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电脑通讯(双周刊·日本)·★·★·★·             DONG BEI FENG               东   北   风              ·==·第37期·==·     1997年3月12日发行  1994年12月27日创刊   COM(China Online Magazines)编辑部出版 ======================================================================== 本期目录(com/c1997/03a-gb.txt) ======================================================================== 新闻摘要● 意识形态●《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认识》调查报告············佳 航 百家争鸣●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陈 吹 旧歌新唱●《春天的故事》·················蒋开儒 叶旭全 日本观察●“拿来主义”新谈····················吕 静 身边世界●街··························吉冈 忍 游子心声●归与不归························高 祥 至爱亲情●苦难压来时···················邓德丰 宋丽杰 人生感悟●为理想造句·······················萧 萧 行航寄语●禅的故事························谢明洲 交流点滴●归国考查三则··················赵 辉 许林兴 体育之窗●牛年说“足球”·····················韩 东 ======================================================================== 【新闻摘要】 ★台湾中央通信社报导,三月九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独立分裂运动“东土耳其斯 坦自由组织”的发言人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总部声称,七日在北京发生的公共汽车 爆炸事件是该组织为报复中国政府所为。 ★韩国报导机关称,中韩两国同意让欲投奔韩国的北朝鲜黄长烨书记经由第三国前 往韩国。黄书记将于数日后离开中国。另据三月五日日本东方时报消息,黄书记在 日本东京曾准备向韩国大使馆寻求庇护,并试图强闯韩国使馆,但被日本强行“送 上”飞往北京的班机。 ★日本社会民主党代表团团长土井三月九日在北京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对外联络部部 长李淑铮举行了会谈。针对土井表示的对中国国防费预算增加的担心,李部长说: 中国奉行和平政策,不会进行军备扩张。 ★新华社息,大连万达队三月九日于深圳以3:2战胜北京国安队赢得超霸杯。万 达队和国安队分别为中国足球甲级联赛冠军和足协杯冠军。 ★三月九日,日全食和回归周期为二千五百年的海尔-波普彗星同时出现在天空的 天文奇观吸引了两千多名专家和天文爱好者云集黑龙江漠河一睹为快。 ★在去年的中日贸易中,中国方面出口额308亿8千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8. 4%。进口额291亿8千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0.6%。贸易总额超过600 亿美元。日本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夥伴。第二位的中美贸易总额为428 亿美元。 ★三月八日北京时间零时,天津市电话号码由7位升至8位。升位办法是:在原7 位电话号码首位前加“2”。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次全会提出了修改增补「国防法」和「刑法」部份条 款的法案。内容包括强调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革命罪」改为「危害国家 安全罪」,增补经济犯罪的刑法规定等。本修改案将于14日讨论通过。 ★经过认真考评,原中国男排的“网上飞人”汪嘉伟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意料之中 地正式出任中国男排主教练。 ★一九九六年金惠卡中国足球最佳阵容三月五日在北京揭晓。入选最佳阵容的十一 名球员是:守门员韩文海,后卫徐弘,张恩华,吴承铤,魏群,前卫范志毅,马明 宇,彭伟国,曹限东,前锋高峰和郝海东。 ★关于列为本次全国人大重大课题的国营企业改革,朱熔基在分组会上说:整顿拥 有一千万剩余人员的亏损赤字国营企业,用三年的时间扭亏增盈。 ★中国人民银行三月十一日发表的人民币外汇汇价(人民币:元)       日元(100日元):  6.8116       美元(100美元):  829.53       港元(100港元):  107.16 (本栏编辑 杨克俭) ======================================================================== 【意识形态】           《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认识》调查报告                                  佳 航   中日两国的关系并不象中美关系那样时而友好得甜甜蜜蜜,时而敌对得不共戴 天。因此有人以为,中日关系并不是摇摆不定的钟摆,而总是固定在“基本友好” 的平衡位置;也有人看法相反,认为这个钟摆是倾向于“基本敌对”的那一端……   中日关系似乎是一个高深莫测的谜,但这个谜底的无穷预感,又使人总想探个 究竟。   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认识调查报告基本数据:   一半以上的中国青年的家庭有日本制造的产品   近一半的中国青年心目中的日本人是生性好动、傲慢自尊、彬彬有礼   一半以上的中国青年认为日本人排斥中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九成的中国青年认为日本的文化主要受了中国影响   三分之一的中国青年将日本划入东方国家圈   提到日本,五成左右的中国青年联想到樱花、富士山、钓鱼岛事件、广岛原子 弹爆炸   九成以上的中国青年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说不   中国青年印象最深的五位日本人物是东条英机、桥本龙太郎、山本五十六、田 中角荣、松下幸之助   经过18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作为邻国, 21世纪的中日关系将向何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中日青年。那么中国 青年是如何看日本呢?   2月15日,国内公布发表了一项富有权威性的大型民意调查结果 青年对日 本的认识,中央电视台当天通过《新闻联播》节目对调查结果作了详细的解说。该 调查结果同样引起了日本的重视,日本的《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东京新 闻》以及《朝日新闻》等有影响的新闻媒介均以不同形式于2月16日对调查结果 进行了报导。学者专家们均认为,该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代中国青年 的对日意识形态。   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认识调查于1996年12月进行,问卷刊登在当月4日的 《中国青年报》上,截止12月31日,共收到有效答卷10万余份。中国青年报 社会调查中心从有效答卷10万余份中抽取统计样本15000份,在进行了统计 分析后公布了调查结果。在15000份样本中1967年至1981年出生的人 占81.3%。       