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谁打谁的耳光?评《四川汶川地震打了中国地学科研评价制度一个响亮的耳光》   作者:Geochem   首先说明我是学固体地球化学出生的,现在还在做类似的工作,但不属于 “四川地震”所说的那一小部分人。“四川地震”把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化学对立 起来的观点完全是无稽之谈,窃以为完全是酸葡萄的一幕演出。   搞固体地球科学的人都知道,从微观的结构、构造、元素/同位素和物性的 研究最终都是要解决宏观地质问题。构造地质学亦可分为宏观的大构造,小构造 和微观构造学,后者已经和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岩石物理,材料学等学科紧 密联系起来了。没有定量的研究,构造地质学恐怕就像行内人都知道的戏说“构 造构造胡说八道”。   作为地学三大支柱学科的地球化学,研究范围之广完全不是“四川地震”所 说的那么点领域,它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不断的交叉融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 解决各种地学问题。   “四川地震”说到的“粉末地质学”和“锆石地质学”的“地球化学家”事 实上正是国内固体地球化学的研究中坚力量,最近10年由于这些基础研究领域得 到了国家的支持,研究水平亦得到国际上一定的认可。如果说文章不能说明问题, 那我恐怕只能猜想“四川地震”是苦于没有国际文章的构造地质学家了?事实上, 看看构造地质学的几个刊物,如Tectonics,Tectonophysics, JSG,包括JGR,等等 有几篇没有涉及到地球化学的?   “四川地震”说“搞地球化学研究根本不需要脑子,数据流水线一样的生产, 文章批量化的发表,然后再相互引用”。   这完全有理由认为是酸葡萄情节。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的都知道, 这些期刊的同行评议人都是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国际专家,评审过程和评审意见 完全和大多数国内刊物的评审不可同比。   搞构造的同学需要更高智商?恐怕这种话说出去所有人都会乐开花。但如果 还是胡说八道层次的话估计忽悠人的水平得比较高才行。   四川地震”说“他们发表的文章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防治自然灾害没有任何用处”。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别。   “四川地震”说“在50年代到80年代初是很火的。但近15年来一直受到冷落, 在凭文章数量认英雄的体制中很难拿到资助,因为研究艰苦、更需要聪明才智, 成果不像搞地球化学的那么容易出,文章数量少”   火就意味着贡献大吗?请问那段时间的贡献有什么现在还能立得起来的?受冷 落就更谈不上了,看看国内搞构造的几个groups,他们日子好着呢。固体地球化 学的还只能搞搞纵向研究,构造的就大不一样了,万金油似的,什么都能说和敢 说,做起横向项目来......就不说了。   “四川地震”认同的构造地质学早已死亡,现在的构造地质学应当是结合其 它学科之长和认识,全面解决地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学科。如果还是在停留在没有 证据的观点争论层次的话,恐怕中国的构造地质学只能是死掉了。“构造地质学 的人材正处于青黄不接和近乎断代。”不恰当的说就是老的构造地质学家的责任。   四川汶川地震打的不是了中国地学科研评价制度一个响亮的耳光,而是打了 某些打着国计民生旗号的"受冷落"--实为最近发展落后的学科研究人员的耳光。 应该反思的正是这种可以对国计民生有潜在贡献的学科,你们能做些什么?而不 是看着基础学科的发展酸葡萄似的愤愤不平。   这种以四川地震为名,'胡说八道'的言论可以休矣!   最后一点说明:以上有些偏颇的言论完全是为了适合 “四川地震”的说话 风格,以便于理解。 (XYS200806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