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电脑通讯(双周刊·日本)·★·★·★·             DONG BEI FENG               东   北   风             ·==·第30期·==·     1996年12月29日发行  1994年12月27日创刊   COM(China Online Magazines)编辑部出版 ======================================================================== ★★★COM编辑部全体同仁恭祝各位读者:岁末辞旧迎新·新年吉祥如意★★★ ======================================================================== 本期目录(com/c1996/12b-gb.txt) ======================================================================== 新闻摘要● 华人世界●华人网络是世界经济动力──访约翰·奈斯涅米·······林在山 至爱亲情●回家··························刘 卫 直观日本●我找千日寺──关于一个日本少年剖腹自杀的传说······毛丹青 科技事件●院士评出1996中国重大科技事件···········龙龙推荐 人生境界●恩格贝境界·······················王晓鸥 统计资料●留日学生数······················阿清编译 大千世界●嫁给日本人的中国姑娘──几个真实的故事(2)······朱慧铃 散文欣赏●幕墙··························李若梅 读者来信●···························梁海声等 总编寄语●写在年末························徐 挺 ======================================================================== 【新闻摘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投资研究中心一份最新预测报告说,明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可能超 过9.5%。报告还预测说,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达百分之九或略低一点, 全年物价上涨率大约为6.5%,将达到物价上涨率明显低于经济增长率的预期指 标。 ★日本《产经新闻》25日报导,金正日拟于明年访问我国。这将是金正日于94 年接替金日成当权以来,首次出国访问。自金日成逝世后,我国虽仍与朝鲜保持密 切关系,但已停止了高层官员互访。据悉,去年11月江泽民访问汉城后,曾提出 想顺道前往平壤,却被金正日以仍为其父守孝为由而遭拒绝。 ★我国已决定将现行刑法中的「反革命罪」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据悉,这 次修改对「反革命罪」原来的规定都规定为犯罪,其中可以适用普通刑事犯罪的, 都尽量规定按普通刑事犯罪追究。 ★“世界屋脊”第一艘军船日前下水,雅鲁藏布江上从此有了第一艘浅水运输船, 使墨脱边防部队的运输线缩短一百多公里。这艘现代化运输船不仅具有运输功能, 而且还能强行登陆、抢滩。在枯水期,该船在零点八米的浅水中也能航行。 ★《日本经济新闻》25日报导,日本政府就我国提出的铁道建设等22项工程, 决定提供总额为1705亿日元的贷款。两国政府24日就供给条件等签订了协议。 该项贷款为第四次日元贷款(1996-2000年度)的96年度部份。年利为 2.3%(其中一部份为2.1%),偿还期为30年。 ★日本内阁24日授权首相可在外国潜艇闯进日本水域时,毋需事先得到内阁批准, 即可自行调动自卫队,对闯入潜艇采取行动。依据目前法律,首相要事先得到内阁 批准,才可调派自卫队。在领海问题上,日本跟俄罗斯、我国乃至韩国均一直存在 矛盾。 ★24日江泽民在会见海军党代会代表时要求加强海军全面建设,提高综合作战能 力。他强调指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海洋权益,维护周边环 境的稳定,是海军肩负着的重要责任。 ★我国检察机关今年头11个月立案查办县处级以上干部2387人,比去年同期 增加10.9%。23日举行的全国检察长会议还确定,发生在党政机关、行政执 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中的犯罪案件,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犯罪 要案等,将是明年查办职务犯罪大、要案的重点。 ★历时4年的全国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已圆满结束,国有资产的“家底”基本摸 清。截至95年12月31日,全国国有资产总量已达到57106.4亿元, 90年以来平均每年递增17.9%。从统计结果看,95年末国有企业国有资产 总量中,地方排序前五名的省市均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 ★从23日起台湾将在李登辉的主导下举行为期五天的“国家发展会议”,准备 “凝聚全民对国家发展的共识”。据报导,会议的重点是“宪政体制与政党政治” 议题。国民党主张改变中央政府体制,大幅增加总统职权。民进党虽不反对扩大总 统职权,但反对立法院权力没有相对增加以制衡总统。而新党则主张内阁制,总统 仍为“虚位元首”。 ★《明报》23日报导,近两年,国际互联网(Internet)已成为我国白 领阶层的一项新的消费时尚。名片上是否印有电子信箱(E-Mail)的地址, 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两三年前手持携带电话的形像,成为个人身分和「档次」 的新标志。 ★定员60名的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于21日在深圳由400名“选民”组成的推 委会选举产生。34名参选临立会的现任立法局议员中,有33人当选。在95年 立法局选举落败的20多名临立会候选人中,有10人当选,包括亲中团体民建联 的成员。民主党则拒绝参选。当选者中有11人拥有外国护照。被推委会选为临立 会议员的60人中,除9人外,其余本身均为推委会委员。 ★在毛泽东诞生103周年前夕,韶山毛泽东图书馆12月20日正式开馆。总建 筑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计划藏书量50万册。主要收藏毛泽东生前阅读和批 注过的书报期刊;毛泽东文稿和各个历史时期国内外各种毛泽东著作版本;国内外 研究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文章、专著等文献和图书资料。 ★河南省郑州市发生了一名身上绑了炸药的男子将一幼儿园的两位老师和28个孩 子扣为人质,勒索赎金的犯罪事件。在该名男子同意与幼儿园老师进行谈判后,被 装扮成“老师”的一名便衣女警近距离击毙。据称,该犯想要索取50万元人民币。 ★末代王朝见证人,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于96年12月17日在北京广化寺去世, 94岁。孙于光绪28年11月出生于天津静海县双溏村。8岁净身,15岁进宫, 曾先后伺候过端康皇太妃(光绪帝珍妃之胞姐)及溥仪之皇后婉容。溥仪在东北建 立伪满政府时,又到长春随侍溥仪。他曾是著名大太监小德张的同乡。  ★《中国时报》报导,宋美龄已同意蒋介石,蒋经国“以国葬奉安台湾,并俟两岸 关系变化之适当时机予以迁葬大陆”的处理原则。蒋纬国曾提出将两蒋遗体迁往大 陆的要求。在国民党内引起震动,亦引发了社会的注目。 ★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之子钱宁撰写的《留学美国-一个时代的故事》一书最 近风行大陆。报导说,该书之所以吸引读者,除了他用沉实的笔触描写我国留学生 在美的生活经历外,更重要的是,他试图分析这些留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留学 美国》全书有21万字,今年8月出版,不到一个月便再印刷发行两版。 ★《广州日报》报导,南京一男子因看了“卡通”后走火入魔,想仿效其中人物 “飞檐走壁”,欲跳长江却被正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执勤的警察相救。 ★从新疆尼雅一座汉晋时期的墓葬中出土的一批汉文学织锦物中的“五星出东方利 中国”彩锦织文,罕见珍奇,文物考古、历史研究价值极大。《汉书·赵充国传》 中记载,西汉宣帝公元前六十一年命赵充国用兵西羌时,敕书中曾有“今五星出东 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一语。另外《史记·天官书》中记述汉高祖刘邦入秦之 事时,曾有“汉之兴,五星聚于东井”之语。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黄一农依据现代方 法推算,在刘邦入秦的次年5月,确实发生过一次与“五星聚于东井”非常符合的 天象。 ======================================================================== 【华人世界】            华人网络是世界经济动力              ──访《亚洲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涅米                                  林在山   出版界有一件著名的轶事,心理分析学之父佛洛伊德1899年面世的《梦的 解读》,其扉页列明1900年为出版日期,原因是作者和出版商均认为以新“千 年”(millenium)作为出版年份,才能匹配该书的影响和震撼力。美国 著名学者兼预言家约翰·奈斯涅米(John Naisbitt)95年初出版 的《亚洲大趋势》(Megatrends Asia)畅销欧、亚洲多个城市, 其平装本在96年出版,但扉页出版年份却写为1997,像在暗示书中所观察的 亚洲热将主导世界经济,只有97才能反映其象征意义!   《亚洲大趋势》的论点简单但透彻,主要提出西方国家不再主导世界经济,未 来将是亚洲人的天下。该书系统地指出八个大趋势,并且充满有趣的数字,但所带 出的结论曾被批评为过份简化和一般性。作者奈斯涅米日前路经香港时,接受《信 报》记者访问,就这些观察作出更详尽的解释,本报特予转载。   奈斯涅米所提出的第一个现象,是世界经济的动力已不来自国家,而是发自种 族网络(ethnic network)。他举例说,如果把世界华人的生产力 跟世界大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它排第三,只逊于美国和日本。所以,能否充份 利用这些网络,是未来生意成败的关键;做贸易的是人,是公司,不是国家政府, 从经济角度看,国界已开始消失。   问:但这些网络仍须在国家经济政策的架构中运作吧?   答:不,连政府也开始明白政策愈自由开放愈好,香港在这方面已成为一个典 范。国家并不会做生意,为何它要定出生意的规范?况且,政策将愈来愈要因应市 场需要而改变。看美国政府多混乱,它太重视政策,不明白只要你开放,这些以人 为主的跨国网络便会把经济搞好。现在谈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没有意义,因为国 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错综复杂且互相牵连;相反地,人们会很关注个别公司的 表现。正如网际网络(Internet)一样,其背后没有一个负责人或机构, 所以种族网络运作上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问:在书中,你说“冷战完了,战胜者是中国”。这对在中国投资的人有什么 意思?虽然中国现在有许多外资,但大部份外商都埋怨大陆多变的政策使赚钱很困 难。   答:纵使如此,仍然有很多外商在中国大做生意;他们是否赚钱,我不大清楚, 但无可否认,在过去20年,中国变了许多,权力也在下放,正如近期中央政府跟 各省商讨税务条件。最重要的是中国继续开放,未来的收入将充份补偿外商目前所 遭遇的困难。   经济世界化   问:你指出未来将在亚洲人手里,而最有力的网络是中国或韩国等种族圈子, 像你这样的白种西方人将如何应付?   答:由于我的“关系”(connections),我也是华人网络的一部 份;我跟大陆合夥开了公司在中国发行西方书籍,成绩不错啊!   问:这即是说,你所谓的种族网络是公开且包括非属于该种族的人专有?那么 网络的界限便跟你所说国界一样会很快消失?   答:对。我相信经济界别将成为网络单位,但这些界限迟早会模糊。也许我想 带出的一点就是经济世界化,传统上的疆界已不重要;而国际政治将顺应经济发展 而作出调整,在人民心目中,经济发展比政治理想更重要。从过往两个月的美国和 日本大选选民投票率创下历史性新低便可知道,人们对政治的关心愈来愈少。   新加坡经济很开放   问:真的可以这么理解这些数字吗?如果过往两年美国经济不好,人民会这么 拥护克林顿吗?   答:克林顿在任期内美国经济好转有很大部份是布斯的功劳。这里不谈美国, 让我们看看新加坡,它的社会政策多严谨,经济政策却完全不同,开放得多。这反 映着典型亚洲式的务实主义。   书中还反映了奈斯涅米在亚洲居住多年的观察──虽然亚洲经济都建立在出口 贸易上,但这些经济现在已依赖内销市场。在2000年,亚洲约有5亿人口属于 中产阶级;随着亚洲经济高速发展,消费市场同步增长,而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将 成为很大的负担。据奈斯涅米推测,相对于西方,亚洲将有愈来愈多的机会,而各 国政府为了鼓励这方面的发展,将采取不干预政策。   奈斯涅米也提及亚洲农村很快会消失,变成超级城市;众所周知,这是经济发 展迅速的必经之路。   问:面临着众多竞争对手,香港的形势怎样?   答:香港的地位现在已可以跟西方超级城市相比,但新加坡和中国城市如上海 将致力成为亚洲的经济中心。香港即将成为一个中国城市,作为进出大陆的跳板。 我认为在九七后,香港的国际地位将更高,这当然要靠港人的努力。世界将可容纳 多个像香港般的超级城市,所以香港不用担心。其实我自己有一个想法,就是画一 幅没有国界只有城市的地图,因为城市之间的活动比国家之间的活动重要得多!   问:你在书中也谈到亚洲女性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这是一个 普遍性的观察,你认为亚洲女性崛起的过程是否比西方女性更困难?   答:我强调的是“崛起”,因为过程才刚开始,而且有限。当然,文化上的分 别使东西方的情况不同,但看亚洲女性今日的成就,你就知道她们的前途在她们自 己手里。   重视文化身分   在总结中,奈斯涅米概括地指出西方主导不再,1999年澳门回归后将是 150年来每寸亚洲土地第一次全属亚洲人,这个象征意义不可忽视,因为亚洲将 领导着世界经济。在这趋势下,亚洲人对自己的文化身分开始重视,譬如以前的东 方艺术都给西方收藏家收藏,流到西方去,但近年来亚洲人对东方艺术兴趣明显大 增。随着经济全球化,亚洲人对文化身分和民族意识有更强烈的感觉。   问:你认为民族主义会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有何影响?   答:没有不良影响,亚洲国家的领导都知轻重。钓鱼岛事件并没影响中日贸易, 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还有,几个月前我有几个台湾商人朋友,于台湾海峡进行军 事演习时,跟大陆商人签了几份数额很大的保险合约。我们要记得,做生意的不是 国家而是人!   问:你对你这本书的读者反应有什么评价?   答:很失望,书虽然畅销,但太多人仍然忽视亚洲经济对西方的影响。譬如有 一个BT与MCI合并的广告说:“每个国家都有一家电讯公司,现在地球也有自 己的电讯公司了──Concert。”众所周知,MCI和BT在亚洲都很弱, 没有很好的亚洲联系,Concert如何能称得上是地球的电讯公司?还有,美 国选举中完全没有提及美亚关系,这是不能原谅的疏忽!   奈斯涅米请读者注意他书中指示八个趋势,而“八”在中文有“发”的意思, 好像要表明他已成为了世界华人网络的一分子。这位美国作家甚至违背了“政治正 确”而赞叹一句:“今时今日做中国人真逢其时!”   问:用这么广泛的语言去讨论世界趋势不是太简化吗?你所谈及的“亚洲”和 “亚洲人”,其实当中所包括的,有很大的差距,你所指的“西方将东方化”又没 有很多的注解……。   答:西方人对东方太陌生太无知,我的书是写给他们看的。当然,我不能像亚 洲人般了解这个地方,但我想西方人应该知道未来的经济发展将在这里。                (摘自12月4日《联合早报》 阿清 推荐) ======================================================================== 【至爱亲情】                 回 家                                  刘 卫   海子少年时在这个城市的另一个区上中学,距家20余里,公共汽车车票是八 分钱。每个星期六,海子都要风雨不误地乘车赶回家。   那一天,海子的弟弟妹妹们,会早早地立在门口,等海子回来,好一起热热闹 闹地吃一顿比平常略微强一点的饭菜。   第二天,再跟海子哥到城外的小河套里去玩去疯。   有一回,爹对海子说:“海子,你……以后不到过节或放长假,平常就不要回 来了……”   爹说得挺犹豫。海子知道,爹每月工资76元。海子还有两个哥哥,都很有出 息,在外地上大学,娘没有工作。海子每个星期的来回路费,一角六分钱,对这个 家庭很重要。   于是,海子连着两个星期没有回家。   又一个星期六,天已很晚,风刮得很大,海子突然回来了。娘和爹有些惊喜, 又有些生气。海子就气喘吁吁地说:“爹,娘,你们别不高兴,我没坐车,我是跑 着回来的。”   爹和娘一时无语。   过后,娘赶忙给海子做饭,热几个煎饼,再做一锅玉米面糊糊,想想,又狠狠 心放了好几滴荤油,很幸福地看海子唏哩呼噜地大口喝,喝得很香。   就这样,日子滑过很长的一段。   又有一回,娘思虑许久,还是对海子说:“海子,这样下去还是不行啊。你看 你的鞋,过去半年一双,现在两个月就得一双……”   海子不语。   海子又是好几个星期没有回家。   海子再回家时,地冻天寒,娘老远看见,海子赤着双脚,一双鞋套在手上,裹 一身寒气跑回来。   娘愣住了,爹愣住了。   海子看着爹娘,怯怯地说:“我没有穿鞋,我是光着脚跑回来的。”   娘猛地搂住海子,紧紧搂住,红着眼睛流泪。爹却转身走出屋去,外面很冷, 爹站在院里一动不动。   ……这些都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现在的海子已近中年,是一名威风凛凛的警官。   每到周末,海子的父母家会很红火很热闹。哥哥、弟弟和妹妹都会带着家人来 看爹娘,老少三辈十多口人,围在一张丰盛的大餐桌旁……亲情洋溢,其乐融融。   可海子却极少来。倒是海子的媳妇常领着女儿回来,拎一堆花花绿绿的营养品, 说是海子让带来的。   有时候,娘就忍不住对爹说:“原先天再冷,光着脚跑再远的路,海子也要回 家。可如今生活好了,海子怎么就不回来了呢?”   爹就会对娘说:“你又不是不晓得,海子是做警察的,工作忙哩。”爹和娘都 知道,海子是个好警察,海子任所长的派出所连续几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先进基层单 位。   后来,在处理一起突发案件时,走在最前面的海子受了重伤,当时就有些不行 了。送医院急救的路上,海子拉着同事的手,说:“我想回家,看我娘……我三个 多月没回家了……”说完,就真的不行了。   娘哭,爹也哭。   亲戚朋友也都哭,后来,就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 您二老丢脸……海子走的时候是鲜花簇拥,身上盖着国旗的……   爹呜咽:海子是好样的!可海子再也回不了家了……   娘却说:不,海子永远回到了家,再也不走了。娘紧紧抱着海子的遗像,泪珠 儿滴滴掉在海子脸上。                         (桂侯摘自《青年文摘》) □ 在输入这篇文章时,和上篇【母亲的池塘】一样,泪水止不住地涌满眼眶。离 开故乡东渡日本已有数载,日本的杂志,小说读了不少,,包括日本经济尚处于发 展时期的作品,却很少能读到这类感人的作品。记得以前在国内上大学时,常常能 从各种杂志上读到类似的文章。也许这是因为民族,文化和固有的传统伦理,情感 不同的缘故吧。这样的文章恐怕也只有属于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才能作出,也只有拥 有相同文化,相同伦理观,相同情感的本民族的人才会产生共鸣,才会为之感动吧。 所以便生出了让同处异乡的朋友们也能读到它的念头。──输后絮语 ======================================================================== 【直观日本】            我找千日寺             ──关于一个日本少年剖腹自杀的传说                                  毛丹青              一   大阪市中心有一座古老的寺院,名叫千日寺,但地图上没有标记,公用电话亭 里的电话本上也找不到。   从名字上判断,寺院应该位于千日前大街的沿线。不过,我沿路走下来,看见 警察就问,可他们打开随身带的地图册翻了又翻,最终的答案只是摇摇头。这几位 细心听我问路的警察都是小伙子,很难说他们了解大阪的过去。   千日寺是老名称,据说这是对千日前大街一带的寺院的统称,并非特指某一个 寺院。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至少从我手头上的史料来看,有关它的传说和一个剖 腹自杀的少年相关,尤其令我好奇。   千日前大街过去是一个刑场,专门砍头杀人。每年夏天一到晚上,验灵大师就 开始出没于此地,装神闹鬼,而且头发梳得象乱钢丝,一环一环往上卷,在月光的 冷射之下,露出狰狞的面孔。一群善男信女步履盘跚,口出怪声,面无血色,绑在 脖子上的白布条一阵阵颤抖,犹如亡魂附体,叫人作呕的样子自不待言!   在如此场景之中,有一块墓碑却脱颖而出,似乎与鬼怪阴魂并不临界,如同一 首孤曲,让后人望之敬慕。立碑是为了吊慰一个少年,他年仅16岁,为了对主人 家尽忠而剖腹自杀。其实,关于这件传闻的现有资料并不多,其中以大阪地方志 《上方》(1931.10)的记录较为详实。据此可知当时的情景大致如下:   延宝五年(1677)的初夏,主人家八岁的小孩因病不幸去世,为他做仆人 的少年勘太郎悲痛之极,决心要为主人剖腹殉死。果真,他的这个闪念仅仅在主人 家的小孩死后的第三天就变成了行动。他死在二层楼的一间房子里,腰刀从左腹插 进,横向划开肚脐,叉入右腹,然后把腰刀竖起,纵向地切开肚脐下部,形成十字 刀口,鲜血四溅,惨不忍睹。之后,少年又将腰刀猛然扎向喉咙,象一根坚硬的立 柱顶入胸腔。由于他用力过猛,腰刀碰及喉骨,居然使刀尖儿都奔了……。少年靠 着胸腔里的腰刀支撑,依墙毙命,而并没有倒下。事后,验尸官赶到现场大为惊讶, 说他验尸不计其数,但如此惊心动魄的剖腹自杀至今未见,实为“义童”也!   根据有关记载,这个少年并非武家出身,而仅仅是出生于大阪安土町的小商贩 之家而已。也许正因如此,后人会对此事感到奇特的震撼力。当然,这种情感之于 日本人也许是顺理成章的,但对于我来说,却甚觉异样,因为我遵守的是中国人的 逻辑。   忠诚和义气的思想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观念,在此不必拿来炫耀。但说到忠义, 中国人最为敬仰的莫过于岳飞,而岳飞恰恰是因为千古冤狱才衬托出他的壮怀激烈, 这种悲剧式的人物从成败论英雄的角度上说,远不如汉代的霍去病,但他的气节是 对外敌的抗争,不是对养母、继母、教母的崇尚,而是对天下唯一的生母的胸怀, 这是不可选择的情感。   与此相比,日本的“义童”用自虐的方式表达了他强烈的愿望,一个为主人家 的孩子,为别人而殉死毙命的闪念。   这些看法是在我读到上述史料的时候零星想到的,也不是为了跟谁理论而特意 准备的。只是当我每次观察和思考日本人的时候,总觉得在什么关节眼儿上别别扭 扭。于是,我尽量多走路,多看看,能明白多少算多少。这次找千日寺也是出于这 般原因。   史料记载,千日寺境内至今还保存了少年的墓碑,名曰:“义童勘太郎”。                  二   为了找到这块墓碑,我把地图上千日前一带的寺院都画出标记,竹林寺、法善 寺、自安寺,依次寻访。这些地方环绕着道顿堀的街道,好像是处于都市中最繁华 地段的安静场所。年老的人脚步缓慢,但步步迈向寺院的正堂,眼光是专注的,走 入佛殿时,老人们已经目不转睛,口称“南无阿弥陀”,轻肠断声,声声入耳。   佛台前有香炉,大小如米缸,暖起疏烟,升腾出一种淡淡的哀怨,似乎人到老 了才能知道世间之态薄。寺院前穿梭着青年男女,染色的金发从街巷的小道上飘过, 闪若亮波,有时他们还大声嘲笑佛殿中的暗火,说它是鬼门里生出的臭烟儿,与拜 佛者构成反差极大的景致。不过,当这一带在德川时代还是刑场的时候,恐怕千日 前的市井人家也大致相仿,不会象今天这样有人虔诚,有人连正眼看寺院都不看, 有人信佛,但也有人笑话佛。   现代日本正在完成某种情感的杂交,而且,此类情感不可言述!   我之所以这么说,大概和寺院附近的老太太告诉我她的旧事有关,她是我问路 时遇见的。