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评《钱学森“万斤亩”公案始末》   作者:佟屏亚   http://blog.sina.com.cn/cornexpert   南方周末3月3日以两个版面发表叶永烈先生《钱学森“万斤亩”公案始末》 一文,我通读了两遍,尘封心底五十多年的沉重记忆重新被揭开,很多事情如鲠 在喉,不吐不快。   钱学森先生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高山仰止;他的功劳永垂史册, 受到国人崇敬。无须赘言。   叶永烈先生用几万字的篇幅,试图论证钱学森先生提出“万斤亩”的科学性, 并以此赞颂钱先生“博学广闻”,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叶永烈所说的《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一文发表在1958年6月16日《中国 青年报》,大意是:6月12日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继小麦亩产2105斤以后, 又有2亩9分地平均每亩打下了3530斤小麦。土地所能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 钱先生认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把每年 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的30%作为植物可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这些太阳 光能把空气里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制造成自己的养料,供给自己发育、生长结实, 再把其中的1/5算是可吃的粮食,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 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而稍后发表的另一篇文章,钱先生则 进一步从更为专业的角度论证,粮食的亩产量应该是5.85万斤。   要注意当时的社会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几桩大事:取得抗美援朝战争 的胜利;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巩固了农村阵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连续的“思想改造”和“反右派”斗争控制了意识形态领域。在一 片歌颂、赞美和锣鼓声中,尽显骄傲和自信的领导人以极其亢奋的激情希望中华 大地“一天等于二十年”,赶英超美,快步“进入”共产主义。毛泽东试图发动 一场疾风暴雨式的农业“大跃进”运动。   钱学森的理论推算与“高产卫星”联系起来,引起毛泽东注意。这篇短文为 农业“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在农业科学领域引发灾难性的影响。   毛泽东在南北视察时曾多次提及“我看了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为各地 放“卫星”提供了依据。高产“卫星”咋听起来好像是神话故事,敲击着人们的 神经,但领袖表态了,科学家论证了,人民日报刊登了,各级官员跟着干了。在 短短的几个月里,农业“大跃进”擢升高潮,放卫星一浪高过一浪,从6月到11 月报道的各种“卫星”达39次。小麦最高“卫星” 7 320斤,玉米最高“卫星” 35 394斤,水稻最高“卫星” 130 434斤,甘薯最高“卫星”567 570斤等等。   叶永烈行文手法不是写传记,而是以“客观评价”为钱学森的文章论证、辨 解:一是“万斤亩”在科学计算上是正确的,是经过精确论证的;二是那篇文章 经编辑“戴帽穿靴”引出的严重后果,与钱学森无关,还含混其辞地说可能钱先 生“没有过目”,或者说根本就不是钱先生写的。三是毛泽东曾多次提及“我看 了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时隔50年,今天只有九秩遐龄的李锐先生健在,因 为是李锐和毛泽东两人的谈话,被认为可能是 “孤证”。四是钱学森曾“向毛 泽东检讨”纯属瞎编。即1997年祁淑英、魏根发著《钱学森》一书记述的:钱学 森不无羞涩地对毛主席说:“主席,我犯了一个错误,需要向主席检讨!”“那 一天我向您讲过的关于农作物光合作用的潜力问题。我请教了几位农业专家,他 们都说那是缺乏科学根据。”叶永烈指责该书作者是任意瞎编,杜撰篡改。不知 道该书作者听到这样的指责能说些什么?   叶永烈文章丝毫没有谈及钱学森文章对毛泽东发动农业大跃进起到的推波助 澜的作用,特别是对农业科技领域造成的思想混乱和给科研人员带来的巨大压力。 农业科研人员置身这场疾风暴雨式群众运动的最前沿,钱学森先生的理论尽人皆 知,明知“每年射到一亩地上的太阳光能30%转化为植物产量”亩产几万斤是可 望而不可及的计算出来的理论设想(今天充其量光能利用率只有5%),面对遍地 放“卫星”,农业科研人员必须表明态度,有的被逼无奈不得不说假话,而那些 实事求是的科学家遭到严历的批判。   1958年8月22日,在北京农业大学农业“大跃进”誓师会上,教师轮流登台 报告自己拟放“卫星”指标。我目睹了农业科学家的各类表态,那些登台敢于放 言“高指标”或“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教授,要实现亩产万斤甚至10万斤,都在 一片掌声中“过关”,而讲科学说实话的教授在一阵又一阵“保守、落后”口号 声中下不了台,甚至有的被逼得痛哭流涕。记忆犹深的是德高望重著名小麦专家 蔡先生,他发言“小麦高产指标800斤”,台下一片哄笑;第二次他把小麦亩产 提高到“900斤”,仍然不能被通过。蔡先生争辩说,他培育的农大183小麦品种 最多只能打700斤,又是一片哄笑声。最后蔡先生免为其难地把小麦高产指标提 高到“亩产1 000斤”,才在一片嘘声中被轰下了台。   1958年8月,北京农业大学下放分队到山东省寿张县台前公社参加劳动,我 作为学生和玉米遗传育种家李先生组成一个高产小组。上级指令要标帜 “玉米 亩产万斤”。这位1948年从美回国的科学家不同意;农业大学下放队组织了两次 “帮助会”,好心人劝说,钱先生都已经论述亩产几万斤了,你写个“万斤目标” 怕什么?李先生争辩说,他培育的玉米双交种农大7号,充其量亩产800斤,亩产 千斤都很困难,要达到亩产万斤根本不可能。李先生因此被批判为“右倾保守” 并被“拔白旗”。当年冬季我被指派参加“寿张农业大跃进展览”筹备工作,赫 然看到在李先生名下的玉米“卫星”亩产35 062斤。   农业“大跃进”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恢宏、震惊世界的壮举,开篇是壮丽的, 结局是惨烈的,它给整个社会整个民族带来灾难,把国民经济引向崩溃的边缘, 对农业科研人员更是一场永远难忘的噩梦。很多以科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人, 被冠以怀疑、反对“卫星”,横遭指摘和批判;顺波逐流、拥护“大跃进”,就 要违背良心说假话,就得承认自己“落后保守”,任何一种选择都是痛苦的难堪 的。许多农业科学家或院所负责人,或遭受批判或被“拔白旗”乃至被撤职,还 有归国不久的科学家在畸形变态环境中抑郁地死去。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也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金无足赤, 瑕不掩瑜。此文只是质疑叶永烈先生,试图用几万字的篇幅论证《粮食亩产量会 有多少》的科学性,文章逻辑混乱,破绽百出,甚至说“这篇短文把钱学森推进 流言的深深的旋涡之中”,但却完全回避此文在农业“大跃进”时期产生的不良 影响;他引用的今天的农业科研领域发生的事情也多有谬误,可以说是“外行冒 充内行”编故事。历史是抹杀不了的,写名人传记最重要的是客观、真实、严谨。 建议叶永烈先生不要急于匆忙出书,最好再广征博采,特别要征询老一代农业科 学家的看法和意见。要么在《钱学森》一书中真实地写出《粮食亩产量会有多少》 一文引发的后果,要么撤去这一章节,为后人留下钱学森先生完美的名声和形象。   (关于农业大跃进时期农业科学家的遭遇,敬请参阅拙文:“农业大跃进考 量农业科学家”,录入作者著《逆向思辩—点击中国农业科学》) (XYS20110308) ◇◇新语丝(www.xys.org)(xys5.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