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关于“量子医学”   老驴   “周老虎”闹剧终于落幕了。对于关心打假的人们是个很大的鼓舞。“量子 检测”的造假水平,在相关专业人员眼里看来,和“周老虎”同属小儿科的水平。   1) 既然他的公开宣传中称它是检测人体的微弱电磁场,它的检测杆的金属 外壳恰恰把交变电磁场给屏蔽掉了,根本不可能进行微弱交变电磁场的检测。而 固定不变的静态磁场就像一张白纸,至少强大的地球磁场也要把它掩盖,不可能 携带进一步的信息。就像老式的银行磁卡(不是现在的“一卡通”)上的磁条虽 然记录有信息,但必须要“刷”它一下,让静止的磁条“动”起来才能读取;   2) 如果检测专属某人的微弱电磁场,除非他体内各部位的微弱电磁场能在 体内形成“管道”式传播(像专用“波导”或高频电缆),手心正好是管道的开 口。但是,上百年的电磁场的理论和实验,不能得出电磁波能在人体内进行管道 式传播的结论。那末,按照电磁波在一般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如何分离检测人员 和被检测人员之间的“电磁场”?如果几个男声或几个女声在黑屋里叽叽喳喳说 话,你想分辨谁在说什末很不容易,除非某人有专用管道把声音送到你耳朵。另 外,如何从强大的仪器的杂散辐射和空间无所不在的通信广播电磁波辐射中,把 所感兴趣的信号分离出来?如果按专业要求,被检测对象的微弱电磁场应该在专 用的严格要求的“屏蔽室”中,和相近特性(频率范围接近)的可能的干扰进行 隔离,以尽可能提高原始数据中有用信号在背景干扰中的比例,才能进行高效率 的检测,所用仪器必须先通过严格的“杂散辐射”检测。除了让检测对象手握探 头外,专业人员一看就知道, “量子检测仪”本身没有采取任何特殊措施。   3) 核磁共振是利用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谱(约65兆赫芝)与其它原子 核共振谱的差别,建立它的空间图像,根据空间图像来判别病因。就像X光片利 用了X光对不同物质穿透力不一样,形成空间图像。“量子共振检测”字面上作 了个游戏,量子理论比核子理论更“高科技”,自然他们的“技术”比核磁共振 更先进。但他们的检测头并无空间识别能力。用专业术语来讲,不能在空间域, 只能在时间域或频率域来识别信号。在一场交响乐中,训练有素的指挥闭着眼就 能用耳朵判别出那个乐器的演奏出了毛病。因为他熟悉乐器的音色,即专业上讲 的频谱特性。如果像“量子共振检测仪”设计者所说,是利用“频谱”结构或对 特殊信号的特殊反应把“量子”信号分离出来,判别病因。这相当于:他们掌握 了一种与疾病“对话”的“特殊语言(信号)”,他们用这种语言发问,潜藏在 体内某个部位的疾病就会以特定的语言回答(反应)。那末,设计者就应该公布 对哪种疾病的应采用什末样的的特殊(激励)信号(提问),其反应频谱或波形 (回答)如何,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和验证。我相信,其意义绝不会低于分析人 类基因图谱。可惜,这些全在设计者的“黑箱操作”中,只能由他胡扯一番说了 算。设计者的识别分析能力究竟有多高,所编造出来的“量化指数”究竟有何生 物化学意义,天晓得!同上,没有专属管道,如何保证“发问”不被其他人体内 的疾病”“偷听”到而“抢答”?广告中说用付利叶变换来分析波形是否变乱, 根本不是准确的专业语言。付利叶变换是用来对随时间或空间等因素变化的信号 进行频谱分析。例如,信号在介质中正常传播可以由于“色散”造成波形“变 乱”, 付利叶变换就不太好分析,因为它的谱线(幅度)结构可以不变。   4) 从信号处理的角度来说,在复杂背景的环境下,如上的分析需要足够多 的信息采样,重复比对足够多的特征,才能分析识别出感兴趣的微弱信号,即环 境越复杂需要的检测时间越长。就像你们作社会调查,干扰因素越多,弄清真相 所需时间就越长。另外,即使后面能对感兴趣的信号进行这种分析,但第2)条 的措施以及一个认真设计的前端放大器仍是必要的,任何电子放大器都有它的 “动态范围”,就像任何一个走廊都有一定的宽度。如果没有足够的特殊的分流 (根据干扰的特征和相对强度、前端的承受力,进行预分选)措施,大量的社会 闲杂人员把医院的走廊堵住了,在屋里的医生水平再高,病人也过不去,你们搞 调查一定也要先选好对象,不能十多亿中国人挨个去问。像该仪器专利申请中所 画出的简陋的放大器结构(附件ZL16.JPG和ZL26.JPG),动态范围、放大灵敏度 和工作频率范围极其有限。没有精心设计的预选电路,“检测人体微弱磁场”只 能骗骗外行人而已。   5) 与他们的广告相反,在他们的“量子共振检测仪的生物波传感装置”专 利申请中(附件ZL13.JPG),却强调“生物波的属性不是电磁波”,并说:“现 有的传感技术均不能直接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而“该装置仪器以其独有的特殊 连接方式”实现了转换。具体细节没有透露。但可以认为,如其所说只不过是将 现有技术、现有器件连接方式作了一些改变,没有实质性的新发明。据我所知, 至今没有人观察或捕捉到生物波。如果有,那拿到诺贝尔物理奖是毫无问题的。 至目前,生物波只存在于人们的假想中,有人认为万有引力可形成引力波,生物 波可能就是一种引力波。即使有,为了实现有效检测,生物波能否在人体中形成 管道式传播,设计者也“忘了”给我们一个应有的交待。   6) 关于仪器的检测频率范围,核磁共振效应的频段是在65兆赫芝左右的无 线电频段。量子效应一般涉及的频段更高,是红外以上的光波频段。仪器的宣传 文章也承认这一点。与此矛盾的是上述专利申请中只说“(生物波)它的频率远 高于声波,属于超高频范围”。无线电频段中超高频一般指100-1000兆赫芝的频 率,远不到光波频段。而只要一看该仪器的专利申请图纸简陋的结构,就可以估 计出它的检测频率范围高不过10兆赫芝。该仪器的许可证(附件许可证.JPG)倒 是泄露了一点“天机”,仪器工作频率范围是21-23千赫芝,属超声波频段(声 波频段一般指20赫芝-20千赫芝)。再看看它的探头结构,很可能所谓的“量子 检测”,只不过像一般的“B超”一样,是一个超声信号发生与检测装置,检测 的不过是手部肌肉和骨骼对超声的反应而已。这样,上述种种疑问统统可以得到 解释。听说看手相判断疾病有一定的科学和实践依据,如果该仪器确有功效,那 也请实话实说,何必故弄玄虚?(注:1兆=1000千)   7) 未来有一天我的汽车在路上抛锚了。我把我发明的“车用量子共振检测 仪”的探头万方向盘上一放,几分钟之内根据车内微弱电磁场的变化,检测出了 因故障造成量子共振不正常的部位和故障的种类,然后配制了相应的“量子磁化 油”,注入油箱,点火几分钟,不正常的电磁场得到了纠正,故障消除,我又重 新开车上路了。——同样的量子神话,不知有没有人信我的?但向国家知识产权 局的老爷们申请一个专利,我倒很有信心。等专利下来,我聘请你屈尊当第一吹 鼓手,到各媒体上宣传宣传,看能不能弄它个上千万的投资,成立个“汽车量子 学研究院”玩玩? (XYS20080730)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