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摆脱中国文化中崇尚虚伪的传统 陶世龙   近日,该不该灭杀果子狸成网上热门话题。究竟如何具体处置这类事件为好, 的确值得讨论。但透过争论,我看到中国文化中崇尚虚伪的传统在起作用。如把 杀果子狸提到道德的高度来批评,以上天有好生之德,动物与人是平等的为论据, 即其表现。   猫抓老鼠,动物吃动物,不像人还要编出一堆理由来使自己的吃合乎人类自 己的道德规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食物链或者更准确些称为食物网络,是维 持地球上生态平衡的核心,没有这种吃来吃去的关系,地球生物圈还无法维系。   只要稍微了解一点人类的历史,便知道从狩猎为生到畜牧时代,吃动物就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进入农耕社会不作主食,仍是不可少的,孟子曰: “七十非肉不饱”(孟子集注卷十三·尽心),“鸡豚狗彘之蓄,无失其时,七 十者可以食肉矣”,成为他施仁政的理想(孟子集注卷一·梁惠王)。北美的感 恩节必吃火鸡,据说是有一批移民没有粮食吃了,正好猎获一批火鸡,火鸡肉很 多,救了这些人的命。   要吃肉就得有宰杀,而此时如把对人的“仁”施之于禽兽,言行一致,就不 要吃,然而君子吃肉比别人吃的还多。无法自圆其说,于是有了“君子远庖厨”,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一类自欺欺人的“仁术”,由此也透露了中国文化传统 中的“仁”不过是一种愚民的权术。   果子狸该不该杀?要讨论的应该是怎样具体处置对人有利,而不是以什么仁 慈或残忍为标准,人类的伦理道德只不过适用于人类社会本身的概念。   挖发菜,采集珊瑚大概没有人感到残忍,但应该禁止;澳大利亚的袋鼠曾经 被保护,但现在繁殖过多,便又开杀戒。是否可以为吃鱼翅去捕杀鲨鱼?是同样 的问题。   当然,不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是应当反对的,但也需 要知道,不捕不杀,同样可以造成对人不利的后果。如何把握这个尺度,只有依 靠科学来判断,离开科学而以人类的伦理道德去做标准,还侈谈什么可持续发展。   言行不必一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大特点。中国的君子从来就是既要做表 面上的道德文章,又从不放过食色的实利。《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为表现自己 居丧尽礼,象牙筷或银筷都装模作样地不肯用,但对虾肉丸子还是要往嘴里送的, 就是对这种特点的形象写照。(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喫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遗憾的是,在今仍不乏范进的影子。   2004/01/15 (XYS200401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