心想一处:94.9%的人认为日本不宜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继日本如愿以偿地第8次成为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任期1997年─ 1999年)后,日本政府大有借机争取入席常任理事国的想法。在此次问卷调查 中,“您是否赞成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题中,只有少数人(1.6%) 选择了“赞成”,94.9%的人选择了“不赞成”,认为日本不宜成为联合国常 任理事国。答案的数字虽然有些极端,但从某种程度上反应出我国人对日本争取政 治大国地位行动的反感。   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这种担心似乎有一个理论,如果日本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的话,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修改宪法,增大国外派兵人员等行动的发生……   从调查结果中得知,在89.9%的青年担心“日本会走向军事大国”, 97.4%的青年不能容忍“日本否认历史”,99.4%的青年认为,“中国人 应该牢记日本侵华战争那段历史”,中国大概永远不会支持“日本成为军事大国”。 中国的舆论界和教育界也一直表示:日本一天不真正地反省过去,就一天不能放松 对其的监督。     令人深醒:13.8%的中国青年对中日关系选择“好”或“很好”。   在问卷调查的“您对目前中日关系的看法”一题中,只有0.7%的中国青年 选择了“好”,13.1%的中国青年选择了“很好”,选择“一般”的却占了 60.7%,这似乎与所估计的结果相差甚远。   日本对于其二次大战的战争责任,一直抱报着暧昧的态度,始终没有反省过 去:它既不愿承认自己的战败与无条件投降,也不象德国那样自我反省向受害国负 荆请罪,更谈不上主动做出赔偿,所以和亚洲国家之间的鸿沟始终无法填平。而这 也中国青年所不能理解的。25年前,田中角荣与周总理的握手,实现了一衣带水 的两国的邦交正常化。当时中国放弃了对日索取战争损失,然而并没有得到日本政 府的真诚友好对待。近10年来,无论是在参拜神社,散布中国威胁论,还是在修 改教科书问题以及停止日元贷款问题上,日本都没能作出让中国满意的友好行动。 特别是去年的钓鱼岛以及桥本首相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事件的发生,更让中国 人难以接受。   另外97%的中国青年知道“日本于1945年无条件投降”的历史,87. 8%的中国青年能回答出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巨大努力的日本首相为“田中角 荣”。   尽管认为中日关系“好”或“很好”的人仅占调查人数的13.8%,仍有 95.8%的人认为“中日两国的对世界和平有重大作用”,这表明中国青年认识 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85.5%的人认为两国世代友好下去的主要取决于“争 取解决两国历史上遗留下的问题”。今后就要看日本能否走好棋,作为留学日本的 中国人,不希望未来的日本成为一个既没敌人有没朋友的国家。      半喜半忧:近九成的中国青年认为在发展经济方面应向日本学习      96.3%的中国青年认为日本是为了占领市场   邓小平曾在乘坐日本的新干线时说中国适合坐快车,经过百年历史,中国认识 到只有富强才能为人尊重,因此中国必须奋发图强,尽快把自己建设成一个强大统 一现代化国家。   借鉴外国的经验走中国独自的富强之路,已成为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在调查 “您认为我们应该向日本学习的是什么”中,被调查人的88.3%选择了应该向日 本学习其“经营管理技术”,88.5%选择了应该向日本学习“科学技术”, 89.5%选择了应该推广宣传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中国青年能够对日本经济 实力以及工业文化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承认值得欣慰。   然而,在回答“您认为日本企业来华投资的目的”一多项选择问题中,令人遗 憾的是,45.3%的人选择了“向我国转移淘汰的设备”,50.7%的人选择了 “经济上控制中国”,96.3%的人索性选了“占领市场,赚取利润”,只有9. 55%的人选择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另有5.8%的人选择了“其他”。   中国有个比喻:几只羊日子过得很久了,过得平淡了,就引进一只狼,于是就 有了竞争……但去年的天津光荣公司事件发生后,中国人又不得不注意不能用疲惫 的羊对付引进的狼。   虽然近年日本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将本国的比较先进的工业文化带给了中国, 然而这种理解上的隔阂应该引起中日双方面的重视。以免在未来引起某种矛盾。        毁誉参半: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认识调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现代的中国青年并非老一辈人所担心的那样头重脚轻根 底浅,他们拥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在懂得历史的同时能够比较冷静地看世界。国 家的未来,中国青年有能力肩负。   综观此次大规模的民意调查,还应注意到,在被调查人中,只有0.6%的人 曾踏上日本土地,85.6%人的对日信息来源为“中文媒体的新闻报导”,26. 8%人的政治面貌为“共产党员”,另外问题的提问方式仍存有一定的客观因素, 因此不可否认该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此次中国青年对日本的认识调查,无论 从涉及地域、人员职业分布之广,答卷人数之多,答卷人的文化程度之高,还是从 样本选择、分布的科学性来看,都堪称建国以来首次,因此可以说其结果具有权威 性,有很大的信赖性和参考价值。   中国进行的这个不轻松的民意调查结束了,日本何时进行这样的民意调查呢? 有学者言,中日关系就仿佛是一座比萨斜塔,它不会倒塌却永远斜着,永远叫人紧 张。于是我们这些身在国外的中国人和国内的中国人一样永远用紧张的充满关切的 目光注视着身边发生的一切,且心绪难平。 (1997.03.05于日本) ======================================================================== 【百家争鸣】             青山旧在 几度夕阳红                                  陈 吹   一代风云人物邓小平去世了,他的消隐标志着中国自古至今由一个人呼风唤雨 的历史的结束。通过施行改革开放政策而使中国经济短短的十几年有了举世惊叹的 发展等邓小平的主要功绩自待史书评说,这一点由于已成为过去时,似乎无关紧要。 而当前要紧的是邓小平身后遗留的一系列问题,如政局的稳定、经济发展的走向等 等。   虽然邓小平被称作“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成员,第二代领导人的核心”,他的 去世还是同以往毛泽东、周恩来的死不可同日耳语。尽管官方竭尽宣传之能事,大 肆喧染悲哀气氛,但却收效甚微,远远比不上毛周死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铺天盖地 的震动,毕竟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亲身体验到文革的意思,对于这些人 来讲,邓小平的死只是一条重要旧闻。都说“没感觉”、“没什么看法”,显得异 常平淡,官方规定的哀悼日刚过,人们马上又照样歌舞生平,如此的反差反应出年 轻一代务实的独立的思维,以及对政治的关心程度。所为“北大学生打出‘再道一 声:小平您好’的标语”的牵强附会的说法无非是当局一厢情愿给自己制造的台阶, 类似于每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的连贯性,只不过属于政治节目而已。