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groups.yahoo.com/group/xys)◇◇ 搞地质苦哇 太簇 八十四岁高龄、一辈子献身地质事业的刘东生院士,荣获泰勒奖,在中国没掀起什么波澜, 爱打报不平的方舟子、几位记者和刘老先生赞许的地质学家郭正堂在《南方周末》上撰文, 替刘老先生擂鼓助威,以壮声势,很令人钦佩。其实,也不能怪国人,就是在美国,泰勒 奖也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与诺贝尔奖的声势差了不只一个量级。在来《新语丝》看 帖子之前,我还真从来没听说过泰勒奖。也许我孤陋寡闻,但恐怕有一定代表性。 泰勒奖与诺贝尔奖,获奖者科学成就水平相当,但影响相差悬殊,究其原因,粗粗想来, 大致有二。一是诺贝尔奖历史悠久,奖额大,传奇色彩强,又是国王颁奖,又是宫廷燕尾 服夜宴,很符合小市民审美猎奇心态;而泰勒奖不过是近三十年前,一对美国富翁夫妇委 托美国一所大学管理的奖项,少了许多戏剧性和可供小市民们茶余饭后聊天的谈资。二是 诺贝尔奖横跨文理,涵盖的多是影响深远的基础学科,而泰勒奖只限于环境科学,而在一 般人的眼中,环境科学,尤其是地质学,重要性差得远,没有多少油水可赚,是脏活累活, 费力不讨好,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大概是生存竞争中的失败者,比如高考技不如人,只 好退而求其次,等等。几场沙尘暴,不会轻易改变人们的这种偏见。 如果只是偏见就好了。现实生活中,搞地质的人,日子是真地不好过。 对这点,我有切肤之痛,因为我的老父和岳父,都是搞地质的,“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伟 大地质事业”。他们都已退休,少得可怜的退休金,根本不足以应付日常生活,现在他们 都由子女供养着。 我老父是煤田地质工程师,用俗话说,是“找煤的”。他年青时下井勘探,没到四十,便 弄了浑身的职业病,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骨质增生、肺病,很早就无法在家里做重体力活, 家务的重担,如担水、担煤、打柴,便落到了母亲和我们兄弟几个的身上。一条辽西汉子, 就活生生地搭在了地质事业上。我对他的记忆不完全是苦涩,还记得他领我们哥几个进山, 给我们科普地质知识,比如教我们认什么是砾岩、火成岩、页岩、花冈岩等等。我日后报 考自然科学,跟他的启蒙不无关系。当然,看他那一身的病痛,地质我是死活不想报的, 我妈妈非常赞同我的选择。 我岳父,是水利地质工程师,是“找水的”。由于在地面上活动,他似乎比我父亲健康些。 但因为他长年随地质大队在野外工作,东奔西走,我太太打小就没有享受到多少父爱。还 好,他喜欢写信,一抬笔就停不下,总算是与家里有点交流。现在,他“恶”习不改,动 不动就给他女儿寄封信,内容二十至四十页不等。我对这么长的家信,总报怀疑态度,觉 得那肯定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经常在我太太面前嗤之以鼻,弄得她对我恨之入骨。 不知长年在野外搞地质的人,是不是都会缠裹脚布。不缠的话,那孤独的漫漫长夜,如何 度过? 他们俩苦,也因他们不求“上进”,只搞技术,不求“登龙”,专而不红,丧失了许多机 会。老了老了,醒悟过来了,但也该退休了。俩人一个中专毕业,一个大学毕业,好歹算 是知识分子,退休以后,叫子女养着,心里实在不好受。 如果让他们从头再活一遍,他们还会搞地质吗? 也许。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