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我们真的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了吗? Tarheel   新语丝发在“新到资料”里的文章“专家揭密: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 标明的来源是中新网,孤零零地贴在那里,不见版主的按语,也没有众网友的评论,看上 去文章的主要观点好像并没有争议,等了几天没有高手现身指点迷津,只好门外汉出来扔 两块砖头了。   文章的精采都被标题中的四个字概括尽了,擦肩而过,这回可是名正言顺的中国科学 家啊,比起某籍华人要理直气壮多了,如果此等底气能撑到看完最后一个字,倒也真不妨 深深遗憾一把,业内人士扼腕痛哭恐怕也不算娇情。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原文写得明白, 二十多年前,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物理学者对同一个实验产生了兴趣,进展如何呢? 原文提到了“方案讨论”和俩人各自回国后的通信,建议中日合作,项目分工也已经确定, 接着我们这边又做了些前期实地考察的工作,规模仅限于三人,然后政府不支持,我们也 就从此结束了所谓的“擦肩膀”过程。   再以后呢,是别人日本科学家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持之以恒,和最后的光辉成就, 我们有人倒是轻松,跨过这二十多年的实际工作,仅以一个实验计划时期参与者的身分, 凭着马后炮式的逻辑,谈什么“失之交臂”,后悔莫急,其潜台词是,早知如此,就是勒 紧裤腰带也要上这个项目啊,与赌徒下注时的心理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就是作者对“中国 为何没获诺贝尔奖”大讨论的贡献?且不说这样的“大”讨论有何益处。等到别人得奖了, 成功了,才出来说这是得奖的“良好的机遇”,我不懂物理也知道,至于这跟我们的竞争 机制,甚至法治体制有什么联系,恐怕才是作为当年中方三个前期考察人员之一的何研究 员多费心思量的问题,而在文中这看来仿佛是显而易见,不需多费口舌的,看吧,别人做 成了,本来我们也该有分的,全是政府当年没有支持,我们的体制有问题!结论就这样得 出来了,有何指导意义呢?问题又在哪儿呢?下次再有国际合作了,哪些该支持,哪些该 不支持呢,我没有看到什么有建设性的提议和主张。   作者的良苦用心不难理解,只是作为科学家,对科研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事后诸葛 亮的逻辑,“擦肩而过”式的反省和智慧,多少让人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尤其是对我们与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距离,这样看似重要迫切的问题,受益匪浅。 (XYS2003070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