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中国大陆人才制造业还会走多远?(之三)   胡途   2001年前,在20世纪90年代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50岁(含50岁)以下院 士7名(?):香港工作的院士1名;大陆院士6名。   赵玉芬,43,1991,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马志明,47,1995,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支志明,37,1995,香港大学化学系   王志新,43,1997,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白春礼,44,1997,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张启发,46,1999,华中农业大学   李静海,43,1999,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评上院士→升官→兼职→全能   白春礼院士:   1974年 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78年毕业。同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 究所硕士研究生, 师从北大家唐有祺教授和化学所傅研究员。1985年获中科院 研究生院博士学位。1985年9月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1989年为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历任中科院化学所副所长兼STM实验室主 任、中国材料学会理事、工程师协 会常务理事,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科院 博士生导师。1993年12月在全国青联七届四次常委会 上被增补为全国青联常委, 1995年7月在全国青联第八届一次全委会上当选为全国青 联副主席,1996年4月 起任中科院副院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青联)、妇女青年委员会委员,1999 年1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 员、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兼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中国晶体学会和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基础科学?杂志主编, 中国 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2005 年),当选为国际化学工业学会副主席 (2004), 中共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候补委 员。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兼职教授, 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客座教授, 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华北工学院荣 誉教授,海南大学特聘教授。   李静海院士:   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8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7年在中工冶金 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后赴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5.07--1999.10 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1999.12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所长   2002.11--现在 中国颗粒学会 理事长   国务院2004年2月20日决定,任命李静海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兼任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颗粒 学会理事长,还兼任著名国际期刊Powder Technology和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编委和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的国际顾问组成员、国际循环 流化床顾问委员会召集人等职务。培养研究生35名(其中博士生25名),指导博 士后4名。   张启发院士: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 协会副主席。我国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 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美国McKnight基金会作物科学国际合作 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 Rockefeller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计划科 学顾问委员会委员,亚洲水稻生物技术合作网络指导委员会主席。   武汉大学兼职教授(2002年11月)   王志新院士:   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1982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 研究所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邹承鲁教授。1988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95年3月至2003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长、所长。1999年当 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 主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 杂志编委、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 央委员会委员、中央院士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至今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马志明院士:   1978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数学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数 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数学博士学位。   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 所长,2000年元月至2003年12月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2002年当选为国际数学联 盟执委会委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北方交通大学顾问教授暨兼职博士生导师 (2002.12),四川大学特聘教授。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核心数学的 前沿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 员,数学天元基金学术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科协常委,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委员, Bernoulli学会 Council member。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学位委员会主任 (2005),   陈竺院士:   1975年,陈竺进入了上饶卫生学校。1978年,只有中专学历的陈竺,以专业 考分第一名的佳绩成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振义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84年,赴 法留学。1989年回国。   