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qQQQQq m + + + + + + m ─ ⊙ ─ fqQQQQQQQi m \\ // m /│\ ffqqqQQQQQi m ====|==== m ┌─┐ ffooooQQQQv m ====|==== m │增│ cfooQQQQQ m ====|==== m │加│ f QQQQQo m ====|==== m │了│ fooQQQQooooss m // \\ m │解│ fooQQQooGooooGoo m /// \\\ m │·│ fooQQoooooffffooo m + + + + + + r │增│ feeQQoooooffffGGoo r ||| r │进│ eeQooooooffffooooo r ||| r │友│ eeee^oooffffoooooo r ||| r │谊│ eeee Vffffccccccc r // \\ r │·│ eeee fffffcccccccc r // \\ r │增│ fffffffffffffcccccccccJ r // \\ r │长│ fffffffffffccccccccccccJ r // \\\ r │知│ ssssssss ccccccccccccoooJ r + + + + + + y │识│ sssss ccccccc sssssssJ s y //====// y │·│ cccccccccccccccccc sssssssssssssss y // // y │增│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sss c y |====|====| y │添│ cccccccccccccccc y |====|====| y │乐│ cccccccccc y |====|====| y │趣│ ccccc y // | | \\ y │·│ c y // | | \\ y ⊙⊙⊙⊙⊙ y + + + + + + y ─────────────────────────────────────── 《美人鱼》(LITTLE MERMAID)杂志电邮版·1998年第5期·总第29期 ─────────────────────────────────────── 国际统一刊号(ISSN):1398-179X ───────────────────────────────────────      ·1998年9月1日(戊寅年七月十一)出版· ─────────────────────────────────────── 【本期目录】 ─────────────────────────────────────── 【地方新闻】 “留丹学人为灾区希望工程捐款”等八则 ……………… 供稿·报 童等 【诗 歌】 爱(附歌词一首) ………………………………………… 作者·晓 楠 留学郎 ……………………………………………………… 作者·线粒体 难忘的夜晚 ………………………………………………… 作者·任智群 【散 文】 涌向广场 …………………………………………………… 作者·任智群 阴阳界 ……………………………………………………… 作者·艾晓明 可爱的小松鼠 ……………………………………………… 作者·邹凤兰 【百味人生】 旅丹趣事 …………………………………………………… 作者·线粒体 【茶余饭后】 新民谣 ……………………………………………………… 作者·步 云 新版《围城》攻错 ………………………………………… 作者·范旭仑 中国人名的变迁 …………………………………………… 作者·孙少波 【丑 小 鸭】 我的暑假生活 ……………………………………………… 作者·赵亦雨 【漫游世界】 美国印象 …………………………………………………… 作者·彭小昌 法兰西战地随笔 …………………………………………… 作者·小平头 【幽而默之】 “猩红热”等三则 ………………………………………… 供稿·步 云 “经验不足”等四则 ……………………………………… 供稿·刘凤海 