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两种观点、两个声音、两支“主流” ——环境保护运动的“主流”分析 臧立 2005年新年伊始,何祚庥院士在《环球》杂志发表文章,提出:我们在处理 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观点,同时,批判了“人要敬畏大自 然”这种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他的文章立即引 起一场意义深远的大辩论。 辩论的第一个回合,就有一位北京的中学生发出:“敬畏大自然是科学常识, 否认这个常识就是反科学”的断言。此言一出,立即得到“敬畏派”的一片叫好, 既然是“常识”,就是普遍的、被整个社会公认的知识,向“常识”挑战,还有 胜利的可能吗? 对于这位中学生的话,可以如其本人所说,当作童言无忌对待,需要认真思 索的是,为什么这位中学生会把“敬畏自然”当作被社会公认的“科学常识”?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要从目前环境保护运动中存在的两种观点、两个声音和两支 “主流”的现状说起。 环境保护运动中的两种观点、两个声音、两支“主流” 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国际环境保护运动,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规模 非常庞大,参与者十分广泛的群众性运动,其成分十分复杂,参与环境保护运动 的动机和出发点也各不相同,“他们在目标上或偶然达成一致或互为补充。比如 说,它可能包括倡导动物权利的人、打猎捕鱼俱乐部、保护大自然的社团、美国 土著人、工会、专业的政治行动主义者、科学家、主妇、破坏生态的人、农夫、 反核群体、教会组织、新时代宗教组织、素食主义者、女权主义者及许多其他群 体。”(【美】查尔斯·哈珀著:《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中的人文视野》天 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64页。)因此,环境保护运动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许 多不同的派别和组织,他们虽然都打着“绿色”的大旗,以保护环境为宗旨,但 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主张、行动准则和纲领。这些派别和组织门类众多,名称各异, 观点和主张也各不相同。这些派别和组织在环境保护运动中,既有合作,又有争 议,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在派别林立的环保大军当中,最为突出的有两支力量,一是人类中心主义, 另一个是生态中心主义。依照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及 其解决办法等问题的认识不同,有人分别把他们称为“浅绿派”和“深绿派”。 人类中心主义(“浅绿派”),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运动的主流,是 由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中心的各国政府及一些环保方面的非政府组织组成的。 虽然各国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 重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原则。他们的 观点和主张主要反映在各次联合国全球环境会议的文件、各种国际环境公约、条 约,以及各国的环境政策、方针、法律、规章之中。 各个国家的政府及其领导人,虽然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但 总体说来,在国际国内环保浪潮的推动之下,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是在不 断提高的,正因为如此,他们在联合国的协调下,多次召开全球性的环境会议, 共同商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大计。但是,作为全面担负着国家或地区繁荣发展重 任的各国政府及领导人,他们必须兼顾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 系,他们要把环境问题放到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来考虑,而不可能像那些环保激 进分子那样,把保护自然抬高到压倒一切的地位。作为掌握实权的政府,他们有 权制订和修改有关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律条文,并将其付诸实施,他们可以 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和宣传教育等手段,行使环境管理的权力,他 们的主要精力放在环境保护实践方面。 生态中心主义(“深绿派”),由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持有激进态度的一些派 别、团体和个人组成,他们不满意主流当权派的环境政策,斥其为“人类中心主 义”,是“浅层次”的环保,是“浅绿”,并提出“生态优先”、“地球第一”、 “环境权利”等所谓的“深绿”思想与其对抗。 “深绿派”虽然没有取得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领导权,也没有得到绝大多数 人的赞同,但他们把握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高潮迭起的机会,牢牢抓住“环境伦 理学”这个阵地,极力通过撰写文章、创办刊物、出版书籍、建立群众环保组织、 开展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运用浪漫主义擅于煽情的特长,宣传其观点主张。企 图从世界观的高度改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并影响政府的环境政策, 把环境保护运动纳入他们预想的轨道。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一定的成功,起码在中国是如此。源自西方的生态中心主 义,利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环境问题认识比较迟缓,又没有及时注意到这 个领域的机会,成功地在中国抢滩登陆,并在“环境伦理学”领域取得了主流地 位(到目前为止,国内出版的环境伦理学专著有几十种,绝大多数是持生态中心 主义观点的),同时,在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哲学和社会科学等领 域争取到了大批支持或同情者,在各种宣传媒体上,宣扬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文 章连篇累牍,电视荧屏上活跃着环保激进分子的身影,一篇题名为《敬畏自然》 的文章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在思想宣传阵地上,他们取得了“主流”的地 位,正是这种情况,使得那位中学生认为“敬畏大自然是科学常识”。 两个“主流”之间的斗争 一个是环境保护运动的主流,另外一个是把持了环境保护宣传阵地的“主 流”,两者之间的冲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状况,在如何正确对待水电的 问题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几年前,一个名字叫做“世界水坝委员会(WCD)”的组织,掀起了一场反 对水坝的鼓噪,虽然他们人数不多,但能量不小,又是发布反水坝报告,又是召 开反水坝大会,指定“反水坝日”,加上一些媒体为他们摇旗呐喊,确实蒙蔽了 一些人。 由于反水坝的声浪高涨,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水电的清洁能源地位受 到严重挑战,甚至世界银行也一度停止了对水电工程的贷款(现已恢复)。为了 澄清对水电的认识,世界各国元首、国家代表、非政府组织、工商界和其他主要 群体的领导人,于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会,达成“水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 要方式,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应增加水电在世界能源中的比例”的共识。 此后,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水论坛”部长级会议上,170多个国家的 部长或代表团团长通过的 “部长宣言”再一次明确:“我们意识到水电作为一 种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作用”。紧接着,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署与世界银行、 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有关国际组织,于2004年11月在中国北京举 办了“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会上,各国代表对反坝运动进行 了深入的批判,会议通过的《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中,重申了波恩可再 生能源国际会议通过的政治宣言中的如下观点:“采用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 源,会同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更多的特别是贫困的人口提 供电力,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我们进一步注意到这一点。” 毫无疑问,上述几个会议的结果代表了当今世界环境保护运动主流的声音, 媒体应该予以充分的报道,尤其是“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是 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的,我国的媒体应该对这次会议予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 报道。可是事实恰恰相反,国内有七、八十家媒体派记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但最 终反映在媒体上的,却只有少数几家,而这一阶段充斥我国各类媒体的,却是那 些不仅内容不准确,来源也不可靠的另外一种声音:“水电不是清洁能源”, “世界各地拆坝成为潮流”等等,这种现象值得引起宣传部门和新闻工作者的深 思。 (XYS200504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