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科学》杂志的失误不仅是搞错了范晓的职称   文/水博   2月24日《科学时报》刊登的题为《一篇值得商榷的科学新闻报道》的文章 对美国《科学》杂志刊发的理查德·克尔和理查德-石磊合写的报道(Science , 16 January 2009, p. 322)提出强烈质疑,问其是否是合理的新闻。   理查德-石磊(Richard Stone)最近致信给《科学时报》认为《科学时报》 的文章也许会使一些人认为我们试图煽动一场争议或制造一个轰动。那是错误的。 理查德-石磊例举了很多理由,新语丝的一些网友已经对这些理由进行了抨击和 评价。我这里不多赘述。   不过,我注意到理查德-石磊提到的理由之一,就是“《科学时报》文章正 确地指出我把范晓的职称翻译错了,但这个错误不应该被用来诋毁文章的观点或 范晓的可信度。”。这里我认为需要提醒理查德-石磊编辑的是,您对范晓的认 识错误不仅仅是他的职称,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和他的可信度。我曾多次写文章 一再强调,尽管范晓先生的学历不高,但是,其知名度在我国决不会亚于一般的 院士,因为,他利用媒体编造谣、炒作的本领,的确是一般人难以相比的。本文 将披露的一些我所了解情况,希望能让大家和美国《科学》杂志的理查德-石磊 编辑对范晓其人有所认识。如有不同意见或不当之处,也欢迎大家提出或者争论。   1、鱼目混珠   例如:2004年6月26日《世纪大讲堂》第176期专访范晓怒江节目中,关于地 质灾害造成5.8大水板桥水库垮坝的误导宣传。   范晓:大部分的水电工程在建设和建成以后,它都会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 就是纯粹的自然灾害它发生的话,也会因为大型工程的存在,对灾害起到一个放 大作用,甚至可能导致最严重的灾害链的形成,这实际上也有很多实例的。在我 们国家最典型的就是在1975年,我们淮河上游的板桥水库,由于暴雨,最后板桥 水库溃坝,造成淮河中下游一系列的水库连锁溃坝,造成世界上可以说水库垮坝 伤亡最惨重的事件,公开报道的死亡的人数是在8万5千人以上。   主持人:一丈多高的地皮。像锯刨沫花一样地被那个水浪给推着走,很恐惧。   范晓:所以这说明它的地质灾害风险,在西部地区是特别严重的。   请看,范晓巧妙地把一个世界上最严重的洪水垮坝事件,夹在谈论水电站的 地质风险问题之间,让很多不大了解情况的观众,都认为75.8垮坝就是水库地质 灾害的后果之一。   2、装傻充愣   同样还是在这期《世纪大讲堂》节目里。   主持人:就是说水不仅仅是能转换成电,它还可以产生其它的东西。   范晓:所以如果我们对一条河流或者一个流域,来考虑它的开发利用,我们 也不能仅仅从水能开发这个角度来考虑。另外,有一种大家可能很熟悉的观点, 就是说水,如果你不建很多梯级大坝来发电的话,那个水是在白白地流掉,这种 观点我认为是比较片面的。   举一个例子,你像我们的中国母亲河一黄河,在1972年出现断流,而且持续 很多年,最长的一次断流,在1997年,整个黄河断流达到200多天,而且断流距 离入海口几百公里,这个断流的原因实际上也有很多说法,根据很多的情况来分 析,应该说也是因为我们在黄河上游、中上游筑了很多的水坝,大量地引水。   主持人:黄河,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是一条河了。   范晓:对。   范晓装傻充愣的故意歪曲这样一个事实。黄河断流已经是2000年以前的事情, 我国黄河的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水利部通过全流域的合理调度用水,后来就没有 再出现过黄河断流。目前正是由于有了梯级水库,我们才能通过统一调度黄河水 资源,达到既不会发生洪水,又能保证不断流的目的。范晓利用媒体传播公开的 造谣,故意颠倒黑白的诬蔑河流的开发的实际效果,并用来误导公众反对开发怒 江。   其实,水资源枯竭与建不建水坝,根本就没有必然的联系。丝绸之路上的楼 兰古城,早就因为水资源枯竭而消失,这和建水坝有关系吗?当然,现代的水坝 技术帮助了人们更容易的利用水资源,肯定会在某种程度上方便人们的水资源消 费。但是,正是由于有了水坝、水库,人们才能够在洪水到来的时候,拦蓄住一 定的洪水,减小洪涝灾害。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把这些拦蓄下来的洪水留到枯水 季节,满足更多人对水资源的需求。水坝在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的同时,本身不 会消耗一滴水,它只是起到帮助人们调节河流水资源的作用。具体怎么调解,调 节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人对水坝的控制。水坝让人类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 多一点自由,多一点选择,多一些可利用水资源,难道有什么不好吗?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国家,北方(松辽河、海河、黄河、 淮河和内陆河)占有全国水资源量的19%,却要为46.1%的人口、65.3%的耕地和 45.8%的GDP提供用水。而且,几乎全年所有的降雨都集中在几个月之内,我国北 方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同时,还经常会造成雨季河流的洪涝灾害。因此,建坝、 修水库进行调解是满足民族生存所必需的。很多反坝的人士,都简单的把黄河水 资源的供需矛盾归因于水坝,说什么建水坝造成了河流断流、枯竭。这完全是无 稽之谈。   3、公然编造   同样还是在这期《世纪大讲堂》里,范晓不仅造谣说“怒江的9个规划的电 站,它实际上都位于世界遗产内。