【话饼充饥】 上海熏鱼 …………………………………………………… 供稿·陈银桥 ─────────────────────────────────────── (上:MRY29a.GB) ─────────────────────────────────────── 【地方新闻】 ─────────────────────────────────────── №1、留丹学人为灾区希望工程捐款 国内长江流域和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在丹麦学习和工作的部分中 国人在学联会的倡议下,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救助灾区失学儿童的活动。虽说丹麦的留 学人员相对较少,捐出的钱数与国内的水灾所带来的损失相比微不足道,但学联会发起“ 为灾区的希望工程捐款”的活动却更具体和富有现实意义。“为灾区的失学儿童捐一个图 书馆”“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念完小学”……每个人的捐款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大家一起来 做这件事情,就可以帮助十个、几十个、上百个灾区的儿童念完小学、中学,就可以为他 们那渴望知识的心灵增添一份希望,就可以为中国的未来增添一份希望……到目前为止, 在丹麦的中国学生、学者捐出的款项已可以帮助灾区的儿童建立十几个小图书馆,或者帮 助约六十个新入学的儿童完成初中的学习。(报 童 供稿) №2、哥本哈根市区少女流产比率高于全国水平 自从流产合法化以来,丹麦全国二十五年来十五至十九岁少女的流产率下降了约一半 。然而哥本哈根市区少女流产率确仍然偏高。每1000名该年龄组少女有35例发生, 约为全国水平的两倍。(观 光 供稿) №3、街头骗子和盗贼今年猖獗 街头骗子和盗贼今年以来在哥本哈根大行其道。骗子引诱行人猜牌。三张牌中有一张 上画有女郎。他们成组活动,一人设局,其他同夥扮成旁观者做托。便衣警察从今年六月 以来已没收骗款2万克郎。更危险的是那些偷窃信用卡的窃贼。他们先在提款机按键上撒 上灰尘,待提款人离开后得到密码,然后伺机盗得信用卡。事主往往损失惨重。(观 光 供稿) №4、丹麦新通车的悬索桥桥墩已出现裂痕 通车刚二月的大腰带桥已发现有长达一米的裂缝。有关专家担心长期海水侵蚀可能会 影响大桥的安全性。但也有专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即使不加修理,大桥使用100年也 不会有安全问题。(观 光 供稿) №5、丹麦政府将试图增收节支 丹麦财政部长在概括下年度的财政预算时指出:必须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劳动力市场。 如果劳动市场的扩大不能达到预期的水平,政府必须要增加税收和减少福利。今后六年丹 麦政府的目标仍然是要保持一流福利国家的水准,但丹麦人必须更加努力工作。最新的退 休规章将使老年人延长工作年龄。此外还要鼓动年轻人尽快进入劳动市场,而不是赖在学 校。新计划还要求劳动者减少假期,例如怀孕和产假的时间。(观 光 供稿) №6、新学年开学 八月三十一日星期一,丹麦大中专院校新的学年开学。今年入学的新生有45068 名,从而使在校学生的总数超过了二十万。在今年入学的新生中,从性别上区分,女生占 59.7%,男生占40.3%;从年龄段上,二十至二十三岁的学生占总数的58%, 其他年龄段19岁以下的学生占5.5%,二十四至三十岁的占24.3%,三十岁以上 的占12.2%;从专业上划分,幼师的学生占13%,人文占12%,师范占10%, 工科占5.7%,理科占5.1%,护士、技工及其他占45.8%。丹麦中高等教育的 淘汰率较高,平均为30%左右,其中理科专业的淘汰率最高,为61.5%(1995 年,下同),其次为人文专业50.5%,工科专业36.3%,而师范教育的淘汰率最 低,中师为17.2%,幼师为14.4%。