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人人都应读《老子》和《论语》? 陶世龙 五柳村网站 2002年6月14日,五柳村对科学时报大学周刊上杨叔子写的《科学人文和而不 同》中“科学需要人文导向”,“‘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文化一大精华,特别在今 天更为国内外一切有识者所公认”之类言论,表示感到困惑,遂录以备考。   当天即收到网友罗离的来信,说:“今天看到[录以备考]的科学人文《和而 不同》,想起从前我看到过杨叔子院士的另一篇文章并且大大不以为然了一番”。 随信发来“杨叔子院士谈《老子》”和他对此谈话的看法。 我在拜读了杨院士谈《老子》後,感到除了提出在中国人人都应读《老子》 和《论语》并在他培养研究生时真的实行外,杨院士对《老子》的评论实无新意。 但确也有惊人之语,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1998年世界科学报告摘要,世 界最权威的报告。上面讲,大爆炸之前世界是什么都没有,连空间和时间都没有, 我看得掉眼泪!为什么?2500年前的老子,他所得的结论和2500年后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的世界科学报告一模一样!(此处据人民网人民书评徐林正:“严肃的科 学家讲述生动的故事”.近年来,杨院士到了许多地方,向大中学生讲演,这是其 中的重要内容) 其实《老子》中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早就被认识和肯定了的,研究的人不 少,胡适还把这种宇宙观的出现,评价为“一件真正有革命意义的大事”,因为 它“代替了那种人格化的一个神或许多个神”。(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 法,1959)但这些肯定,都是从哲学意义来说的,而哲学不能代替科学,正如罗 离所问:“为什么中国古代智者们不先行,从中推导出大爆炸理论或量子学,非 要等别人自行创立之后才由杨先生来惊呼东方哲学与西方现代科学何等契合,且 为了一句‘大爆炸之前什么都没有’感动得哭鼻子?!”. 杨院士要今天的中国人像别人对待圣经、可兰经一样去学《老子》和《论 语》,也算是个创见。但如罗离的评论:“我实在不知道杨先生和涂先生的这种 主张逻辑何在?我自己出于个人爱好也念过老子和论语,但这东西如果超出爱好、 沾染上信仰的气味,倒不如不读的好。”我以为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了,值得杨院 士考虑。 还是罗离说的痛快:“圣经也好,老子也好,红楼梦也好,还珠格格也好, 谁高兴捧着什么书年年读月月读天天读,一辈子读它个七八百遍,那是各人的自 由。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哪位高人从启示录里读出核战争或从老子 里读出大爆炸理论,也由得他。只是窃以为某些高明理论实在不宜宣之于讲堂、 教导中华民族未来栋梁。” 我也正是因为看到杨院士不是一般的院士,还担着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 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重任。在这个岗位上,杨院士将自己的爱好推广出 去,处于有利的地位,而杨院士正是这样作的,就不只是个人的事了。特别是杨 院士还有着党的十五大代表、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信阳师 范学院、浙江工程学院等20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名誉教授,以及武汉东湖创新 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独立董事等数十个头衔,(均是从网上收集到的,大概还不全) 被媒体称为著名教育家,那影响应是不同于一般的。大家对他的言论表示关注, 我想杨院士也能理解. 我估计杨院士是认为现在人们失去信仰了,如眼下常有人说的什么“信仰危 机”,所以会出现痴迷者,于是请出了老祖宗,大概是出于救世的善良愿望,但我 以为,其实并不是失去信仰造成了什么危机,而恰恰是当初灌输信仰.才会造成危机. 看一看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一些麻烦不也正因为有些人信仰到了痴迷的程度造成 的么! 杨院士也许寄希望于通《论语》和《老子》这样的“人文文化”能建立什 么新的信仰,升华成钟情于爱国之大德;但恐怕是要落空的,弄不好还会复古倒 退,早几年也有人作过类似杨院士的努力,而且名噪一时,或有过于杨院士,但 时至今日多少人还有印象呢。道理很简单,面对现代化的21世纪,能靠《论语》 和《老子》来作为青年的精神支柱吗。其实挽救中国精神危机的出路,五四先贤 早就指出了,这就是民主与科学。杨院士有些话我是很赞同的,如多次讲道大学 教育应该《是“育人”不是“制器”》,但如何才不是制器呢?如果大学生的思 想行为还得听从什么辅导员的辅导而不能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也就只好仍当工 具了。当过大学校长并有教育家荣誉的杨院士实在该对这类现实的问题多研究一 下. 当然,杨院士能提出学中国人人都应学《论语》和《老子》而不是什么红 宝书,以行动表示自己已有了独立的思考,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在与时俱进, 比文革中我被关押时只许看红宝书有了很大进步,但我以为老子的哲学固然有许 多高明之处,但未必比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更高明,特别在政治上,《老子》 一书,如研究老子的专家高亨先生言:“实侯王之宝典,老子哲学实侯王之哲学 也。”(高亨:老子正诂第二十五章按语)虽然历代统治者好之者众,但恐怕无法 行于现代社会,对于今天的青年,还是让他们博览百家自己去选择好。 