当 今的中国,人们越来越关心“钱”这个实在的东西,关心邓小平死后股票会不会大 跌,物价会不会猛涨,国库券能不能兑现,失业会不会增加,工资会不会拖欠,治 安能不能巩固等现实而具体的问题,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一党专制的国家,由谁 来掌权都一个样,老百姓对此漠不关心,就象通常间所说“反正都是几爷了,谁当 官都差不多”。当然,对邓小平的死感到惋惜的也有人在,就是那一部份既得利益 者,过去所谓被平反的,如今当权的,以及少数“先富起来的”然而,在现在的中 国,称得上富裕的人不过是极少数。   在中国,一个传统的家庭要是父亲倒下了,那么,这个家庭就要散伙了,取而 代之的是儿女们重新组合的小家庭,但在分家的时候往往难免不会产生一些这样那 样的纠葛。共产党执政以来,国家政策老是摇摆不定,忽左忽右,一会儿说这套理 论史无前例,一会儿说那前无古人,很显然是在自弹自唱,自圆其说。所以,邓小 平走了,中国政治权利的重新划分以及由此波及的国家的和平安定已成为一个千千 万万中国人不得不正视的首要问题。在邓小平追悼会上,江泽民语调凄惋,目光茫 然,好像失去了靠山,完全不见了一个国家首脑的风范,与此同时,各种宣传工具 也极力强调“团结在以江泽民为首的党中央周围”这种似曾相识的陈旧口号,暴露 出老江的信心不足,何况他的影响力同邓小平相比相去甚远,所以,江泽民想以诸 如此类的老掉牙的手段来强化自己的地位,借邓小平生前的威望让大家围绕自己, 而他本人却显得力不从心,玩权无术。以前的设计师去了,而老江又不具备邓小平那 样的个人魅力和智慧,因此,中国的政策大抵还是“按既定方针办”。   过去的中国,当内忧外患交加之际,皇帝老二往往总是采取“攘外必先安内” 的令人切齿的消极策略。如今,江泽民也面临着国内外许多复杂而棘手的重大问题, 比如说邓小平制定的象打镇定剂一样的“严打政策”是否要继续执行下去,如果老 是严打,会不会引来民众的反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法失去信心的问题,人们不竟 会问,为什么犯罪行为越打越多。另外象邓小平“留给下一代解决的”、“统一台 湾”、“钓鱼岛事端”等等问题,也对江泽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不管怎样, 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不愿看到自己的祖国由于少数几个人的争权夺利而出现危机, 相信这是所有有良心的中国人的一个共同愿望。 (1997.02.28于四川) ======================================================================== 【旧歌新唱】          《春天的故事》                蒋开儒 叶旭全 春天的故事 难忘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长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雨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 中国 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 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 发表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滋润了华夏故园 中国 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植字 于 颖) ======================================================================== 【日本观察】          “拿来主义”新谈                                  吕 静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和日本人,相当一部份中国人陷入了尴尬的矛盾境地。一方 面,对国土狭窄而小的东戬这国,始终抱着轻蔑甚至敌意,另一方面,对于日现代 化进程的快速,其经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亦属首屈一指,不得不承认日本这国家的 成功。   早在一百多年前,康梁等人效法日本的明治维新而进行戊戌变法,以及清政府 大批派遣留学生赴日,等等。在中国,师法日本,学习日本的思潮和行动就已经开 始。那时候,向日本学军事学科学学医学。中国近代史的有名人物如蒋介石、郭沫 若、鲁迅、李叔同等都曾在日本留过学。一百多年前大批中国青年学子“为求富国 强兵策,强忍抛弃别子情”,肩负救亡图存的使命,雪耻被列强割宰的屈辱,一面 忍受着“老师”的歧视与侮辱,一面向“老师”求取知识与经验,充满悲壮情怀。   中国改革开放后,又开始了向先进国家学习的行动,其中当然也包括日本。特 别是八十年代后期,留日的高潮再度兴起,数以万计的学生只身东渡,赴日学习日 本的先进科学技术管理技术语言文化等等。作为留学生,我们生活在日本这个社会, 能够比较全面深入地观察了解这个社会,因此,除了完成留学的直接目的,在自己 的研究范围领域中有所收获之外,对于日本之所以迅速崛起和发展的原因,也应该 引起我们的深思。日本,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一议。   从全面整体的角度来看日本这个民族,可以发现,这个民族很少有自己独创的 东西。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对于人类社会的贡献,包括精神上与物质文化上, 很难与他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相称。换言之,日本除了“大和民族”及其特有的民族 性,国民性之外,几乎大多数的东西都可以从其他文化,其他民族那里追寻到根源。 公元7─9世纪,日本通过对中国大量派“遣唐使”,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 制度、学术思想、宗教、建筑、语言、艺术,把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唐朝文化 移植到了日本。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日本封闭的国门被洋枪洋炮打开,也同 样面临亡国亡族的命运。日本选择了变革维新的道路,对于蒸蒸日上的资本主义制 度、经济文化、科学也同样采取了拿来主义的政策。从国会议员竞选到声光化电、 教育、艺术、从油画、交响乐、芭蕾到牛奶面包,全面学习西方。从而文明开化, 国力提高,物质殷富,国富兵强。   如果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日本自然和四大文明古国不可同日而语。但 是,日本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适时地抓住最关键的机会,把东西世界中,古代近 代世界中两个最灿烂的文化接受下来,为自所用。而且这种对优秀文化的追求的热 忱执着,甚至到了发狂的程度。当日本接受了这两种文明之后,并把他们溶入到自 身肌体的时候,它,也成为先进文化的拥有者。也许它没有创始者那样的智慧和艰 辛,但是,这种善于选择和善于学习,同样具有历史意义。从另一个层面上说,这 种方式恰恰是人类走向进步的最好方式,也是唯一的方式。美国近代人类学家罗伯 特路威在他的文明与起源一书中阐述了他的著名理论:文明是一件百衲衣,是由每 个地区,每个群体的文明拼凑起来的。一个完全圉于自己创造的文明的民族,永远 只是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闪光。一个最有眼光的民族或群体,最懂得如何享用文明 的成果。   综观日本民族的发展史,发现它始终采取了“拿来我用”的方法。一旦发现已 不如人,一旦发现别人优于自己的时候,便立即投入全身的精力,心力去学习,直 到完全变为自己的东西为止。日语中“MI NI TSU KE RU”的一词, 非常形像地表达了这种内涵:把从别处学到的东西,溶入自身的肌体,成为自己的 一部份。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来看,“MI NI TSU KE RU”在被广泛 使用的时候,正是日本民族中“拿来我用”精神的肯定和反复地被强化。