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探索“耳朵认字”的真相 北京科技报2005年06月15日 寻访中国耳朵听字神童 陈凡   “耳朵听字神童”   1979年3月11日,《四川日报》通讯员高琪、丁先发,记者张乃明报道:大 足县最近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认字、鉴别颜色的儿童。此人便是唐雨。   唐雨———当年一个混沌初开的小孩,少不更事的十一二岁的年纪,家住四 川省大足县团结公社建立大队。这样普通的一个小孩却在1979年被拥上了风口浪 尖。   《自然杂志》1980年第4期将唐雨和其他“特异功能”青少年作为了封面人 物。这14位青少年在1980年2月4日至10日《自然杂志》主持召开的相关讨论会上, 进行了现场表演并接受了测试。 寻访唐雨未果   今年6月4日,记者将寻找唐雨的第一条线索划定在了他当年就读的学校—— —四川省大足县团结乡小学。   当天,我们得知,当年的校长已经离任。而现任的王校长将查到的一个手机 号码告诉了记者。事隔多年,唐雨的电话号码居然如此轻易能查到,记者当时有 两种猜测:他在当地仍然非常知名,又或者,人们对他的关注一直没有间断过?   寻找计划比设想的要困难。记者拨通了那个电话号码,连接提示音正催促着 我们焦急的心情。电话接通,记者听到的却是意外的声音。   “我不是唐雨!”   对方匆匆挂断电话后,寻找唐雨的线索中断。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这宗电 话给传奇的唐雨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神秘电话   当年《四川日报》的报道成为人们因“神童”或猜测、怀疑或欢欣鼓舞的源 头。也许是压力过大,也许是被声名所累,唐雨在几年后消失了。没有人提及他 的去向,更没有人关心他的成长。   记者打算再次拨打那个电话,希望继续那次未完的对话……   “我不是唐雨,我是他表哥,我已经20多年没有和唐雨联系了。”   记者:“唐雨后来读书怎样了?”   “他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系。”   对方前后矛盾的回答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而当记者顺势问“你相信唐雨有特 异功能吗?”对方的回答更加重了记者的疑问“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电话那头的态度很警觉,更有些含糊,“我也不知道唐雨的事是骗局还是科 学”。   据此人介绍,唐雨现在已经结婚生孩子,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事业上也小有 成就。当年被视为新闻人物备受争议,有人说他是骗子,有人认为他是神人,他 本人心理压力非常大,因此,这些年来,他一直渴望过一种平静安宁的生活,不 希望被打搅。   记者联络到当年参与耳朵认字后续调查的《四川日报》记者敬永祥先生,据 敬先生讲述,他几年前无意间了解到,几个成都生意人认识唐雨,唐雨目前也在 成都做生意。并且他们都以认识唐雨为荣,因为在当地,唐雨仍被视为“名人”。   经过多方联络,记者得知,唐雨的父亲已经过世。而当年几乎所有当事人也 都已销声匿迹。一切迹象表明见到唐雨的几率微乎其微。 寻找姜燕   8岁的姜燕是当年同时出现的另一“特异功能者”,是唐雨事件后北京“耳 朵听字”第一人。近日,记者联系到当年报道此事的原《北京科技报》记者甄庆 如。时过境迁,往事仍然历历在目。据他介绍,石景山区教委前小教科科长李宝 俊是当时新闻线索的提供人。甄庆如还告诉记者,他当年亲眼见到了姜燕的表演。   掐指算算,姜燕今年已经34岁了。记者试图联络姜燕,但甄庆如告诉记者: “姜燕的报道出来后,家庭压力非常大,好多人经常要她听字,影响了她的学习。 其中也有诋毁她的,家里人开始拒绝访问,认为她还是个孩子,不应该承受太多 的东西。”   