由于杨院士的话语多比较抽象和含糊,不大像一个科学家的话而像玄学家 的语言,如“科学需要人文导向”,“科学可谓育人的‘硬件’;而人文则是育 人的‘软件’”等等,我就有点敏感,是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又来了, 科学仍是被视为形而下者的器用。不过也许这不是杨院士的本意,但我感到在当 前的社会中,实际上这已成为一股思潮,对什么东方神秘科学信仰到痴迷的程度, 就有这股思潮的作用。而用“东方科学”来抵制科学的传播,从来没没停止过, 五十年前有过一场激烈的论战,但并未解决问题,因此五柳村发表罗离的来信, 也不单是因杨院士的讲话而起。 从2002年4月19日楚天金报得知,“杨院士的学前教育是一本本的诗书,到9岁 时,孔孟已烂熟于心,”这自然很了不起,不过似乎还应该看到另一面,这就是那些 诗书里面并非都是精华,而且让儿童来当课本更不相宜,杨院士之所以成为院士, 这些诗书究竟有多大的作用,也值得研究。如果以此为院士成长的经验推广出去, 全国的中小学生都念起四书五经来,恐怕还是不大妥当。当然,这也可能是媒体 的误导。要是,杨院士最好自己出来做纠正。 杨院士的讲话涉及学术研究的面很广,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在五柳村中将继 续讨论。 附: 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 囗文/杨叔子 共生互动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 真。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 求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所 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 人文不同于科学,人文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非一元的,是同人的精神世 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研 究成果应用的方向。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 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众所周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采用基因技术,将人 与黑猩猩进行某种杂交,肯定会出现一种新的生物,这种新的生物是否比人更聪 明、更健康?这绝对是一个科学问题,但绝对不能进行,绝对比起克隆人还更反 “应该”、反伦理、反人类。显然,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人文是求善,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应该是什 么”的“应该”一定要合乎“真”。据说,过去在我国某沙漠地区进行绿化,绿 化自然“应该”;然而,当时并没有弄清沙漠下面水的情况,谁知该处水不多, 树种下去,开始有水,蓬勃生长,一旦此水吸尽,树全死了,比绿化前还糟,沙 漠下面的水都没有了。显然,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然而,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是互动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 奠基的人文,这就是“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交集”,即数学上所谓的 “交集”。既善又真,是“交集”。不处于“交集”中的“是什么”,有两类: 一类反善、反伦理、反“应该”,就决不能做;一类不反善、不反伦理、不反 “应该”,就应该按实际情况去处理,而决不能采取“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 度来对待,因为其中不少是十分基础性的研究。历史已再三表明,这些基础性的 研究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世界中好奇的需要,而且其中不乏对后来重大的科技创 新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研究工作。不处于“交集”中的“应该是什么”,也是一样, 也有两类:一类反真,反科学,导致反“应该”,就不能做。一类并不反真,不 反科学,也无现实的恶果,就不能形而上学地去禁止,因为其中不少是美好的大 胆的愿望、幻想、希求。历史也已一再表明,人类许多了不起的科技成果正是前 人美好的大胆的愿望、幻想、希求所导致的,人类许多坚韧不拔的前赴后继的奋 斗是受此激励的。是的,“风物长宜放眼量”。 相同互通 科学与人文,“本是同根生”,同源共生,存在着“交集”。其根、其源、 其交都在实践之中,即杰出的科技大师与卓越的文艺大师,乃至出色的政治家、 军事家、思想家,都是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 与揭示客观实际规律的。科学固然如此,人文亦复如是: 第一,人文文化、人文知识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李白写的“日照香炉生紫 烟”这一诗句,此时日光射在香炉峰瀑布上,呈现出紫色,而非五彩缤纷,很可 能就是由于水珠直径大抵同紫光光波波长相同,导致产生紫光的“全漫射”,而 且漫射强度同光波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紫光在可见光中光波又最短,因此, “生紫烟”不足为怪了。 第二,人文文化、人文知识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漫画家懂得数学, 懂得现代数学“拓朴学”,漫画家笔下的那寥寥几笔,不管如何夸大,确把对象 刻画得惟妙惟肖,因为那几笔不是一般的几笔,而是所刻画的对象这个几何图形 在“拓朴学”中的图形“特征不变量”。 