正由于日 本民族对外部世界的善于鉴别,善于吸收,才使它摆脱了落后,并有了今天的辉煌。 不管怎么说,日本民族的发展史,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事实上,现在要不要向日本这样的国家学习这一类问题,早已有了定论。但是 笔者认为,日本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这个民族以敏锐的目光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以 忘我的状态学习别人的这种精神。如果我们把日本民族中的这种精神也学到手的话, 那么,中国国富民强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 【身边世界】              街                                 吉冈 忍   我的家在东京的新大久保。附近一带堪称新宿区里外国人、尤其是亚洲人最聚 集的地区。   在这儿附近,泰国、韩国、缅甸等民族餐厅很多,商店街的街头广播喇叭中时 常会传出英语、汉语、韩国语的广告说明。据说方圆1公里之内,为外国人开的日 语学校不会少于一打,因此外国学生专用的宿舍也有。我想,每一栋公寓里,一定 有外国人住。   前些天的一个深夜,我骑着摩托车正要拐弯,一不小心差点儿撞上卖面条的摊 床车。   “对不起!”我这么说。   对方回答:“Sorry!”。原来拉摊床车的,是位从美国来的年轻黑人。   说实在的,我很喜欢这样的街。因为她经常使我感觉到,自己在旅途中。   大约是20年前,我曾经跟一些来自东南亚的年轻人有来往。在他们的谈话中, 我了解到:他们的大部份是为了逃避战争,先去台湾留学,然后申请旅游签证来日 本的。战争使他们无法与于家人团聚,台北也没有为他们留有工作。后来,他们认 为举办奥林匹克的东京会为自己带来好运气,就到这里来了。   年轻人总是给人一种疲惫不堪的感觉。也难怪,在餐厅里洗盘子、在酒巴间当 服务小姐、在深夜修马路、为公司打更……他们是用健康做本钱去赚钱的。有位老 挝人因为租不到便宜的房子,所以坐着环城的山手线电车,转上几圈儿睡一觉。还 有一位越南小伙子说,他们朋友十人共同住在六叠一间的公寓里。   不久,由于进行资格外活动(劳动时间过长)或非法滞留,他们被揭发而拘留。 当时,日本政府并不承认他们是“难民”。   我跟一位认识的律师朋友商量,帮助他们向政府申请“难民”资格。后来,因 为有了“日本应该接受更多的难民”之类的国际舆论支持,他们终于如愿以偿,被 认定为难民,获得了在日定居权。   几年后,一个元旦,在我家附近,偶然跟其中一个年轻人碰面。他对我说,他 一直在印刷公司里工作,而且现在已经习惯了日本的生活。看得出,他一定很努力, 他的日语已经说得相当流利。   “不过,……”,他继续说:“我还是不喜欢元旦。因为有一种被日本人遗忘 的感觉。”   “为什么呢?”   “不管是公司的同事还是朋友,他们都回到老家去了。即便有人留在东京,他 们也是忙于跟家里人一起,或是同旧友开新年会,根本没有精力顾我们这些外国人。 我想日本人的元旦是相当封闭的。因此到了元旦,我喜欢来这儿转转,寻找一下对 往事的回忆。”   不知不觉地,又过了十几年。   有趣的是,最近我从在东京一家电视台工作的中国人的嘴里,又听到了同样的 话。   她说:“我不喜欢元旦。因为一到元旦,日本人的朋友都突然消失了。真是寂 寞!”   她长得很漂亮,平时非常受欢迎,总是给人一种甜甜的微笑。但是,当她谈起 日本的元旦的时候,表情真是很寂寞。   的确,特别是在年末年初,在我们的街上,外国人似乎比平时更多。   除夕傍晚,如果你乘坐JR山手线,一定会发觉车厢里很空荡──要回家的人, 早就不在了;不回家的或本来出生于东京的人,也忙着回家做过年的准备。据统计, 除夕傍晚山手线电车的乘客有一半是亚洲人。   于是,到了新年,漫步在元旦气氛很浓的街上,我总能欣赏到一幅不常见的风 景画:聚集在开店前的PACHIKO的是伊朗年轻人;无人自动洗衣房里,一边洗 衣服,一边晒太阳是中国留学生;在快餐店里占着靠窗户的座位,闲而聊天的是泰 国姑娘们……   平常,不论是日本人还是外国人,大家都无意识地在这条街上一起生活。通过 这条街,虽然还是模模糊糊,我体会到了“国际化”──我们日本人一直所提倡的 这个单词所含蓄之内容的浅薄性。 (原载《东海国际新闻》1997年1月15日号 谷 颖 编译) ======================================================================== 【游子心声】                归与不归                                  高 祥 编者按:该文摘自1997年2月12日的《经济日报》。作者现年36岁,中国 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1995年留学澳大利亚,攻读博士学位。尽管他对留学、 移民、择业回国的所思所悟受其留学环境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某些见解仍 值得留日中国人的思考。   我留学澳大利亚已近两年,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积累使我对中国留学生在此地 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和感受。我的看法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留在国外没有回国好。 起码像我这种人,留在这里绝没有回去好,除非你运气很好,能找到一份好工。我 是到处兜售我的观点。真的,就我现在的思想状况,我如果今天毕业,明天肯定回 国,而且我觉得我的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但是,持我这种观点的人非常少。有的 朋友对我说:“你有这种看法,简直不可思议!”或许,有人以为我是唱高调,不 说心里话,因为这里的国内来的留学生首要话题就是如何想法搞身份、留下来。现 在澳大利亚比较难留,大家便一窝蜂都往加拿大移。   说实话,大家不理解我,我对很多人的这种移民热情也有点不了解。在留下来 的人中间,基本上再也听不到国内年轻人那种谈理想谈抱负的声音了。对于绝大部 份人来说,只要有份工作能维持生计就算满足了,根本不再谈什么事业、理想。在 澳大利亚,先后留下了几万名中国留学生,听说有找上好工作、过得比较好的,但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人过的是不尽人意的。比如,我的第一个房东原为云南大学讲 师,1989年前来作访问学者,后来在悉尼的一所大学读了会计专业的硕士,毕 业后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先开了两年多的出租车,后来经人介绍去了香港 一家公司。他跟他爱人都已四十多岁了,孩子还不到三岁,现在长期分居,一个在 澳大利亚,一个在香港。他爱人在这里既要带孩子,还要打餐馆和缝纫两份工,忙 得象农忙时节的农村妇女一样,家里乱得一塌糊涂。年纪不算大,却从来不知道打 扮自己,住的房子是租的两居室,可还要找房客分租一间,以减轻负担。   我们法学院除我之外,还有几位国内来的,有的现已毕业,有的仍在读。其中, 一位原为北京航空学院硕士毕业,先去新西兰读工科博士,后移民澳大利亚,来澳 后在我们学校又攻读法律本科,毕业后去了一家很小的华人开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而他所干的全是人家大所不干的边角活!另一位原为西北法政学院讲师,来此作访 问学者后转读硕士,毕业后自己什么工作也没找到,最后还是经另一位同学帮忙找 了一份清洁工,一份洗衣工。还有一位我来时已经毕业,据说是上海海运学院学法 律的,毕业后来澳,在我们学校读的海商法硕士,硕士毕业后跟没读书前的工作差 不多,只不过由原来的厨房帮工变成了炒菜的大师傅!现在跟我一起作博士的一位, 原为复旦大学的法学硕士,来这里又读了一个国际贸易法专业的硕士,一直靠作清 洁工维生,他将来的出路如何,现在还难说。据说,有一位已经毕业的医学博士也 在作厨房杂工!我相信,这些人要是回国,放下架子,把在这里的那种什么苦都能 吃的精神拿出来,日子过的一定比现在好。真的,我觉得在目前国内的人都还拼命 想出国的情况下,所有出来的人,包括那些偷渡出来的,都是比较能折腾的。他们 要是回去,脚踏实地的干,你说能去干这些杂活吗?   