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大人也需要拯救——声援刘正飞朋友及其家庭(2)   作者:打死也不做海龟   当时在国内的时候,儿子的外公外婆一直在帮我们照料小孩。因为儿子老是 感冒打吊水,还发生紧急事件。他们就感慨了,这外孙怎么这么难带。我们自己 也觉得带这个小孩太累了,也审视自己是不是带小孩过于精细,过于不放心。我 们大人自己有时候感冒不就什么药也没吃,在家里休息两天就扛过去了么。为什 么小孩一生病发烧,我们作父母的心里就开始舍不得,就开始慌张,就觉得最好 还是去看个医生了呢。   这个问题换个更普通的问法:为什么我们身体不舒服了,就想去看医生,而 不是什么会计,律师,单位的书记或领导?你可能会回答说,因为我们知道现代 社会讲究专业分工,我们知道医生才是能看病治病,会计不能。那为什么就只有 医生才能看病呢?我不久前看过一个叫辉格的牛博博主写了篇题为:“关于中医, 我的观点”文章,其中他提到一句说:“如果废除是指禁止中医医师行医,我反 对,我认为任何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都可以行医;”。先不去讨论他说的关 于是个人就可以给人看病这句话的对错(没什么好讨论的,从他这句话,可以想 象方舟子们的任务是多么艰巨)。我想讨论的是为什么现代社会里,不是人人都 可以给人看病,或者说为什么我们生病了(辉格先生除外),没有去随便找个有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看病,而是去找所谓的医生。   那究竟什么是医生呢?我试图就用一句话来总结:医生就是一个在医学科学 领域受过教育的,训练的和持有执照的,维护和重建人体健康的医学工作者。不 要小看了这一句话,在美国,你若想身体力行这句话里对医生的定义,需要花上 起码8年的在校读书时间,1-3年甚至更长的住院医生训练时间,3次执照考试包 括临床技能考试,以及以后每隔若干年就需要进行专业内容资格的再考试。试想 一下(尤其是请辉格朋友想一下),当你生病的时候,你面对的一个是上述具备 这种教育和训练背景有行医执照的人,另一个则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备 的却是完全不同教育背景)的人,你会选择哪个来看你的病?   再来假设一下,现在我们面对的有两个医生,他们具备了类似的教育训练背 景,专业水平也很接近,但是呢一个对待病人态度非常好,从不收红包,也从不 乱开药,还经常讲解点医学常识,乐于回答患者提问;而另一个则完全相反,不 给红包别想看到好脸色,开药都是只捡贵的,不管对的,我们进了诊室去5分钟 屁股还没坐热,他那里就已经处方或检查单都开好了。我们也就更不敢多问一句 为什么要开这个为什么要吃那个的问题了。答案很明显,我们会选择哪个作为我 们的医生。   我上面写那么多废话,其实无非是想说明,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不仅需 要看一个专业合格的医生,更希望看到一个合格的好医生。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怎 样才是我们普通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这种好医生在当下的中国(包括美国,免 得挨骂)是只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往后退一步,要求看一个专业合格的医生,这 个要求应该不算过分,对吧。那上面讲过了,一个专业合格的医生意味着他具备 了相当的医学科学知识储备,具备了长期的病例观察和治疗经验,具备了正常的 行医资格。当我们去看这样的医生的时候,意味着这样的医生是我们可以信赖的, 他说的都将是科学的,他写的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   回到小孩感冒该如何治疗的问题上来。接着上次谈谈到我儿子在一岁三个月 后来到美国的看病治病经历。儿子今年7岁了,来美快6年了。不消说这6年来, 儿子依然会感冒,虽然没有那么高的频率,但每年至少感冒发烧一到两次是正常。 但不正常的却是这中美两地对待小儿感冒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治疗方法。有段时间, 新语丝上也有许多网友介绍过自己的小孩在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地看感冒的经历。 具体的,我就不多描述了。简单地讲,在过去的6年里,到本文写作的时候为止, 我儿子没有一次因为感冒发烧而打吊针,吃抗生素或吃抗病毒药。没有一次。一 次也没有。感冒发烧的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泰诺(Tylenol)或美林(Motrin)。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差不多两岁多时,下午开始发烧,就吃泰诺,一直到半夜 2点,还是有温度,一量近40度。老婆受不了了,说要去看急诊。那天晚上还有 暴雨。就开了车,亮了紧急灯,一路狂奔到医院去。路上还闯了红灯,想着这个 救人如救火么,即便被警察抓住了,应该是可以理解的。那也是来美唯一的一次 闯红灯。到了急症科,护士来了,又给吃了泰诺,然后还给了根冰棍。儿子一看 有冰棍,也来了精神,一边吃一边玩。等医生来看了,检查了耳朵,咽喉,听了 肺和心脏,说没什么别的异常,回去,继续每隔4-6小时吃一次泰诺,过48小时, 如果还有温度,就再来。急诊费化了我100美金,什么处方药也没搞到,就直接 回家了。过了两天,也就自然好了。