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杨振宁惹谁了? 陶世龙 五柳村网站   近半个月来,网上最热的新闻,莫过于杨振宁的婚事了。2004年12月18日新 华发展论坛本周精华排第一名的是:《杨振宁即将再婚 清华呼吁尊重杨振宁个 人选择》访问累计:51324,回帖数:1008。 除了这一条,其他有关杨振宁婚事 的消息也有很多人在发表评论。   有网友来信询问:你的看法如何?答以这是他们两人的私事,在个人生活上, 他们和普通人是一样的,以平常心待之就是了。因此五柳村不报道也不评论。   几天下来,虽然清华大学发出了呼吁,但网上的议论仍无有消停。海外有媒 体形容为:“铺天盖地的评论贴满内地各大网站,且愈来愈多尖酸的嘲讽,令这 段“千载奇缘”成为中国最炙热的话题。在各网站都是热门。”   当然,也有许多人对这种现象不以为然,提出“杨振宁要娶翁帆惹谁了?” 的问题。   杨振宁惹谁了?分析一下那些反对乃至谩骂杨、翁结合的帖子,不难看出些 究竟。   本来两个人的情感天地,外人无由得知,也无权干预。这些议论不过是就表 面所见,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纯属想象揣测,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倒是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出发议论者的内心世界。   许多人是仅就婚姻本身发表议论,如“俺是实用主义者,总觉得顶了个婚姻 的名声,没有婚姻的主题就不是很着调。”或感慨为“人家做人的起点高,只讲 求精神亲近,不似俺尽追求肉体的融合。”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本不奇怪,也不 能限制人们头脑里想什么。   问题是现在有些人是打着维护中国文化传统的大旗出场,以礼义道德为标榜。 这就不能不闻不问了。   譬如有人说:作为中国这样的礼仪之邦,容许这样的不顾礼仪廉耻的事发生 简直不可思意。来自 :219.144.196.* 2004-12-20 20:53:13发在新华论坛(五 柳村编者:应当是“礼义廉耻”和“不可思议”);   还有:“虽说这纯属个人私事,但杨老叶落归根,回到中国就该对中国传统 文化与价值观有起码的尊重。”   他们将杨翁的结婚称之为“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作者:七十二家房客 (2004-12-17 20:51:17.0);“礼崩乐坏” 作者: 网文观止(2004-12-16 16:29:52.0)直至称为“危害社会的行为”,“阴谋”。   还有人在杨振宁是美国国籍上做文章,甚至喊出:“驱除杨氏败类,还我清 华精神”- poilkm 12/18/04。以及重新贴出李政道答《科学时报》记者杨虚杰 问,并以“李政道: 宇称不守恒思想的突破与杨振宁无关”为标题 12/16/04 。   这已不止是干预个人私事,而且是在借题发挥。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干?   旷野在2004年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众议杨翁恋背后的文化交锋》 说得好:“值得注意的是,‘翁杨恋’引发的争论不仅仅围绕着事件本身,其深 层次反映的恰恰是社会转型期传统道德观念和现代观念的交锋。”   事情正是这样,我还认为有个重要的原因:杨先生最近批评了易经的思维方 式,也可以说是“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狂人日记)。   近世以来,“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 1809-1874)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曾长期成为中国改革的指导思想。在 这些人看来,我们的物质文明虽不如西方,但精神文明仍冠于全世界,只要把物 质文明搞上去就行了。对于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贪污腐化,诈伪丛生,道德滑坡, 世风沉沦,看成就是西方文化侵淫的结果,却看不到这些弊端本为中国文化传统 所固有,中国历史上一个一个王朝兴起和败亡,莫不有伯杨称之为“酱缸文化” 的作用。虽然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中国伦常名教”仍根深蒂固,不时 在中国社会中泛起,特别是在一个时期以来,假借宏扬民族文化的名义,颂扬封 建文化糟粕,诋毁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民主与科学的呼唤,甚嚣尘上,某些人将杨 翁婚事看成礼崩乐坏,道德沦丧,即其表现。   那就来看看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对男女的婚嫁讲的是什么礼制和道德标准?   讲的是三纲五常,这是中国文化传统所坚守的秩序。“君臣父子夫妻之义, 皆与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王道之 三纲,可求于天。”(董仲舒)夫为妻纲,男尊女卑。   一夫可有多个妻妾,权势愈大,拥有愈多。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 之内治。”(礼记·昏义)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可以合法占有妇女121人。实际执 行大大超过此数。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是以天下之男, 多寡无妻。”(墨子·辞过篇)。   秦始皇一统天下,将诸侯美人通吃,授以官阶,爵列八品。汉承秦制,到武 帝、元帝更加扩充,“乃至掖庭三千,增及十四。”(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   三千应该是规定的编制,实际数以万计。   宫廷征召的女子要求年轻貌美,不少是未成年幼女,而这是纳入当时的律法 的。“汉法常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 年十三以上,二十已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 御。”(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历朝历代亦多以虚岁13为下限,在今日是违反道 德与法律的行为,但在中国古代的礼法中无有异议。实际执行时年龄还有降低。 南朝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是十岁即入宫。   古之帝王,长寿者不多,妻幼,夫或不老;但在位数十年者,原有嫔妃,年 老色衰,就要找年轻的代替,需求甚至更多,盖这些人迷信御女可得长生,汉武 帝即其典型。他在六十三岁时收纳的钩弋夫人,年龄不过十馀岁。   帝王如此,民间亦然,老翁娶少女无有礼法限制,当事者个人更没有自主权。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行为并不受到当时舆论和道德的谴责。一些士大夫本身也在 那里玩雏妓,白居易就是一位(见舒芜《流氓诗人白居易?》(XYS20041223))。 在著名画卷《韩熙载夜宴图》中还可看到那些“三陪小姐”是很稚弱娇小的。   因此,指摘杨、翁二人自愿平等的合法婚姻为不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 是“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礼崩乐坏” ,只能说明五四先贤对人性的觉醒 的呼唤,对民主与科学的呼唤,绝对需要!完全正确!现在看来,要实现这场变 革仍然任重道远。 2004/12/25于北京 (XYS200412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