留在这里的人活得也挺累。我的一位朋友,他明明是在做清洁工,可朋友问他 干什么,他说在一家运输公司工作。他倒是没说错,因为他是一家运输公司的清洁 工!我看全世界的留学生恐怕都差不多。反正我知道加拿大的工作比这里还难找。 我们这里有一对夫妇,据说男的是我们学校学冶金的博士,女的在国内是医生,早 已移民加拿大,可两口子一直不过去,在这里拼命打烂工,女的在一家香港人开的 餐馆里卖点心,男的在一家超级市场里上货,据说怕去了那边一时没工活不了。   那么,为什么许多人愿意留下来而不愿意回去呢?经常得到的回答是这里似乎 没有国内的那污七八糟的东西,这里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但依我看,这似乎是一 种理由,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反应了一种现实,表达了人们对国内腐败现象的 不满。但这似乎有不能算是一种理由,因为这里也绝不是世外桃源。很明显很现实 的例子就是在这里找工作也得凭关系,没有关系也很难找到工作。还有一个近一年 来几乎天天上电视的例子,就是新南威尔士的警察队伍因为腐败得太厉害而不得不 从英国招来一警察总监以利整肃!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主流社会有没有、有多少污 七八糟的东西,这里的人际关系有多么复杂,许多留学生根本了解不到也无从感受。 像有的人,整天呆在厨房里,老板骂死都满脸堆笑,生怕被炒了鱿鱼,人家如何腐 败他怎么能感受得到?所以我觉得这只是一种借口。   留下来的另一个理由是这里赚的多,生活过的比国内富裕。是的,与国内工资 比,如果把这里赚的澳币一分不花换成人民币哪是多,打烂工也比国内赚的多。可 是,这里赚的钱要在这里花。要是一直打烂工,肯定一辈子得过苦日子,因为打烂 工的工资一年下来只有这里平均工资的一半,有的甚至连一半都不到。再说,就是 收入再高,整天呆在厨房,把自己十几二十学的知识全抛脑后,那有什么意思?也 有人说,大家之所以要拼命留下来,是因为这里生活环境好,城市基础设施好,空 气也新鲜。这里许多方面比国内发达是事实,但是如果一辈子干那种自己一看就头 疼的活,阳光再明媚,空气再新鲜,那有怎么样呢?   因此我觉得很多人不是不想回去,而是回不去。中国人太好面子,不想回去是 因为觉得自己浑得不够好,回去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与国内对留学人员在国外的生 活状况的报导的不全面有很大关系。国内一提某人回国,多数情况都会说他是放弃 了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而回去报效祖国的。其实,出来一了解,对于绝大多数人来 说,要拿到“优厚的生活待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这种不完全的报导无形 中给很多想回国的留学生增加了很重的思想负担,使他们不敢回国,因为他们的实 际情况与国内人的期望值差的太远。于是,有的人出来许多年,连临时回国都不敢, 因为回去实在拿不起那么多的钱来称面子。在国内那种高期盼的气氛下,有的回去 也是出于面子上的事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不敢说国外的不好。否则怕人家说别人 都过的好,就自己过的不好,是没本事在国外混才回去的。   回不去的另一个原因是很多人对回去的前途没有信心,怕回去万一过的不如现 在,再想出来就不容易了。于是,就这么一天天保持现状地混下来了。是的,回去 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家属的安排问题,诸如此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没底的。 再者,人大都有一种随大流思想,人家都移民,而我为什么不移呢?国内有很多人 拼命想出来想出来还出不来呢,而我既然出来了,干嘛要回去?但是,我始终觉得, 与其在国外混日子,不如回去干点事。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回去自己是主人,而 在国外生活得再好,也老有一种的感觉。因此,我是呆在这里时间越长,对这里的 情况了解得越多,回去的决心就越大。即使我不是公派而是自费留学,我也一毕业 就回去。不过我常想,要是国内能在宣传上改进得更全面一点,减轻一点回国人员 的思想压力,在政策上制定得更完善一点,能减轻一点归国留学生生活上的后顾之 忧,那于国家个人都有好处。目前,国内在很多方面急需人才,而自己国家培养的 很多学有所长的人才却流落在外,被白白地浪费掉,这对国家来说是一大损失。事 实上,吸引一个人才回国,肯定比小学开始重新培养一个人要来的既快又和算。 (于 颖 植字 原载《经济日报》1997年2月12日) ======================================================================== 【至爱亲情】                苦难压来时                              邓德丰 宋丽杰          “娃们,以后你们可要骨肉同心啊”   1975年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黑龙江省中部的一个小村庄里,乡村教师刘 福忠一家又添了一个胖小子,排行老三,取名刘正来。   小正来长得异常健壮,刚满8个月就能战战兢兢地走路了。然而好景不长,有 一天他跌倒后便再也爬不起来了,一直到3岁他才学会走路,两脚歪扭,步履蹒跚, 长得比同龄人矮了一大截。夫妻俩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他们最疼爱的这个老三 也患上了大骨节症,而在此之前,小三子的大哥、二哥都遭到了相同的恶运!这个 令人生畏的地方病恶魔第三次揉碎了刘福忠夫妇的心。   为了逃离这可怕的地方病,刘福忠夫妇带着满心的创痛,含泪举家迁回辽宁省 庄河市布云山乡先锋村老家。此后,他们在老家生下小女儿刘晓玲,她幸运地成了 这个家庭中唯一摆脱大骨节症的健康孩子。   几经折腾,家道中落。刘福忠怀着对儿女的赎罪心理拼命劳作,希望能为孩子 们更多地留下财富,然而苍天无情,1992年,年仅47岁的刘福忠因患胰腺癌 不幸去世,留给妻儿7000多元债务。1994年,刘福忠妻子刘元英积劳成疾, 因患冠心病也撒手西去。又为这个苦难之家欠下4000多元债务。临终前,泪眼 朦胧的她望着三个侏儒残儿和一个弱女,万般不舍地说:“娃们,你们的爸妈没本 事,不该养你们啊!你们以后可要骨肉同心,好好照顾自己啊!”        “兄弟们,读书去吧,家中有我呢”   其实早在父亲病重时,老大刘正阳就硬挺着他那不足1米30的身躯一步一晃 地下田劳作了,种田、养猪,可是,体弱多病、身材最为矮小的他的确能力、气力 有限,一年下来的收入连他自己也难以养活。为了糊口,念初二的老三刘正来和念 高一的老二刘正先也一起簦学到乡福利厂上了班。那一年,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媪婵 的刘正来为自己偷偷地改了个好听的名字──刘水。   细心的刘水发现,二哥在休息时常常悄悄地捧起他心爱的高中课本。一天夜里, 小哥俩有了一次倾心长谈。刘水拉着比自己还要矮1公分、两条腿一长一短的二哥 说:“哥,我身体比你强,你还是去读书吧,咱家人矮志气不能矮,累死累活我去 供你!”二哥心头一热,泪水滚滚:“弟呀,我就是想挣钱再回去读书啊!”第二 天,在刘水的鼓励下,二哥背着书包重新返回了学校。   母亲病重的日子里,二哥正进入紧张的高考复习阶段,家里经济困难重重。亲 友们担心正先考不上,浪费了钱财,又怕考上了,他的身体弱念不下去,好多人都 劝他不读算了。刘正先苦恼异常,他给刘水写了封长长的信,倾吐了心中的苦恼。 刘水接信后,立即找人借了100元钱,请假赶到学校把钱塞给二哥,他流着泪 说:“二哥,你要考!我们兄弟三人不能都靠人家同情、帮助生活啊!”二哥终于 坚定信心上了考场。   正先考完最后一科,赶到医院,跪在母亲的床前。母亲用极其微弱的声音问 他:“能不能考上?”正先满怀信心地答道:“能!”。久病的母亲苍白的脸上终 于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一个多月后,正先被长春大学录取,而此时母亲早已安然入土。录取通知书收 到的那天,兄妹四人一齐长跪在父母坟前,大哥流着泪说了声:“爸爸,妈妈,正 先考上大学了,咱家也有了大学生了啊!”