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回应辛思为,也谈科学精神   作者:blackhole   辛思为对拙作《科学是什么?不是什么?》提了一些意见,我很高兴看到有 反馈。辛文谈了3点,我的基本意见分别是:不同意,基本同意和同意。   一、关于信仰   做任何事情其实都不需要信仰。人有自己的需求,又有道德、法律的约束, 这些就够了。辛文主要谈的是做科学时是否需要信仰,我仍以为不需要。辛文说 “科学家至少要对科学方法有信仰”,这里错用了信仰一词。科学方法,就是逻 辑加实证的方法。这个方法完全没必要去信仰。只是,如果不按照这种方法去做, 就不能得到可信度高的结论,因为做科学的目的,就是要寻求对经验世界的、在 逻辑上最简单的描述。不是我首先必须符合逻辑加实证的方法,而是因为我想研 究问题,所以才要采用这种方法。如果我是想控制别人,那么我的手段就不是这 个了。所以,逻辑加实证的方法是做科学所必须的,正如恐吓、威逼是控制别人 所必须的。我们显然不能说:“要控制别人,就要信仰恐吓、威逼的方法”。 “信仰”一词的宾语 显然应该是一个陈述句。   辛文又说:“科学家至少要……信仰复杂事物、现象可以通过简单事物、现 象的引申、组合加以解释,……信仰世界是统一的,各种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相 关性。”后文又说:“‘道’(根本法则)的无所不在。”这里对“信仰”一词 的使用是正确的,但科学家没有必要信仰这一点。复杂事物是否可以简化,世界 是否统一,到现在为止似乎足以成立。但在明天是否还如此,保守的态度是不知 道。我们只是以很大的乐观态度相信这一点。注意是相信,不是信仰。“相信” 的含义是,如果明天发现不是如此,那么我们就放弃这个观点,“信仰”的含义 是,如果明天发现不是如此,我们还是坚持这个观点而罔顾事实。真正要做科学, 就不能假定任何一条陈述会百分百一定成立。   事实上,做科学是否真的需要信仰,难说。没有信仰照样可以做科学。如果 信仰对做科学有作用,那么是正作用还是副作用,还真不一定。最著名的当属爱 因斯坦。他信仰相对性原理。此信仰的正面作用是产生了相对论。他还信仰“上 帝是不掷骰子的”,其结果之一是正面的,即他跟玻尔的论战将量子力学深入推 进了。另一结果是负面的,他晚期未能在量子力学领域作出什么贡献。他的晚期 也未能作出任何有意义的物理学贡献。   另一个例子是爱丁顿,就是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光线偏转预言的人。 他反对钱德拉萨卡的白矮星理论,认为那样的话星体将不断辐射而只剩下几公里 的半径(即后来称为的黑洞)。他说:“我相信,一定有一条自然法则阻止星体 按这种荒谬的方法演化。”此后几十年该理论无人问津,但最后黑洞理论还是被 承认了。把自己的某种关于经验世界的假设当作一定正确,这也是一种信仰。而 正是爱丁顿的信仰情结阻碍了钱德拉塞卡在天体物理学中的职业生涯,也阻碍了 物理学的进步。   钱德拉塞卡曾分析过爱丁顿和爱因斯坦。下面是从网上搜的,据称摘自《钱 德拉塞卡-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不同的创造模式》的附录。   ————————————————————   “假定当时爱丁顿同意自然界有黑洞,”说到这儿钱德拉塞卡停顿了一下, 考虑如何把这个见解表达得尽可能准确。   “推测是非常困难的。如果爱丁顿当时承认了黑洞理论,他将会使这整个领 域变成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黑洞的许多性质将会提前20到30年被人们发现, 不难想象,理论天文学将会大不相同。但这种判断不该由我来作——喏,我想我 可以说,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   “但我不认为对我个人有益。爱丁顿的赞美之词将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 有根本的改变,我会在天文学界里大有名气。但我的确不知道,在那种诱惑的魔 力面前我会怎么样。”……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为什么科学家不能使他们的思想越来越精呢?爱因斯 坦是一位具有伟大科学头脑的科学家。他在1905年就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和一些其 他重大理论。他以惊人的刻苦精神从事研究,1916年他又发现了广义相对论;到 20年代早期,他还作出过一些重要的发现。但从此以后,他停步不前,孤立于科 学进步之外,成为一个量子理论的批评家,再没有为科学和他本人增添什么光彩。 