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中国的希望与浮夸 中国的科学潜力巨大。最近的诸多动议反映了其政府对之不无道理的雄心,但也 显示出毫无道理的保密与误入歧途的政策议程。 中国的科学研究从政府最近的一次大力推进中大为受益。自今年年初始,政府一 直在纳米技术方面组合一项重大动议。乘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势头,对各种其他 基因组测序的可能性正在调研之中,而且后基因组计划也变得广为流行。参与最 近的一项大规模生物芯片动议的大学,尤其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正在作为产 业与学术界合作的枢纽加以开发。就在两周前,科技部宣布斥资150亿元人民币 (合18亿美元),用于民用研究与发展计划。这将继续“863计划”的议程—— 于1986年3月宣布实施的中国第一项高技术R&D计划,针对包括生物科学、信息技 术和航空学在内的八大科学领域。 但这样一来也造成了威胁。政府的密切介入,加之没有一个恰当的外部评议系统, 会导致无效的研究项目,甚至阻碍科学发展。危险在于大项目本身将成为目的, 政治家与科学家双方皆在此以其所获得项目的经费规模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完全 无视研究项目的科学价值。想得到大项目的愿望并非不同寻常。但在中国,许多 关于预算和新项目的决定都是在暗中完成,以致于人们常常不知道选择一个项目 而否决另一项的理由。了解中美两国的研究者对两国在透明度方面做了令人不快 的比较:中国的决策过程需要更多的可解释性和开放性。 英雄,及其他 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吹自擂的人占据优势。研究人员提出有时是希奇古怪的计划, 并兜售给官僚和政客。政客利用科学家助长自己的野心,将研究人员封为中国科 学的新英雄,给予他们一个比一个庞大的经费预算。北京、上海和海外的中国科 研人员将此斥责为“圈内人游戏”。 新一轮资助热潮包括旨在吸引海外科学家回国的若干计划;海外尤其是在美国不 乏中国科学的成功事例。然而,尽管这些归国者中的许多人是中国最称职、最富 经验的研究者,但也有不少人——在海外华人圈中被称为“科学骗子”的人—— 为了博得某个政府官员的青睐,夸大其经历与专长。于是,一切就绪:一个中国 科学的新英雄诞生了。 一旦项目开始,很难进行批评。失败的项目继续着,因为政府不愿承认失败—— 不想让自己丢脸。几年前,基于核酸是人体的基本营养素的逻辑,“核酸饼干” 成为热点。这种饼干得到一些学术报告的支持,其销售得到政府的应允,而来自 那些怀疑DNA构成好食品的人的批评却被忽视或压制。正如一位海外华人所言: “假处方上开假药。”(方按:应为“根据假论文制造的假药。”) 要想从于1998年启动的知识创新工程产出的新回报中有多大的收益,大概不太可 能。在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杂志上发表文章受到鼓励,一改过去中国研究人员 必须在中文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政策。但当前的政策又太离谱了。发文章就得到奖 金,其数额依文章所刊登的期刊的水平而定。许多研究者担心要求出成果的压力 所带来的短期效应。中国科学院的一位院士吐露,他感觉到自己正在被微处理。 在这种崇尚短期行为的风气中,有一些想法得不到发展,而且,那些要求较长时 间才能实现的想法将不能得到所需的资助。 更糟糕的是,为金钱或为地位而发文章的压力,伴随着一个不健全的(或腐败 的?)审查系统,已导致了剽窃问题。这一问题甚至蔓延至学术界的上层人物, 玷污了与北京大学有关的一家公司的执行首脑的声誉。 发现解决途径 中国正在大踏步追赶西方。大学通过办子公司的方式对许多起步的公司予以支持, 但通常大学只是一个大股东,而且,有理由怀疑这些公司的赢利状况。更大的可 能是,它们将继续依靠政府的支持。 在决策没有适当基础的情况下,具有明显潜力的新的动议将招致失败的项目、信 心的损失和更多的障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正在做出举动改 进同行评议系统。但甚至有了鼓励匿名论文的同行评议系统的尝试,这个共同体 还是太小了,评议人很容易就能看出申请人是谁。需要将更大范围的研究人员共 同体吸收进评议人队伍中。候选人可能是在美国(以及在台湾,在一个条件理想 的地方)的中国人。假如建议书用英文准备,还会有甚至更大的评议专家库。 中国的科学共同体具有巨大的科学潜力。但政府却冒着疏远具有这一潜力的群体 的危险。研究人员似乎愿意放弃在美国的好工作,去帮助中国和中国科学。但如 果政府在太多领域卷入太深,很有可能会使他们的良好愿望受到打击。一位在美 国的中国导师警告他要回国的学生——另一位中国科学家——说:“回去固然很 好,但千万别做官。” 科技部最新的投资计划瞄准了原创研究,而不是跟踪高技术发展趋势。这种自力 更生的尝试是可以理解的。但更进一步,你就会看到许多中国人自己称之为一项 基本的中国特色的东西——一切自己动手的愿望。过分集中和决策的集中化会大 大障碍进步。中国需要开放其科学政策,给其科学管理部门以更多的授权,建立 与保持其国内外更多的交流渠道。 原载英国《自然》杂志2001年3月1日第410卷第6824期,龚旭译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