链接报摘   《四川日报》关于唐雨“耳朵听字”的报道原文摘录如下:   大足县最近发现一个能用耳朵辨认字、鉴别颜色的儿童。经反复考查,确有 其事。   儿童唐雨,现年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家住大足县团结公社建立大队。去 年旧历十月一天,唐雨和小朋友陈小明一起走在路上,他的耳朵无意中触到陈小 明的上衣口袋,大脑便呈现出一包香烟的牌名“飞雁”二字。唐雨像发现新大陆 一样,对陈说:“你装的香烟是飞雁牌,对不对?”陈小明对唐雨猜到他的香烟 是飞雁牌感到奇怪,但当时是在玩耍,未引起注意。事隔两个多月,一天,本大 队石工韩仁甫等人玩“猜子”,唐雨在旁边看热闹,就对他们说:“我们来猜字。 随便你在什么地方写,写好裹起来我来猜。”韩仁甫便背着写了一个“房”字, 揉成小团,交给唐雨。他拿来放在耳边,很快就辨认出来了,使对方大为吃惊。 这样,唐雨能用耳朵辨认字的消息就传开了。   消息传到江津地区机关,地委领导同志经过考核,上报到省委。《四川日报》 记者闻讯,前往现场,进一步对此事进行了考查,先后用几种笔和不同的颜色写 了“中国”、“四川省”、“安定团结”等字条,有的叠成若干层,有的揉成小 团,交给唐雨用耳朵辨认。每张字条,唐雨只用了几分钟就辨认出来了。连用什 么颜色什么笔写的都能辨别。   本报评论员文章   面对非理性舆论,我们永不妥协   一个拿不出专业部门鉴定的耸人听闻的事件,如果仅仅作为老百姓茶余饭后 的谈资,我们原本也没有必要拿出大量版面去大动干戈;因为毕竟,随着国民教 育素质的不断提高,没有多少人会把这种奇闻轶事太当真。即使有少部分坚持自 己信仰的人热衷于谈论怪力乱神,对社会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但是,当许多主流媒体对这些奇异的宣称表示出极大的兴趣,甚至形成了铺 天盖地的舆论阵势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担心,我们的社会迟早要吃到非理性的 苦果。而且,已经有过的事实证明,这不是杞人忧天。   通过本报记者的回访,我们吃惊地发现,即使连耳朵认字这样已成为伪科学 代名词的荒唐事件,在当今的社会中,仍然有不少人坚持相信其真实性。   而且许多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学者也为这类事件辩护。例如老中医绝食事件, 一位教授在上海某主流媒体上发表文章说,伪科学批判者在拿不出证据的情况下, 是没有理由指责老中医造假的;这话听起来似乎也不错。   但是,老中医同样拿不出经过专业部门鉴定的证据(按照国际惯例,公证处 是没有资格证明科学结论的真伪的),却在媒体上大行其道。很显然,理性精神 受到了舆论的粗暴挑战,在反击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就像耳朵听字一样,绝食事件在历史上已经被多次证伪。科学部门不可能花 费人力、物力永不停歇地接受这些荒唐事件的挑战。但是,如果媒体通过舆论力 量树立起来的是一个又一个能够违背科学常理、神通广大的大师,我们不知道, 公众还有什么理由去相信“德先生”和“赛先生”。   这就是我们坚决要和这些伪科学事件战斗下去、永不妥协的理由。 耳朵听字如何风靡全国   虽然没能见到“神童”真面目,记者几经努力找到了对“耳朵听字”细节非 常了解的科普作家涂建华先生。   涂建华是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中国反邪教协 会会员。多年来收集了大量当年“耳朵听字”的资料,有《徘徊的幽灵》等反映 “特异功能”20年历史的著作出版。他向记者讲述了“耳朵听字”事件的来龙去 脉。   唐雨是“耳朵听字”的始作俑者   根据涂建华先生的描述,1978年农历十月的一天是指1978年农历十月初四日。 初四日唐雨的大哥结婚时,本队小朋友陈小明买香烟回来时,碰上唐雨。陈小明 开了个玩笑逗乐,要唐雨猜他买的什么烟。唐雨用耳朵贴住盛香烟的口袋听了一 会儿,便猜对了,这使陈小明十分惊奇。从此,唐雨便在小朋友中经常做用耳猜 字打赌的游戏。四队社员王文国得知此事,对唐雨说:“没那么怪,你用耳朵估 得到字。