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役于国、役于名、役于事 --叶企孙先生的感情生活 叶铭汉 我的叔父叶企孙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献身科学,为我国的科学和 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遗憾地是,他在文革中惨遭迫害,于1977年含冤去 世。近几年来,已有几本有关他的传记出版,这对于恢复叔父的形象起了很好的 作用。其中虞昊和黄延复合著的《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一 书,努力尝试公正地再现历史。此书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科 学时报》为此专门做了一个访谈。由洪蔚同志写成《叶企孙:鲜为人知的苦难历 史》一文,于2001年3月23日在其《读书周刊》上发表。 作为叶企孙的侄子,在看过此文后,我非常感动。认为这篇文章一定会吸引更多 的读者来试图了解叶企孙先生。 但是文章中有一小段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不得不指出。文章说“叶企孙终身未婚。 虞昊与叶老的侄子叶铭汉根据一些情形猜测,叶老曾一度倾心于他的寡嫂,大概 是迫于礼教,这段痴情没有结果,叶老便终身不娶,献身于科学理想。”这根本 不属实。 由于叔父终生未娶,引起许多人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各种猜测,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猜测应该有坚实的事实做基础。目前坊间对于我叔父的感情生活有过一些不实 之词,多是以讹传讹,与事实出入太大。现仅就我所知,就此事做些说明。 叔父叶企孙1923年在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后,又到欧洲游学半载后,在1942年回 国,就任于东南大学。 后来,叔父就任于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物理系并为此殚精竭虑,在短短的几年 内,请来了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等物理大师,从此,“中国物理学 的栋梁泰半出自清华”。叔父后来又任清华理学院院长,继续为清华网罗人才而 奔波。这期间极少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我曾听祖父讲过,他曾作过努力,在上海教书的学校里相中了一位女生,托人为 叔父说媒。女方母亲认为年龄相差十多岁,不合适,没有答应。以后祖父并未再 作努力,他说子女大了,应自己解决。 2000年01月12日的《光明日报》上,有陈鲁民先生的《“名师”效应》一文。 陈先生说: “50周年大庆前夕,国家隆重表彰为“两弹一星”研制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著名 科学家。有心人也许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其中11位功勋科学家都出自同一个 老师门下。他就是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名师、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一个老师培 养出11位堪称国家栋梁之才的大科学家,其意义怎么估价也不会过分。” “叶企孙教授早在20年代就名闻国内,是物理学界一面大旗,许多学生就是冲着 他的名义,报考他所在的院系。他也没有让学生们失望,培育出了一个个声震华 夏的大科学家。 “名师叶企孙也以自己的睿智和远见,照亮了学生们前进的道路。他的高徒赵九 章本是学习经典物理的,但他考虑到赵的特点及国家的急需,毅然动员赵留学时 改学气象学,使赵成为我国大气物理、地球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并被公认 为是‘中国卫星第一功臣’。他的另一学生王大珩回忆道:‘叶先生有深谋远虑, 在抗战前中国的光学工业是零,而国防急需光学机械,为此他要我改学应用光 学。’王大珩学成回国后,成为我国现代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名师是一座桥。这座桥是连接奋斗与成功的必经之途,是由名师们的奉献精神 和无私胸怀凝聚而成的。‘心甘情愿当人梯,鞠躬尽瘁育英才’,叶企孙则终生 未娶,视学生如子女,殚精竭虑,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 抗战时清华南迁,颠簸流离,叔父自顾不暇,更无力组织家庭。1946年清华复员 后,曾有人为叔父介绍对象。但斯时叔父已近50,又担任清华理学院院长,工作 任务极重。叔父回答说自己年龄太大了,没有同意这桩婚事。 叔父终生未婚,是因为他有更高的理想,从小立有奇志。我这样说一点也没有抬 高我叔父的意思。清华大学里像我叔父一样终生未婚的,还有陈岱孙先生。 近阅叔父1916年就读清华学堂时写的日记,发现有一些谈到爱、婚娶之类的内容。 如12月27日,叔父在日记中写道: 读培根论伪。论父母与子女之关系。论不婚之利害。 12月28日又写道: 读培根论爱。曰:钟情一物,性之弱点。若扩之而为博爱,则古圣贤不是过也。 论在上之职。曰:在上有三役。役于国。役于名。役于事。 12月29日写道: 晚读培根论善。曰:善莫大于爱人。爱人之德,可以配天。惟人性不同。可亲者 亲之。可敬者敬之。余则泛爱之。此爱人而又兼慎择者也。 可见,叔父始终把个人的修身进德放在第一位。役于国。役于名。役于事。在他 看来,一个人应把眼光放得更大的事体上。 一个能完全理解叔父理想的女子无论在当时或以后,都是十分罕见的。既使有人 钟情于叔父,他也很可能并未察觉。叔父是一谦谦君子,人称“老夫子”,平日 寡言少语,不喜交游,既使是最亲近和知心的朋友,也待之以礼。加上又有一定 的口吃,平日里仗义疏财,并不一定是一般女生的最佳人选。 现代人们很难理解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接人待物的严谨态度,似乎一个人非得有一 件人生不幸或不如意的事情,才能献身科学理想,这是严重违背历史的态度。 文中出现的所谓“寡嫂”,是某些人的一种主观臆断。因为事实上,叶企孙根本 没有“寡嫂”。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当时,大哥大嫂健在,二哥与二嫂离婚, 根本就没有什么“寡嫂”!那来的与“寡嫂”的恋情?!叔父从十几岁时就离家 负笈清华学校,毕业后又到美留学,何以“恋上”“ 寡嫂”! 希望这篇短文能对人们认识叶企孙的情感生活有所帮助。 (见于《科学时报》2001年3月30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