它13个梯级,在石头寨以上的9个都在这个区 域之内。”。随后,还公然编造说“实际上有一个例子,比如说都江堰,都江堰 当时我们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是想把它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作为自然遗产, 但是因为在都江堰上游不远要修建一个紫坪铺水库,最后申报的时候,就没有批 准它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而只作为一个文化遗产。”   主持人:本来应该作为双遗产的。   范晓:对。所以从它本身这些管理的条例和公约来说,它是有明确规定的。 当然这个本身从保护它的特有的价值来说,它也是必要的。   范晓公然编造的谎言,对观众的误导作用极大。至今很多人现在都有这种错 误认识。   这里我们不妨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世界遗产是:“世界遗产是特指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人类罕见且目前无法代替的财产。具体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 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给世界自然遗产下的定义是:“1、从美学或科学的角度 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所组成的自然面貌。 2、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构成及明确 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的角度看,具有突出 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区域。”。   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具体的要求是:1、具有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或非同寻常 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2、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包括生命的 记载、地形发展中主要的地质演变过程或具有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 3、代表陆地、淡水、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正在进行的重要的生态 和生物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4、具有绝妙的自然和物种多样性的栖息地,包括 有珍贵价值的濒危物种。要申请世界自然遗产,除了必须完全满足这四条标准中 的一条之外,还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完整性条件:(1)包含展示突出普遍价值的 所有必要要素;(2)有足够大的面积,能够完整展现提名地重要意义的特征和 过程;(3)较少受到人类发展活动的影响。   都江堰是一个古代人造的引水工程,它不仅不会满足“较少受到人类发展活 动的影响”,而且恰恰是“人类发展活动的产物”。此外,它是“由地质和生物 结构或这类结构群所组成的自然面貌”吗?显然不是吧!它是“地质和自然地理 构成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吗?显然也不是吧!那么它是“天然 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区域”吗?天然名胜区肯定不是,说它是明确划定的自然 区域也根本就不符合事实。因为都江堰的“划定”根本就不是什么自然区域,而 主要是由一个古代人造工程确定的工程区域。这个区域恰恰是人类文明的产物, 正因为此,它已经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了进行保护了。它怎么能又用同样的理 由,再作为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呢?   当然,世界上确有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双重保护地区。但是,那些地方必 须具备有的一个前提,就是要首先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相关条件。而且在那个自 然遗产的区域内的某一部分,同时又已经附有了人类文明活动的重要遗迹需要一 同保护(通常是涉及人数极少的宗教庙宇和特殊建筑物)。而我们的整个都江堰 地区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一般的山峰,一般的河流。只不过因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才 使它显示出与众不同,它的不同之处恰恰是在于人类活动,这显然不符合自然遗 产的前提。   综上所述,都江堰是否能够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根本与其上游建不建设水坝 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在都江堰上游建水坝调节水量,根本就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因为,世界文化遗产本身,不应该排除周围其他人类文明成果的存在。