说完兄妹四人抱在一起大哭起来,路过 此地的乡亲们看着他们也都流下了眼泪。   二哥临行那天,亲友们都来送行,大家给他凑了2000元学费,刘水把刚发 到手的400元钱工资一分不剩地交给二哥:“二哥,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哩, 以后每月一发工资,我就给你寄钱去!”   小妹刘晓玲一天天长大了,懂事了。家中唯一健康的她,刚满16岁就长到了 1米60。1995年,刘晓玲看到三哥的负担一天天加重,她说啥也不读书了, 整天催着刘水带她出去打工,挣钱养家。刘水拗不过她,只好带上她,但由于她年 龄不够,厂里不收她,于是她就帮哥哥在车间里打下手。每当在车间里看到默默替 自己做活的小妹,刘水的心里就不是滋味:妹妹啊!你不该在这里,你应该去读书 啊……然而,每当他规劝的话一出口,小妹就倔强地回绝:不!   一天,厂里因停电停产,刘水突然发现小妹不在身边,连忙四处寻找。在女工 宿舍,刘水看见小妹正在床上痴迷地翻弄着书本──同宿舍的女孩子们像出笼的小 鸟一样上街玩去了。   看见二哥来了,小妹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哥哥,我要读书!”兄妹俩抱 在一起大哭了一场。擦干眼泪,刘水感到欣慰──这才是我的好学上进的好妹妹, 第二天一大早,刘水便把妹妹送回了老家。   如果刘水从此就简单地重复着挣钱资助兄妹读书的日子,本文到此也就该结束 了。然而,生活对他的磨难和考验远未结束……            “我好了,我又能上班了”   这几年,刘水辗转四方打工挣钱,先后到过庄河、金城等地,饱尝了生活的艰 辛。由于他身材矮,许多单位都不接受他,有好几次,他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可 做了没几天,企业便破产了,一分钱的工资也拿不到。即便是这样,他每月也一定 要给二哥和小妹寄去共150元的生活费。   1995年3月,刘水冒冒失失地闯入了大连普兰店金龙服装厂。这是一家合 资企业,对员工的身高、长相一向看重,但厂长于金玲在得知这个身高仅1米40 的残疾青年竟供养两个读书的亲人后,她马上收下了刘水。   他被安排到了二车间,操作双针机,卡拉链、卡止口、卡后背,但厂里却给了 他较高的工资。面对工厂的关爱,刘水拼命工作,尽心尽责,他的心中对未来充满 了希望。谁知,意外的灾祸却在悄然降临……   1995年5月,刘水突然发觉一双胳膊渐渐不听使唤了。他想,也许是累乏 了,过几天会好的,谁知他的症状却一天天加重了。最后发展到双臂发麻,动一下 就钻心的疼,但他悄悄地忍着,这是什么怪病啊!我可不能停下,二哥和小妹还在 等着用钱啊!   车间主任于金芳也发觉了刘水的一些反常现象,这天,她走到刘水跟前特地停 下了脚步。啊,刘水的左手虎口肌肉怎么不见了!于主任撸起他的胳膊一看更呆了, 双臂已瘦骨赓饫──严重的肌肉萎缩!车间里的100多号人震惊了!   快送刘水看病!刚刚从外面赶回来的于金玲厂长吩咐道。刘水被送到医院的当 天下午,于厂长专门召集了一次紧急会议,专门研究刘水的治病问题。于厂长眼含 热泪地说:“刘水这孩子多不容易啊,我们不帮他谁帮他呢!他的一双胳膊没了, 他的两个读书的兄妹不也完了?”很快,他们议定了方案,一待刘水开始治疗,就 发动全厂职工捐助他……   然而,就在全厂人都在为刘水牵挂的时候,他却在第二天早上失踪了!原来, 刘水对自己的病情早已了如指掌。前不久,工友刘作绪曾带他去大连市内医院看过 一次。大夫看过X光片后使劲盯了刘水一眼,良久没有言语。机灵的刘作绪把刘水 拉到一边,偷偷去问病情,大夫心情沉重地告诉他,这是不治之症,弄不好下半生 只能在病蚩上度过。这些话被躲在门外的刘说听得一清二楚。   第二次诊断与第一次完全一样!刘水的心伤透了,他想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呢, 我真舍不得我的二哥和妹妹,我是要看着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呀!这病既然治不好, 何必去拖累厂子和那些善良的工友呢!   就在普兰店金龙服装厂为刘水联系好医院和手术大夫、并为他捐助了近万元的 资金四处寻找他时,刘水却悄然回到了庄河老家。在庄河市12中教书的三舅知道 刘水的病情后,差点急疯了。要是刘水就这样病倒了,他这四个外甥孤儿怎么过 呀!他四处求医问药,可是医生面对大连市医院所做的结论,都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情急中,他径直找到庄河市医院的院长,流着泪详细介绍了刘水及其一家的情况。 院长听着听着眼泪也跟着流了下来,他说:“你放心吧,我尽我的全力!”   依庄河市医院的力量,对治愈刘水所患的这种神经性肌肉萎缩症是毫无办法的。 他知道,以刘水这样的家庭经济状况,去大城市四处求医根本治不起,因此他一边 在本院的能力范围内,尽量为刘水作治疗,一边利用去大连、沈阳出差的机会四处 向专家、教授求助。1995年8月,院长终于打听到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的一位教 授对治愈这种顽症有独特方法。于是立即驱车前往拜访,并以医院的名义盛情邀请 他去庄河医院为刘水实施手术。8月中旬,老教授在庄河市医院为刘水成功地实行 了手术。然而尽管庄河医院对刘水的医疗费用作了最大程度的减免,刘水一家的债 务因此还是添了4000多元。   1995年10月的一天,刘水突然满面笑容地再次出现在大连普兰店金龙服 装厂内,工人们一见到他都沸腾了,望着如此关心他的工厂领导和工友们,刘水激 动地哭了,他一个劲地说:“我好了,我好了,我又能上班了!我真怕我成了废人, 那我的二哥、小妹可怎么办啊!……”           “爸爸妈妈,我好难啊”   刘水在生病期间,一直没有把自己生病的消息告诉远在长春读书的二哥,怕影 响了哥哥的学业。出院前三天,他抑制不住内心喜悦给二哥写了封长信,告诉他自 己得了一场大病,现在康复了,要他别挂念。   三天后,刘水出院了。他忽然埋怨起自己来,自己病好就好了,干嘛要告诉二 哥呢?二哥对自己感情最深,他要是不相信,为自己担心怎么办?一不做,二不休, 刘水乾脆上街买了两斤水果,登上了去长春的列车。   再说,这天远在长春的刘正先一上午就收到了信,他看完信眼泪便哗啦啦掉下 来了。中午他哭着对同学说:“我真不是一个好哥哥!本来应该是我去打工供三弟 读书的呀!他要是有个好歹,我也不活了!”晚上,都转钟了,刘正先依然在床上 辗转难眠。   凌晨1点多钟,刘正先的宿舍门突然响起了敲门声。他一骨碌起床拉门一看, 竟是满面含笑的三弟刘水站在门口。他一把抱住三弟,“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这 一晚,小哥俩小声高兴地唠叨到天亮。第二天,正先带着刘水上街转了转,照了两 张相,下午4点,刘水便匆匆踏上了南去的列车。   刘水哪里敢在二哥这多耽误啊!他的肌肉萎缩症已治愈,但是几年省吃俭用、 饱经风霜的生活,使20岁的他过早患上了胃溃疡,新近又得了胆囊炎。念初中的 妹妹要住读,每个月必须要再多给她50元;二哥下学年的1000元学费也没有 着落。现在家中的债务已增至11000元,可是这一切,刘水都悄悄瞒着二哥和 小妹。他把一切苦难都咽在了不足1米40的身躯内。他要抓紧每一天时间去打工, 去赚钱,去帮助他的兄妹圆那艰难的读书梦!   刘水那一阵经常梦见父母。有一天,他梦见父母站在山尖上问他:“来儿(他 的小名),哥哥妹妹都还好吗?”刘水在梦里大哭着喊道:“爸爸、妈妈,我好难 啊”说着就要去追他们,结果连人带被滚落到了地上……   刘水身残志坚,默默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资助兄妹读书的事迹,一直感动着他身 边善良的人们,金龙服装厂从厂长于金玲到普通员工都始终关怀着他。他病愈返厂 后,厂里专门拿出了一笔钱作为刘水的医疗补助,让他偿还了一部份债务。刘水一 家的情况被大连市的一些新闻媒介报导后,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普兰店市政 协委员卢士国同志将自己的300元稿费赠给了刘水。1996年初,辽宁省朝阳 市工商银行经营部的李杰文、孙殿元给刘水寄来了200元钱。1月9日,辽宁省 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工商银行行长张连成和职员冯辉专程赶到金龙服装厂,为刘 水捐赠了2000元钱……   人们的爱心像冬阳一样温暖着刘水的心灵!   