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从王力语言学奖特等奖“照例”空缺想到“科学时报读书杯” 陶世龙   偶然读到新华网 - 新华校园(2008年03月27日 11:00:15)转发的《中华读 书报》上《王力语言学奖特等奖"照例"空缺——从王力语言学奖“端架子”看 “学术评奖”与“权术评奖” 》一文(作者陈洁,以下简称"陈文".),对文中 提出的问题深有同感,2001年因为正好在北京,被邀去参加过《Newton-科学世 界》杯科普图书奖”评奖(以下简称”牛顿杯评奖“),并因对“北京大学科学 传播中心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学者”发起、科学时报举办的“科学时报读书杯” 2002年度科普佳作评选活动的不当作法提出批评,而被骂为:“陶世龙是因 为没有请他当评委而乱叫的( hahaha 于2003-1-16 14:36:00 http://www.ihns.ac.cn/forum/dispbbs.asp?boardID=5&RootID=340&ID=340”), 有点实际体验。   这个“科学时报读书杯”2002年度科普佳作评选活动,据称是“检阅和 见证了2002年中国的科普出版”,但按他们自己公布的数字,全国也只有 “近40余家出版社提供了200余本候选书”,不得不承认“肯定还有一些科 普书没有参评”;当时我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网站上查到全国的出版社有 580家,也就是说,参加评奖的出版社还不够全体的零头。主办者的解释是: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出版社不愿意参加,理由是科普书不是该社的主打书, 有的出版社不知道,毕竟这是科学时报读书杯的首次评选。”江晓原评委说: “是时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客观原因,”(据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 科海纵横 科学时报读书杯颁奖会为科普出版留一份记录(科学时报读书周刊编辑部)   不错,时间是有关系,但时间的紧迫,是主办者自己造成的。评选启动的消 息是2002年10月25日才在中华读书报上发出,而评选结果在2002年12月 29日即 已产生。据说日前已通知出版社,不知是否给足了推选送书的时间?有什么不可 克服的客观因素非赶着评出来呢?我不了解,不好说,但从局外人看来,似乎并 不是不可解决的难题。   "陈文"说: 王力奖的评选从程序上说,与其他学术奖项的做法也大同小异: 参评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必须是在评奖年之前五年内发表的(不含评奖年)。 而 这个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学者发起的科学时报举办的 “科学时报读书杯”评奖,是当年评当年,有的书读者还没怎么看到就得奖了, 自然只能仅仅靠评委个人的意见,而他们给评委看书的时间有多少呢。科学时报 上公布的时间安排是: 2002年12月26-28日:阅书、讨论、填写评比表;12月 29日:投票。   "陈文"说:“有些形式化的奖,会在评奖前几天、甚至头一天,才把一大堆 参评图书送到评委面前。”反观这个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的学者”发起“科学时报读书杯”评奖不正是如此吗。   "陈文"说:没有哪个奖项不说自己是评委给出的客观公正的推荐和评审,但 是否真的如此?这里面除了评选专家的自我节制和学术良心外,几乎没有任何切 实而具操作性的制约机制。专家可以因为对作品的欣赏而推荐或评奖,也可以因 为钱、关系等别的任何原因做同样的事。专家是否考虑因此对其学术信誉和鉴赏 力产生的影响,也都是他自己的事情。   评审委员会的内部讨论意见应该保密,这是包括诺贝尔奖、奥斯卡奖在内的 任何奖项都遵从的规定,属“国际惯例”,本意在于保证评委的公正无私,但在 实际操作中,这等于就是保障暗箱操作。运用不当,根本就成了公然保障近亲繁 殖和以权谋私的坏制度。   也就是说,在学术评奖过程中,程序和制度固然很重要,但是制度上的制约 毕竟是有限的。制度是人制定的,永远都是双刃剑,永远有缺陷和漏洞。所有能 让评奖制度形同虚置的都是人,同样,真正能让评奖严格务实的也是人。   "陈文"说得好!看的很清楚.几年前我就是因看到了“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 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学者”发起、科学时报举办的“科学时报读书杯”200 2年度科普佳作评选活动有这些问题,忍不住说了几句。   也不是我高明,是他们做的太露骨了许多人都已看出。   "陈文"说:当年'长江读书奖'之所以引发诸多质疑和批评,就因为评奖过程 中,裁判员和运动员一身而兼二任,属赤裸裸地不按游戏规则出牌。如今稍微高 明一点的权术奖都知道避嫌,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遗憾的是“科学时报读书杯”2002年度科普佳作评选活动就犯下了这种 低级错误,而且还大言不惭,说自己有理。按科学时报的报道称,他们的评委所 谓“科学文化人”吴国盛本来是想回避的;但另一位评委也是科学文化人的江晓 原以下面的理由而保留了。   “江晓原的观点是如果按照这个评委不能参评的原则,那么最尽心做科普工 作的将永远不能参评。因为就目前的9位评委来看,几乎都在创作、编写策划或 者翻译科普作品,这届只有吴国盛一个人的作品入选,下届可能有5位评委的作 品入选,那这个活动是否能进行下去都是一个问题了。”   