老太太听说我找千日寺,似乎很兴奋,连连问我干吗偏找那个寺院。我 答应道:“旧书上讲的,在这个寺院里有一块墓碑,名叫义童勘太郎。”   老太太听罢,眼睛发亮,而且亮得与她的老态不相衬。她问我:“你是说那个 剖腹自杀的少年?……他有个法名叫见心。”   法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但喜出望外。问了这一路也不见下落,居然从老太太 嘴里十分轻松地得知了,看来,大阪的老人对史书上的事儿不胡涂。她继续往下说, 但嘴巴在张合的时候,脸颊缺乏一种弹性,看上去挺吃力。   “过去这一带是刑场,武家的人讲究气节,都兴剖腹自杀。”老太太又拱了一 下嘴,象是硬要操纵她的牙口,在我面前不时地伸出舌苔,那舌苔里面是黑咕龙咚 的。我想赶紧打听出墓碑到底立在啥地方,于是问老太太:“勘太郎不是武士,他 是一个小孩。墓碑也是后人替他立的吧?立在哪儿了?”   老太太阴笑起来,她开始打量我,又好像在埋怨我不听她刚刚起头的解释。   这时,我的余光发觉周围的行人都绕开她走过,而且目不旁视,象躲开一个障 碍一样。我不由地仔细观察她,才发现她原来是破衣烂衫,裤脚管儿撕裂了一条大 缝,露出一条短腿,上面占满泥巴和污水痕。我后悔找碑心切,没来得及看清楚老 太太,就和她已经聊上了。   她眼睛直勾勾的,听我一说勘太郎不是武士,马上又操纵牙口,象枯树枝一样 的手臂抬向天空。“剖腹毙命不光是武士这么干,凡是有义有忠的人都这么干…… 你看我肚子上围的这块布么……?”   说着,她掏出一个角,又抻出一节,冲我摊开,嗓门升高,声大的时候有些气 虚。“这块布是我……是我主人留下的……。”无疑,老太太的主人既是她的丈夫, 也是她的主人。   “这是他剖腹时垫在腰刀下的白布……那个时候,身后还有介错人……要是他 疼得受不了,手碰一下小桌上的扇子……介错人就会当场把他的头砍下……”   说到此,老太太的声音颤抖,手抻着的那块布一个劲儿向我凑。果真,布上的 印迹斑斑点点,泛出一种难言的屎黄色。听着老太太刚才说的场景,我真不知所措, 叫她告诉我详情好还是不好呢?   我本来只想找千日寺,亲眼看看勘太郎的墓碑,以证实碑文上的记载。因为从 我听说这件事起,总觉得一个少年竟如此凶残地毙命,实在令我不解,或许象前文 写过的那样,关键眼儿上别扭。如果他是武士,自当汲取了武士的道德滋养,可以 算他是成长于那片精神的土壤,但他毕竟是一个孩子,又与武士没有任何家缘联带, 难道在日本人看来,类似于这样的作为并不意味着自残暴虐么?   我一边想,一边问老太太,刚才有点顾忌她的心思全飞了。“你主人是武士出 身吗?他是自己解决的?还是让介错人帮他砍下的头颅?”   老太太没有因为我这般唐突的疑问而激动,她只是嘟囔了一句话:“他是皇 军。”   我这时才猛然意识到老太太的青春应该是在战争年月渡过的,举国上下处于颠 狂的那个时代,也许已经将武士道走到了尽头。   老太太目光冒火,象是看我,又象是谁也没看,她用力地接着说,但中途有些 哽咽。“他把刀一扎进肚子里,就大叫救命……救命……叫啊、喊啊、哭啊,内脏 从肚子里涌出来……鲜血往外喷,粘糊糊的,发黑。他好几次示意介错人赶快砍他 的头……他简直是央求他。眼前的小桌上,白布和扇子都被他的血浸泡了……可介 错人手提着一把长刀,不动窝……。我再也忍不住了,看他的惨状比杀我还痛苦… …我跪倒在介错人的面前,求他……求他……求他把我的主人砍死,可他把我一脚 踢开,踢得很重,当场把我踢昏了……,后来,我问过许多人,但直到今天我也不 知道介错人是不是砍了我主人的头?当时我拼死想帮他,恨不得……恨不得我要砍 我主人的头……那样他会感谢我,一定会跟别人说我是他的好妻子……哈、哈、哈 ……别看你现在听我这么说,好像听得挺入迷,我知道你心里不信……那又怎么办 呢?……”   老太太说到兴奋的时候,双手痉挛,嘴角泛出一丝丝的白沫,沿着瘦瘦的下巴 坠入空气,又一滴一滴地滴到肩头。此时此刻,我根本无法辨明她的表情,是哀 伤?是气愤?是怜惜?还是凶险?   我无从可知。   不过,在我最终找到“义童勘太郎”的墓碑以前,我还问过千日前大街的其他 路人,其中有人悄悄地告诉我:“那老太太是个疯子!”               三   经过一番周折,我终于找到了史书上记载的千日寺。其实它就是今天的法善寺, 但过去的叫法是千日前法善寺,而不是千日寺,这一点先要澄清。   寺院的院门面朝千日前大街,在通往大街的地带早已出现了钢筋水泥的楼房, 有时从寺院里点燃的香火好像被高层建筑压缩回原地,昔日那般飘逸的轻烟佛香似 乎已经不复存在。   法善寺比邻的商店街热闹非凡,尤其到了正午时分,人头攒动,许多人的目标 是瞄准大阪特产的小吃“たこ烧き”。我挤在人群当中,好像坠入了人流的旋涡, 潮湿的空气里溢出一股股人汗的味儿,街头拐角处,还有面馆里的朝鲜辣味儿一古 脑地刺入你的嗅觉,如果饭吃多了的话,非得翻胃不可。   千日前的烦杂街巷之于当年只是一个斩人的刑场,想必充满了恐怖、畏惧、惊 恐、乃至临死前的气绝吞声……。可如今,在我眼前的纷繁让人安居于这般太平的 盛世,而那些毙命的魂灵也许正在他界抽泣,对此,现世的日本人似乎已经不闻不 问。   我承认这是初步的观察,或许是一种直观,但由此而引发的我的思考似乎又不 能叫我以直观为满足,因为我发觉日本人确乎怀有隐形的心灵。   少年自虐的残暴,换来的是他的道义,但同时也是他的快感,尤其是他的年龄 可以证明他的常识:快感大于道义。尽管这个传说很难令人信服他的凶狠举动,但 验尸官的记述是清楚的。还有,那个疯老太太,在她的情感中很自然地出现了这样 的逻辑:快叫我砍下你的头吧,那样你会感谢我,你会爱我……。   往下的事情,我没有更深入地想,但唯有一个问题叫我辗转反侧。当然这是一 个中国人的意识,而且是非常鲜明的。   当年的日本鬼子之所以惨无人道,不正是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怀有隐形的心灵 么?除此而外,还能有什么呢?   ……   我打扰了法善寺,请卖香火的看门人帮我打开墓地的小铁门,在排列有序的墓 碑里,我一眼就认出了“义童勘太郎”的墓。   墓碑的碑文有不少已经脱落,残破的样子好像也没有谁维修过。我仔细辨认碑 文上的字迹,当读到下面的这句话时,我鄂然了。原来,这是勘太郎的父亲得知儿 子剖腹自杀以后说的话。   他说:“多年恩泽,岂不可然乎?……”   这大概是日本人所崇尚的处世态度,但在我看来,为了这种态度,后人也许会 敬慕会佩服剖腹自杀,但对于一个少年,对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生命来说,日本 人是凶险的,乃至是狠毒的。 (后记:京都的芝田美由纪女士为我调查此事提供了珍贵的线索,专此致谢。) ======================================================================== 【科技事件】          院士评出1996中国重大科技事件   吴阶平、朱光亚、周光召等408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投票 方式,今天评出了1996年中国重大科技事件:   一、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获重大突破,累计推广种植26亿亩,增产粮食 2600亿公斤。   二、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在世界上首次合成并鉴别了新核素镅─235,为核素 图填补了一个空白。   三、建国以来第一次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召开。   四、国家环保局限令9月30日前在全国范围内取缔关闭小造纸、小制革、小 印染和其他土法生产的炼焦、炼硫等15种污染小企业。   五、百位两院院士百场科技报告在京、津、沪等10余城市举行。   六、我国自行研制的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建成,从而结束了以往不能用加速器 批量生产中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局面。   七、“863”计划、“星火”计划实施10年成就辉煌,国家科委部署“九 五”总体战略。   八、科技界贯彻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两院主席团倡议两院院士当精神文 明建设表率,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科协及中科院、工程院联合倡议,切实 加强科技界精神文明建设。   九、国家成立科技领导小组。