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一种每公斤售价96元的大米被严厉质疑,幕后知情者的陈述令其显山露水 “天价大米”的前世今生   ★本刊记者/蔡如鹏   《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22期   这是方舟子4年来的第九场官司。   4月末,一家销售价格昂贵的大米的公司把这位知名的学术打假人士告上了 法庭。该公司称,方舟子在其博客和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言论,恶意攻击他们生产 的“CEB营养大米”,给公司的名誉和经营造成了严重损害。   状告方舟子的北京德润生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润生公司)请求法院判 令方舟子停止侵权,在5家全国性综合类及专业类平面媒体上公开道歉,并赔偿 经济损失20万元。   目前,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了这起民事名誉诉讼案,并将于6月 30日开庭审理此案。   方舟子的律师彭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与前几场官司一样, 这仍是一起与科学有关的名誉权诉讼,只不过这次的焦点不是论文、基因,而是 大米。彭剑告诉记者,方舟子已经决定应诉,并向法院提出了公开审理的要求。 他希望这样能“有助于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CEB营养大米’的真相”。   法院已同意公开审理此案。届时,整个过程将会在网上同步直播。   神秘的CEB   今年春节前夕,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超市,出现了一种名为“德润生CEB 营养米”的商品,每公斤售价96元。一度被媒体称之为“天价大米”。   据生产商德润生公司介绍,这种大米之所以比普通米贵了近30倍,是因为含 有一种叫CEB的物质,可以“提高人体耐力和免疫力、增强人体抗疲劳能力”。   在产品的宣传材料中,该公司解释说,“CEB是一种对人体机能有益的细胞 营养素”、“每天食用二两CEB营养米,相当于一次口服4000粒维生素E丸”。   但方舟子通过生物医学英文专业文献数据库Medline检索,却没有找到与CEB 有关的任何信息。他批评说:“如果德润生公司真的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物活性物 质,应该先发表论文公布其发现,争取获得学术界的认可,而不是急着推向市场, 向无专业识别能力的消费者推销。”   4月20日,德润生公司对此做出了回应,在北京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公 司首席科学家聂晓梅在会上说,CEB是植物细胞内生菌(Cell Endophyte Bacteria)的英文缩写,“全世界研究这个领域的科学家屈指可数,一般科学家 不了解很正常”。   据她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她的父母聂开印、张政铨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 物研究所工作期间,发现百合的细胞中存在内生菌。   “它是细胞内的‘原居民’,一般不穿出细胞壁,不会在细胞或组织间隙四 处游离,也不会对细胞本身造成危害。”聂晓梅说,“这一发现在生物学发展史 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中国新闻周刊》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获悉,对内生菌的研究始于20世纪 50年代,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在30多种植物中发现了60多种内生菌。不过,由 于内生菌对植物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它的应用都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春义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 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细胞内生菌“没有什么特殊”,并且它的英文是 introcellular endophytic bacteria,而不是CEB。   用营养液浸泡稻种?   在发现百合内生菌之后,聂晓梅的父母试图将这一“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 应用到实践中去。   “经过多年研究,我们成功地将植物细胞内生菌应用于水稻,不仅提高了水 稻的单产10%~15%,而且提高了水稻的内在营养品质,培育出具有很高抗氧化能 力、富含SOD等营养成份的大米。”聂晓梅说。   2005年4月,聂晓梅和她的父母成立了武汉德润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 门从事用植物细胞内生菌改良作物,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营养成份”。此后,又在 其基础上分别成立了吉林德润生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和北京德润生贸易有限公司, 分别负责“德润生CEB营养米”的生产和销售。   