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臭名昭著”的科学论文为何入选百年经典   本报记者 原春琳   中国青年报2009-12-10   一本顶尖的科学类杂志创刊150年,要选出经典的科学论文,那些曾经“臭 名昭著”的“污点”论文,要不要提及?   《自然》杂志的回答是:要。我们不仅仅要展现出科学研究是怎样进行的, 也要告诉公众它是怎么做错的。   12月3日,由外研社联合麦克米伦出版集团、自然出版集团共同策划编辑的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Nature:the Living Record ;of Science)丛书 第一、二卷的首发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举行。   这套英汉双语对照版《〈自然〉百年科学经典》共十卷。多位参与这套丛书 出版的人员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愿望:希望用这套丛书告诉中国的科研人员应有的 科学规范,唤醒他们的科学良知和科学精神。   科学研究还要告诉公众它是怎样做错的   《自然》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共发表过10万余篇论文。作为全世界最有影 响的科学期刊,《自然》报道过现代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   该杂志主编菲利普·坎贝尔认为,科学中真正重要的发现更像海水涨潮而非 海啸,他们是经过逐步积累而逐渐显露出来的。因此有时必须在两种情况之间折 衷:一是需要对科研中的重点论题予以公正的评判,二是不能忽略任何为某一学 科带来重大变革的工作。   这套丛书在十万余篇论文中挑选了840余篇经典文献。是否将那些后来被证 明是错误的文章囊括其中呢?   菲利普·鲍尔认为,他们有利于理解当时这个想法是如何被接受的。比如, 优生论或者通过选择性繁殖对人类基因进行改造的诸多努力等,都出现在达尔文 的人类起源学说发表至少50年后。这些论调现在属于被摒弃之列,但简单地忽略 他们不仅是对历史的不诚实,而且会曲解当时生物学家对达尔文的理解。   因此,选集中也收录了少数可称得上是“臭名昭著”的文章。比如上世纪六 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聚合水”事件。当时前苏联科学家声称发现了一种新的 超粘滞状态的水。虽然后来这一结果被证明是毫无根据的,但在近10年的时间里, 全世界各地的很多科学家们都纠结在它的研究中。   科学界也有自己的时尚   在公众的眼中,科学论文是晦涩难懂的。   菲利普·鲍尔建议公众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本经典。他说,科学研究也如同时 装一样有自己的时尚和潮流,这一点在《自然》中能体现出来。   比如核物理,由于成长为一个高度技术性的学科,战后它在《自然》消失了, 天文学取而代之成为《自然》杂志中物理学科的主要代表。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 期高温超导材料被发现时,没有一期《自然》上没有讨论相关问题的论文。   而最近,物理学家们开始抱怨生物学家接管了《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赵忠尧、陈培基等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入选其中。但菲 利普·坎贝尔强调,本书选篇的重要原则之一是从国际化的视角考虑每篇文章的 重要性,并不偏向与中国相关的或者是中国科学家的发现。   用百年《自然》唤醒科学良知与精神   2004年,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到自然集团访问,曾请教麦克米伦 公司的前总裁Christopher先生一个问题:中国的科技期刊、科学论文要达到 《自然》的水平还要多少年?   Christopher先生诚实地告诉邬书林:大概50年内看不到吧。   2008年,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技论文生产大国,科研论文 数量已远远超过10万篇,但我国现在每年出版的27.5万种图书和9500余种正式期 刊中,鲜有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   “我们像样的论文90%以上都是在国外发表的。”邬书林说。   如何尽快提升国内科技期刊的水平?Christopher先生推荐了这套书,并希 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能使中国的科研人员和出版人员按照国际规范来做出版 工作。 (XYS20091210)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