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自 10月1日起施行。            (摘自12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龙龙 推荐) ======================================================================== 【人生境界】                恩格贝境界                                  王晓鸥             向地球的“癌症”宣战   九曲黄河万里沙,大多来自鄂尔多斯高原的库布齐沙漠。“库布齐”──蒙语 弓上的弦,其弓指弯曲的黄河,弓弦相依,唇亡齿寒。   恩格贝处于库贝齐沙漠腹地,这里原是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水宝地。近 几十年,由于连年乾旱,遍野枯黄,加之人为的垦荒、过度放牧等掠夺性生产,使 库贝齐沙漠如猛兽初醒,风卷残云般扑向恩格贝。沙进人退,到了八十年代,恩格 贝终于被人遗弃。弥天狂沙,日夜不停地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向黄河乃至人类的生 存空间进逼。   恩格贝属沙丘沙漠,地下水位低,风吹沙移,植被难以生长。治理沙丘沙漠堪 称世界难题,甚至有人早早地宣布:库布齐沙漠为不可治愈的地球“癌症”。   1989年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副总裁王明海率首批自愿者踏上恩格贝。一 切比想象的更为恶劣。这里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飞鸟,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风 骤起,顷刻间混沌一片,伸手不见五指。自愿者们圈起30公里围栏,接着植树种 草,才种下就被风沙淹没,再植再种,前仆后继。继而盖房子,开辟蔬菜、粮食基 地……   进驻恩格贝不满两个月,天公突然发怒,一夜间,洪水浊浪排空,冲出一道长 2500米,宽百余米,深20多米的沟壑(后被命名为恩格贝沟)。此乃何等的 威力,大自然露出狰狞面目。一时人心惶惶,唯王明海声色不动,立马下令:治沙 先治洪!   于是,自愿者们开始艰难跋涉,考察地形,用沙丘筑一道抗洪大坝。恩格贝沙 漠长20多公里,王明海一行,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以双脚丈量着茫茫的大漠。 他们肩背乾粮和水壶,在沙丘上跌打滚爬,有时为减轻负担,只得扔掉乾粮,只要 有口水就死不了人。入夜,人钻进沙中,沙为床被,且不能安然入睡,要时刻警惕 沙暴。有一回,风沙将一队员卷出几里远。但这都难以泯灭自愿者的一腔热血。   苦战50昼夜,在五里明河西南面筑起一道宽40米,长5公里的引滞洪堤坝, 将布日斯太孔兑的洪水牵进沙里淤地。这坝通身栽满沙柳,一线连接河山。洪水沿 坝涌进沙窝,淹没沙丘,几年后淤出良田500余亩,硬是踩出一条“以洪害治沙 害,以沙害治洪害,化害为利”的新路子。在强者面前,大自然施威落成的恩格贝 沟,被大坝这么一堵,那沙丘下的渗水便涌进沟里,积蓄了700万立方米水,还 建了6个鱼塘。水是生命之源,沙漠有了生机。   春去冬来,他们与沙为伴,吃的是“半碗黄沙半碗米,一盘山药烩沙芥”,住 的是“没窗没电的土木棚”。一连几月不回家,没人喊冤。但到了春节,哪个钢铁 汉子不想回家团圆,面对大漠,强咽苦水,从牙缝挤出一句“继续干!”王明海领 头,把妻儿接来,和志愿者们在沙漠燃起篝火,过了个寒酸且又火旺的大年。积劳 成疾的王明海,心脏病猝发,在医院抢救三天三夜。数天后,王明海从昏迷中醒来 的第一句话是:“去见马克思,他不要我,要我留在恩格贝。”   此类创业者的动人故事,在恩格贝俯拾既是。   转眼5年,葱茏秀美的恩格贝,堪称沙海中的海市蜃楼。基地周围有50亩吒 紫嫣红的花圃,远处有植起的林带,绵延数十公里,绿色喜人。浩荡洪水淤出的土 地上,玉米、高粱等农作物黑压压长得高过人头……丰收在即,治沙有望。正当人 们陶醉在无穷喜悦中时,一个来自非自然界的危机悄悄临近。            誓与恩格贝共存亡   1994年、一个沉重的打击向恩格贝人袭来,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决定撤出恩 格贝。原来,当初鄂绒集团面临羊绒大战,出于确保羊绒来源,花不多的钱在恩格 贝买下30万亩荒滩,打算治沙种草,建一个培育新品种多产绒的山羊基地。王明 海当时任鄂绒集团常务副总裁,一个相当于副厅局级领导。富于冒险和进取心的他, 当仁不让肩负重任。但是,治沙谈何容易!鄂绒集团不堪重负,终于任痛割爱。路 只有两条,摆在王明海面前:一是回集团公司,继续做他的副总裁;二是辞职坚守 恩格贝。何去何从,事关恩格贝的存亡。   王明海在鄂绒集团奋斗了十年,为集团的成长壮大立下汗马功劳。而今,鄂绒 集团不仅是内蒙古的支柱企业,且是全国著名的上市公司。企业的工资效益别说在 伊克昭盟,即使在内蒙古都屈指可数。王明海只要稍退一步,拍拍屁股离开恩格贝, 垂手可得丰厚的年薪和奖金,且头戴企业家光环,进出有高级轿车,经常出国,日 子显然过得风光一片。   倘若王明海进一步,则险关重重。治理30万亩沙漠,没有政府的计划和拨款, 没有实力强大的鄂绒集团的资助,留给他的是开发恩格贝时欠下的150万元债务。 从今往后,恩格贝每花一分钱,都要靠自己去挣,况且治沙是跨世纪工程,谁也说 不准沙漠何时能真正出经济效益。   好个王明海,毅然选择后者,与恩格贝共命运!   消息传出,全盟上下震惊。莫非王明海发过心脏病,脑子又出了毛病?好几位 领导找他谈话,劝他回心转意。更有人善意地开导他:在国营大企业中担任领导职 务,至少吃饭有保障。然而,都被王明海一言拒绝了:“一心岂可两用!”一位哲 人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决定了他的命运。诚哉斯言!   王明海“疯”得可以,不仅留下,且又签订承包恩格贝的合同。他清楚,中断 治理一切将前功尽弃,只需几个月,滚滚沙漠将覆盖仅有的绿洲。跟着王明海的一 批自愿者,大多是鄂绒集团的员工,按合同去留自由,其中有多位是企业中层干部, 年收入可达3~4万元,但他们面对王明海的选择,竟异口同声说:“再苦再累, 认了!恩格贝,我们留定了!”   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听着自愿者掷地有声的话语,王明海无言以对,他的右 拳重重击在左掌心,震落泪珠两行……   恩格贝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宣告成立,王明海任总经理。第一笔启动资金,就是 王明海从鄂绒集团拿到的最后一笔奖金:14万元人民币。时至今日,记者作为王 明海的同龄人,对他当初的选择仍心头存疑:究竟图个啥?记者直言相问,他按耐 不住地站起身,双目灼灼,豪放不羁地说:   “图个啥?就为追求我的梦想!去追求别人不敢想也不敢实现的理想。我既不 是雷锋,也不是张思德,我是鄂尔多斯草原的儿子,我要无愧于生我养我的这块土 地。我要对许多自愿者负责,还有从日本远道而来的远山先生……”              “远山”的呼唤   一个外国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站在广垠的沙漠上,呼唤着恩格贝的绿色。 他就是鄂尔多斯高原无人不知的“洋愚公”,日本九旬高龄的老人远山先生。远山 正瑛,乃日本农学教授,日本沙漠实践学会会长、世界著名治沙专家,日本沙漠就 是他治理完的,可谓功德圆满。为此,日本天皇表彰他,人民为他立碑。他德高望 重,本可安享晚年,但中国的沙漠一直叫这位日本老人寝食不安。他早年留学中国, 曾坐着马车考察过黄河流域,面对“疾风冲塞起”的茫茫沙海,陡生“要把沙漠变 绿洲”的壮志,并在内蒙古包头买地实施。不料,日本侵华的战火烧毁了他的美梦。 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曾通过日本友人,邀请远山先生来中国指导沙漠治理,然未 能成行。一俟中日建交,远山先生不邀自来,十年来奔波于华北、西北地区,植树 种草,年轻时的美梦又被唤醒了。   1990年,远山先生来恩格贝考察,他被自愿者的精神所打动,与王明海一 拍即合,遂成莫逆之交,老人在中国找到了最佳合作夥伴。他说:“就让日中人民 的汗水一起洒在恩格贝,开发恩格贝就是我有生之年最后一桩夙愿。”   老人一回日本,到处宣传恩格贝,为恩格贝的绿色事业摇旗呐喊。