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方舟子一再强调,他说的“骗人的东西” 不是指“植物内生菌技术”,而是“具有抗癌、抗衰老功效的天价大米”。   “一项技术不是骗人的东西,不等于号称用它做出的产品就不骗人。”方舟 子说,“德润生公司试图把技术和产品混为一谈。”   谈到具体的培育方法,聂晓梅的解释是先从百合中提取植物细胞内生菌,制 成CEB营养液,然后将稻种放置在营养液中进行培养,种子经过处理之后,最后 再交给农民栽种,“水稻吸收了CEB营养素,就成为富含CEB营养素的大米”。   仅仅通过浸泡稻种的方式,让水稻中含有某种外来物质——这让中国农业大 学植物遗传育种系主任李建生觉得不可思议:“绝对不可能。想让作物在生长过 程中,产生外源物质,现在惟一的途径就是转基因技术。”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转基因水稻在中国获准商业栽种。   聂晓梅也否认“CEB营养米”属于转基因大米:“用CEB营养液泡种,只是激 活种子细胞的某些功能,不会改变水稻原有的基因,不具有遗传性。”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主任程式华认为,用所谓的营养液 浸泡稻种,使稻米中增添营养成分的说法令人难以置信,“如果这样行,为什么 不直接把人放到营养液里去泡一泡呢?”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对水稻品种的改良,基本上仍采取传统的交 杂技术,“一个新品种的培育大约需要8年时间”。   “如果是非转基因稻米,那么,百合中的细胞内生菌是怎么进入到稻米中去 的呢?”国家水稻改良中心优质多抗实验室主任胡培松,对CEB营养大米的培育 过程也表示质疑,“从目前的研究看,至少我还不知道有这样的技术。”   聂晓梅对此的解释是,“这是我们的一项新技术,正在申报技术专利,届时 将会对外公布。”   本刊记者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获悉,目前对内生菌的研究主要是制成微生物 肥料或生物农药,用于生物防治和促进植物生长。根据有关管理规定,如果是作 为肥料,应按《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向农业部微生物肥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申报;如果是做调节剂使用,应按《农药管理条例》向农药鉴定所申请办理登记 手续。   但记者在上述两个单位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均没有收到过德润生公司的相关 申请,对该公司用百合细胞内生菌浸泡稻种一事,也不知情。   每斤成本多了6分钱   那么,这种“天价大米”到底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   记者辗转找到一位了解内幕的人——原北京东方禾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东方禾隆公司)董事长张江。   张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早在1995年,他就和张政铨、聂开印开始了商 业合作,一道开发百合内生菌技术。但却从来没有听到“CEB”这个词,更没有 听说过什么“CEB营养素”。   “十多年来,为了搞内生菌项目,我们成立过好几家公司。尝试过内生菌口 服液、内生菌保健酒,但最终因为技术不成熟,以及合作中技术归属和利益分配 等问题,最后都有始无终。”张江说。   2004年7月,张江与张政铨、聂开印又成立了东方禾隆公司,这次将目标锁 定为内生菌保健大米。张江出资金,任董事长;张政铨、聂开印出技术,任公司 董事。   公司成立当年,就在江苏镇江种植了近400亩“内生菌水稻”。据张江介绍, 事实上,整个种植过程很简单。在播种前,用张聂二人事先配好的“内生菌拌种 剂”喷洒在露白的稻种上,然后搅拌均匀,就可以播种了,“其他过程与普通水 稻种植一模一样,没有增加其他任何环节。”   当年为了让农民接受“内生菌水稻”,东方禾隆公司向他们做出四项承诺: 第一、免费提供内生菌拌种剂,并现场指导拌种;第二、如果示范田因使用内生 菌技术减产,减产部分全赔;第三、收获的稻谷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 第四、决不打白条。   据张江透露,种植“内生菌水稻”与普通水稻相比,每亩增加的成本不超过 50元(内生菌拌种剂成本)。如果按亩产850斤大米计算,那么,每斤的成本多 了不到6分钱。   当时,东方禾隆公司计划将这批大米按每斤6~8元的市场价出售。这样的定 价是因为“出于大米品质的考虑,再加上后期市场推广的费用。”张江说,“但 没想到他们(德润生公司)居然会卖到50元一斤的天价。”   不过,最后东方禾隆公司并没有把这批大米推向市场。张江将这归咎为“大 米的品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004年秋,“内生菌水稻”收获后,东方禾隆公司曾把样品送到江苏省农科 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中心和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 检测,但“结果令人失望”。   拿出这两份检测报告,张江指着上面的数据对记者说,“除了有几种氨基酸 的含量略有提高或降低外,与普通大米相比,营养成分没有什么变化。因此,我 们根本不敢按原定的高价销售。”   