爱因斯坦在40岁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的智慧和悟性比以前更 强一些。这是为什么?”   “由于缺乏更合宜的词,我只能说,似乎是人们对大自然逐渐产生了一种傲 慢的态度。这些人曾经具有伟大的洞察力,作出过意义重大的发现。此后,他们 就相信,他们能在一个领域里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说明他们有一种看待科学的 特殊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但是,科学并不承认这种不切实际的想 法。大自然曾一次又一次地表明,作为大自然基础的各种真理,比最聪明的科学 家更加强大和有力。”   “以爱丁顿为例。他是一位伟人,他说一定有一条自然法则阻止星体变成一 个黑洞。他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呢?仅仅是因为他认为那样不好吗?为什么他能认 定,他有办法决定自然法则应该是怎样的呢?相似地,爱因斯坦因为不赞成量子 理论说过一句人人都知道的话:‘上帝不会掷骰子。’他怎么知道上帝不掷骰子 呢?”   谈到瑞利爵士,钱德拉塞卡乐于承认他是一个例外。瑞利是19世纪的一位物 理学家,他在50年的研究生涯中,在各种不同领域里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 而且在后期还作出了一些最著名的发现,例如发现了氩气。“你一定听说过,当 瑞利67岁时他的儿子曾经问他对托马斯·赫胥黎说的一句名言有什么看法,赫胥 黎说:‘在科学界一个60岁的人的作为只会弊多利少’。瑞利想了很久,回答说, ‘啊,我想如果你只做你所理解的事,不和年轻人发生矛盾,就不致于一定会像 赫胥黎说的那样。’我认为爱因斯坦、狄拉克或海森堡不会说出这种话来。爱丁 顿肯定说不出这种话的。瑞利说的话中,含有某种谦虚的精神。有人曾经向丘吉 尔说艾德里是一个谦虚的人,丘吉尔回答说‘他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谦虚’。丘吉 尔的这句话完全可以用到科学界。能够作出真正伟大发现的人,一般都非常自信, 敢于对大自然作出判断。当然啦,瑞利不具有爱因斯坦或麦克斯韦那样的真正伟 大的根本性的洞察力。但是,瑞利对科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他对伟大的知识 宝库增加了一些内容,不断地发现了许多虽不是蔚为壮观但却很重要的东西。我 认为在理解大自然的过程中具有某种谦虚精神,是持续进行科学探索的先决条 件。”   ————————————————————   可以看到,做科学需要的不是信仰,而是谦虚、开放,不傲慢。   二、关于常识   辛文这段说的常识,似乎是指简单、已知的结论。辛文的主要意思是说,已 有的成熟科学体系,其基本原理简单,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到大量在复杂 情况下的结论。这话我同意。   但常识也可以作另外的理解。人们有时也说,常识是不可靠的,这是指人们 对事物的第一印象。首先,常识是怎样获得的?自然是观察经验世界得到的。那 么是如何观察的?这就要区分是经验还是实验了,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理性的 参与,拙文中已经谈到。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似乎可以是常识;物体需要推 才能动,这似乎也是常识;目前农村的生育政策,即头胎生男孩就不能再生,生 女孩可再生一胎,导致了男女比例不协调(不考虑弃女婴的因素),这似乎也是 常识。然而,第一个常识是爱因斯坦发表理论文章后经实验才最终得以确立的, 第二个常识早就被伽利略的理性所否定了,而第三个则仔细算一算就发现不是这 么回事。所以,拔高常识,不一定是好事。常识最终也需要通过逻辑和实证的检 验。   三、关于中国文化   这一段意见我同意。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模糊性,而科学的产生需 要精确语言和思维。至于百家争鸣时期,个人觉得,如果不出现自秦开始的大一 统的政治体系,使得百家争鸣的风气能够延续足够久,科学精神应该是会再中华 大地萌芽的。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也许大一统政治是我们这种地理、文化环境 的一种历史必然。   辛文最后说,强调常识,捍卫常识,是在中国提倡科学精神的首要任务。我 宁愿换成:强调事实,强调逻辑和实证,是在中国提倡科学精神的首要任务。 (XYS20111026)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