我愿赌二角钱。”当场写了“王文国”、“四队”等字条揉成团交给唐 雨,果然都被唐雨用耳朵认出来了。唐雨所在的建立大队小学老师发现此事后, 认为这是搞迷信,宣传唯心主义,不准唐雨玩耳朵猜字。不久,此事传到家中。 1979 年2月6日父亲唐克明对唐雨说:“听说你用耳朵猜字还得了钱哩,你如果 认得到,我也给你钱。”于是写了“太平天国”,让唐雨猜出来了。2月15日, 建立小学开学,学校领导继续批评唐雨用耳猜字是宣传唯心主义,予以制止。公 社文书李华清碰到唐雨的父亲也打了个招呼:“要把你那娃儿管好。”但后来此 事传得越来越神,以至于有些老师也疑惑不解了。2月16日,胡发利老师把唐雨 叫到办公室,经解除顾虑,胡老师在随手从作业本上撕下的一张纸上写了“毛主 席”三个字折好让唐雨猜,唐雨说不是字是一个红疙瘩。在场的老师打开一看, 果然因红墨水未干折叠后已浸成一片。当场几个老师惊奇地说:“硬是呀!”中 午有老师又叫唐雨去试,果断灵验。2月17日,各大队小学到团结公社完小开会, 谈起此事。其他老师不信,当场胡泽举老师愿赌5元,杨凌才老师愿赌20盘炒菜。 当晚,全体老师到了唐家。周兴国老师写下“牛打马角”四个不成词句的字让唐 雨用耳朵辨认。唐雨说:“不是一句话,是牛打马角。”周兴国老师又把盖有他 一个私章的纸团交唐雨用耳辨认,唐雨断断续续地说:“这不是写的”,“红色 的”,“是一个私章”。大家问他是哪个的,唐说:“认不到,上头有三点,后 面有一个国字。”   团结公社得知此事后,专门组织公社党委委员白道德、文书李华清、医生何 洋泽等5人到唐家去考察。唐雨当场认对了“猪牛马羊狗”、“周大顺”、“刘 承明” 等六七个纸团,李华清仍觉怀疑。下午他又写了一个“诰”字交唐雨用 耳辨认,唐雨辨后说:“是二又六分之四多一点。”写出来一看,果然是手写的 “诰”字,公社党委就相信了。2月18日,团结公社正式向县文教局、县科委、 四川日报、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领导写了报告,县上接到报告后,科委何大华、文 教局隆祥海专门考察了此事,认为属实后,23日,县科委向江津地区科委作了电 话汇报。24日,地区科委彭树林、地委书记白兰芳、聂荣贵亲自考察并确认属实。 随即地委宣传部、地区科委向省宣传部、省科委写了报告。3月6日,省委重要领 导听了汇报后,指示:请省科委认定一下,如确有研究价值,要给以必要的支持 和保护。当日,省委杨超到江津地委亲自对唐雨作了测试,发现唐雨不仅能用耳 认字辨色,甚至手指等部分,也有这种功能。9日,省委把唐雨接到了成都,住 在锦江宾馆256 房。3月10日,省科委主任韩正夫等领导同志接见了唐雨,并考 察了唐雨的用耳认字功能。3月11日,《四川日报》报道了唐雨的功能,石破天 惊。唐雨历经数月经受了各种层次的人们的挑剔和考察,他居然过五关斩六将地 过来了。   全国掀起耳朵听字热潮   人们像追逐一个来到地球的外星人一样追逐唐雨。    1979年3月16日,《上海科技报》迅速转载了唐雨用耳认字的消息。跟着转 载这条“科技新闻”的有《河北科技报》、《湖南科技报》、《南方日报》、 《长江日报》和《甘肃日报》等。“美国之音”播出了类似的消息,香港《大公 报》、《明报》更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人的惊人发现。中国幅员广大,人 口众多,唐雨不应是唯一的。果然,安徽的科学工作者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 他们在宣城先后发现了能以耳识字辨色的女学生胡联和何小琴,并在第一时间由 《安徽科技报》报道,这是4月6日。原《北京科技报》记者甄庆如对姜燕的报道, 则是4月13日的事。姜燕此时8岁,能用耳朵识字。据国家科委统计,3月14日至5 月 5日,全国有12个省上报20名能用耳、鼻、手指、脚趾、胳肢窝、胃、前额认 字的奇异人物。其中省级科委上报2名,地市级科委上报4名,县级科委上报3 名, 基层单位推荐3人,个人反映的8人。这20名中,9至15岁的14人,都是在校学生; 20至30岁5人;40岁1人。其中最新奇的是有人可以把写字的纸团吞进胃里,然后 再抓另一个有字的纸团放在耳朵上听,同时把这两个纸条上的字都认出来。 