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中科院新科院士谢华安曾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手段篡改杂交水稻的发明史   福建农科院研究员   1987年谢华安在《明恢63的选育与利用》一文中称:“明恢63是我国人工制 恢研究中第一个取得重大突破的优良恢复系。明恢63的成功选育,改变了当时局 限于引用IRRI等外来品种作为杂交稻恢复系的局面。”还在《明恢63项目鉴定意 见》书中写道:“明恢63于1980年春选育成功,是我国人工制恢研究中第一个取 得突出成效的优良恢复系,改变了当时局限于引用IRRI品种作为杂交水稻恢复系 的局面,对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2005年中国工程院 谢华安院士提名书(公示)中,他又写道:“明恢63的选育成功,改变了当时我 国限于引用国际水稻所品种作为水稻恢复系的局面,改变了我国靠引用国外品种 作杂交稻恢复系的被动局面。”由此可见,谢华安再三声称,在我国杂交水稻人 工制恢研究中是他首创优良恢复系,难怪他会自称“杂交水稻之母”,既然他首 创了优良恢复系,自称杂交水稻之母就有一点道理了。但是,这一切都是欺骗, 都是欺世盗名。   谢华安自称首创优良恢复系和杂交水稻之母,是欺骗不了业内人的。当袁隆 平等公布已完成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时,谢华安还没有参加过杂交稻的研究 工作。当杨振玉等公布完成粳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时,谢华安的明恢63还没有 选出来。1989年8月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1979~1988年农业重大科技成 果选编》一书,为谢华安的欺世盗名行为进一步提供了证据。在该书中袁隆平等 和杨振玉等分别发表的如下论文,已把有关的事实讲得一清二楚了。   袁隆平等在题为《籼型杂交水稻——获1981年国家发明特等奖》的论文中指 出:“在育成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的基础上,通过广泛测交筛选,从东南亚籼稻 品种中选育出IR24、IR661、泰引号、IR26等优良恢复系,于1973年10月完成了 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配套。并配制出南优2号、3号,汕优2号、 3号,威优6号等强优杂交组合。据统计,1976~1987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水稻面 积10.66亿亩,平均每亩增产108.3公斤,共增产稻谷1154.5亿公斤,创值265.53 亿元(按每100公斤23元折算)。”从中可看出,在籼型杂交稻“三系”配套中 的优良恢复系是袁隆平等我国科学家自己选育出来的。按照《神农》一书第22— 23页上的说法,广西的张先程、李丁民等首先鉴定IR24、IR661、泰引一号等优 良恢复系,因此广西省的协作组获得特别奖的第三名。同时还可看出,直至1987 年在谢华安培育的“汕优63”获得省一等奖时,我国籼型杂交水稻都是采用自己 选育的优良恢复系,根本就没有引用外国的品种作为恢复系。而粳型杂交稻的情 况也如此。杨振玉等在题为《粳型水稻恢复系C57及杂交种黎优57——获1981年 国家发明三等奖》的论文中指出:“采用籼粳‘架桥’人工制恢方法育成优良恢 复系C57,后经广泛测配制成水稻杂交种黎优57,获1981年国家发明三等奖,至 1988年,在北方8省(市)累计推广1000万亩,亩增75公斤。”可见,我国的粳 型杂交稻也都是采用自己选育的优良恢复系,也根本就没有引用外国的品种作为 恢复系。总之,在谢华安1981年育成的明恢63之前8年,袁隆平、杨振玉等就已 在籼、粳杂交水稻上人工育成优良恢复系,首创者绝非谢华安等。但是,谢等自 称是我国人工制恢研究中第一个取得重大突破的优良恢复系的人,无疑,这是侵 犯袁、杨等首创者的知识产权的表现。在明63育成之前,我国籼、粳杂交稻从来 都是采用自己选育的优良恢复系,根本不存在引用外国品种作为恢复系的问题。 谢华安等虚报“明恢63的成功选育,改变了当时局限于引用国际水稻所等外国品 种作为恢复系的局面”的情况,这又是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手段篡改杂交水稻 发明研究历史的表现。杂交水稻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和20世纪世界农业的伟大 创举。谢华安以侵权的手段篡改其发明史,是学风道德有严重问题的表现。此问 题在2007年中科院院士增选的投诉期内也被合法投诉,但也被隐瞒下来了。 (XYS200801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