他来到日本 影响最大的大众传媒NHK的电视演播厅,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声泪俱下地向他的 同胞们讲述绿化黄河两岸的意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我呼吁国民与中国人民携起手来,在黄河岸边进行一 场大战,那就是中国的沙漠治理战,给荒芜的黄河中上游沙漠献上一片绿色……” 这篇演讲激起日本社会各阶层的巨大反响。一时间,上至白发老人,下至刚背书包 的学生,纷纷行动起来,去采集适应沙漠地区生长的草种,托老远山带往中国,撒 到黄河两岸。   翌年,远山先生不顾年迈,又以豪迈的气概,发起了恩格贝“百万株植树工程” 活动,他不仅倾其所有,还向日本同胞发出“每人每周省下一顿饭”的号召,有钱 出钱,有力出力,支援恩格贝!几年来,远山每次都是满载去恩格贝,上至精密仪 器,下至树种、钉子,老人就像一只辛勤的大雁,衔来泥草垒恩格贝这个窝。凭借 远山先生在日本的巨大感召力,由日本国民自愿参加的“中国沙漠日本绿化协力队” 一批又一批地来到恩格贝。   1995年7月,“百万株植树工程”顺利完成,在庆功典礼上,远山先生为 来宾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19岁的日本青年泉彦智,曾报名来恩格贝植树,临行 前却不幸病逝。父母为了却儿子的心愿,将儿子的骨灰安葬在恩格贝。说到这里, 远山有些哽咽,随后又动情地说:“我谢世后的长眠之地就在恩格贝──就在泉彦 君的身旁。”   记者在恩格贝时,有幸迎来一批日本绿化协力队员,他们行装甫卸,就风尘仆 仆随远山去植树。在沙漠里,远山先做战前动员,记者听不懂,只见老人将黑瘦的 双臂高高举过白发稀疏的头顶,大声地吼着,双臂却迟迟没有放下,就仿佛恩格贝 将长满参天大树。老人语毕,队员们齐声“哈依”,便挥铲植树,埋头劳作。他们 到恩格贝3天,平均每人植树100株,连吃午饭也不回宿舍。   工休之余,记者采访了几位日本协力队员。一位大学生说,他是用假期打工积 蓄的钱,光交给日本旅行社就28万日元,这才到恩格贝植树。一位退休教师说, 他已步入古稀之年,人生已走到尽头,但到这里植树,好像生命又有了意义。更多 的人则谈到,沙漠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作为人类一员当尽一份责任……。有位日本 少年,曾三次随父到恩格贝植树,他竟天真地问记者:“中国除了恩格贝还有什么 其他地方?”记者顿时语塞,真想自问一声:我们国人又有多少知道恩格贝的呢? 在恩格贝的日子里,记者时常看见老远山,头戴遮阳帽,身着米黄色的工作服,唇 边含一支似燃非燃的香烟,一会儿修剪小树,一会儿清除杂草,一刻不闲,俨然一 位中国老农。              没拿工资的恩格贝人   这是一个简直无法让人相信的事实:恩格贝的自愿者们,已整整一年多没拿到 工资了。   韩荣原是鄂绒集团的中层干部,收入不薄,现为治沙示范区副主任,却一贫如 洗。有一次,韩荣妻子向王明海“告状”:老韩回家“偷”了她积攒的供儿子念书 的钱。   王文清原是位乡党委书记,现为种羊场场长,有时竟连抽个“扶贫一号”(内 蒙古最廉价的钢花牌香烟)都得借钱……   王明海心中流泪,他一跺脚说:“还是卖些种羊发工资吧,跟我吃苦受累不说, 一个大男人,总不能浑身没个钢蹦儿呀!”   中华绒种山羊是恩格贝的骄傲,凝聚了多少科研人员的心血。大夥群起反对: “再难,我们可以挺过去。把生产资料卖了,发展就更没有本钱!”   1995年底,靠农牧业收入积下一笔钱,王明海建议发掉一部份工资,不意 又遭到发对:“一年没拿到工资,我们也活过来了,这钱还是先还债吧。”采访中, 每每谈到此,王明海极为动容,他不无感慨地说:“现在哪里有白干不拿钱的事? 而且是豁出命来干。金钱能买到这种境界吗?恩格贝的希望,正是我们有这一批 人!”   韩荣有两个孩子在念书,妻子每月就拿几百块钱,他每法顾家。人说即便离了 婚,也得给孩子抚养费,韩荣没有。记者曾问他:“你总得为家人着想,这样下去 怎么办?”   随和的韩荣脸一下子阴了,大声嚷到:“你说王明海和老远山图个啥?没有人 强迫我,我是为了一个念头自愿这么干。至于将来,我也想过,万一恩格贝办砸了, 我就耕一块荒地,养一群羊,日子照样过。”   同样的话题,记者也问过不少人,回答大同小异。这样的语言,在当今喧闹的 都市已很难听见,记者恍若进入世外桃源,确实,这里有一片难得的精神绿洲。恩 格贝目前生活环境仍然艰苦,记者住了几天,天天断水断电。出门就是一望无际的 什么,距最近的一个小镇,也有几十里路,十天半月看不见一张报纸,正如《草原 之夜》一歌所唱:“这里没有邮递员来传信”,若需添什么农具,则要到100多 公里外的东胜市。   乍到恩格贝,问人星期几,皆摇头,只缘这里没有休息日,也无所谓星期几。 工作没个时间,晚上睡在床上,只要有人一喊,又得去忙乎。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恩格贝的太阳暖人,即便零下好几度,步入户外仍觉身上 暖洋洋的。恩格贝人,更是笑意写在脸上,按现在有些人的眼光,仿佛他们天天都 在发大财。是的,也许,他们的精神世界天天都那么富有、充实。   噢,忘了,听说老远山常有些不快。他年已九十,来日苦短,愁5年植树百万 株,速度太慢。老人猴急,要一年植百万株,并自告奋勇落实三分之二资金。老人 是固执的,王明海有苦难言:三分之一的资金怎么落实?3元钱一棵树苗,出1元 钱,也得100多万。他怎么拿得出?眼下正在办矿泉水厂,又从非洲引进鸵鸟, 开发沙漠资源……   的确,向沙漠宣战来不得半点功利,比愚公移山更难看到成功之日。然而, “沙疯”们图的正是“功利”──功在千秋,利在万代!                (摘自《读者》1996年9月号 玲玲输入) ======================================================================== 【统计资料】                留日学生数   据日本文部省截止1995年5月的统计数字显示,在日本留学的学生比前年 增加了60人达到5万3847人。其中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数为2万4026人, 占总数的44.7%。   来自不同区域的留学生当中,亚洲占压倒多数,4万92人(91.5%)。 剩下的依次为欧洲(1363人、2.5%)、北美(1238人、2.3%)、 中南美(812人、1.5%)、非洲(510人、0.9%)、大洋洲(399 人、0.7%)、中近东(313人、0.6%)等。   按留学的层次来分,读大学的(包括大专)为2万4966人,占全体的46. 4%;研究生为1万8645人(34.6%)。另外,就读于专修学校和高等专 门学校的分别为9725人(18.1%)和511人(0.9%)。   ★国(地区)别的留学生数★    国家或地区   留学生数(人)   比例(%)    中国      24026     44.7    韩国      12644     23.5    台湾       5180      9.6    马来西亚     2230      4.1    美国       1087      2.0    印度尼西亚    1085      2.0    泰国       1010      1.9    孟加拉国      710      1.3    菲律宾       433      0.8    香港        392      0.7    其它       5050      9.4   ★专业别的留学生数★    专业      留学生数(人)   比例(%)    社会科学    16869     31.3    工学      10564     19.6    人文科学    10533     19.6    医齿药学等    2543      4.7    师范等      2400      4.5    家政学      2387      4.4    农学       2255      4.2    艺术       2218      4.1    理学       1401      2.6    其它       2677      5.0   ★男女别★    男       31176人    57.9%    女       22671人    42.1%                  (阿清编译自季刊《日本》32期并推荐) ======================================================================== 【大千世界】              嫁给日本人的中国姑娘                ──几个真实的故事(2)                                  朱慧铃             随波逐流的“新娘”   K君是个很利索的姑娘,其实她已经32岁了。