耳朵听字缘何潮起潮落   正当耳朵听字事件如火如荼的时候,事件突然发生了转折。1979年5月5日, 《人民日报》发表陈祖甲《从“以鼻嗅文”到“以耳认字”》的文章。18 日, 叶圣陶《关于耳朵听字的新闻报道》在《人民日报》发表。这两篇文章对“耳朵 听字”进行了有力地抨击,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人民日报》文章成为“耳朵听字”由热到冷的转折点   陈祖甲和叶圣陶文章的大背景是《四川日报》关于唐雨的报道,小背景则是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动态》上的两篇文章。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表《未经科学鉴定的奇事不宜宣传》说:“对此奇闻,很 多人都表示怀疑。我们认为,即使确有其事,在未作出科学鉴定之前,如此公开 宣传,也是不妥当的。这种宣传,徒然增加人们的迷信传说和助长各种离奇的谣 言呓语的流传,对我们的事业没有任何好处。类乎这样的事,过去也曾发生过, 事后证明都是不足信的。我们应当记取教训。”   1979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胡耀邦对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信访 简报《揭穿“耳朵认字”的骗术》写了批语。批语称:   “穆之、井丹、绩伟、曾涛、香山同志一阅。所有表演过这出丑戏的小孩都 没有罪。地县委居然轻信,党报居然发表,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声中,居然出现 这样荒谬绝伦的笑话,并由此推想各条战线上必然存在的能同这种笑话相比美的 事情,我们该要警惕啊!该要努力联系实际解决一些问题啊!”   《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见批示后,叫陈祖甲写了那一篇文章。   陈祖甲在文中援引了《聊斋志异》里一个叫《司文郎》的故事,说一个瞎和 尚能用鼻子判断文章的优劣,无论什么样的文章烧成灰烬,经他一嗅,便见分晓。 是好文章,就像闻到奇花异草,馨香扑鼻,沁人肺腑;如果碰到坏文章,瞎和尚 则会恶心,“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但这都只是传闻的功夫,真正检验时,常 常出错,一些坏文章常被瞎和尚嗅成好文章,使作者金榜题名,写好文章的人反 倒落了第。   陈祖甲以“聊斋”故事来类比用耳认字。他说:“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写的 字只能反射可见光,决不会发出什么声音,因而只可用眼看,不能用耳朵听。” 文章还表达了“‘听’字的儿童是无辜的”,不要“被那些荒诞无稽的事分散了 精力”之类观点。   1979年5月28日,《四川日报》编辑部向省委宣传部作了自我批评。此后, 四川省委宣传部又向中宣部作了自我批评。   就这样,1979年3月11日公开见报的“以耳认字”历时还不足百天。   《人民日报》文章引起争议   陈祖甲和叶圣陶的文章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短 短数日就接到200多封读者来信。这些来信,对《从“以鼻嗅文”到“用耳认 字”》一文毁誉参半。   广东高鹤县西安公社谭某等来信揭露,该公社也发现用耳认字的“奇人”, 后经当地科技局考核,证明完全是假的,骗人的。   河北邢台长征汽车厂的岳峰来信说,1975年在抚顺就发生过用耳认字的事, 后来一位80多岁的魔术师解开了其中的奥妙。据魔术师说,这是我国濒于失传的 一种小魔术。   与此同时,有的读者打电话给报道过姜燕的《北京科技报》,《北京科技报》 给予了与《人民日报》不一样的答复。比如读者问到《北京科技报》的甄庆如, 甄说,用耳认字是记者作过实验的,是真的。北京还发现了几个,正在研究。   