(步 云 供稿) №7、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短缺 最新的市场调查表明,丹麦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在扩大,而新毕业的学生 在未来的几年内将供不应求。为此,丹麦各公司已开始雇佣大量的外国相关专业的人才。 调查特别强调,受雇佣的外国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有较高的工资收入,即这些外国人才并 没有在工资待遇上受到不平等对待。(报 童 供稿) №8、“你应该为祖先赔礼道歉” 丹麦的“KGB”--“PET”--30多年前对一些人士的跟踪监视整黑材料的 行为近来被炒的沸沸扬扬。有些团体已开始公开抗议。举行抗议活动的人士认为,“PE T”敢于对某些人士进行跟踪监视,必定得到了当时政府的某种默许,因此,如果说“P ET”对老百姓犯下罪行的话,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罪的。既然是政府有罪,现在的 政府就应当为“祖先”赔罪,并制订法律以保证今后不发生类似事件。(报 童 供稿) ─────────────────────────────────────── 【诗 歌】 ─────────────────────────────────────── ●晓 楠 爱(附歌词一首) --为希望工程而作 也许有这么一天 世界不再是荒园一片 梦想不再是心中的神话 渴慕的灵魂不再偷偷哭泣 生命的清泉由此迸发 期待这么一天 因为你我有爱 爱就是希望 ☆☆☆☆☆☆ 希望(歌词) 也许有这么一天 世界不再是荒园一片 潮湿的心因关怀而湿润 黯淡的四季因真情而绚丽 也许有这么一天 梦想不再是神话一页 忧伤的灵魂因爱而抚平 少年的心事因希望而扬帆 期待这一天 期待这一刻 期待的心月月年年 听海的轻柔,风的缱绻 生命的喜悦 期待这一分 期待这一秒 期待的心日日夜夜 想纯净的天,油亮的草 真心的笑靥 ─────────────────────────────────────── 【百味人生 】 ─────────────────────────────────────── ●线粒体 旅丹趣事(二则) 不知不觉,留学丹麦已一月余。其中趣事,择其一二娱众。 (一)夏天般的温暖 我七月离穗抵哥本哈根,七月的穗城,正是炼狱般火热,我也就身轻衣单地上飞机。 途径香港及新加坡,太阳也是热情似火,烤得我恨不得脱层皮,以凉快凉快。飞机抵达哥 本哈根时,正是清晨六点多,一阵清清凉凉的晨风吹来,初觉是宜人的凉爽,再觉却是阵 阵寒意,对比于周围穿羽绒服或皮衣的丹麦人,更觉是挡不住的冷颤。可怜我衣着单薄, 行李尚延搁在广州。当日骑车去哥本哈根公社申办CPR(身份证)号码,途径五段湖, 湖风把我吹成整个一个凉心凉肺的东西。当晚便打开暖气,盖大被子,冻手冻脚地写了几 封平安信寄回中国。次日,老天还砸巴砸巴地下起雨来,加上一阵阵风吼,那种风,只有 在中国南方严寒的冬天才可遇得到。我简直想不通这丹麦的夏天为何如此这般冷。借了一 件厚厚的棉衣,冒雨去办公室。在路上,路见一男子,着背心短裤,顶风逆雨,从从容容 地跑步,我心想,不要命的跟他去吧。要命的是,一转弯,看见跟着同样的一群。我口瞪 目呆。好在二周后,我的行李已到,天气也逐渐暖和,才使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这“夏天 般的温暖”。 (二)特倒霉的购物 第一次去购物,面对琳琅满目、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包包,如同刘姥姥进 了大观园。东看看,西摸摸,个个新鲜地紧,可就是不知如何取舍。斗大的丹麦文,五颜 六色,图文并茂,可怜我大字还不识一个。好个睁眼瞎。抱着石头过河。首先对付这品种 各异的乳制品。看到一盒子,画了头乳牛,想必是乳制品无疑,便买了一种淡兰色包装的 ,回家打开一看,是牛奶。首战告捷,心中窃喜。第二次去购牛奶,看到盒上也有一头乳 牛,形态更可爱,包装更精致,价格还不贵。抱回家置之于冰箱。