不过张江说,当年“内生菌水稻”的亩产相比对照田还是有所增加的,同时 鉴于张政铨、聂开印提供的实验报告内容比较理想,以及进一步改进配方就会提 高品质的承诺,于是张江决定来年再种。   2005年5月,东方禾隆公司在江苏又应用这项技术种植了两万多亩水稻,内 生菌拌种剂依旧是由公司免费提供(东方禾隆公司向张、聂二位支付了费用)。 不料,当年江苏发生了严重的病虫害,农户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大米农药残留超 标。因此在2005年的11月份,在明知会蒙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下,东方禾隆公司毅 然决定不再收购这批大米。并依据种植协议由地方政府协调处理了善后事宜。   张江气愤地告诉本刊记者:“极为恶劣的是,在稻米播种之前的2005年4月, 张政铨、聂开印就已背着公司,以他们女儿聂晓梅的名义成立了武汉德润生生物 技术有限公司,并委托东方禾隆公司的高管人员徐伟法作为德润生公司的首席代 表进行项目融资和运作。”由此张江决定不再与对方合作。   鉴于张、聂二人的女儿、女婿,武汉德润生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聂晓梅和王麒 杰都已入了澳籍,为了避免技术流失,张江曾就此事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   后来更让张江意外的是,“他们(德润生公司)竟然收购了部分当年农药超 标的大米,并投入市场销售,这对消费者太不负责了!”   根据东方禾隆掌握的材料,05、06年德润生公司以98元每袋(五公斤)的价 格对外销售“德润生CEB健康营养米”。而根据种植协议,这批大米的收购价格 只有每斤1.8元。   耐热的SOD?   那么,德润生公司后来生产的大米是否得到了改进、真的具有营养保健功能 呢?   该公司称,“CEB营养大米”通过了武汉大学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 用生态研究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美国博思维科实验室等多家科学 机构的测试,“每公斤富含强抗氧化因子SOD,高达30万个活性单位”。   SOD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英文缩写。这是一种蛋白质,科学家已证实它具有 很强的抗氧化性,能够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事实上,SOD在绝大多数植物中都可 以找到,也包括水稻,只不过是含量多少的问题。例如,根据武汉大学分析测试 中心1997年做的测试,每毫升椰汁中的SOD含量就可以达到51万个活性单位(测 试报告编号W97-C915-O3)。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的一位负责 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该中心的确为德润生公司做过SOD检测,结论 是231.9个活性单位每克。不过,这位负责人同时也强调,“我们只对送来的样 品负责,至于该公司销售的产品,我们不能保证”。   “即使大米中真的富含SOD,吃了也起不到抗衰老的作用。”方舟子说, “与所有的蛋白质一样,受热后SOD就失去活性。即使受热后还有活性,也会在 消化道内和其他蛋白质一样,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德润生公司对此的解释是,CEB营养米的活性成分蒸煮后会损失一部分,但 大部分活性仍然保留,因为CEB营养素是在大米细胞内储留的。   在4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聂晓梅则强调,“虽然我们不是研究SOD的…… 但中科院国家863计划项目——耐高温SOD技术成果已经申报了专利,并已经产业 化。”   通过辗转打听,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找到了这位从事耐高温SOD 研究的研究员。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的研究小组的确受863计划的支持, 在地下热泉中发现了一种耐高温的SOD,不过“目前的研究仍处于实验室阶段, 还没有产业化”。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聂晓梅曾多次提到“CEB技术是中科院少数几项 成功转化为产品的科研成果之一”、“由于CEB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时 获得了科学院院长基金的扶持,并被纳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在国家的支持下经 过近30年的努力才最终产业化”。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现在的德润生公 司,还是以前的东方禾隆公司都是民营企业。   由于担心百合内生菌技术的知识产权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张江 曾多次询问张政铨、聂开印,得到的答复是“这是非职务发明,是属于我们个人 的,中科院有相关文件”。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曾多次联系德润生公司,希望采访公司管理层,但 始终没有答复。★ (XYS20080624)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