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日本人田中耕一给我们的启示 Jacobin 对于日本来说,今年是一个诺贝尔奖大丰收年。继前年、去年连获诺贝尔化学奖后, 今年竟双获物理奖和化学奖。尤为引人瞩目的是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田中是总部 设在京都的岛津制作所的普通工程师。岛津制作所是一家生产科学测试仪器的公司。 学物理、化学和生化等专业的人也许有闻其名,但在日本该公司只能算一家不大有名的 中小企业。而且,该公司近年来赤字累累。 与以往的诺贝尔获奖者相比,田中的经历非常平凡,因而也显得异色。他既非教授、 亦非博士,连硕士学位也没有。田中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专业,与化学、 生化等领域完全无缘。东北大学是除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以外的一所非常优秀的大 学,曾经排名第三。田中的母亲在生下他后一个月后便因病去世,自幼过继给叔父 叔母。当他在念大学时才被告知这一事实,他感到非常震惊。从此立志研究医用测试 仪器。 进公司以后他怀着极大的热情埋头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和名誉 升迁统统置之度外。从报纸上透露的只言片语来看,田中几年前才通过相亲娶了一个 媳妇。另一方面,他现在的头衔也只是个主任。不过这与中国的主任头衔完全不同。 日本企业内的职务分管理职、专门职或事务职两大系列。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人一般 归于管理职系列。进公司首先做1-2年的职员,然后升任主任。往后还有系长、课长 代理、课长、次长、部长等等。每一种职务又往往分2-3个等级,而且还有最低任职 年限的规定。据报道,田中为了能在实验室第一线从事研究工作,自己拒绝了所有 升职考试。与从前(现在?)的中国企业一样,日本企业的工资也是与职务挂钩的。 每年工资普调的额度很小,大致为月工资的2-3%。可以想见,他在经济上不会有多 少余裕。因此也可以说,田中几乎处于日本企业社会的最底层。我想这可能就是他 在公司内部被称为怪人的原因。 田中几乎没有发表过什么论文。仅有的几篇也只是发表在不是很重要的会议和杂志 上。他与日本学术界几乎没有任何交往。以至于前天晚上获奖的消息传来时,日本 学术界措手不及。在电视台采访去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古屋大学野依教授时, 该教授透露他刚与前年的获奖者白川教授联系过,都不知道田中耕一何许人也。最 后,该教授只能结结巴巴地说:这说明只要自己努力,不在学术界活跃也能得到诺 贝尔奖。与田中有一面之交的另一位教授也找不到话来称赞他,只是笼统地说:人 很老实,工作热心。再问如何相识时,原来教授也只是因为买了岛津制作所的分析 仪器,听过一次田中作的产品介绍。 从这些侧面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学术界可能没有人推荐过田中。力推他的可能是美国 和德国的学者。据今天的朝日新闻透露田中有可能是在最后一刻顶替了一位德国学者, 因为瑞典诺贝尔奖选考委员会认定测定生物大分子质量的原始思想出自田中耕一。 导致田中获奖的成果是于1987年发表在由京都纤维工艺大学主办的一次关于分子质量 测定的会议上。他当时28岁。据出席过会议的人士介绍,它的方法并没有受到太大的 重视。一方面是他的方法只适用于少数大分子。另一方面则是当时普遍认为大分子的 离子化如果不是不可能也是极其困难(这是日本报刊的报道。笔者不懂这一行,若 有误,请专家指正)。到了90年代初,解析人类遗传因子的热潮兴起,使得测量蛋 白质质量成为研究的必需。德国学者对田中的方法作了改进,使之适用于大量的其他 分子。美国的学者也对它的方法现示了极大的兴趣,加州大学有两位学者曾专程到日 本与他交流并要求合作。正是这些学者在自己的论文中介绍了田中87年的原始论文( 我估计原始论文是用日文写的),从而成为此次获奖的一个重要依据。 田中在随后的这些年里,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了分析仪器,连同分析方法一起申请了 专利。