维;二是舍得 干的拼劲。他每天泡在办公室的时间至少16小时以上,几乎从未休过双休日,这 几年忙起来大年初一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累了就在沙发上躺一下,饿了就拿几 块面包或者盒饭应付。他的学生刘蔚东教授告诉记者,有好几次他来办公室的时 候,看见张老师手握着笔,眼睛却打起了盹,不忍心将老师唤醒,他就悄悄地坐 在沙发上看书,不出5分钟张老师突然睁开眼睛,马上投入到文件书海中。   也许正是“投入到发傻的程度”,1994年张阳德作为国际杰出人才优先获得 美国技术移民绿卡后,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一个人长期在国内 工作。也正因为他的这种傻,才做出如此骄人的成绩:在国际和国内首创项目达 9项,获得国家专利16项,主持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课题、国家863计划、国家科 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有重大影响科研项目等14项。   在张阳德堆积如山的文件最上面,记者注意到他正在修改卫生部肝胆肠外科 研究中心、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规章 制度的修订稿,以及中心三本杂志进入中国引文数据库及SCI的前期工作准备, 难以想像一个医学专家事无巨细,肩负和完成如此多工作任务,需要怎样的一种 干劲和毅力。但张阳德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是一个没有下班概念的 人,也没有老婆女儿管,身边的朋友和学生不同,但他们做起事来没有谁在我面 前提过“下班”,我很感谢他们。   厚德篇:待人不求感德   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人际亲和力和领导力,他可以把所有人团结在一起。” 熟悉张阳德的同事这样说。而张教授则说,“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团结协作是今 天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当今世界,一切科学研究都不可能是个人行为。现在 年轻人中有一个不好的倾向,就是做事不太考虑周围的人,这是不对的”。   这些年,张阳德挖空心思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考虑周围的人”:他分 期分批地安排科室的人出国深造;临床上让骨干去挑大梁;把有潜力的人才推荐 到中华医学会内镜委员会和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当委员和编委……他想把自己变成 一架最好的梯子,让年轻人踩着他上得越高越好!   研究生的培养他很早就开始尝试与国际接轨的方式,实行超前培养。在课程 设置和素质培养方面,都是着眼于未来5~10年安排教学计划。特别是在外语能 力培养上,2002级的博士生郭研说,中心在5年前就专门在研究生中半个月开展 一次英语讲座,每个研究生要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撰写专业领域中的 英语综述,制作出Powerpoint文稿,然后在讲座中登台用英语演讲,这样不但锻 炼了我们的外语口语,而且在台风、交流技巧和计算机使用能力上都得到了提高, 同时也获取了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大量专业领域最新信息。   张阳德非常重视对学生交叉能力的培养,他要求自己的研究生不仅要具备良 好的医学专业知识,同时要有如工科、理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借助医学院与中南 大学合并的优势,他的硕士生、博士生都要求必须选修工科课程,与工科院校开 展合作,互派研究生交叉选课、交叉培养。   学生们都知道,在张阳德手下读书丝毫马虎不得,因为无论谁考试不及格就 马上面临退学,丝毫不留情面。已毕业在北京工作的秦建民博士专门写信给张导 说,感谢导师采用这种严格培养的方式,现在他在工作中各方面都感觉得心应手, 知识面广而扎实。   如今,张阳德的努力也换来了 “团队”出色的表现:他完成培养了6名博士 后,博士生52人,硕士研究生81人。中心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国际期刊20余 篇。拿到了9项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5项国际合作课题,与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美国CDC等国内外20 所著名科研机构携手合作……   张阳德说,靠前人的基础,靠周围人的帮助,最后靠年轻人的努力,这是历 史进步的规律。 (XYS200709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