青云仪器厂的王军、二机部二院的一位读者、北京光学公司的林国森都从 《北京科技报》得到了类似的回答,他们又打电话给《人民日报》,表示了自己 的疑惑。   安徽宣城县科委的万应平,曾给《人民日报》发出多篇有关耳朵听字的报道, 见了陈祖甲的文章后,打来电话说:“你们的文章批评了那么多领导,是不对 的。”   安徽宣城县纺织厂医务所的一位女同志来电说,她的孩子能用耳朵识字,是 真的。她进一步告诉报社:省、地、县科委的领导都看了,发了文件,还会是假 的吗?   新华印刷厂的好几位读者要求《人民日报》派人去该厂调查,因为该厂一位 工人的两个女儿都能用耳、用胳肢窝认字。   有的读者认为陈祖甲的文章之所以有毛病,是因为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说如果五个孩子,有四个是假的,另一个未调查,也不能下假的结论。这一说话 逻辑,后来成为特异功能存在论的最经典的借口。   5月29日,《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以陈祖甲文章发表的头4天中收到的74封 有关来信为基础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分析,有人认为陈祖甲的文章澄清了是非, 看了非常痛快;有人认为陈祖甲的文章没有说明事实真相,而原来“用耳识字” 的消息又那么真切,有的地方领导同志还接见了识字的人,这样就使人迷惑,分 不清谁说的是真理;有的说如果“用耳识字”是使用了遮眼法一类骗术,那就该 让科技部门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进行批判,不应该从《聊斋志异》中去找证据; 有的读者指出陈祖甲的文章太霸道。   究竟谁是谁非,当时并没有得出结果。 许多媒体推波助澜,加入了“耳朵听字”的讨论热潮   但是,这个争论并没有得出结果,相反意见也一直存在。1979年6月18日, “香港享升街九十号地下”的李学联在《明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在理论 上给“以耳认字”以有力的支持,给被《人民日报》文章打压下去的“以耳认字” 热潮以恢复生机的活力。   上海《自然杂志》全力支持特异功能研究事业。   全国亦有上百家报刊投入了特异功能的宣传和研究“事业”,《自然杂志》 更是鼎力扶植特异功能科学家,甚至出资出力主持召开“人体特异功能科学讨论 会”。   全国上下,天天都有特异功能的捷报,省、地、市、县各级领导观看表演, 发表讲话的盛况已如上所述。全国几十所高校和科究单位不失时机地把特异功能 研究当作重要课题,以至于1981年5月在重庆召开“第二届人体科学讨论会”时 参加的高校和科研单位达到了106个,提交论文147篇,盛况空前。   链接   唐宇事件被媒体揭穿后,他的哥哥给有关部门写了一封“申冤信”。此为信 件部分内容   亲爱的科学院负责同志:   科学家们说:生物还没根据,未发现,可是唐雨呢?他耳朵一接触纸团,脑 袋里就像照着几十瓦的电灯一样亮,纸像电影的银幕,字就在纸幕上逐一现出, 再说纸团一接触唐雨耳朵,他脑袋里就起反应,小脑就现笔划,大脑接着就现整 字。   但是有些人在报纸上写文章批评,人间没有这样的事,是假的,是魔术,是 荒唐的,给中国人民丢脸。   凄怜的唐雨,12岁的孩童,受这不白之冤,我们家庭受这一打击,更使我们 全家人,日夜不安,昼夜不眠,痛心呀!在10月份县考察组,地委考察组,四川 日报记者张乃明,成都红领巾杂志社,重庆日报记者,重庆大学哲学系等都来考 试过,写的什么字,什么颜色,图案等效果很好,全部给他们认出,很正确。   因我家在农村,生活环境有限,如有病也麻烦,唐雨现考上初中一年级读书, 上学要走去市里小路,人来人往,来观望的人很多,重重困难,使我们丢心不下, 如果得到了一个可靠的证实,我们就得放心了。   我们特来信,希望中国科学院具体了解,对这一新生事物、科学的发现,给 予判断。   此致   敬礼并祝科学院诸位叔叔身体健康   唐可飞 小弟唐雨上   1979.11.12 众科学家揭批耳朵听字   今天仍有很多人相信“耳朵听字”的现象存在。为什么这类“奇迹”在民间 有如此大的市场?