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正确”、“科学”与价值——评江晓原《再谈“正确”与“科学”》 赵南元 在日常生活中,说某种理论、观点、方法“不科学”,几乎就是“不正确” 的同义语。对此,很有一些人看不顺眼,希望扭转乾坤。于是就有江晓原教授的 “质疑”:“必须正确才是科学吗?”以及文中给出的答案:“‘不正确的’结 论也可以是科学”和得到这一答案的理由:“因为科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阶梯, 今天‘正确的’结论,随时都可能成为‘不正确的’。我们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 科学,不是依据它的结论,而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它所遵循的程序。” 然而江晓原的这个结论却是不正确的。之所以不正确,就在于他对于“正确” 与“科学”作了错误和含混的界定。江晓原把“正确”界定成“永远正确”的 “天启真理”,因此今后可能成为不正确的结论,今天也就很难说是否正确。而 对于“科学”的界定,则混淆了“科学结论”“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科 学研究”的区别,将其统称为“科学”。 很多“人文学者”认为科学研究“事实”,而人文研究“价值”,这种看法 并不正确,科学同样是充满价值判断的。我们说科学是正确的,基于一种价值判 断,那就是采取行动时希望获得成功,避免失败。如果我们决策时有两种理论, 一种是科学的,一种是非科学的,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依靠科学的理论预测未来 进行决策,要比依靠非科学的理论成功的把握要大得多。这就是科学的价值和 “正确”的含义。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科学”,指的是“科学知识” 或“科学结论”,这是我们能够据以做出“科学决策”的东西,它是正确的。根 据这个价值观,我们也正是依据“结论”是否正确来“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 学”。反之,如果“依据它所用的方法、它所遵循的程序”,我们只能判断某种 活动是不是“科学活动”或“科学研究”,无论其结论是否正确,都可以成为科 学史的研究对象,但并不是所有科学活动都有成果,更不是都能得到正确的学说, 从而有资格被称为“科学知识”。因此燃素说、获得性遗传说、地心说、以太说 等都可以成为科学史关心的问题,但它们都是不正确的,所以不能称之为“科学 知识”,也就不能进入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科学”范畴。 追求“永远正确”和“天启真理”的不是科学而是神学,科学的正确是相对 的。正确的科学理论意味着在预测能力方面优于过去的理论,因此现在的科学理 论是我们可能得到的最正确的理论。另一方面,科学具有纠错机制,能够识别和 排除错误,这是科学史和哲学都不具备的,所以对于科学理论可以谈论其“正确” 与“错误”,而对于哲学或科学史的理论却还不存在该学界内公认的判断其“正 确”与否的标准。所以与非科学相比,科学要正确得多。 科学不仅要求正确,更要求有价值,包括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通常在科学 中称之为“有意义”。因此对于“公元2003年5月15日中午江晓原吃了饺子”也 就无人关心它是否“正确”甚至“永远正确”,因为这个事实没有价值,没有意 义。除非江晓原吃过饺子后上吐下泄,从而发现了一种在饺子馅里煮不死的病原 微生物,那么这个事实在科学史上或许有一席之地,但并不具有科学意义,因为 谁在什么时候吃饺子对于追求普遍性的科学并不重要。正因为科学具备公认的价 值判断基准,才能有效的拒绝错误理论、胡话和废话。科学史家可以有自己的价 值观和意义标准,但无权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科学。更何况科学史家的标准还没 有做到能够判断科学史学说(如果有的话)是否正确并得到科学史界公认的程度。 一块大理石经过雕琢成为雕像,尽管我们还在不断的打磨切磋,也不会认为 地下的碎屑仍是雕像的一部分(虽然一个“雕刻史家”或许对于地上的碎屑是从 什么地方掉下来的很感兴趣)。正因为科学能够排除错误,科学才成为科学,才 成为刘华杰博士所说的“最牢靠”的“知识体系”。而其他的“知识体系”(无 论是科学史还是哲学)之所以不那么“牢靠”,就因为没有能力识别和排除错误 的东西。 科学最起码的要求是概念的清晰,让人从词语里真正知道你说的是什么。所 谓“搅混水”就是故意破坏概念的清晰,让人进入不知所云的“陷阱”。通过概 念的分析指出这种混淆无疑是理性的,而不是江晓原所说的“近于感情的宣泄”。 既然江晓原宣称“原先当然没有这些动机”,我们也可以相信,这种混淆概念并 不是故意为之,只是江晓原自己头脑里概念不清的坦诚表现。从其对“文字游戏” 的爱好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科学当然是“可以、而且应该被理解的,同时也是可以、而且应该被讨论 的”,这正是科学内部每天都在进行的事情。但是如果在概念模糊不清的基础上 “讨论”,是没有价值也没有意义的,难免沦为形容词堆砌的“文字游戏”。 附: 再谈“正确”与“科学” 中华读书报2003年5月28日 江晓原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哪一种模型(以及方案、数据、结论等等)是 永恒的,今天被认为“正确”的模型,随时都可能被新的、更“正确”的模型所 取代。   ■科学又是可以、而且应该被理解的,同时也是可以、而且应该被讨论的— —归根结底它是由人创造出来、发展起来的。   