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写在第24个艾滋病日来临之际   作者:知艾者   离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越来越近了,这段时间,估计都要在忙乱中度过了— —艾滋病的日常工作基本已经挤满了上班时间,感染者和病人被发现人数逐年递 增,光进行阳性告知、流调、建立个人档案、对他们的日常随访和检查、申请免 费抗病毒药物、依从性教育和发放治疗药物,接受电话和登门的咨询检测,已经 够我和同事们忙乎了。加上艾滋病日活动多多到基层去宣传,艾滋病日前对感染 者/病人的座谈慰问,参加艾滋病日的街头宣传咨询,等等等等。估计到时候空 闲不下来了,但还是还乐意的。   今年我国确定的艾滋病日主题是“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Getting to zero),副标题是“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翻译的很贴切,副 标题也很好,其实今年的主题已经向世人昭示了防治乃至消灭艾滋病的终极目标, 可以说是最后的宣战。只是百度了一下,各地的行动新闻还非常鲜见,有些遗憾。   要实现这个终极目标,非常困难。零发现(即没有新感染者,不是发现不了) 是基础,在发现人数逐年上升的现况下,首先要追求被发现感染人数进入“平台 期”——即遏制增速,乐观地估计,我认为能在2-3年内做到就是一个了不起的 成就了。这主要还是要靠科学地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这一点,今年国艾办关 于开展世界艾滋病日活动的通知里说地非常好“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 要环节。要坚持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公益性,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普及艾滋病性病 防治知识和政策,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艾滋病挑战的良好局面。各级领导干 部要带头学习和掌握艾滋病防治政策,正确认识艾滋病;要将防治政策纳入党校、 行政学院等机构的培训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加强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疫 情严重地区和有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流动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 传。”特别是“要将防治政策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等机构的培训内容,”非常关 键。就我国目前的国情,只要一个地区、部门的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了,什 么事都好办;零死亡是三个零中最容易做到的,因为我们有非常有效、而且在不 断提高疗效的“鸡尾酒疗法”——即高效抗逆转录酶病毒药物联合用药(英文称 之为HARRT疗法),国家出台的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中,已经将此治疗列 入免费范围。中外的科学实践均已经证明,发现CD4细胞低于350以下就及时开始 治疗,只要依从性好(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其寿命与正常人已经相差无几,甚 至无差异(我认为可能超过正常人的平均寿命,因为患艾滋对每一个患者都是一 次人生的严峻而残酷的历练,他们大多都会变得比较坚强,注重平时的身体保养, 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对身体有害的习惯)。但据官方统计,我国的应该 治疗率还只有70%左右,规范治疗率估计更低——不规范治疗对于艾滋病不但严 重影响疗效,预后甚至可能比不治疗还糟糕,任重而道远。阻力来自一是不少地 区的专业人员对该治疗的患者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到位——我已经碰到过不少从外 地转来的患者,对正规治疗的知识和意义不甚了了。更严重的是现在有不少所谓 的艾滋病治疗专家,不知是出于无知,还是经济利益,经常在官方场合和网络上 “提供”可以治疗甚至治愈艾滋病的什么“秘方”“单方”“中医疗法”。有的 领导干部不懂专业,还积极推广,影响很不好。要知道,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 没有研制出能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目前经科学实践证明,鸡尾酒疗法是目前 唯一能够或者说几乎能够做到艾滋病“零死亡”。前段时间在媒体上和网络上传 得沸沸扬扬的“世界第一个被治愈的艾滋病病人”,即同时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 的德国人布朗在进行白血病治疗(骨髓移植)后,竟然连艾滋病也被治愈了—— 这在医学理论上有可能,而且也为科学家寻找彻底治愈艾滋病提供了新的途径和 思路。但这只是个例,要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是远远不够的。退一万步讲,即 使此方法得到验证,目前全世界3000多万感染者和病人都去做骨髓移植——其风 险和费用将大大超过鸡尾酒疗法,更不要说“零死亡”了,何况科学已经证明, 有相当一部分人感染艾滋病的人可能终生不发病,甚至“不治自愈”布朗也许就 是其中之一;零歧视是目前我国最需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我认为。在不少专 业论文中、媒体报道和网络上,艾滋病人被曝光后的被歧视现象屡屡发生,医务 人员因歧视而拒绝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现象也屡见报端。本人在前几天,就遇上了 一位住院病人,医生本来明确告诉他必须开刀手术,否则会留下“终生残疾”。 但在术前检测中发现是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结果,已经过去一周多时间,所有 经治医生都对手术“噤声”了——不管病人如何询问医生,回答总是含糊其辞。 我找了医生,做了工作,但本人不是临床医生,只能说一些不能歧视病人和“该 手术就应该和其他人一样及时为他手术”。患者还告诉我,医生还告诉他以后不 准到公共场所去,要进行隔离,等等。无知是歧视的根源之一,我听了真是有些 不寒而栗!社会的歧视更是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难有明显的改观,这还需要我 们的政府各部门、专业人员特别是医务人员、社会各界和全社会做出长期的不懈 的努力,消除歧视,从我做起——这是全社会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XYS20111121)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