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刘正,是个爷儿们!   潘毅   学习、工作之余,会到新语丝上转转,了解一些国内外当前的科技进展和学 术作风情况。对于方舟子先生的批评文章和观点,我并不是全盘赞同的,主要原 因是我作为一个读者,一般情况下仅能从作者字面上的内容和当下发达的网络上 所能search到的信息去了解一件事情,但不一定是事实。再者,方先生的文章有 时也可能会夹杂主观、个人的情绪,正如今天看到的文章(下面会提到)中,方 先生说:“我就偏偏来趟这个浑水,看败坏的是谁的名誉?老实说,要是没有看 到这个警告,我还懒得再来修理一下杨玉圣呢。”不过每个人都是有情感、有立 场的,这是无可厚非的。曾经见有人不屑于方先生的人情世故和为人处事,但方 先生说话很直,不会故作道貌岸然状,这点感觉不错。身为一个理科专业的学子, 我习惯了尊重科学事实和实验结果,对所有表象背后的原因和触发事件进行调研 和思考,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只“存储”信息,而不会急于发表看法,更不会将 主观“猜测”、“揣度”的结果作为公开言论去发表。总的来说,新语丝上不乏 客观、中肯的评价文章,它作为一个学术批判和打架的公众网站,这一点还是坚 持得不错的。   周末终于有一点空闲时间,浏览了新语丝最近一些帖子,最新的一篇是方舟 子《杨玉圣网站上假的“真名字”》。曾听说过方先生和杨玉圣先生有“过节” (也许“过节”用词不当,我也不清楚真相,这里姑且这么说吧),新语丝上一 直有个“杨玉圣事件”专辑,我不太了解,因为杨先生是历史的,我对此不感冒, 所以那里面的文章看的不多。对于“化名”的问题,学术界并不提倡,但也不会 禁止。采用化名的人有些仅是写作时主观想用笔名,有些则是以害怕被打击报复 为由了,我想该文提到的“庞一鸣”、“史豪鼓”、“李华隼”、“钟正文”、 “申江”、“金许成”、“梁欣”……都属后者。可是杨玉圣先生的网站上刊登 这么多化名文章是何原因呢?在其网站上大致转了一圈,目前新文章中映入眼帘 的90%都是关于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两位教授,很明显最近杨先生致力于“批判” 此事儿。这些批判文章的作者中,除了“李世洞”、“郑明怀”,好像还有个叫 “孙新强”也是真名吧,这些是确有其人以外,其他的正如方舟子所说都是化名, 在网络上查不到。看到杨玉圣先生有一句对此的回应:“方先生的事实和理论依 据是:只要他检索不到,就是假名字,而后者非杨某人莫属……”其实杨先生无 需怀疑网络的力量,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在“狗狗”(Google)和百度上都能检索 到不少信息,如果署名上的单位里确有此人,而且还是各大高校的教授、老师, 不会查不到的(当然,不排除个别人物实在隐匿的非常好,或者连自己的单位也 将其“封杀”了)。退一步来讲,这一系列查不到的作者中,至少90%是假名, 这么说并不过分。   我如此关注化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新语丝上看到的关于“南京财经 大学两位教授和杨玉圣先生”的几篇新文章中,有两篇的作者叫“刘正”,这是 个真实的人物,不需要查,看了杨先生学术批评网的几篇“及时雨”就知道了:   杨玉圣:何为“涉谤的18家杂志”?——向刘正先生请教一个问题   史豪鼓:颠倒是非 虚张声势——刘正副教授是怎样为沈木珠院长、张仲春 教授帮腔的?   郑明怀:旁观者言——沈木珠教授夫妇诉李世洞教授、学术批评网案观感 (之九)   申 江:张仲春、沈木珠夫妇“胜似闲庭信步”吗?