刘水啊,我们祝你一路平安! (桂侯植字 原载《知音》1996第4期) ======================================================================== 【人生感悟】            为理想造句                                萧 萧   理想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理想是火,点燃了奄奄一息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者独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领我们走向黎明。   理想是黎明,天要亮未亮,我们一起等待朝阳。   理想是可以期待的那一颗朝阳。   我试着为理想造句,发觉一切都那么美好,充满了希望,无论是石、火、灯、 路,还是黎明、朝阳。   是不是因为“理想”二字本身就富有积极思考的意义?如果是,那任何人心中 都该有自己的理想,从1岁到101岁,为自己绘一张未来的蓝图。   1岁时,单纯的期望父母的怀抱,11岁时,喜欢玩具,21岁了,与我相吸 相引的人在那里?   41岁了,仍有自己的理想,期盼事业的廨峰,期望一切山海平芜,或者领悟 人生的道理,心中长养一分春;或者,所爱尽在眼前,平安就是福;或者,小小的 理想:小小的一座可以爬的山,小小的一块可以种的田,小小的一段可以回味的秘 密。   可能41岁的人期望山宁海静,可能71岁的人企图东山再起,这些都不妨碍 91岁的人仍然有跃跃欲试的心,勃勃然然相飞的意愿。   我试着造颓丧的句字:   理想是永远到不了的远方。   理想是永远航行不到的彼岸。   理想是一盏漂忽的灯,诱惑我们跌入失望的渊谷。   可是,很快我就会为每一句话找到更有力的一块反击的跳板。   理想是永远到不了的远方,但我们要相信远方。   理想是永远航行不到的彼岸,彼岸一到,此岸变彼岸,我们仍有理想,有方向, 有努力以赴的彼岸。   理想是一盏漂忽的灯,诱惑我们跌入失望的渊谷。这时,不妨休息休息,望着 漂忽的灯想着星星……   我在为理想造句。 (1997.02.21于日本) ======================================================================== 【行航寄语】             禅的故事                                  谢明洲   一次,有人问大珠禅师:“如何才能算大呢?”   禅师答道:“大。”   又问:“多么大?”   师曰:“无边际。”   此人又问:“如何才能算小呢?”   禅师答道:“小。”   问:“多么小?”   师曰:“看不见。”   便又问:“大无边际,小又看不见,究竟何处是?”   大珠禅师反问道:“何处不是?”   读书者语:所谓大小,乃相对而言。大至无边际,小至看不见,此为极端极致。 偏偏有钻牛角者要寻大觅小却不知何处是!大珠禅师一语中的:那里又不是呢?            糖饼与「唯识论」   睦州禅师问弟子僧正:“会讲「唯识论」么?   僧正说:“不敢,只是幼年时读过。”   睦州禅师便拿了一个糖饼,将其掰成两片。问僧正:“这是什么?”   僧正无语。   睦州禅师问僧正:“唤做糖饼是?不唤做糖饼是?”   僧正答道:“不可唤做糖饼。”   睦州禅师却叫过弟子沙弥,问之:“来来,你唤做什么?”   沙弥答道:“糖饼。”   睦州禅师说:“你也讲得「唯识论」。”   读书者语:一个糖饼,囫囵着是糖饼,掰为两片,仍是糖饼。这么一个简单浅 显的道理,未悟其义者何止僧正一人!              生与死   弟子问神山僧密禅师:“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   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   弟子说:“我不曾死过,也不会,请师父明示。”   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死。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 是怎么一回事。”   读书者语:你既不曾死过,又不会死,硬要谈死,必是信口开河,胡言乱语。 故而僧密禅师要弟子亲自死一回,便可知道死的奥妙了。而真正死过的人,还如何 说得出关于死的奥妙呢?所以,世界上至今恐怕也没有真正的关于死的体验可言。 如果说有,一定是欺人之谈,绝不可信。                      (方方植字原载《山东青年报》) ======================================================================== 【交流点滴】              归国考察三则                              赵 辉 许林兴         一、在日留学人员上海交流考察活动   以赵辉为团长、杨金宇为副团长的第四届在日留学人员上海交流考察团在新年 的1月2日和3日二天访问了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并与上海市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流 座谈会。1月2日上午,归国考察交流团团员与日本友人(合计28名)在上海市 归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访问了上海浦东张江高技术园区。张江高 技术园区开发公司的副总经理以及张江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中心的经理向我们介绍了 张江高技术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将来的计画,并向我们介绍了张江高技术园区对留学 人员企业实施的优惠政策,园区大力欢迎高新技术的投资开发项目。我们参观了园 区内的留学人员企业并相互进行交流。下午参观了上海松江薪薪学子园,上海薪薪 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向我们介绍了园区的发展规画,投资环境及住宅环境。园 区内现有注册高科技开发,贸易、及服务性等各类外资企业、留学人员企业、民营 企业300家以上。   1月3日下午在上海市侨联,交流团团员计30人与市侨联、市科委、市外经 贸、市人事局、市高教局、市公安局、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等计12人进行了交流恳 谈会。就相互关心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意见交换。特别是外国就职的中国人的年金保 险问题,将来归国后的养老金问题等,希望政府与各关系国签定相关协议。对日本 二战时残留的化学武器问题、入国抽血问题等向政府侧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就归国 工作问题、带多子女归国后的户口问题、归国技术交流与合作问题、在上海设立留 学人员企业的问题等等向政府各部门进行了请教。政府各部门向我们就有关问题进 行了回答。对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并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在对留学人员 相关的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解决方法。在一定程度向政府侧反应了在日留学人 员的声音。   1月3日夜,在上海市人材交流中心与上海市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号联合举行 了第一届留学人员对归国优秀留学人员的发奖活动。我们归国考察交流团向上海 10所大学的10名归国优秀留学人员发了奖。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的责任人介绍 联谊会的宗旨、活动内容,并欢迎留学人员以各种方式为国服务。接着进行了联欢 恳亲会。参加此活动的有上海市政府、市人事局、上海市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的人 员、新闻界、工商界、学术界人士、以及受奖的归国留学人员,考察交流团团员及 家属和亲友共计150人左右。