后来想想,跟老婆开玩笑说,这种情况,我 们都送上门了,要是在中国的话,不来点吊针,上点高级抗生素,别说医生了, 我们做父母的都会觉得不正常。有了这次经历,后来等小孩再感冒发烧,我们心 里再也不紧张了。虽然孩子他妈还是会坚持看医生(她被儿子小时候搞怕了,总 是担心这担心那的)。但每次也都从来没有吃过抗生素或处方药。基本上就靠普 通的退烧药,自己挺过来了。   因为生老二,小孩的外公外婆也来美国呆了快两年,期间也跟着看着积累了 不少体会。刚开始看到小孩发烧,也是心疼,急得很,说要看医生。等看了医生 回来,听到啥药也没有,就觉得这美国医生不够意思,连药都舍不得给。我们就 有意识地给他们解释美国基本的医疗体制是怎样运作的,美国医生是如何给小孩 看感冒的。时间长了,他们也就见怪不怪了。然后,我们就多次问起了他们同一 个问题:这国内的时候,你们都说小孩容易生病,难带。这为什么同一个小孩, 到了美国来,同样是感冒发烧,为什么就不需要那么受折腾地去打针吃药?   这个问题实际上新语丝的一些读者朋友在介绍自己小孩在国外的看病经历时 也提出来过。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前一阵子,包括白衣咸饭在内的一批医生朋 友也写过类似的文章来解释为什么国内的医生喜欢开吊针。其中有个朋友是这么 解释的,说是因为怕小孩因为感冒发烧而导致中耳炎或肺炎,所以,不管如何, 先上了抗生素再说,没有就可以预防,有了也就正好一并治了。这种解释听上去 似乎很科学很合理。的确感冒如果没有处理好,不仅会发展成中耳炎,肺炎,还 可能心肌炎,甚至更多并发症导致死亡。在美国,因为感冒并发症死亡一年的病 例大概在2万-3万。中国的病例数我没查到,理论上应该只多不少。   在本文的一开始,我就提到,为什么我们小孩一生病发烧,我们作父母的心 里就开始舍不得,就开始慌张,就觉得最好还是去看个医生了呢。就是因为我们 所谓的常识有时只是让我们更加害怕。具体到我老婆身上,比如,每次家里小孩 发烧时,老婆就很着急,我说没关系,不就是普通感冒么,她说那不行,要谨慎 点,万一搞成中耳炎怎么办。所以,每次还是去看了医生,虽然最后什么也没有。 考虑到几乎每个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疑虑,那么当国内的医生用这种貌似合理的 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理由来跟父母解释的话,这感冒发烧就上抗生素的医疗实践 就有了群众基础。更不用提,我们作父母的,为了小孩愿意上刀山下火海,这看 病花钱,只要能好,花多少都愿意。我还记得有位医生朋友甚至还提到,现在看 病,要是不给点抗生素或药,有的父母或患者还认为这个医生水平不行。说有患 者抱怨,我化了挂号费,化了这么长时间来排队,你不仅5分钟就给看完了,还 什么药都没有。这位医生朋友言下还颇为无奈。那么,在这里,我就想给国内抱 有类似想法的医生问一个(几个)问题了:为什么美国的医生没有类似的实践? 难道他们就不担心有些小孩的感冒发烧会演变成中耳炎,肺炎或更糟糕么?到底 是医生们乱开药在先,还是患者喜欢被开药先?如果患者说要开药,医生就开药, 那这种医生还是个合格的医生么?   我问过小孩的儿科医生同样的问题。她就开始跟我解释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 感冒的差别,以及抗生素应用的指证。然后说你看,你家小孩没有符合相应的指 证,就不需要用抗生素。我就问,那要是发展成中耳炎或肺炎或心肌炎,该怎么 办。 她就又耐心地解释,要我们在接下来的48小时,注意观察小孩有无相应的 体征,如果发现有炎症,到时医生当然会再用相应抗生素。最后总之一句话,如 果小孩没有任何炎症体征,就不需要也不会给抗生素。临走时,通常都还会给些 预先打印好的相关疾病的基本常识介绍和家长注意事项等资料。   我常想,就论医学科学知识,中国医生不会比美国医生差。上述这些关于感 冒的常识和用药指南,我相信中国医生也应该跟美国医生一样掌握的很清楚。我 不相信中国会有医生不知道大多数普通感冒可以自愈,根本无需使用抗生素。但 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我想大多数的读者自身或小孩已经很少有感冒不吃抗生 素或打吊针的经历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中国医生就做不到理智气壮 地向来问诊的患者宣传科学的医学常识,勇敢地对普通感冒患者说你会自愈的, 目前不需吃药,回去继续观察?医生是一个非常讲究专业性的职业。因为医生的 工作对象是人,这也使医生的职业充满了相应的风险。问题在于,在患者面前, 医生就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专家,患者就是渴望从医生那里听到可以遵守的指示。 如果医生无法依靠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来替患者挑战或承担一些风险的话,那 么这种医生就属于不靠谱或不合格。就拿小孩感冒的治疗来说,美国医生就敢于 凭借知识和经验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回家,暂时不需要用药,等有相应症状再 回来。而中国医生呢,我们听到的更多则是,这个感冒事虽小,但也可以变很大。 万一发展成了中耳炎,肺炎,心肌炎,到时就后悔莫及了。换句话说,当我们从 医生那里听来的不是基于科学事实的慰藉,而是一种基于部分事实的恐惧的时候, 作为患者,当我们走进医院,面对这样的医生,更准确地说,当我们在这样一个 由这种医生,这种医疗实践和理论支撑的医疗体系里寻医的时候,我们经历的就 是一场生命的冒险。 (XYS20090509)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