长得很清秀,可爱,尤其是一 双风眼,只是皮肤不太百皙,有些黑里俏,看上去才28岁左右。来日本前她在上 海已经结过婚,去年离了婚,前夫也在东京,已经有了一个2岁的男孩子。   为什么要离婚呢?K君说起这段婚姻不由心里火往上串,她对朋友说,这位上 海前夫不让她花钱,发了工资,老是将她钱包里的钱都拿光,这是她最气愤的,自 己挣的钱,为什么不能用?她是个爱逛商店、爱打扮的少妇,她买衣服从不看价钱, 一年四季衣服30多套,挂满了壁橱。也许是前夫怕她用钱太多了才出此下策。   后来前夫发现她常和一些日本人上酒店吃饭、外出、兜风,逐大发雷霆,说她 不守本份,于是常常发生争吵。   K君早就想离婚,可是想到不满两岁的儿子,她怎么也下不了决心,前夫绝不 同意把孩子给她,她又想要孩子,离婚协议拖了一年之久,终于她狠一狠心,孩子 判给了前夫。   现在她虽然认识了佐藤,有钱有势,又能体贴她,可是年龄相差二十岁,佐藤 长得不英俊,一付厚厚的眼镜架在脸上,有些木呆,喜欢英俊美男子的K君常常忧 虑流泪,尽管她已经住到了佐藤的公寓里。   公寓很大,很寂寞。佐藤一星期才来一次。所以K君同班里的“小北京”一起 住,两人住在一起可以聊聊天。这一年来,佐藤没给她什么生活费,只是白住公寓。 但常常带她出去兜风,高级饭店,名胜古迹她都去过,佐藤也为她买了些衣服。由 于她还没有同佐藤结婚,故而每天仍去专科学校学习,晚上去银座高级酒家打工。   一天夜里,她骄傲地对朋友说,“佐藤是个有地位的人,他不会随便挑一个女 人做她的妻子,他对我是考虑了许久。他妻子也见过我,说我很文静有修养,还送 给我一根金项链。他们早就要离婚,但要等孩子大学毕业后。因为父母离了婚,对 孩子在社会上也会有影响。”“佐藤对我也很满意,这房间上次我来,整整花了一 天时间收拾得干乾净净。他说没想到我那么能干,原来以为我只会坐在沙发上给他 们倒倒酒,什么也不会干。我们上海姑娘哪个不能干,哪个不聪明?只是命运不太 好。”   K君想起自己不幸的婚姻总是有些伤感,尤其是想起两岁的孩子,心里就隐隐 作痛,一年没见面,将来不知怎么样。去年离婚后回上海,想见孩子一面,怒气未 消的前夫竟没让她见,这使她心痛欲绝。   如今的佐藤却是一位百般体贴的男子,那天滑雪由于穿着沉重的滑雪鞋,不太 好走路,从停车场的山下到半山腰都是他帮K君扛雪撬;由于天气冷,K君的手冻 得不好使唤,是他蹲在地上帮着K君系好了鞋带。朋友们看了,都说:“快结婚吧, 虽然年龄大了些,心很善良,又能关心你,可以了,人没有十全十美的。”   K君笑了笑:“是呀,看看吧,如果行,今年春节结婚,等我的护照快到期再 说吧。”   朋友们笑了,知道她还想有一个在签证到期前最后挑选一下最理想的丈夫的机 会。   这以后,朋友们倒是非常关心着K君,希望她能与佐藤早些结婚,不要夜长梦 多。虽然年龄相差那么多,可是K君已不是妙龄少女,也不是初婚者,所以不必对 男方要求过高。何况是外国人,到了国外身份总要下降一些,这叫做“物出国为贵, 人出国为贱“。然而,朋友没听到K君的喜讯。有一天清晨,K君突然打电话给朋 友,没说几句话,便伤心地哭了起来。   后来才知道佐藤说她和别的男人好,要赶她出公寓。朋友知道K君确实还有一 位真正喜欢的恋人,他是一位英俊潇洒的钢琴师,他们俩常常去情人旅馆。她真正 爱他,然而却不能结婚,钢琴师已有妻子。他也是个风流才子。   她怀着矛盾的心情与佐藤保持着关系。终于,一位朋友因嫉妒K君而向佐藤 “告发”了她与钢琴师的关系。   佐藤不能忍受K君对他的欺骗,他命令K君三天之内搬出公寓。K君也气愤 了:我没有与你结婚,为什么限制我的行动?难道我是个招手即来,挥手即去的女 人吗?我这一年中,没有拿过你什么钱,白白做了你一年的情人,太便宜你了,要 我走,没那么容易。你必须帮我再租一套新房子,我才走……   这是一段争吵搏斗的日子,K君每每夜里抑不住流着辛酸的泪,想起在上海长 得活蹦乱跳的孩子,他一定也很想妈妈了,可妈妈不在你身边,对不起,小宝贝… …你长大了千万不要恨妈妈;你爸爸一定以为我在东京抛弃了你和他,过着舒适的 日子,可现在妈妈要被人家赶出门了,为了你,妈妈一定要支撑住,妈妈不想自杀, 为了你,也要活下去……   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协商,哭诉,佐藤终于同意让她继续住下去,但是他不再 来了。   K君的护照快过期了,又要交几十万学费,她没有多少余钱了。前夫与孩子离 她远去,佐藤也不来了,钢琴师也冷淡地离她而去,形单影只,她只有在电话中和 朋友谈几个小时后,心情才变得好一些。最后,她去了池袋一家国际婚姻介绍所, 令她失望了,去那里登记的日本男子,各方面条件都不如佐藤。她有些后悔了,后 悔自己要求太高,她决心让步和解。   几个月没与K君相见的佐藤心里虽然生气,却又有些想她。一天,当他怀着矛 盾不安的心情踏进公寓时,看到K君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床上,望着她一双含情悲哀 的泪眼,他突然紧紧地抱着K君,喃喃地低语:“原谅我那时太冲动,我爱你,我 不允许别的男人碰你,你理解我吗?”   孤独了数月的K君,又看到佐藤那如兄长般的面庞,那喃喃的自责,她也忍不 住放声痛哭起来……   K君那双风眼又开始含笑了,她辞去了银座的工作,准备着结婚的嫁妆及礼物。 佐藤特意陪她去“三越”百货店买了一颗钻石戒指,日元140万元,减价到70 万。这颗象征着爱情光辉的结婚戒指,照得K君双眸更加光彩夺目,她真想马上戴 上它,店里的营业员也笑盈盈地说:“戴在新娘手上非常相配。”然而佐藤没把取 物单交给她,冷冷地说,等结婚那天亲自给你戴上。   这句话如同一盆凉水泼在头顶心,她的心一下子坠到了冰窟里。瞬间,她明白 了:佐藤不相信她,仿佛她会拿走这价值一百多万元的钻石戒,而不和他结婚。她 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   结婚后,跟着佐藤回上海一次,K君的衣着、首饰使周围的姑娘羡慕眼红,佐 藤又为她买了一栋一千多万元的公寓房。家中也不由热闹地庆祝了一番,日本精制 的大小礼物每人都有一件,然而又有谁知道K君在东京的一切呢?K君又怎么能去 向亲人诉说呢?   回到东京后,他们又搬迁了间公寓房,她每天无聊地呆在家里。佐藤每月给 25万日元。K君每当拿到这些“生活费”时,不由得心中渗出一丝苦意:结了婚, 一个月才25万日元,我打工每月都要拿30多日万,25万是恩赐给我的。看来 靠别人的恩赐是可怜的。   K君再怎样省,每月也只能偷偷地积5万,这怎么行呢?佐藤虽然有几亿日元, 可从来也没把银行帐号告诉她。他根本就不信任我,根本没把我当妻子,当作什 么?一个看家的佣人!K君要为自己的今后打算,万一以后离婚,我岂不人财两空。   佐藤让她弹钢琴,学开汽车,她没有这个闲情逸致,总觉得生活在钢丝绳上, 哪有这份雅兴坐在钢琴前练习。表面上,生活暂时安宁了,可她的内心并没有得到 一丝安宁。   “我要工作!”她一定说服他,让她去工作,这样才有自己的钱。妇女有了经 济地位才能独立自主,这条毛泽东的理论使每个来日本的中国姑娘都能深切地体会 到它真正的含义,并在异国他乡活学活用。   在她的软缠硬磨下,佐藤终于同意她去佐藤姐姐开的一家饭店里工作,虽然人 累了些,可是每月有属于自己的工资,用得自在,用得舒畅!   时间长了,佐藤也失去了新婚时的新鲜感,他每天很晚才回来。K君一直怀疑 他又有了新的外遇,因为近来他一直不太满意K君,常说以前的妻子如何地好。而 以前的妻子现在仍在他开的会计事务所管帐,可能大家都有股份。而K君却没有一 份股。佐藤的财产是绝不会交给她的。   一度,她曾想离开佐藤,去找前夫,可是又很不现实,日本的生活条件毕竟不 错,她住得是公寓,开得是轿车,也能一星期去美容院一次;花点零用钱,佐藤还 是肯的。何况她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也不太会有美满的婚姻……   她也只有这样随波逐流了,走到哪里算那里了。   ◇未完待续◇                               (桂侯植字) ======================================================================== 【散文欣赏】                     幕墙                                  李若梅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忽然在三合土森林中见到一幢玻璃大厦,在太阳底下晶光 闪烁,像个披着耀目盔甲的武士。