“耳朵听字”究竟是伪科学还是人体潜能开发的一个奇迹,众 专家对此作出解读。   科学院识破姜燕作弊   当年,为了解纷纷出现的能用耳、鼻、手、脚、胃认字的青少年的情况,中 国科学院心理所对姜燕进行了观察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作为国家科委、中国科 学院《信访简报》发布出来。   据简报记载,1979年4月6日,心理所人员把姜燕接到心理所进行了一次实验, 因忽略了实验场地的布置,让姜燕坐在一横一竖的两张桌子接合处,致使主持人 观察姜燕的动作有困难,未能肯定她是否偷看。   为弄清真相,4月19日上午,实验人员再次对姜燕进行了实验。首先在室内 中间不放桌子,四周都有人进行观察,距离1~2.5米。在这种不利于作弊的场合 下,让她辨认了10个叠多层的带字纸条。她每次都花很长时间,做了许多假动作, 寻机偷看了5次,另5次因偷看不成未“认”出。然后,实验人员又让姜燕坐在靠 窗的一张小茶几前,面朝窗,背向其他人,故意给她一个作弊机会。在这种场合, 她很快就完成了偷看的动作,所以全部“认”出。   实验人员在观察结果中总结了姜燕的作弊手法。她是先用一手接过叠好的纸 条,送到耳边片刻后,将两手同时放在耳边捏纸条,故作听认的样子。当人们把 注意力集中在耳边那只手时,纸条已倒到另一只手中,并放在腿弯下或桌下两腿 中间,极迅速地打开偷看。然后将纸条复原送回耳边那只手上,继续装作听的样 子,宣布“认”出纸条上的内容。在整个作弊过程中,姜燕的目光不断四处寻视, 动作极迅速,如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发现的。   为了获得具体的作弊的物证,实验人员对实验的纸条作了一些特殊的安排: (1)纸条中有3张夹有细玻璃丝,若纸条被打开过,则细丝会掉出来。结果一张 写着“迷”字的纸条,被姜燕“认”对了,但夹在里面的玻璃丝掉在地上,当场 由主试人拾起。另两张纸条她说“不出字”,未打开即退回主试人员。(2)有 一个纸条里包有痱子粉,纸上写着“0.5”,姜燕“认对”了,但当即主试人员 发现姜燕右腿上部的裤子有一片白色痱子粉的痕迹。说明她在该处打开了纸条。 (3)所有用胶水粘上的纸条,姜燕都“认”不出来。   此外,也曾作过这样的实验,让她闭上眼睛,以及别人拿纸条放在她耳边时, 均不能辨认出纸条的内容。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实验人员认为,姜燕所谓“用耳认字”完全是假的。   四川医学院称唐雨“用耳认字”是假   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信访简报》在发布姜燕作弊消息的同一日,又发布 了题目为《四川唐雨“用耳认字”也是假的》的文章。   报告中详细记录了检验唐雨的过程。调查组的目的是明确唐雨为什么能“用 耳认字”,他的耳朵或身体其他部位是否具有超常的生理功能。首先,调查组对 唐雨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些了解。从五六岁起,经常扯谎,并以此为乐。现已学会 抽烟。第一次“用耳认字”就是为了骗取别的孩子的香烟开始的。调查组曾4次 与他一道玩扑克,几乎每一盘都发现他采用多拿牌、窃取大牌、藏匿小牌等手法, 弄虚作假。在8天的时间里,调查组对唐雨做了25次实验,他有时用耳朵“认 字”,有时用手指、头顶、小腿、足底“认字”。调查组发现,除有六次偷看未 成、拒绝辨认外,其他19次都偷看了纸条。调查报告总结认为,唐雨偷看的手法 多种多样,经常变换,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先观察周围形势,见有机可乘才答应“用耳认字”,如监视很严、难以作 弊时,就拒绝“认字”。   2.常采用拖延或推诿的方式,以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寻找可乘之机,有时拖 上半小时至一小时才开始“认字”。   3.用手摸字时,像变魔术似的做些动作,故弄玄虚,设法用手指搓开纸团, 利用自然光透照或偷看。   4.