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经验知识系统和科学   dinyi   不断地将我们的经验知识升华成为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因此,分清什 么是经验知识,什么是科学是必要的。   经验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事物在意识中留下的痕迹。从广义上来说,我们所 有的知识都是经验或经验的综合。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也同样不外乎是一种 经验知识。因为我们识字、数数、读书、听课,从本质上来说与耕地、打铁、狩 猎等同样是一种形成经验的过程。经验给人们的印象是属于零散的个别的知识片 断。例如一个人曾经得过感冒,那么说起感冒,他就在脑海里浮现出鼻塞、流涕、 头沉、发烧等感觉体验。当人们将许多相关的经验综合起来形成相关经验的概念, 提出相关经验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从而概括出相关经验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并 用它们解释经验中相关事件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进而控制产生的 结果,这就形成了一定的经验知识系统。如一个郎中在走乡串村过程中,多次发 现不少病人是在受凉之后得感冒的,有的感冒病人喝了水杨树根熬的汤后,比较 快地痊愈了。因此他认为感冒是感受风寒而起,而病人目赤发烧说明他虚火上升, 而水杨树根可以治疗感冒,所以具有驱风去火的性能,于是形成了一套关于感冒 的相关知识系统。当他以后碰上类似病人时,就可能采取熬水杨树根汤给病人喝 的治疗方案。   当人们进一步在经验知识系统的基础上,概括出相关经验之间的本质关系, 并在已知经验和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经验之间具有的逻辑因果关系,并 以此阐述经验事件产生、变化的过程机制,从而有效地控制经验事件的发生和变 化的过程及结果,经验就升华为一门科学了。如医学家和药学家,在通过对感冒 病人的分泌物和水杨树根提取液的分析,发现了感冒病毒和水杨酸,并通过研究 知道了当有感冒病毒存在时,如果受凉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就会患感冒,而如果 没有感冒病毒存在的话,无论多冷,也不会使人感冒的。同时分析出水杨酸的化 学成分和化学分子式,弄清了水杨酸对感冒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并 用一些物质合成制出水杨酸制剂——阿斯匹林,于是一种源于水杨树根皮又完全 不同于它的感冒药出现了。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现代医学认识了感冒的本质和 致病与治疗的过程机理,形成了关于感冒的科学知识系统。   由此可见,经验知识系统与科学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实际上它们又是很容易 混淆的。当人们提到地理学和勘舆学,天文学和星相学时,是比较容易将它们区 分的。但对于中医学是否是科学却存在较大的争议。在中国和受中国传统文化影 响较大的区域中,有许多人是乐于将中医学看成一门科学的。实际上,如果能摒 弃感情的因素,平心静气的分析一下,应该可以认识到,中医作为古老的一种经 验知识体系,远没有甚至是难以升华为一门科学的。   首先,中医学对病患本质的认识只是一种现象上的想当然,而不是建立在经 验事实上的确证和逻辑上的必然。认为感冒的病因是感受风寒的观点就是例子。 所以中医学理论就无法解释爱斯基摩人在冰天雪地中从不感冒的事实。其次,中 医学对病患的产生机制的理论只是一种臆测,从来没有任何可以确证的经验和实 验事实的基础。如中医认为一些病症产生的原因是因邪气相侵、寒暑相犯、肝火 上升等,就只是一种现象层面上的思辨性的推理,所谓邪气、肝火本身就是一些 想象的存在。或是直接就用一些臆想中的存在,如经脉滞阻、气血不畅来解释生 病的原因。有时甚至只是一种牵强附会,如怒伤肝、忧伤肺等,就纯粹是一些经 验现象上的想当然了。另外,中医学对药物的药性及治疗机理也都是根据对病因 臆断的附会。如有的药味苦性寒,而有的药味辛性燥,有的药补中益气,有的药 则可清火明目或驱风去寒。   可以看出,中医学对疾病的本质、病患产生和变化的机制、药物的性能及治 疗机理都是建立在对经验现象的臆断或附会的基础上的,所以说中医学只是一种 思辨性的表浅经验知识系统。实际上,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一种医学理 论仍完全套用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的观念和理论,而不能与现代医学知识相融 合,不能为现代科学知识所包容,还能称为一种科学,可能本身就是一种咄咄怪 事了。   中医学因为其整个理论基础的臆测性,它与科学的区别可能还是比较容易弄 明白的。然而,要说已在全世界普及教育,为几乎所有的综合大学所接纳的心理 学还不是一门科学,而只是一种经验知识系统,就更加难以为人接受了。但这却 是一个事实。   自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心理 学已从哲学完全分离,由一种思辨的学问转变成为一门庞杂的实验科学。然而这 只是一种误解。目前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并公认大脑是 心理意识的功能器官。但心理尤其是人的心理-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心理学界却 从来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也就是说,心理学家们对于自己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从来就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如果说一门学问连研究对象是什么都不清楚,那么 说它是一门科学就很勉强了。实际上这与前面所说的中医对感冒本质的认识是类 同的。只不过中医们在感冒的本质是因感受风寒引起的身体疾患这种错误的理论 上达到了共识,而心理学家们对心理意识的本质认识却有先验理念论、天赋绝对 精神论、唯物反映论等截然不同的看法,从未达成过共识而已。   另外,心理学家们对心理意识现象与心理的功能器官——大脑的相互关系, 从来也讳莫如深。