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看看中科院植物所的老领导和老专家要干什么?   作者:乱民   今天看到中国植物学最高殿堂的新闻,觉得十分惊讶,特转来给大家开开眼 界,特别是如下一段:   “在纪念建所80周年的今天,作为一名与植物所同呼吸、共命运46年的职工, 我最关心的有三件事:1、举荐领军人物和院士;2、申报大奖;3、组织大项目。 这是显示一个研究所实力最重要的三件事,应当作为全所的行为。从建所到现在, 植物所先后出了16位院士,曾一度是全国科研院、所院士最多的单位之一,现有 的院士最年轻的已过72岁,我所已有六届没有院士中选,现在急需从40、50多岁 的学术带头人中发现和推举。根据过去的经验,推举院士需要有像汤佩松、王伏 雄、吴征镒老院士那样的伯乐、提携后人;也需要像过去的分类室、生态室那样, 同辈人鼎力相助。在现时的科技管理环境下,上面提到的三件事,某种程度上是 一件事:有了领军人物和院士,才有可能争取到大项目;有了大项目,才有可能 获得大奖。虽然我不认为这是正常的,而现实确实如此。因此,就出现了有些地 区和单位将院士奉为“神灵”。关于申报大奖,经过几代人的科研积累,特别是 近10年来的科技创新,植物所有取得大奖的基础,但需所领导组织和协调。目前 最棘手的问题是排名,现在不正确的规定只排个人不排单位,个人也只排5名, 这是同科学发展相悖理的。当然,排名应根据个人贡献大小,但最重要的还是要 把研究所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为研究成果的所有权归研究所。如《中国高等植 物图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为了植物所的利益,许多人做出了个人牺 牲。”   路安民先生二十年前曾经是植物所的领导,如今也是学术界重量级的人物; 看看他对植物所未来的想法,只有一句话“跑步钱进”!   以下转抄:   以往鉴来 再创辉煌   ———在植物研究所建所80周年庆典上的发言 (转自植物所所庆网 http://www.ibcas.ac.cn/80/index.html)   路安民   (2008年10(9?)月2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   首先请允许我利用这个机会,转达吴征镒院士的祝福,他为我所的建立和发 展做出重要贡献。上月,我去昆明出差拜访了他,他说:“今年是植物所成立80 周年,代我向植物所表示祝贺!向全所同志们问候!”他特别强调:“昆明所和 北京所是同根、同为一家,北京所是中国植物学的‘航空母舰’”。吴老没有解 释“航空母舰”的含义。我理解:1、植物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分出了南京植物 所(中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西北生物土壤所(一部分)、昆明植物所、西 双版纳植物园等,这些单位原来都是植物所的工作站。以后独立成所或园,同时 植物所还调出一些植物学家,去东北林业土壤所(现在沈阳生态所)、华南植物 所、武汉植物园担任领导和学术带头人;2、 在中国植物科学的发展中,相当长 的时间植物所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植物所成立八十周年的时候,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怀念为植物所 的创建做出卓越贡献的已故老一辈植物学家!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为建设和发展 植物所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党政、后勤管理人员和工人,他们曾经付出了极大 的心血和汗水,甚至于付出了生命。 八十年来,特别是建国后的60年,植物所 从只有十几人、几十人发展到数百人、上千人的大所;从单一的植物分类学科发 展成为植物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所;经历了从描述植物学到实验植物学再 到现代植物学、即汤佩松院士提出的“创新”植物学阶段的演变。为中国植物科 学的发展、有些领域达到或领先国际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 调查、利用、改造(包括生物技术、引种驯化、生态工程等)和保护做出了卓越 的贡献。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提出“出成果、出人才”的办院方针,研 究所的任务是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出优秀的科技人才,我认为当时提出的 这一方针是正确的。过去,不论所领导如何更替,“出成果、出人才”这一方针 始终没有改变。植物所曾经提出发展的总目标:一是力争将植物所建成为全国植 物科学的综合研究中心;二是力争使植物研究所的研究队伍成为植物学研究的国 家队。经过几代人的奋发努力,植物所造就了一大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 术带头人和研究、技术骨干,取得了数百项重要科研成果,获奖近300项。1978 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植物所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23项。国家三大奖(自然科 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曾名列全院、乃至全国科研院、所前列。 