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对Yongli Zhang《嵇少丞的文章把外行人说明白,把“内行人”说糊涂》一文的一些看法 作者:Gabbro   从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力学的结果看,“强岩强震,弱岩弱震,软岩无震”毫 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应用时需要考虑实际地质条件。   从地质图上看,震中附近是强度大的花岗质结晶岩,在北川和青川附近是强 度比较小的沉积岩,但这仅是地表我们看到的结果。地壳深部的物质组成和物理 力学性质需要地球物理与高温高压实验、结合地质学综合判断和解释。因为大陆 地壳深部是纵向、横向都高度非均匀的,而且与地表看到的不一致。因为沉积岩 仅分布在地表一下3-5公里深的浅表,深部是岩浆结晶形成的结晶岩以及变质岩 (各种岩石包括沉积岩在深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结晶岩)。   问题的关键在于,地震(包括余震)都发生在10-20公里深的地方,在这些 地方,是什么岩石需要研究,但肯定不是地表所看到的软弱沉积岩。   根据反射地震勘探(利用天然地震或放炮产生的人工地震的反射波)得出的 地壳波速结构表明,在龙门山内,0-3公里内,纵波(P波)速度在4.6-5.2公里/ 秒;5-8公里内,纵波(P波)速度在6.0-6.15公里/秒;在8-18公里的深度,纵 波(P波)速度6.4公里/秒;18-20公里内,纵波(P波)速度5.9公里/秒;20-45 公里内,纵波(P波)速度在6.6-6.8公里/秒(见附图)。   根据在高温高压下测量得到的纵波(P波)速度结果(表1),结合地球物理 结果,我们认为,在龙门山地区,0-3公里是古生代-中生代沉积岩;3-8公里是 浅变质杂岩(低绿片岩相)(寒武系、震旦系、中新元古界),8-18公里是破裂 和摩擦强度都很大的花岗杂岩,与地表见到的彭灌杂岩体一致(在映秀到北川、 青川下面,这一深度都是这种岩石,而不是软弱的沉积岩),地震主要发生在这 一深度;18-20公里是低速的剪切带层,是浅表见到的脆性断层在深部的延伸, 但由于深部高温条件,断层表现为具有塑性变形特征的剪切带。这次发生地震的 断层在深部就沿这条剪切带向上逆冲。   与龙门山相反,成都平原在15公里左右以上(局部地方达到20公里),纵波 (P波)速度在5.6公里/秒.因此,成都平原0-15公里(或20公里)以上是软弱的 沉积岩,成都平原在这一深度不会出现大地震,但是成都平原下面的隐伏断层 (没有出露于地表的断层)在20公里以下不能完全排除发生地震的可能。   北川和青川地区地表破坏非常严重的原因,地震学家根据地震波的特性分析 表明,发生地震的断层是分段破裂的,分别在映秀和北川形成两个大的地表位移。   目前强余震主要集中在北段表明,南段应力基本完全释放,而北段应力处于 积累状态,并且断层破裂在向被扩展。同时,在北部已经发生的强余震表明,北 部虽然地表是软弱的沉积岩,但在10-20公里深度仍然具备发生强震的条件。 表1 高温高压实验获得的主要大陆地壳岩石的P波深度 岩石类型 Vp(km/s) 浅变质杂岩 6..0-6.1 花岗片麻岩类 6.20 闪长岩 6.61 酸性麻粒岩 6.51 中性麻粒岩 6.66 基性麻粒岩 6.94 斜长角闪岩 6.98 二辉橄榄岩 8.19 表2 根据地球物理和高温高压实验得出的结果,推测龙门山地区的地壳岩石组成和对应的深度 深度km 波速km/s 推测岩石 小震深度 0-3 4.6-5.2 古生代-中生代沉积岩(T-O) 3-8 6.0-6.15 浅变质杂岩(低绿片岩相)(寒武系、震旦系、中新元古界) 少量 8-18 6.4 花岗杂岩 密集 18-20 5.9 低速层(剪切带) 无 20-45 6.68-6.8 中--基性麻粒岩或斜长角闪岩 少量 45 8.0--8.1 二辉橄榄岩 (XYS2008052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