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这绝不是简单的问题   作者 盎山   在071214号新语丝上读到杨树森教授一篇文章《他愿每个人幸福,自己却选 择了死亡——对余虹自杀的一点感想》,觉得其中有一段话特别触目:   “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是谁?你要干什么?’   这几个问题有多复杂吗?其实几句话就能回答清楚:   我从母亲肚子中来到世上;我将会死亡而回归自然;我就是我自己;我要通 过学习和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获得快乐,如果还能为他人的快乐做点什么 那就是锦上添花了。回答完毕!”   真的清楚了么?这个回答含的信息量比佛偈“从来处来,往去处去”要多一 点,然而也仅此而已。杨教授或许是不愿意年轻人过多地纠缠于死生大事,免得 陷入牛角尖,误入歧途。人对待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可以像《诗经》上说 的,“不知不识,顺帝之则”,快乐就行了,管他从哪来、往哪去、有什么目的 呢。不可否认,大多数人就是这么活着的,也就是说,这些与人安身立命相关的 问题,由于难以找到答案,多数人就把它们遗忘了。对于个人,这么遗忘或许没 什么影响,说不定表面上还活得更快活些,现实中的阿Q看起来会比余虹快乐。 然而如果一个民族,一代代地拒绝思考这样的死生大事,这个民族该是精神性比 较弱、缺少灵魂生活的。没错,我说的就是我们中国人。   “难得糊涂”是中国人常说的,不过说得久了,慢慢变成难得明白了。胡适 曾写过一篇幽默小品《差不多先生传》,差不多先生名言:“凡事只要差不多, 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此公觉得红糖白糖差不多,山西陕西差不多,十字和 千字只差一撇,差不多,火车8点30开,那么8点32到也差不多,何以不等他?生 病,找来兽医,他也觉得差不多,被医死了,死前还说:“活人和死人也差不 多。”大家看他这样看得透、想得通,于是叫他圆通法师,人人学他的样,“然 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这样的一个懒人国,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较真, 还能不能有深刻的精神生活?我的回答是没有。拉大旗,做虎皮,以下大篇幅引 用周国平的话。   周国平在《中国人缺少什么》写道:“所谓有自己的灵魂,就是在人生的问 题上认真,人为何活着,怎样的活法好,一定要追问其根据,自己来为自己的生 命寻求一种意义,自己来确定在世间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式,决不肯把只有一次 的生命糊涂地度过。而一个人如果对人生的根据追根究底,就不可避免地会面临 诸如死亡与不朽、世俗与神圣之类根本性的问题,会要求以某种方式超越有限的 肉体生命而达于更高的精神存在。从总体上看,我们在生命的根据问题上也远不 如西方人认真……若论人生思考的丰富和深刻,我仍觉得中国不及西方。我想着 重指出一点:中西人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西方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问题 是:为什么活?或者说,活着有什么根据,什么意义?这是一个人面对宇宙大全 时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它要追问的是生命的终极根据和意义。所以,西方的人生 哲学本质上是灵魂哲学,是宗教。中国人的人生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怎么活?或 者说,怎样处世做人,应当用什么态度与别人相处?这是一个人面对他人时向自 己提出的问题,它要寻求的是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所以,中国的人生哲学 本质上是道德哲学,是伦理”。   人开始思考为什么活这样的本原问题,才是自我的真正开始。不肯把生命糊 涂地度过,是对自我的认真。如果我是一个年青人,正在为这些问题而困惑,而 一个导师给了我类似杨树森教授给的答案,我也许会勃然大怒,人生很可能真的 只有一次,我想活得认真点,你却拿从母腹中来、回到大自然去这样的回答来搪 塞,要是这么简单的问题我问你干吗。并不是每个年轻人都得成为哲学家,然而 如果对每个处于思索的年轻人都给这么一个答案,那么且别说成为哲学家,压根 就别指望一部份年轻人创造出有深刻内涵的精神财富。 (XYS2007121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