依据国家科委1988年发布的统计,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按主要获奖者 单位分布情况排出了前16个单位,前5名的排序为: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 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植物所排在第四名,为全国 研究院、所的第1名(获1等奖1项、2等奖2项、3等奖1项);1988年获中科院奖 14项,排全院第1名。十年后,1998年春的院工作会议。在发布的全院120多个所 1997年科研绩效评估中,植物研究所位居全院第一。1998年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 院《知识创新工程》以来,植物所捷报频传,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在国际上有 影响的论文,植物所连续被评为“A级”研究所,给全所人员、包括广大退离休 人员以莫大鼓舞。   作为“全国植物科学的综合研究中心”,植物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 批准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第一批博士后流动 站建站单位。它是“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编 辑委员会的挂靠单位。特别是植物所主办的《植物学报》(现改为JIPB)、《植 物分类学报》(英名改为JSE)、《植物生态学报》、《生物多样性》、《植物 学通报》(现植物学报)、《植物杂志》(现生命世界),属于国家级刊物,曾 长期代表中国植物学的学术水平,发表的论文成为许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提升 副教授、教授的学术标准。加上,我所拥有两个植物园,以及植物标本馆、多个 生态台站和图书馆;特别是宏观植物学和微观植物学的紧密结合,在今后相当长 的时间内仍然是植物所的优势。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植物所的“中心地 位”仍然是不会动摇的。   过去的80年,植物所从前20年的艰难创业,建国后前30年的蓬勃发展、后30 年改革开放的走向辉煌。除了党的领导、正确的方针政策、国家稳定的社会环境 这些重要条件之外,我们植物所的广大科技人员和职工有着许多优良传统,可概 括为: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勇于创新精神!这些精神 是植物所的宝贵财富。关于爱国主义精神我想作些说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我们的先辈们为科学救国毅然回国,开创我国植物学事业;50年代一批人公派留 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植物所通过公派或各种渠道派出国的进修、合作研究、 或攻读学位有上百人次,即现在的50岁左右到80岁的两代人,尽管当时许多人每 月只有几十元工资、一家住十几平方米的房子,但他们不讲任何条件,绝大多数 都回所服务,成为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植物所的栋梁。   在纪念建所80周年的今天,作为一名与植物所同呼吸、共命运46年的职工, 我最关心的有三件事:1、举荐领军人物和院士;2、申报大奖;3、组织大项目。 这是显示一个研究所实力最重要的三件事,应当作为全所的行为。从建所到现在, 植物所先后出了16位院士,曾一度是全国科研院、所院士最多的单位之一,现有 的院士最年轻的已过72岁,我所已有六届没有院士中选,现在急需从40、50多岁 的学术带头人中发现和推举。根据过去的经验,推举院士需要有像汤佩松、王伏 雄、吴征镒老院士那样的伯乐、提携后人;也需要像过去的分类室、生态室那样, 同辈人鼎力相助。在现时的科技管理环境下,上面提到的三件事,某种程度上是 一件事:有了领军人物和院士,才有可能争取到大项目;有了大项目,才有可能 获得大奖。虽然我不认为这是正常的,而现实确实如此。因此,就出现了有些地 区和单位将院士奉为“神灵”。关于申报大奖,经过几代人的科研积累,特别是 近10年来的科技创新,植物所有取得大奖的基础,但需所领导组织和协调。目前 最棘手的问题是排名,现在不正确的规定只排个人不排单位,个人也只排5名, 这是同科学发展相悖理的。当然,排名应根据个人贡献大小,但最重要的还是要 把研究所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为研究成果的所有权归研究所。如《中国高等植 物图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为了植物所的利益,许多人做出了个人牺牲。   最后,祝愿离、退休的老同志身体健康!大家身体好、少生病,就是对所的 支持,希望大家继续关爱植物所、宣传植物所。祝愿在职的同志们再创佳绩!注 意劳逸结合!你们是现在负担最重的一代。祝愿研究生同学们学业有成,成为有 抱负、有理想、新一代植物学家!   让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把植物所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学术 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研究所而努力! (XYS20081006)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