1998年为国际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即973)《“疾病基因组学”理论 和技术体系的建立》首席科学家,1999年为我国首批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顾问教授(2002-2005),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现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 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陈竺也成为了第三位中国籍的法国科学院院士   赵玉芬院士:   1971年毕业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1975年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 系获得博士学位 ,1975-1979年分别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美国纽约大 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1979年回大陆, 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为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任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和清华大学生命有机磷化学教育部重点实 验室主任。   七、八、九、十连任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第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   2000年到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   二、20世纪50年代的若干年轻院士   吴文俊院士:   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1946年赴法国Strassbourg 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 院学部委员(院士)。1990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   1952年至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副所长、研究员。1979年至今任中国科 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名誉所长、研究员。   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85~1987),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 (1992~1994),全国政协常委(1979~1998)。(1979年60岁)   38岁成为院士(1919年生)。   37岁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文俊院士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两大成就是拓扑学与数学机械化研究, 其中,前一成果是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数学机械化是他在70年代以后开拓的一 个既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又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数学领域。   黄昆院士:   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41~1942年,任昆明 西南联大物理系助教。1942~1944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北大研究院,获理学硕士 学位。1944~1945年,任昆明凤凰山天文台助理研究员。1945~1947年,在英国布 列斯托(Bristol)大学物理系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36岁(1919年生) 。   1956~1958年,任专为培养我国新兴半导体事业骨干力量而由五校联合举办 的半导体专门化主任。1964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1977~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1983年以后任半导体所 名誉所长。1978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以后分别连任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常委。1979~1981年,重新研究多声 子无辐射跃迁理论。1980年,被遴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85年,被选为第 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起从事半导体超晶格物理研究,在电子态和声子模等 领域内作出了国际领先的工作。1987-1991年,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 学教授。   2001年获得第二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两个时代的年轻院士有很大的不同:   20世纪50年代的院士只担任学术领导职务,且任政协委员等都在近60岁左右; 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院士是:成果多、官职多、学术领导职务多、兼职多……。   前者成果分两阶段,30多岁和50(或60多岁);后者看来是源源不断。   三、领袖和一些权威人士对年轻院士的看法   “新陈代谢,不舍昼夜。年轻的总要代替年老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是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一般规律。人的思维创造活动的最好年龄,一般是二十几 岁到三十几岁。年轻人不但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而且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 握也最为快捷,又最少包袱,敢想敢干,再加上其他的有利条件,所以新的发现、 新的创造出在青年时期居多。当然,大器晚成的事例也有。比如,摩尔根创立基 因学说的年龄,是在49至60岁之间,这可以说属于特殊现象。我们一定要大力培 养和任用年轻人。”(引自: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 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的讲话,一九九八年六月一 日)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 重创造的方针,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 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创新活动中 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创 新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施展 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 (引自: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 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2005-04-01 09:47:52  http://www.youth.cn/)   “科学大师为何少   我就科学与教育发表两条意见。关于科学,去年我所在的诺丁汉大学,获得 了一个医学方面的诺贝尔奖,还获得了一个经济学的诺贝尔奖,全校沸腾,但是 我马上想到,中国的诺贝尔奖在哪儿?中国人要站起来,要站得很直,我们不能 回避这个问题。像爱尔兰这样一个小国家居然有10个诺贝尔奖得主,我们具有五 千年文明的古国,建立新中国已经55年了,我们的诺贝尔奖在哪儿?什么道理? 报纸上已经有很多的说明,沈文庆院士专门有一篇大文章:《我们的大师在哪 里》。就拿沈文庆院士来说,当他做了首席科学家以后,他的行政工作大量增多, 现在又是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又是上海市科协主席、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的副主任,他承认已经没时间搞科研了。我更惊讶的是,最近有个年轻人,去年 选上的最年轻的院士,他搞的飞秒激光是我们中国的材料条件下可以做的,他搞 得非常出色,应该说是世界上非常先进的。但是我也没想到,这位年轻人一选上 院士马上被聘为局长,局长是个官职,他哪里还有时间再搞科研?我们能够这样 对待人才吗?”