联欢恳亲会上、上海浦东开发协力会的李明会长向 与会者介绍了协力会的活动。杨金宇和赵辉向关系者分别介绍了在日中国科技者联 盟和全日本中国人博士协会的活动。就中国的高新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等的协力、中 日两国间的学术共同研究计画、情报交流和交换的促进等进行了说明。并就今后的 相互交流与协力交换了意见。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有线电视台在当夜的 新闻节目里对本次交流活动进行了报导、上海的主要报纸也在翌日进行了报导。 (文责:赵 辉)         二、与浙江省的科学技术交流活动   在日科学技术者归国学术交流团于1月4日在上海与浙江省关系部门进行了学 术交流活动。   1月3日浙江省政府以李老师为首的关系者一行来到上海参加了当晚与上海市 关系者一起举行的联欢恳亲会。1月4日与我们学术交流团一行4人(东京工业大 学的陈、日本医科齿科大学的陈、日本光电(株)的杨和NTT DoCoMo的 赵)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交流内容是音声信号处理、GPS、光通信、移动通信 的四个技术领域。我们还介绍了在日中国留学人员组织,全日本中国人博士协会以 及在日中国科技者联盟的情况,并就今后的交流和合作交换了意见。   李老师等向我们介绍了国家的“九五计划”和“863计画”,对留学人员的 人才需求及浙江省的对策等。还介绍了中国工业的现状,特别是国营企业的严重现 状,企业希望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产品生产的先进技术。希望我们能在引进外国 的先进科学技术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方面进行协力和合作,并在科学技术方面进行情 报交换和交流。(文责:赵 辉) 三、中日科学技术交流讨论会   由「中日科学技术交流促进会」主弁的第一届中日科学技术交流检讨会经过一 段时间的积极准备,于1997年2月22日在中文导报社如期召开。来自就职于 日本各大公司及大学的9名参加者出席了这次科学技术交流检讨会。会上,各参加 者就日本和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将来趋势,及留学人员所能起的作用,对中 国高新技术发展的促进(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光通信、半导体、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等发表和交换了各自的意见。与会者一致认为:面对日新 月异的高新技术发展、要想充份地发挥留学人员的作用,单靠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 够的。在日广大留学人员只有通过密切交流,取长补短,并积极和国内同行保持紧 密合作,对国内最新现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较好的效 果。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挥自己所长,为国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我们 应有的贡献。同时,大家还认为:在现阶段,「中日科学技术交流促进会」将主要 采取每月举行一回左右的交流检讨会形式来促进会员间的相互了解及在日中国科学 技术者在各个科技领域间的知识交流。本会还将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和国内外有关 部门及协会的交流和合作。   在第一次中日科学技术交流检讨会举办期间,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不幸逝世。因 此组委会临时改变了科学技术交流检讨会的原定日程(下午1:00-下午4: 00),下午3:00以后,参加者全员到大使馆参加了小平同志吊唁仪式。以 「在日华人计算机俱乐部」,「在日中国希望工程基金」,及「中日科学技术交流 促进会」的部份在日留学人员的名义,向小平同志遗像敬献了花环,并以上述名义 向大使馆工作人员提交了由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转的致邓小平同志治丧委员会主任委 员江泽民主席的吊唁信。吊唁仪式结束后,又进行了2小时的自由交流会。与会人 员一致认为这样的交流非常必要,今后将以每月一次的频度继续进行交流。 (文责:许林兴) ======================================================================== 【体育之窗】               牛年说“足球”                                  韩 东   1996年可以说是中国足球最昏暗的一年,国家足球队又兵败阿联酋……   如果是牛年说“牛”,那就好写多了,光现成的就有不少,牛气冲天、牛刀马 面、牛刀小试、牛饮鲸吞等等,可谓俯拾街街皆是。   可是一说起“足球”来,就有些犯难了。据说在国家体委将甲A球员召集昆明 海埂封闭训练期间,转悠了一个月的新闻记者们,成天都无所事事,百无聊赖,那 么,我这个身处国外,且对国内体育信息不灵通的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在中国,足球让人们吃尽了苦头,每次大赛都是满怀信心而来,丢尽颜面而去。 这种周而复始的“定式”使得每一位关心中国足球的心脏受尽了考验,到头来虽不 至于心若死灰,谈“球”色变,可也确实有些麻木不仁了。   前些天回国时,观看了一场中美足球对抗赛。留学巴西的“健力宝”小将的表 现让人欣慰,从中又仿佛看到了中国足球的一线曙光。只是高兴之后希望这次的 “强心剂”是真货。   万事都有一个循环过程,但愿中国足球能在牛年里去去晦气,使中国的足球由 “熊市”转为“牛市”,让咱中国“股民”也能大发一笔国际“横财”。   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厢情愿,最终结果如何,还要等年首终“收盘”方能见分 晓。 ======================================================================== 东北风 责任编辑:张路煜 新闻编辑:杨克俭 校对:项元整     主  编:侯 波 订阅请寄:comc-gb-request@come.or.jp(GB版)      comc-jis-request@come.or.jp(JIS版)      并请在Subject栏注明:subscribe      (停订地址同/Subject栏:unsubscribe) ======================================================================== ◎华声和语:COM日语周刊 ◎网络技术文摘:COM中文电脑技术讨论组、不定期刊 ======================================================================== COM编辑部总编:徐 挺     网络维护:钱 飞、吴南健、横山隆志 电子信箱com@come.or.jp WWW http://www.come.or.jp/ FTP ftp://ftp.come.or.jp/pub/com或ftp://cnd.org/pub/e-pubs/dbf BBS NIFTY-Serve 中国论坛(GO CHINA) MES8,LIB2 ======================================================================== ★诚至感谢阅读本刊★衷心欢迎来稿来函★ ̄ ̄COM编辑部(com@come.or.jp) ========================================================================   《东北风》是由志愿者团体COM编辑部非营利编辑发行的中文总合性杂志。 所刊载的文稿主要来自读者投稿和摘自海内外中文刊物。本刊所载的任何稿件均不 代表编辑或COM编辑部的观点。非营利目的的转载,印刷及再发送本杂志的文章 可以自由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