用耳听字时,先分散观众注意,然后将纸团拿在隐蔽处偷看。   5.如别人当面写字给他辨认,他则站在远处凝视别人笔动,或在别人背后通 过腋下空隙窥视。   6.如在夜间,则关掉灯,待眼睛对黑暗适应后,利用窗外微弱的光线辨认。   7.用被子蒙着头认字,则躲在被子里,借缝隙透进的光偷看。   8.所谓到成都之后的新发展———“过电”,即将纸团放在别人的耳朵旁, 唐雨用耳贴在该人背上可以听出纸团里的字。手法是,唐雨手中先有一个假纸团, 然后以假换真,把假纸团放在别人耳旁,自己以耳贴此人背后,偷看真纸团里的 字。   总的说来,唐雨弄虚作假的手法是比较快的,基本上采取了魔术师的那一套, 但并非十分难于识破,只要认真观察,就可以看得出来。   伪科学惯用“五大效应”诡辩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无神论协会副理事长申振钰自1979年起一直追 踪批驳伪科学。她告诉记者,那些认为“耳朵听字”真实存在的人往往对表演失 败以各种解释来诡辩。比如“消失效应”,意为 “特异功能”有可能在某个时 期消失;“转移效应”,指被测试者在监视严格的情况下,称认不出来是因别的 身体部位有“特异功能”,有可能会转移到其他部位; “试验者效应”,这是 指有时特异功能人不能正常发挥是受人干扰;还有一种是“绵羊山羊效应”,这 种解释是源自《圣经》中的比喻,把相信特异功能的人称作绵羊,而不相信的人 称为山羊。他们认定山羊出现的时候,绵羊就无法发挥力量。还有一种叫“害羞 效应”,指认不出来是因为害羞。总之,相信者有很多遁词来比喻这些失败的表 演。   郭正谊:相信“耳朵听字”是一种悲哀   当年,主要做检测的是中科院心理所和四川医学院,郭教授参加了其中的一 部分。   据郭教授介绍,当年分成了正反两方来进行识字测试,分为甲乙组和代表中 立的模拟甲乙中间组。当时甲组是支持一方,乙组是反对一方。甲组提出的条件 是:听字的孩子将密封的口袋带走,一周后猜出就算成功。乙组不同意,认为要 当场听字。   “后来我们要求听字的孩子不能打闹,认字过程必须有录像,要求字条贴在 茶杯上,不能拿走。最后甲组的两个年轻人从小孩的身上翻出了浆糊、胶水、刀 片和针线,这些都是孩子们用来开启并复原密封器具以舞弊的工具。发现这个情 况后,甲组的两个年轻人才站到怀疑‘耳朵认字’真实性的乙组一边。”   郭教授个人认为,特异功能研究搞了近20年,如果到今天还能骗到某些人, 那真是一种悲哀。   ■相关链接   当“特异功能”愈演愈烈、受骗者越来越多时,1981年,于光远先生发表了 《对两年多“耳朵识字”宣传的哲学评论》,呼吁媒体“停止这种反科学的宣 传”。   于老认为,“耳朵认字”骗局没有什么新奇的,但对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为了彻底弄清这些闹剧的情况,时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的于光远同志建议成立了 “人体特异功能问题调查研究联络组”,这个联络组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让 我们得以掌握“特异功能”骗人的大量事实。正是由于这些严谨的工作,才使 “耳朵认字”以及此后的各种伪科学、伪人体科学、伪气功和所谓人体特异功能 闹剧被揭露。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郭正谊教授说的“悲哀”,耳朵听字出现有它 的历史根源,一方面表明了民众对探索人体潜能未知领域的兴趣和渴望,一方面 又体现了民众总体科学素养的匮乏和缺失。早在五四时期,就提倡德先生赛先生, 时至今日,伪科学在中国还有很大市场,这不能不提醒我们,普及科学任重道远, 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迫在眉睫。如果我们不是梳理和捡拾这段二十年不长的历史, 我们又怎能知晓海洋奔涌中的逆流、明媚阳光下的罪恶!   本文相关资料得到涂建华大力协助,特此感谢。 (XYS200506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