(引自复旦大学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福家)   郑哲敏院士无不担忧地说,太早达到科学巅峰,对今后的成长不利,过多参 与社会活动,对以后出成果不利,院士应该强调的是对过去的总结,而不能当成 对未来工作的激励。他建议上限不受限制,下限希望不要太年轻。   陈竺院士观点:“文革”使得中国高等教育在10多年的时间里处于瘫痪状态, 中国科技界曾一度主要依靠20世纪50年代归国的科学家支撑;直到80年代之后, 中国打开了大门,新一代出国留学人员开始陆续回国,中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知 识分子也相继毕业,逐步成为研究主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担当了科研领导职务; 到了90年代,中国科技界年龄结构发生了超常变化,平均年龄显著年轻化。中国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现实需求是促使研究所领导年轻化的巨大牵引力。 “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和“学而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是影响科学家走上管理岗 位的另外两个原因。(引自:陈竺:解放“科学之星” 科学时报 ,2004年11月 22日,作者:王丹红,《自然》中文版特别增刊《中国之声Ⅱ》)   关心年轻人才的成长,难道唯有升官?   给了年轻院士那么多的名分,不爱护他们的身体,也应爱护政府出台的法规 与规章,难道那些法规与规章不适用他们?   人才制造业可以不讲成本?   ……   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有太多的糊涂地方,暂且问几个问题:   1、人才制造业利润真有那么大?   “张启发打个喷嚏,华农就要感冒。”“书记、校长管不了张启发,张启发 管得了书记、校长。”人们私下里说的这些玩笑话,表明了一个人在一个单位的 分量。   华中农大党委书记李忠云说,“华农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张启发。”记 者从一份权威资料上看到,近年来张启发主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争取的科研项目、 经费以及有重大价值的成果,占整个华中农大的三分之一。随着张启发科研团队 的崛起,华中农大综合实力在全国高校排名3年跃升了20多位!如果没有张启发, 华中农大就没有今天的实力和分量。   一穷二白。缺水,建水塔;没电,买发电机。总而言之,砸锅卖铁,举全校 之力为张启发搭建科研平台。孙校长果断拍板投入10万元启动资金,挤出400平 方米实验室,并采取超常措施从各院系强行调来超低温冰箱、离心机等10大件仪 器,专门为张启发组建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此同时,跨学科抽调一批崭露头角 的学者给他充当助手,并专门开办7年制本硕连读的生物技术班,培养后备科研 队伍。   校方甚至专门为张启发配备了一位实验室总管——他过去的老师、曾经当过 科技副县长的章荣德,因为老章既懂业务又懂管理。老章牺牲了自己的科研前途, 一门心思把总资产6千万元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告诉记者:华 农不缺我搞科研,但张启发需要我当助手,虽然实验室产生的所有成果都没有署 我的名字,但我为每一项成果感到骄傲。每次张启发他们感谢我的时候,我都觉 得自己的牺牲很值得。   “我不会走的。”张启发说,这儿有多年形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事业 上得心应手,地位上备受尊崇,钱也多得用不完,为什么要走呢?他说,我的住 房、实验室、田间研究基地三者之间步行只需10分钟,世界上没有几位科学家能 享受这样的待遇,“我会为华农干一辈子的!”   就这样,华中农大二十年举全校之力精心培育杰出人才,而杰出人才又给华 中农大以丰厚的回报,这是怎样的一种良性循环!(上述引自:张启发:投入与 回报,新华网 (2004-04-14 11:25:52),来源:湖北日报)   有如此高见的并非华中农大一家!   第一次回国后,陈竺曾经像“流浪汉一样”骑着自行车运送“贵重娇嫩”的 标本;陈赛娟更是心疼得看着国外带回来的试剂因没有低温冰箱而报废。这时, 瑞金医院、二医大等及时伸出了支撑之手:在当时房源极困难的情况下,医院腾 出两间屋子给他们建实验室;院方还特批给实验室一台低温冰箱;人员,要谁给 谁,全是精兵强将;同时,市科委、市教委的科研经费也源源而来。1994年,二 医大更是创造条件,让陈竺走出上海,与哈尔滨医科大学进行合作,投入癌细胞 凋亡机理的攻坚战中,并迅速取得了累累硕果。(引自美丽女院士 ~访陈赛娟 , 2005-01-07 15:01:07,新华网上海频道1月7日消息)   1989年7月陈竺教授回国后,在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牵头承担了一大批国 家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863高科技项目以及欧共体 项目等2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或领先的研究 成果,已成为国内外享有一定声望的青年学者。   今年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十年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已经累计投入了11.7亿多元,资助了1174名青年学者,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内地新 增选的院士中,50岁以下的全部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资助者。   从1994年至今的10年间,国家曾先后三次拨出专款增加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金投入,累计资助经费达11.7亿元,共受理中青年学者申请5489人次,资助1174 人。在获资助者中,有1116人具有博士学位,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有366人; 已有3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 院士;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内地新增选的院士中,50岁以下的全部为国家杰出青年 基金的获资助者;由于这项基金有着非常严格的评审制度,因此能够获得这项基 金的资助,就意味着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得到了承认。 (记者王润,北京晚报)   与 20几年前相比,中国的科技为何反而落后了呐?   2、中国大陆为何能产那么多天才与神仙?   看看吧:   他们管吃喝拉撒,懂党务政务,还为国为民出谋划策,学术交流,出国下基 层,科研成果累累!   吟诗作词,即兴演讲,现状进展,滔滔不绝,世界风云,国家前程皆在胸中, 不是神仙天才还能是什么?正乃盛世产天才全才也!国家之幸,人民之幸也!   沁园春   贺营养所挂牌并香林兄回国工作,亦贺裴钢兄之领导有成。   陈 竺   2003年12月16日晚于成都   遥望东方,科苑海上,又现苍桑。   转绿荫红墙,群英一堂。   创新手笔,微宏俱扬;基础临床,代谢营养,学问社稷牵两廂。   须前瞻,健体十六亿,何愁小康?   三载运筹帷帐,最难得知已为栋梁。   有雄才伟略,柔中有刚;心系故土,幽谷暗香,百鸟归林鸣华章。   盼来日,得众贤聚首,一醉方畅。   3、规律?   年轻学者一评上院士,就是升官→给课题→兼(挂)职!   今年年初,北大、清华校长都在人大、政协会议上讲,建一流的目标要推迟 了。本来定好2018年、2020年成为一流大学,现在看来要推迟了。《人民日报》 记者曾经来问我怎么回事,我很难回答,因为世界上10年成名的学校不在少数, 最明显的是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8年得不到教育部门认可,但是在第8年结束 的时候它得到世界认可了,中欧是个小学校,不叫大学,叫工商管理学院,但它 的EMBA、MBA、高级经理培训班连续3年都列入了同类学校的世界100强之内,所 以第9年得到教育部门认可了。为什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10年就成为世界一流, 不是因为它的房子好,而是因为它第一笔4500万欧元资金全部用在人上面了,以 人为本是要有具体东西的。诺丁汉大学去年拿了两个诺贝尔奖,政府基金会就多 给了我们相当于10亿人民币的英镑,我们高层领导讨论了,怎么用这个钱,没有 一个人提出要造房子,最后结论是在世界上找100位杰出人才。(引自复旦大学 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福家)   中国大陆的科技要上去,就要给官—这也是中国大陆特色?   ……   历史是那些英雄书写的!   因为成功者、识时务者控制和统治了这个时代!他们打下了天下,也享受了 天下的一切!   时代应该是那些失落者,吃不到葡萄者推动的!   因为,他们的牢骚和不满,使明事的英雄们作以借鉴;如果长期置之不理, 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将发生质变!   质变总会推动社会进化!?? (XYS200508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