在心理学中,心理意识现象作为大脑的功能,却与大脑的基本 组织结构——神经元和基本功能活动——神经元生物电化学活动没有任何实质上 的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心理意识黑箱的问题,也即是说一个刺激或一种心理 现象在经过大脑这个黑箱的操作后,产生了一种心理意识现象或转变成为另一种 心理意识现象。而这个黑箱操作过程机理,却是谁也不知道的。这也就引起了对 心理意识现象五花八门而又相互矛盾的解释理论,而成了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死结。 因此,很多心理学家坚持认为,心理学只应是研究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变化规律 的现象学。但众所周知,一种心理意识现象所显示的内容是不可靠的,而从心理 意识现象的内容来推断其产生的缘由就更加困难了。例如一个人产生了看见眼前 金星直冒的感觉,就可能是眼前有孩子在燃放烟花所致,也可能是头上被猛击了 一下的结果,也可能是久蹲之后突然站立起来大脑暂时缺血的缘故,也有可能是 颅脑手术中外科医生用微电极刺激大脑皮层视区某点而引起的,甚至也完全可能 是他想象中的情境。我们根本无法根据一种心理意识现象来推测确定其产生的原 因,也无法根据意识主体的行为来推断其心理意识内容。   目前这种类似于现象学的心理学,实质上与气象学还在观云测天的阶段所处 的水平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的气象学还停留在用“东虹日头西虹雨”、“天上钩 钩云,三日雨淋淋”、“鱼鳞天,无雨也风颠”这一类天气谚语,从一种天气现 象推测以后的天气变化,而不是通过测定大气中湿度、温度、气流运动状态,了 解水汽的蒸发、凝结和结晶的规律,认识电荷的积聚和释放的机理,通过对这些 似乎与风云雷电风牛马不相干的过程和现象的分析研究,来解释雨雪霜雹的形成 机制和预测气象的变化的话,那么气象学也就不能称之为一门科学,而只是一种 经验知识系统了。同样,如果心理学只是告诉人们:文章前面和后面的东西容易 记住(记忆中的前摄和后摄抑制现象);当两根同样长的线条两端箭头方向不同 时,看上去会长度不一样(米勒-莱尔错觉);一个人小时候遭受较多挫折,长 大后心理易出现异常;在同一情境下不同的人的心理意识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 在不同的时候即使处于同一情境下,心理意识内容也是不同的等等,而不能向人 们解释这是为什么,不能用心理意识的器官-大脑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活动来解释 其本质和产生、变化机制,从而影响和调整心理意识的过程和结果,那么所有那 些汗牛充栋的心理学著述,也就只不过是一些更让人眼花缭乱的“心理谚语”的 汇编了。   也有不少心理学家声称:鉴于大脑的复杂性,心理意识的本质和产生、变化 的生理机制是人类不可能了解的。那么也就等于宣告心理学永远只能是一种经验 知识系统,而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因为对一种我们不知道其本质和产生、变化机 制的事物的研究,永远只能是一种推断和臆测的产物。心理学就永远是公说公有 理,婆说婆有理的一堆理不清的乱麻,当然无从谈起是一门科学了。   当然,一个经验知识系统也是有其社会功用效力的。人类生活中在大多数情 况下大量运用的是经验知识而不是科学。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医中药就拯救了 无数中国人的性命,并且将来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发挥其效力。心理学家们利 用心理学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缓解了人们的忧郁,改 善了学校教育。但经验知识不能升华成为科学,那么人类的成功就大多数要象神 农尝百草那样靠碰运气,经常事倍功半了。而且如果人们将自己的观念思维束缚 在过去的经验知识中,经验就可能会成为人类进步的妨碍。例如中医学因受传统 医学理论的束缚,所以两千年来仍停留在黄帝内经这一层次的水平上,只有冲破 对那些传统理论的迷信,摒弃那些从经验知识中臆断和附会出来的理论,利用现 代医学的科学方法和理论去说明我们中医经验的本质和过程机理,才能使古老的 经验知识融入到现代科学知识之中,得到升华,成为科学知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 分。又譬如,正是因为人们对心理意识现象的本质和产生、变化机理认识的缺失, 当医护人员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使刘海若从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却依然 不知道这其中是具体什么措施真正在起作用,又是如何起作用的。所以,对下一 个患者,也就仍然只能不断尝试,寄希望于运气的再度光临。同样,在人们曾经 抱有极大希望的人工智能方面,尽管人们已概括出人类智能的鲁棒性、容错性, 知道大脑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也知道大脑神经元是人类智能的基本功能单元, 但却仍然因为不知道人类智能(也是一种心理意识现象)的本质,不了解神经元 的生物功能活动与人类智能的产生、变化机理的对应关系,所以也没弄清楚鲁棒 性、容错性、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的产生原因和过程机理,从而无法在人工智能 中实现象人类大脑一样的鲁棒性、容错性、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因而逐渐走进 了低迷的沉寂状态。因此,科学地认识心理意识的本质,揭示心理意识过程的产 生、变化的生理机制,是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解决这 个问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现在已经是完全可能的。只要能摒弃自卑的情结,破 除墨守成规的陋习,中国的学术界完全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走向世界的 前列。   科学是人类知识的精华,努力使我们的经验知识升华为科学,是人类进步的 需要。任何拘泥于现有的经验知识,而不努力使之或有意无意阻碍使之升华成为 科学的观点和行为,都是不能容忍的。对中医学是如此,对心理学是如此,我们 对所有的知识都应该如此。 (XYS2008011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