第三,人文文化、人文知识探索与揭示客观实际的规律。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部撼人心弦的巨著,内容是描述了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思想上深 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内部的尖锐矛盾及由此必然导致的死亡这一无可抗拒的客观 规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远远不是指王熙凤一人,而是 指一切即将死亡的阶级与社会。 相异互补 科学与人文共生互动,相同互通。然而,科学毕竟是科学,人文毕竟是人文, 既彼此密切相关,又相互明显区别,即“和而不同”。相关,表明可以互通,可 以互补;区别,相异,表明应该互动,应该互补,以求共同和谐的发展,以求有 利于高素质高级人才的培养。科学与人文正因为相异,就还需彼此互动互补,以 求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这主要表现为: 第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人生的追求,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 值观、世界观。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但求真需求善为其导向,求善需求真 为其奠基。求真是负责,求善是负责,求真与求善的结合,即求得“是什么”与 “应该是什么”的“交集”,才是真正的全面的对社会负责。 第二,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知 识,人文知识是关于同精神世界密切相连的知识。古今中外大家,不论是科技大 家,还是文艺大家,还是政治、军事大家,他们所具有的知识一般都是较为完备 的。 第三,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优秀的思维应包含两个基本点,一是正 确,一是能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科学思维主要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这是正确思维 的基础;而同人文文化有关的思维主要是开放的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 这是原始性创新思维的主要源泉。 第四,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作为人,首先是动物,必须有物质生 活;而且还是人,必须有精神生活。一个健康的生活应包括:一是物质生活主要 应合乎生理健康,一是精神生活主要应合乎心理健康。前者主要取决于科学,后 者主要取决于人文,而且,这两者还是互动的,而且往往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 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的本质就是脑健康,可以说,脑健康是一切健康的 前提。 第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科学承认外界,人文关怀外界, 只有既承认外界,又关怀外界,才能同外界和谐,即同他人、同集体、同社会、 同自然界和谐,乃至达到“天人合一”。 和而创新 从某一角度上看,科学是在讲“天道”,人文是在讲“人道”;固然,“天 人合一”,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是指“天道人道合一”;但从某一角度上看,也可 指科学与人文的互动、互补、交融、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文化一大 精华,特别在今天更为国内外一切有识者所公认。 我国面对着世界科技的高度发达与急速发展,面对着国际上激烈的国力竞争, 而我国的科技相对工业发达国家的又有相当大的差距,在高科技领域中严重缺乏 原始性创新,纵观历史,横看世界,无疑我国应高度重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 技术及其发展。但是,历史表明:人是世间第一个可贵的因素,“人是生产力中 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只看到科技,看到物,而没看到研究、开发、发展与运 用科技的人,没看到人文,丢失了人,就丢失根本就丢失一切,当然也丢失科技。 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人文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精髓。没有人文的 科学是残缺的科学,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 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痛苦受人宰割;而没有民族 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 我深信,特别是在今天,学习人文文化,加强人文陶冶,提高人文素养,对 于一个科技工作者而言,是不同而和,至少有两大作用:第一,陶冶与纯洁思想 感情,升华精神境界,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此曰“钟情于爱国”, 这就是大德;第二,活跃与完善思维能力,开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的固有灵性, 发挥人类进化500万年来所形成的巨大潜力,此曰“极利于创新”,这就是人材。 无才,寡用;无德,多害;富才缺德,灾难!富才厚德,大幸!爱国与创新,德 与才,科学与人文,不可缺一。(本文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