拙文《必须正确才是科学吗?——以托勒密天文学说为例》在《中华读书报》 (2003年4月30日)上发表后,引起了不少争论。此事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两方 面都有关系,既然大家有兴趣讨论,我就再说几句,略申前论。   首先要请注意,“试论托勒密的天文学说是不是科学?”从字面上就可以知 道,这是一道论述题,而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的选择题。正像有些评论者 正确地指出的那样,题中的“正确”、“科学”、“托勒密天文学说”等概念, 都可以有不同的界定,而该题要考察的方面之一,就是考生能否注意到概念的界 定问题。他们可以自行给出不同的界定,由此展开自己的见解。   在拙文引起的争议中,刘华杰博士给出了一个听起来似乎离经叛道的陈述: “正确对于科学既不充分也非必要”,其实这是一个完全正确的陈述。这一陈述 中的“正确”,当然是指我们今天所认为的正确——“正确”在不同的时代有不 同的内容。   不妨仍以托勒密的天文学说为例,稍作说明:在托勒密及其以后一千多年的 时代里,人们要求天文学家提供任意时刻的日、月和五大行星位置数据,托勒密 的天文学体系可以提供这样的位置数据,其数值能够符合当时的天文仪器所能达 到的观测精度,它在当时就被认为是“正确”的。后来观测精度提高了,托勒密 的值就不那么“正确”了,取而代之的是第谷提供的计算值,再往后是牛顿的计 算值、拉普拉斯的计算值……如此等等,这个过程直到今天仍在继续之中——这 就是天文学。在其他许多科学门类中(比如物理学),同样的过程也一直在继续 之中——这就是科学。   争论中有人提出,所有今天已经知道是不正确的东西,都应该被排除在“科 学”之外,甚至认为“理论物理每年发表的无数的论文中有各种各样的模型,这 些模型中绝大多数自然是错的,这些错的模型虽然常常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过程, 它们不会被称为科学。”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是荒谬的——因为这将导致科学完全 失去自身的历史。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哪一种模型(以及方案、数据、结论等等)是永 恒的,今天被认为“正确”的模型,随时都可能被新的、更“正确”的模型所取 代,就如托勒密模型被哥白尼模型所取代,哥白尼模型被开普勒模型所取代一样。 如果一种模型一旦被取代,就要从科学殿堂中被踢出去,那科学就将永远只能存 在于此时一瞬,它就将完全失去自身的历史。而我们都知道,科学有着两千多年 的历史(从古希腊算起),它有着成长、发展的过程,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 它是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明确地说:科学中必然包括许多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正确的内容。 这些后来被证明不正确的内容,好比学生作业中做错的题,题虽做错了,你却不 能说那不是作业的一部分;模型(以及方案、数据、结论等等)虽被放弃了,你 同样不能说那不是科学的一部分。所以我在前述拙文中强调指出:“我们判断一 种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依据它的结论,而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它所遵循的程 序。”   我们还可以明确地说:有许多正确的东西,特别是永远正确的东西,却分明 不是科学。比如“公元2003年5月15日中午江晓原吃了饺子”,这无疑是一个正 确的陈述,而且是一个“永远正确”的陈述,但谁也不会认为这是科学。   科学又是可以、而且应该被理解的,同时也是可以、而且应该被讨论的—— 归根结底它是由人创造出来、发展起来的。那种将今日的科学神化为天启真理, 不容对它进行任何讨论(更不用说质疑了),不容谈论它的有效疆界(因为认定 科学可以解决世间一切问题),都是和“公众理解科学”这一当代社会活动的根 本宗旨相违背的。因为对于一个已经被认定的天启真理,理解就是不必要的—— 既然是真理,你照办就是。当年“文革”中“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在执行中加深理解”的名言,隐含的就是这样的逻辑。   还有的人士认为拙文是一个“陷阱”,是“搅浑了水”等等,这就不是理性 的批评,而近于感情的宣泄了,对此也就只能做一点感性的回应。   我原先当然没有这些动机,但是倘若真的产生了这样的效果,也未尝不是好 事——只是我总觉得我不太可能有那样大的能耐。   所谓“搅浑了水”,无非就是对原先深信不疑的观念产生了质疑,或是对现 有的权威观念提出了挑战等等,这都有启发思考的积极作用。   其实“浑水”有什么不好?“清水”又有什么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 则无徒”之类的老生常谈,就不去说了,让我们模仿王蒙的文风,来看看两者可 能的比较吧:   “清水”何物也?它多半是单调,是狭隘,是小黑板,是单声道,是一言堂, 是冰冷刺骨,是怒气冲冲,是妄自尊大,是计划经济,是思想管制,是缺乏人情 味的……   “浑水”又如何?它可以是复杂,是开阔,是多媒体,是立体声,是多元论, 是碧波荡漾,是温情脉脉,是谦虚宽容,是市场经济,是百家争鸣,是富有人情 味的……   当然,这就只是文字游戏了,既非科学,也无所谓“正确”。 (XYS2003053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