这就好像 在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大量的世界文化遗产周围,难免有很多现代化的建筑物。 而没有一处会因为几公里以外的“景观”问题被否决。这一点也许我们的记者们 还没搞清楚,那是因为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自然遗产的要求根本就不同,没有必 须同时满足三个完整性条件,即不要求(2)有足够大的面积,能够完整展现提 名地重要意义的特征和过程;不要求(3)较少受到人类发展活动的影响。   因此,根据有关世界遗产的法律规定,我们可以明确的说,都江堰上游建设 水坝,并不会影响都江堰的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性质。同理,我们也可以明确地 告诉大家,都江堰的特点就是人造水利工程,它与世界自然遗产根本就毫不相干。   4、移花接木   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个月,范晓就在《中国国家地理》上发表了“汶川地 震地下的奥秘”一文。范晓的文章说“5.12地震前,已有四川省地震局专家公开 发表的紫坪铺库区台网监测结果,数据时段为2004年8月16日至2005年9月30日, 水位低于840米,共记录到-0.9—3.6级地震735次。值得注意的是:地震沿水库 南北两侧的龙门山主边界断裂、主中央断裂相对集中,同时在映秀方向的主中央 断裂,地震震中沿断裂走向有一个与垂直方向约10°—20°夹角的密集地震发生 区,而且在以库区中心点为圆心,半径15公里的圆内,该现象更加明显。这实际 上反映震源处的断层除了沿垂直方向运动外,还兼有水平方向的滑动,总体形成 斜向逆冲的效果。而这一特征,与两年多后的2008年5月,中国地震局的专家组 对5.12地震震源分析的结果十分相似。”。   大多数人看到这条消息之后,都会认为紫坪铺地区的地震数据记录,早已经 预示出了水库地震的即将发生。但是,专业人士指出,范晓在这里的造谣、误导 公众的手法十分卑鄙,如果一般的人不知道紫坪铺水库是在2005年10月开始蓄水 的,很容易上当受骗。而范晓所公布的这些数据,恰恰是紫坪铺水库为了检测水 库蓄水后是否会对当地的地震产生影响,而记录下来的基础对比数据。紫坪铺水 电站的地震监测人员正是根据这些基础数据与水库蓄水后的数据的比对,发现水 库蓄水后地震频率和强度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才敢断言紫坪铺水库不可能是 触发汶川大地震的诱因。然而,同样的数据却被范晓移花接木的当成了论证紫坪 铺水库诱发汶川地震的最有力的证据。   5、故弄玄虚   范晓在针对《科学时报》的《两院士建言水电发展》一文进行评论时,故弄 玄虚的诬蔑中国的水电开发,说什么“尤其是看到只把河流资源当成是一种水能 资源、采用竭泽而渔、斩尽杀绝的全江全流域梯级开发的非科学非持续发展的模 式,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带的巨大损害和长期隐患。”。尽管这种诬蔑中国水 电开发的说法,以前我们已经驳斥过多少次了,但是,范专家不仅还是乐此不疲 的重复,而且还敢拿出来作为评院士论据。   中国的水电开发什么时候只把河流当成一种水能资源了?众所周知,中国的 三峡工程建设在国内外曾经进行过长时间的激烈争论,争论的主要焦点是什么? 分明是生态环境、泥沙和移民等问题。很少有人对三峡的发电能力提出质疑。如 果我们真的只把河流当成一种水能资源了,我们还需要那样激烈的去争论吗?此 外,三门峡水电站是我国水坝建设的最大教训,但它绝不是不能正常发电,而恰 恰是泥沙和生态环境出现了问题。如果我们水电开发真的是只把河流当成一种水 能资源,我们还用得着去改造三门峡吗?   范晓说中国的水电开发“竭泽而渔、斩尽杀绝”,依据是什么呢?中国的水 能资源的总量是6万多亿千瓦时,规划要开发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已经开发的还 不到总量的十分之一。奇怪的是国外发达国家水电开发的程度,早就是我们这种 “竭泽而渔、斩尽杀绝”的好几倍。不仅生态环境良好,而且从来也没有人批评 他们的水电开发“竭泽而渔、斩尽杀绝”。同时,正是因为我们的水电开发的严 重滞后,我们国家的能源结构几乎是全世界最差的。至今我们不得不大量依靠煤 炭满足社会的能源需求。大量的煤炭的开采、燃烧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 和社会问题。   再看看,我们中国有哪一条河流被斩尽杀绝的全流域开发了?现在的中国只 有乌江流域按规划完成了全流域梯级开发,大家可以亲自到哪里去看看,情况到 底怎么样?至于中国的水电开发会不会“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带的巨大损害和 长期隐患”,不是故弄玄虚、信口雌黄的说了就算。国外发达国家的历史已经给 出了结论。在国内,我国最早开发建设水电项目新安江水电站,已经经历半个世 纪了。大家可以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巨大伤害和长期隐患?   6、逻辑混乱   范小到处以地质工作者自居,然而,关于地质问题的逻辑却十分混乱。关于 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问题,范晓先生和一些反坝人士一样总是脑子转不过弯来。 