他保的不是吴国盛一个人,而是要破坏评委不能参评这条原则。中国尽心做 科普工作的人多了,真的是再找不出评委了吗。而江晓原的主张竟然为这个“科 学时报读书杯”2002年度的评委会所接受!他们能做到这一点也不奇怪。因 为对那些胜任评奖但还有原则的专家学者他们已排除在外了。因为在头一年,也 是由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学者发起,由《牛顿科学世界》 举办的"牛顿杯”评奖中,江晓原先生即提出过这意见,因为江先生是评委但又 不愿放弃与自己有关的书参与评选,还有吴国盛、刘冰和刘华杰三位先生的情况 相同,但是在那个评委会中,因多数人反对,江先生提出的这个意见未获通过。 2002年,《牛顿科学世界》不再举办这项评奖了,“牛顿杯”变成了科学时报 “读书杯”,组织者也有变化,当然不见得是在按是否支持回避原则来划线,但 在这个评委会中破掉了这条原则是事实。而主持牛顿杯评委会坚决主张应当回避 的郭正谊先生,这次虽继续被邀请,但参加的是所谓咨询委员会,而且主办者也 未就此原则性的改变向他咨询。评奖工作是由另外一个执行委员会在做。   在科学时报发表的《科普图书华丽转身--“科学时报读书杯” (2002) 科普佳作评选》这篇报道公布的评选规则中,明文规定:   评选标准: (1)由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咨询委员会委员共同评判的分数为 唯一评选标准;*   但是2003年1月13日我向郭正谊委员查问时,得到的回答是:“不知道自己 是这个专家委员会的成员,也没人来问过.发奖大会前,曾送来请贴,要我去发奖, 因对此次评奖一无所知,故婉言谢绝了”。还有位科学时报公布出来的咨询委员 会委员李竞的回答是:“无人找我咨询过,也不知道自己是这个专家委员会的成 员,是看到报纸才知道的。”(以上有关这次评奖情况详见 五柳村编者言论/有 感即发(十二)发起人干脆走到台前为好, 五柳村编者言论/有感即发(十)一方 净土也难得 (十一)白字黑字是抹不掉的, 五柳村编者言论/就江晓原刘兵两博 导对话质疑2002年科普“科学时报读书杯”科普佳作评选)   "陈文"说"王力奖和权术奖的不同,或许只是在“落实”二字。"所有能让评 奖制度形同虚置的都是人,同样,真正能让评奖严格务实的也是人。"是抓住了 要害。《科学时报》读书杯称是《科学时报》主办的,但从其行为来看,很难不 让人怀疑不是被那几位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学者所控制。 而他们之所以非要冒学界之大不韪,不是单纯为了吴国盛这次能得上奖,而是要 推翻“这个评委不能参评的原则”,以保证他们这些“最尽心做科普工作的”几 位志同道合者即所谓“科学文化人”,年年岁岁能既当评委 又参评,通过这样 的评奖引导中国科普图书的创作与出版转向,以期最终实现他们的“反科学主义” 的大业,则已昭然若揭。   回想起来,2001年的“牛顿杯评奖”固然也有缺失,但仍能坚持回避的原则, 评委成员中真正从事过科普创作与出版的专家学者比较多,评审的结果一等奖作 品只有陈省身著《九十初度说数学》、徐星著《未亡的恐龙》两本,而此前徐星 与他的科普作品是少有人知的。那次活动是中华读书报支持的,当然不能出大格, 但一个时期中,由于中华读书报中,主要是科普方面,有不能成为公器,还有为 伪科学张目之嫌,就很少去访问了。今日也是偶然发现陈洁的文章,感到认识其 实是一致的,出点问题也应当是个别人所为,局部的现象。于是赶快把这篇文章 转发过来并写了这些话。---陶世龙,2008年3月27日。 * [附] “科学时报读书杯”(2002)科普佳作评选 评选规则 原则:客观、公开、程序合理、评比标准量化 评选人: (1) 评选执行委员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刘兵: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李大光:中国科普研究所外国室主任 王一方:华夏出版社副总编 朱正琳:原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策划、《成长》杂志主编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武夷山:科技部中国科技文献研究所主任 田松: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 (2)专家咨询委员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王绶琯、李元、胡亚东、郭正谊、李竞 (3)评选监督委员会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王洪波、尹传红、唐云江、吴燕、黄艾禾 任务:对评选全过程进行监督; 条件: 1、能够客观地参与监督工作;2、尊重执行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 的决议;3、尊重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权利和在权利限 定范围内所实行的评比工作。 评选标准: (1)由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咨询委员会委员共同评判的分数为唯一评选 标准; (2)评奖书种类 优秀科学文化类:10本(以评分由高至低排序); 优秀科普类:10本(以评分由高至低排序); 单项奖6本。 (XYS2008032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