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二问杨叔子院士:您的人文精神在哪里? 陶世龙 五柳村网站   杨叔子院士反复写文章,作报告,呼吁重视“人文”,可谓不遗余力。他这 人文是什么,固然没说清楚。而在仔细读了他的《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和《创新  首先要推动科学与人文交融》以后,突然发现,他讲了半天人文,什么人文文化、 人文教育、人文知识、人文素养等等词汇都用上了,可偏偏没有提到人文精神。   按照教育部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解 读,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体现时代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中列出要使学生具有 人文素养。而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   北京科技大学在说明他们为什么举办人文讲座时说:长期以来,在工科大学 中专业技能教育基本上挤掉了人文教育,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呈滑 坡趋势。从战略高度上看,这种现象隐伏着严重的后患,势必造成大学生群体文 化素质的弱化和人文精神的衰落,进而影响到21世纪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正因 为如此,工科大学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可见这人文精神之重要。我想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 主任委员的杨院士应该更清楚。他不使用人文精神这个词,不会是偶然的疏失或 用语的习惯,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感到他是在回避,甚至可以说是不欢迎人 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西方文艺复兴的产物,而且人文精神不能空谈,人文学科就是它 的载体。什么是人文精神呢?“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 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 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 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2001年1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7版陈言的报 道)我觉得叶朗教授这个解说比较合乎这个词汇的原意,一般也这样认识。这个 人文精神,在过去正是“灭资兴无”中被灭的对象。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到批 电影《武训传》、《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批胡风,批胡适,反右派,直 到文化大革命,批的没完没了,加上高校全盘苏化,取消和削弱了许多人文学科, 那时在高等学校的人都是亲身经历的。这一点,有位许苏民先生说的透彻。我把 他的一段话,照原样引在这里:   我国人文教育的落后,还表现在对学生普遍实施“通识教育”或“素质教育” 方面的落后。古典的“博雅教育”的人文精神在一段时期内被简单地抛弃了,美 国式的提倡“通识教育”的杜威教育思想也受到批判。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有远 见深识的教育家们开始重提“通识教育”或提倡“素质教育”,但真正贯彻落实 仍需要作出巨大的努力。素质教育是把“尚博雅”与“贵专家”统一起来,因此, 应在大学普遍开设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基础课,使之成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必 修课程。但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尚博雅”的人文教育决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 多修几门课程、多知道一些知识,乃至于成为“有脚的书橱”和“活的百科全 书”,而是要培养真、善、美的人格。 (我国人文教育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 许苏民著《人文精神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一切优良的文化遗产都是应该继承的,经过拨 乱反正,何必仍在讳言人文精神。中国人民大学还召开过以倡导人文关怀、铸造 人文精神、关注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盛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人民大 学师生表示要再次奋起,为弘扬中国的人文传统,发展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呢。   上海新沪中学课题组拟订的《高中人文课程的设计思路》中,对“人文精 神”的概念界定为:   人文精神:指以人为核心,对于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 的尊重。       我看他们这些中学老师就比杨叔子这位院士高明。杨院士也许会说,我讲的 人文也是包含人文精神的。不错,杨院士讲“人文”自然也有它的精神,但不是 这个“以人为核心,对于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的 人文精神。这有他说的话为证:   “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   “陶冶与纯洁思想感情,升华精神境界,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 此曰‘钟情于爱国’,这就是大德;”   一个人的行为当然应该符合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但爱国主义或民族主 义能等于人文精神吗。果如此,多年来爱国主义教育一直在进行而且是重点,何 至于还需要杨院士来大声疾呼加强人文教育呢。对人类来说,是不是除了国家、 民族、人民的利益,还应有一个全人类都共同遵守的准则呢?须知不同的国家、 民族之间的利益未必都一致,要是没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准则,各为自己的利益而 不择手段地争夺,这世界能安宁吗?我觉得,人文精神就是一个大家已经公认的 准则,如不能屠杀无辜,就是一条,所以大家都反恐怖分子。人文精神不是什么 西方的特产,而是全人类的共识。   我说杨院士回避甚至是不要人文精神,不是就他的文字表达做文章,不是我 杜撰。而是杨院士早在别处对他的观点有过阐述,下面把他这些话也引在这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文教育可谓具有基础性的地位。1.人文教育关系 到民族的存亡。"西化"的图谋者与鼓吹者,妄图将其他民族用西方文化予以融化, 加以消灭,这比"分化","战争"等手段更为阴险毒辣。(是"育人"非"制器"—— 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胡文锋摘自《高等教育》2001年第4期人民教育出版 社教育研究栏目)   杨叔子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人才姓“中”不姓“外” ,高等学校不管搞 什么改革,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培养中国的高层次人才。他引用《老子》的话 说,“不失其所者久(不迷失方向和追求目标的人才能长久)”。既然高等学校 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那就有一个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们既不是培养机 器人,也不是培养香蕉似的黄皮白心的中国模样的外国人,而是培养献身于社会 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杨教授提出,高等教育有三大任务,一是教学生 学会做人,二是教学生学会思维,三是教学生学会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知识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在这三项任务中,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 《论语》中讲,“君子务本”,务什么“本”?今天最重要的 “本”,就是我 们所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要爱国。爱共产党领导下的祖国,爱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华 民族,乐于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服务,这是学校育人最核心的问题。现在我们培 养的高层次人才中,有少数人不愿意为中国服务,这实质上是没有为中国培养人 才,如果我们学校所培养的人、不姓“中”而姓“外”,不姓“公”而姓“私”, 不姓 “真”而姓“假”,没有崇高理想,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用所掌握 的现代科学技术 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服务,那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中国教 育报》1997.12.18)   杨院士讲人文是怕被西方文化“融化”,他讲的人文教育,是用来抵制“西 化”的,所以他搬出《老子》和《论语》也就并不奇怪了。   当然也要看到有杨院士这种想法的,不是少数。他这些想法也不是他的创造。 看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想用国粹来救国救世,历来就不少,不仅饱学之士章 士钊主持的教育部在1925年11月2日的部务会议议决,小学自初小四年级起开始 读经,每周一小时;至高小毕业止。连在路上随便砍杀百姓的孙传芳,自己有多 少金钱、兵丁和姨太太也搞不清的张宗昌都提倡过尊孔读经。(据鲁迅全集: 〈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和〈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的注释) 但都无济于事。而如果有人像周启博在《一个人文学者的悲哀》中说的,以为“自 由民主人权意识作为西方人文科学的重要部分,冲击了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因应之 道是以国学,即本土文史科学对抗西方人文科学。意思是我泱泱中国,有比西方 更长的历史,我们的人文科学自成系统,不必向西方求教。”我看更是倒行逆施 了。不过也不必担心,唐吉诃德的精神是可敬的,但最后也就是留给人们一个故 事。时代终究向前发展了,还是与时俱进的好。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确实有许多优秀成分,不仅自己要学,随着中国的经济 向世界开放,中国的文化也正在走向世界,发挥更广泛的作用。〈老子〉是包含 了许多卓越的思想,但他那种“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 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 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的理想,则不可取,也是永远不会实现的。不知杨叔子院士以为如何?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