我国西南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严重,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该地区的 河流还处在发育期,地面不断的隆起上升,使得该地区变得山高水急,江水带有 极大的能量,不断的切割山谷,造成该地区河谷不断地加深,在高山峡谷发育的 同时,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必然就会随着地形的变迁经常发生。   在这种局面下,如果人们把奔腾的江河水用来发电,势必会大大降低水能对 岸坡的冲蚀能力,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使河流发育趋于缓慢、稳定,最 终会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从总的能量守恒概念上说,水电开发就是把江水 切割岸坡的能量利用起来发电,造福人类。所以,水电开发之后崩塌、滑坡、泥 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减轻,将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反坝组织经常强调某地区的地 质灾害多么多么严重,所以不能建水坝。其实,他们的概念完全是错误的,结论 正好相反,正是因为地质灾害严重,所以才应该建水坝,这样才能减轻地质灾害 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用地质灾害造谣污蔑水坝建设,是反坝人士常用的伎俩。然而,如果从逻辑 上分析,他们的攻击水坝的手法非常可笑。没有修建水坝之前,如果地质灾害严 重,他们就会大谈该地区地质灾害如何如何严重,不能修建水坝(例如,以前说 三峡,现在说怒江地区)。可是,当水坝建设者们不听他们恐吓,用科学的方法 和手段,克服了当地的复杂地质条件,减轻了地质灾害,并成功的建设了水坝之 后。他们就会立刻摇身一变,把该地区原有的地质危险环境全都忘得一干二净, 一旦再发生任何地质灾害,就立刻变成了是修建水坝的罪状。   事实上从长期的发展来看,水库的建设肯定是会减少地质灾害的。这些几年 前我们就与范晓等反坝人是不断争论的问题,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已经再次得到了 答案。地震后不仅所有的水电站人工处理过的边坡,都没有出现问题,而且,在 坝高130米高沙牌水库,我们明显地看到水库库岸在地震后保持良好,但同一地 点的下游的河道岸坡的崩岸、滑坡十分严重。   7、金蝉脱壳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前,范晓(中国国家地理)等各种场合不断的宣称“四川 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库坝高156米,库容9.63亿方,其上游还有一系列的梯级大坝, 面对岷江上游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强震区和大规模山崩堵江溃坝的历史背 景,一旦类似叠溪、松潘大地震的事件重演,后果将不堪设想。”。这种所谓地 质人士的警告,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众多反坝组织和人士,断言西南地区 绝对不能建水坝的重要论据。   针对这种以地质学者的身份怀疑紫坪铺安全性的宣传,我曾经在几年前发表 文章指出“现代人们既然可以在东京、洛杉矶这样的地震高发区放心的建设大楼, 我们不必担心水坝的抗震能力。就现有的工程技术水平而言,只要正确的认识到 了地震的强度,人们完全可以采用相应技术手段,避开地震的断层,解决水坝的 抗震问题”。但是,当时这些争论在社会公众看来,不过都是不同学术观点的笔 墨官司。   然而,不知道是因为范晓所编造的谣言太多,还是他的运气不好?5月12日, 就在距离紫坪铺水库17公里的汶川,确实发生了比范晓警告说的“后果不堪设想 的”松潘大地震还要大得多的8级特大地震。然而,紫坪铺水库高坝不仅没有发 生任何“不堪设想的后果”。而且,还在地震中立了大功。例如,紫坪铺水库形 成的宽阔水面,为地震后道路的严重塌方和空中气候受阻的救灾提供了可靠的水 路保障;震后不几天(5月17日)紫坪铺水电站就率先恢复发电,为灾区的抢险 救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不仅如此,水库的11亿库容,成为当时危机四伏的众多 堰塞湖的最后屏障,保障着整个成都平原免受堰塞湖溃决的洪水威胁。   面对所编造的谣言被事实无情揭露的尴尬,精通骗术的范专家和那些反坝组 织策划者的到是随机应变的高手。他们先是以攻为守的利用个别记者早期报道的 紫坪铺水坝受损严重的新闻,大造舆论、误导公众。例如,他们在地震后的第一 时间内,就利用手机短信向很多环保组织成员散布说:“早在2006年秋,范晓就 警告‘水电大开发下的环境与社会危机’,认为在地质灾害高危区,一旦大规模 灾害事件发生,大坝的存在,尤其是高坝、大库以及梯级大坝的存在,将极可能 对灾害起到放大作用,并造成具有连锁破坏效应的灾害链,对国家和公众安全造 成严重威胁。”。一度让极端环保组织的人员以为范晓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 实”。这样就让一个被事实无情揭露的骗子,来了一金蝉脱壳。   以上所述不过是我所了解的有关范晓先生的可信度方面的一些参考资料,针 对范晓的这些特点,如果人们对这个人还不够了解,上当受骗似乎总是难以避免 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关于汶川大地震美国《科学》杂志的编辑所犯的错误,也 并不算太奇怪。不过,要说什么“《科学时报》文章正确地指出我把范晓的职称 翻译错了,但这个错误不应该被用来诋毁文章的观点或范晓的可信度。”,似乎 就不大合适了。 (XYS20090311)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