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科学时报》2000年9月14日) 科学研究需要自由公正的环境 边建超 我是从事肿瘤的遗传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并未 作过纯粹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如分子克隆和基因文库。但是,由 于我的工作需要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知识,因此也学过分子生物 学,并使用过其中的一些技术。另外,我本人是上海市遗传学会 会员,经常参加上海市遗传学会的活动,而且,我所在的复旦大 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是上海中国遗传医学中心的组成单 位,我们也组织一些学术活动,因此对分子生物学还是了解的。 对于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YAC(酵母人工染色体)文库 和BAC(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我早有所闻。FISH技术国内早已 建立,而原位杂交技术大约10年前国内就已建立,它使用同位素 作为探针的标记材料,而FISH只是改用了荧光素作为探针的标记 材料,并无太大新意。通过媒体知道,陈晓宁女士提到了FISH, 感到其中有问题,于是便对此事给予了关注。BAC文库最早是由加 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建立的,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 刊1992年第89卷第18期第8794~8797页上, 该杂志1998年的影响 因子是9.821,算是一份知名度较高的杂志。论文作者中没有陈晓 宁女士,其署名为Shizuya H, Birren B, Kim UJ, Mancino V, Slepak T, Tachiiri Y和Simon M。 陈女士带回的基因库是有用的,但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绘制 出人类基因组草图,最迟在2001(计划已从2003年提前至2001 年)年全部完成的背景下,这些基因库的作用将大打折扣,不可 能像炒作的那样有无量的价值。可以设想,如果它们有无量的价 值,在美国的实验室做出的成果,能够轻易地送人吗?分子生物 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可以说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项技 术建立不久,可能就会有更新、更先进的技术出现。随意夸张这 些基因库的作用,显然不是一个科学家应持的态度。 最近在网上见到有人揭露某特聘教授是如何发表100多篇论文 的。1999年,我在天津参加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时,与美国洛杉 矶加州大学一位美籍华人教授谈起了国内的“长江计划"特聘教 授。他的观点是,从国外回来应聘者,有一些并无多少学术水 平。可以想像,如果在国外有了自己的事业,达到了国际水平, 不会轻易为了10万元的年津贴就放弃自己在国外呕心沥血创下的 事业,而回到国内再创业。 我们的教育和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反思,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 科研环境,而不是试图“多快好省”地制造出国际水平的成果和 人才,因为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我们的管理部门习以为常 的、用政治的思维和手段来管理科学研究的时代应该结束了。科 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我认为,科学研究需要的是一个自由、公正 的环境,而且需要建立一系列配套措施保证科学研究的自由和公 正。有了这样的环境,加上我们对科研的投入逐步增加,假以时 日,必将会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问世。 我还想忠告我们的留学回国人员,不管在哪里,要想在科学 上取得成就,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工作,在国外如果难以取得成就 的话,在国内也同样不行。今日之中国,已不是昨日之中国,中 国人已不是那么好骗。西方有句谚语,叫做“一头牛,牵遍五大 洲,还是一头牛"。希望我们的留学回国人员能够三思。 另外,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我们改革开放已经20年了, 可是在科研上仍然对国外充满依赖,缺乏自己的创新,总是跟在 别人的后面,这样的科研还能叫科研吗?我们的一些老专家也是 如此,在外国人面前,似乎已丧失正常思维的能力,分不清东西 南北,不能不令人遗憾。 (作者为复旦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医学博士)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