这种玻璃幕墙大厦没有一扇窗,里面的人看得见 外边的事物,外边的人却看不见楼内的情况。完全是一种拒绝交流的自我封闭式建 筑。这武士要保卫的只是他自己。   这种大厦愈建愈多,而这城市的人亦同样进入了幕墙时代,又可称之为自闭时 代。人人只跟电视、电脑交流,听电台唱片骑师呓语般的独白,戴上耳筒机躲进与 世隔绝的自我天地,沉醉在单一化的流行曲歌词中,把个人的得失当作生命的唯一 意义。   人口密度愈来愈高,生活空间愈来愈窄,晚上几乎紧挨着邻居睡觉,两张床中 间仅隔着一堵薄薄的墙。然而,比邻若天涯。息息相闻不一定息息相关,空间的缩 窄无助于人心距离的拉近。   记得小时候的我是个多话的小吱喳,也不理别人是否爱听,硬是要他人分享自 己的喜怒哀乐。母亲教训我:“古人说:‘逢人只说三分话’,你别事无大小都全 数向人家抖出来。”我无奈地遵守这游戏规则,以致年纪愈长,说话愈少。忽然明 白老人家为何多数唠叨,大抵就是想说的话在心底积压了几十年后的爆发。   因不设防吃了几次亏后,我终于长大了。我学习着也躲在幕墙之后,但那感觉 实在不好受,老是有种想推窗的欲望,老想吸点新鲜空气。   总是弄不明白,到底是人心太坏,迫使人人筑起围墙保护自己,抑或是大家自 建藩篱,使社会陷入一种冷漠甚至冷酷的氛围中?又或者,这根本就是一个可悲的 恶性循环。我不相信所有人心都那么坏,总认为定有不少人也跟我一样,想推窗, 呼吸新鲜空气,只是大家又害怕,害怕推开窗后面对的仍是周围冷冰冰的幕墙,于 是人人继续把自己关起来,似惰性气体,不与外界起任何化学作用。大家都在等待, 冀望别人先推窗。   在等待中,错过了多少珍贵的友谊,多少美丽的经验,与快乐失之交臂。在等 待中,幕墙依然屹立,人心依然疏离。            (摘自12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龙龙 推荐) ======================================================================== 【读者来信】 ☆来信1:   贵刊「东北风」的编辑挑选这二位作者的作品:文芸论坛●中国人的精神(辜 鸿铭)、散文连载●江南小镇(余秋雨),我以为是很有益的。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是在去中国出差时买了读的。100年前,面对 中国贫弱的现实,赞美中华文明的独立精神和见解令人敬服。余秋雨先生的《文明 的碎片》是从朋友那里得到的。两本都是我爱读的书。   在年轻的中国知识人当中的欧美文化“一边倒”的状态下,从别的视点来看一 下问题是有必要的。                        梁海声@珍惜祖国的文化遗产                    (原文系日语。中文译文文责:徐挺) ☆来信2: COM编集部各位编集先生:一年中,辛苦了! +-----------------------------+ | | | 美女和野兽祝大家 | | | | 圣 诞 快 乐 ! | | | | MERRY CHRISTMAS ! | | | | (((()))) | | (((()))) | | ~ /- )))) | | e(@ @)3 }_ (((( | | (~_) | )))) | | ~ /_/ ((((( | | ( ( )))) | | | | Beauty & the Beast | | (C) 1995 LIANG | | | +-----------------------------+ Please show this in FIXED font! ======================================================================== 【总编寄语】                写在年末                                  徐 挺   1996年的日历就将翻过最后的几页。亲爱的朋友,您是在回顾那逝水流年 的往日,还是在聆听正在走近的新年的脚步声呢?   在这送旧迎新的时刻,人们总是会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表示祝福,期望会诸 事如意,会有更好的收获。我们曾经这样迎来过许多个新年,这次还会是这样。特 别之处在于,在这个新的一年里将要发生的一件事,给每个中国人增加了一份沉甸 甸的喜悦和热切的期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每个中国人和对中国事情稍有了解或关心的外国人都不会不知道,1997年 香港回归中国这一历史性的事件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一百多年来,贫弱的中国受尽列强的掠夺和压迫。一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诉说了多少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又催落了多少国人幸福和饱含希望的眼泪呵。然 而,内外上下的种种原因,使得国门闭锁;原本应该有的建设,从有形到无形,被 破坏所吞噬。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中国大地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中国开始重新走向 繁荣富强。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将迎来被霸占了百年的香港回归祖国这一盛事!   1997!   1997意味着庆典,更意味着责任。我们仍然落后,我们需要学习。过去的 历史和今天的现实教给了我们,最重要的乃是自强。   一切都还只是刚刚开始,光荣的时刻还没有最后到来。   我们期待收获,也知道在这之前先要播种、要付出心血和汗水,在那片希望的 土地上。   我们正在成长,明年将长得更壮实一点、更好一点,不管别人喜欢或是不喜欢。   让我们祝福吧,祝福1997,祝福我们的祖国! ======================================================================== 东北风 责任编辑:徐 挺; 新闻编译:侯 波; 校对:丁 萍、李扩建     主  编:侯 波     订阅请寄:comc-gb-request@come.or.jp(GB版)          comc-jis-request@come.or.jp(JIS版)          并请在Subject栏注明:subscribe         (停订地址同/Subject栏:unsubscribe)     既刊索取:地址同上,请在Subject栏注明:archive          在信中使用命令 ls latest (获取既刊list)          或  使用命令 get latest/刊号 (获取注明刊号的既刊) ======================================================================== ◎华声和语:COM日语周刊 ◎网络技术文摘:COM中文电脑技术讨论组、不定期刊 ======================================================================== COM编辑部总编:徐 挺     网络维护:钱 飞、吴南健、横山隆志 电子信箱:com@come.or.jp WWW http://www.come.or.jp/ FTP ftp://ftp.come.or.jp/pub/com或ftp://cnd.org/pub/e-pubs/dbf BBS NIFTY-Serve 中国论坛(GO CHINA)MES8, LIB2 ======================================================================== ★诚至感谢阅读本刊★衷心欢迎来稿来函★__COM编辑部(com@come.or.jp) ========================================================================   《东北风》是由志愿者团体COM编辑部非营利编辑发行的中文综合性杂志。 所刊载的文稿主要来自读者投稿和摘自海内外中文刊物。本刊所载的任何稿件均不 代表编辑或COM编辑部的观点。非营利目的的转载,印刷及再发送本杂志的文章 可以自由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