并获得批准。这些产品已为公司创造了相当于超过1亿人民币的利润。田中的 这一项现在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方法和他的相关专利发明,当时仅获得公司1万1千日 元的奖励。申请专利被接受时奖5千日元,被批准时6千元。1万1千日元现在合人民币 700元左右。我猜想这个数额大致是他月收入的三十到三十五分之一之间。换个比方。 假定有一位牛气冲天的清华毕业生在一家企业,突然有了一个潜在的能获诺贝尔奖的 主意,并且设计出一台仪器。他申请了专利,并获批准。这种仪器为公司尽赚1亿人 民币。公司为了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奖励他60元人民币(这里假定该牛气清华毕业生的 月工资为2000元人民币)。猜猜他会干什么?我猜他会把公司总裁和财务总监的肚子 里灌满硫酸。可是,田中默默地干到了现在。 前天晚上,像体力劳动者一样穿着工作服的田中出现在记者面前时,除了喜悦,脸上 也残存着困惑。当记者问及他接获喜讯时的心情时,田中说他只听见一位讲英语的人 告诉他,他和另外两人获得叫做什么诺贝尔奖的东西。并说congradulation! 田中说 他的第一想法是:是不是有人作弄他。稍稍平静一点后,他想会不会是瑞典有并非重 要的其他学会有同名的奖。直到同事、朋友纷纷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时,他才慢慢地 意识到的确是“得了真家伙”。 当记者问他如何会得到导致获诺贝尔奖的灵感时,田中回答说:起因是一个错误。他 错误地把一种溶液混入了另一种溶液。而使他将研究持续下来的原因则是他当时对 化学、生物化学理论的无知。他不知道当时的理论认为蛋白质大分子不大可能被离子 化(据日本电视新闻)。 小柴教授的获奖是几年前开始就年年预报的获奖,因此,日本学术界虽然表示喜悦, 但并不惊奇。而田中耕一的获奖却像令人喜悦的晴天霹雳一般。在这景气低迷、前途 黯淡的日子里,诺贝尔物理、化学奖的双双获奖给日本社会带来了一阵短暂的欣喜。 不过,田中的上司和同事却有了新的困惑:难道以后要叫他(田中)先生了吗? (注:先生这个汉字词组在日本只用于从事特定的令人尊敬的职业的人,如教师、 医生。现在也用于当选了国会议员的政治家) 而我却突发奇想:如果田中耕一是在中国的大学或研究所工作的话,会是什么命运呢? 只有几篇论文,大概已经下岗了吧。田中耕一在公司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极为有个性的研 究者,具有超级的偏离常识的思考能力和集中精力的能力。一次,田中去美国参加学会 ,一位日本学者见到他剃了一个秃子的模样,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他说总要理发太麻烦 了。在生活上,他总是这样出格。在公司,许多同龄的或者年轻的同事晋升了,他却仍 然只停留在主任研究员(下面数第三级的职位)的位子上,主要是因为不愿意脱离研究 第一线,怕与人事打交道。但是,在公司,不管是下级还是同事,只要问到他实验上的 事,他都会认真解答或者一同思考,直到问题解决。田中原来在大学学的专业是电气工 程,毕业后,参加第一志愿的索尼公司的就职考试,在面试时即被刷下来了,岛津电气 是他的第二志愿。研究方向也从电气工程转到了化学,后来是生物化学,因为他当时认 为,既然搞专业不成,就搞一个边缘专业,搞失败了别人也不会说什么!28岁时因为一 个试验错误,但他没有放弃,将错就错,就搞出了一个大成果。记得前几年也有一个日 本学者是因为试验错误反而得出了诺贝尔奖的。日本人的这种弃而不舍兢兢业业的的品 质可能是发现新现象的直接原因。 当年,岛津公司只奖给他很少的奖金只是因为他的专利实用性还很稀薄。后来公司却因 此赚了许多钱,现在,公司准备提升他的待遇为主管级,大概跳跃几级,当然,奖金也 少不了。只是田中本人却又开始发愁了,这次出名后以后自己怎么静静地搞研究了? 田中没有什么论文发表,主要是因为一般企业的研究结果是不公开的,主要是出产品, 然后卖产品。田中本人也除了大学本科外,什么学位也没有,留洋去了两次,也是英国 的岛津子公司。现在他已经发愁如何用英文上讲台发表受奖感想和如何参加诺贝尔奖晚 宴的舞会了。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