——与南财大法学院刘 正副教授商榷   郑明怀:学术批评、院长诸侯化与刘正现象   庞一鸣:关于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的一个统计分析   郑明怀:溜须拍马 阿谀奉迎——从刘正副教授和廖军政秘书看南财大法学 院的风气   在刘正先生写了两篇文章之后,杨先生的网站上稀里哗啦地冒出了这么多 “批驳”刘先生的文章,这才几天工夫,刘正就成了众矢之的了,这几位“假名 人”(原谅我冠以此名,不太中听,但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倒是天天 守着新语丝论坛似的,清晨出炉的文章中午没到就已经冒出批驳帖子了。中国的 科技发展若有此一半的速度,我们的GDP保准还能再翻上两番。也许人类天生就 都是喜欢看热闹的动物,我也不例外,一壶清茶,一卷青烟,悠闲又好奇的在PC 上点开一系列文章,看看双方“对搏”。结果呢,比较失望的。刘正先生在文中 (《杨玉圣扭曲学术批评铁证如山——撕下杨玉圣(学术批评网)“来稿照登” 的假脸》)提到许多关于法庭、证据、杨玉圣“来稿照登”的情况,刘正和廖军 政先生合写的文章中(《请用事实来说话——对杨玉圣所谓“南京财经大学法学 院部分教授和副教授”匿名诽谤的批驳》)公布了他们法学院的管理制度和财务 情况,但这些文章基本上没有就此做回应,对于“杨玉圣恶意造假的7个例证” 的列举,杨先生也没能从根本上进行有实质性的回复。上面这些帖子几乎都是敲 敲边鼓,然后花大量笔墨对刘正先生的人格进行讽刺和挖苦。看这些文章,批评 法学院两位教授的杨玉圣先生一方和反驳辩护的两位教授及朋友同事一方(当然 网站上基本上是前者的言论),双方的阵势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   (1)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内知情的那些个不敢透露姓名的、揭露两位教授 “学术不端”的假名人物是“不畏强权”,被描绘成“正义化身”,化名有理! 然后呢,反驳的人说他们“动机不纯”(这个词点击率极高),就被指为“知错 不改”,被说成是“过街老鼠”。说实话,措辞都挺侮辱人格的。中国知识分子 向来喜欢说些酸不溜湫的话语,虚伪地打着正义的旗号,暗地里玩阴的。   (2)辩护一方,有人敢以真实身份站出来,象刘正、廖军政先生,好像还 有几位法学院的老师吧,真名,很好,很勇敢,很强大!Now,What?!刘先生 被指“溜须拍马,阿谀奉迎”,“颠倒是非,虚张声势”,假名人开始揣摩他们 领导和下属之间暗地里有见不得人的利害关系了。奇怪,按此推论,“假名人” 站在杨玉圣先生的立场上说话,帮了那么多腔,是不是也或许、可能有那么一点、 两点见不得光的关乎利益关系、威慑力量的事儿呢?(注:这不是我的主观猜测 哦)   双方的几篇文章看下来,两位教授一方的辩护文章主要是就事论事,摆事实, 即使激动的言语也不失实在。而批判的一方,可能系列帖子实在太多了,调侃、 嘲笑的话充斥着读者的眼球,乍看之下让人觉得批驳的很是淋漓痛快,但基本上 类似于愤青的口舌之作,有失客观偏颇。   个人觉得,现在网络信息异常发达,匿名注册发文等手段让化名者来无影去 无踪,常常上了茅厕不需要冲,将网络弄得乌烟瘴气的就拍拍PP走人,正如那个 化名的史××也说过,他写完那篇批判文章之后丢给杨玉圣先生就走人了,以后 就再没上过学术批评网,留了一个烂摊子给大家,呵呵。   生活在这样的虚拟环境下,能够以真实身份为自己的言辞负责的人,不管他 说了什么,至少他是个愿意也敢于为自己、为社会负责任的人。刘正先生文中说 的是不是实情,我不确定,也实在没时间去考证,不过我很佩服他(杨玉圣先生 也说他内心里是非常钦佩的哦)!在学术批评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讨伐声一浪接 一浪的风头浪尖上,刘正先生以及其他几位真名同事能直面对手,确实好样的。 刘先生太man了,是个爷儿们,我敬佩! (XYS200801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