次日起床冲牛奶,倒出 来的却是粘粘糊糊的东西,闻一闻,还不臭,尝一尝,除了一点苦味,其它啥味道都没有 。以后每天早上便皱着眉头吃这种糊状物。它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第三次, 便吸取教训,碰也不碰那头乳牛。心想,买点酸奶吧,甜甜的,扫扫一周来吃的苦。何况 酸奶乃十大健康食品之一。这回小心翼翼,不敢掉以轻心,仔细比较,认真审查,严格挑 选,终于决定从二种中取其一。如同当年张艺谋挑选《红高梁》中的“我奶奶”,面对着 巩俐和史可。听天由命吧,选中其中之一,回家一打开,一股臭味扑鼻而来,这是那门子 东西,还切成豆腐块状,看看日期,似乎还新鲜,不象是坏了。挑了一块尝尝,味略咸, 不堪忍受的是其臭味。看来我挑的不是巩俐,说来也是,我到底就不是艺谋子。 打开我的食品柜,看到两大包重重的东西,我便来气。因为全是白糖。我本欲买些面 粉回来做烙饼,香喷喷的,岂不诱人。买了两次,都是白糖。但有趣的是,我送给其他中 国同胞,都说白糖有剩。莫非有人与我一样,错将白糖当面粉拿。于是,我如同阿Q,找 到点平衡。否则,刘博士进丹麦国,笑料每月二出,岂不没面子的很。至今尚未买到面粉 ,有哪位知道如何购买,望不吝赐教,重酬。 ─────────────────────────────────────── 【茶余饭后】 ─────────────────────────────────────── ●步 云 新 民 谣 暑期回国,听到许多流行的新民谣,颇为喜欢。只可惜匆忙的回程中,把朋友们热心 帮我收集的杂志报刊的复印件和手抄件都给丢失了,痛心不已。懊恼之中,搜肠刮肚,只 是模糊地记得一首写贪官的诗,步《长征》诗韵而成,颇为巧妙: 当官不怕喝酒难 万盏千杯只等闲 鸳鸯火锅腾细浪 烧烤海鲜走鱼丸 桑拿按摩周身暖 舞池麻将夜更寒 更喜小姐白如雪 三陪过后尽开颜 和伟大领袖的《长征》诗对比,五十六个字中只改动了三十二个,却把领袖的神圣给 贬渎尽了。常说玩笑会贬渎神圣。也许民谣的嘻笑本身就和玩世不恭与贬渎神圣的原罪联 在了一起,但这种反差难道不也是生活本身的提示吗?与其说这样的贬渎太残酷,倒不如 说生活本身就是残酷的。 还有一副以当今中国几位领导人的名字构成的对联,也满有趣的: 上联:改革开放吴邦国 下联:廉政反贪蔚健行 横批:黄菊吴仪 对联戏说的是,改革开放可能于国家无所帮助,廉政反贪也未见得就行。黄菊者,黄 局也。在麻将游戏中,当把一局的牌都摸完而四家牌手都不能和牌时,称为黄局。吴仪者 ,无疑也。字面虽然工整,可寓意未免太消极了。 ─────────────────────────────────────── 【幽而默之】 ─────────────────────────────────────── ■刘凤海 ☆经验不足☆ 一位女士开车撞倒了一名男子后,温柔地说:“先生,实在对不起,没事吧?一定是 您走路不小心吧?我可是个很小心的司机啊!我开车9年了。” “小姐,我走路已有48年了。” ☆心中有数☆ 一个律师打赢了官司,兴高采烈地打电告诉当事人:“正义的一方终于取得了胜利! ”当事人回道:“什么?快!立即上诉。” ☆大脑的价格☆ 一个人想买点脑子,他自然来到一家大脑商店。在那里,他看到墙上挂着一幅关于大 脑的广告:工程师大脑,科学家大脑以及艺术家大脑。 于是他问店员:“工程师大脑多少钱一两?”回答说“300块”。 他又问:“科学家大脑多少钱一两?”店员回答说“400块”。 出于好奇,他最后问:“那么,艺术家大脑多少钱一两?”店员回答说“1万块”。 “什么?”这个人差一点没跳起来:“为什么艺术家大脑贵那么多?” 店员看着这个人就如同见到外星人一般:“你知道要用多少艺术家才能提炼出一两大 脑吗?” ☆同病相怜☆ 克林顿:关于我和莫妮卡那事儿,我不是不想说,但实在是没法说。 叶利钦:关于卢布这事儿,我不是不想说,但实在是没的说。 ─────────────────────────────────────── 【漫游世界】 ─────────────────────────────────────── ●小平头 法兰西战地随笔 〖编者按:超级球迷小平头在繁忙的学习中,收到国内《体坛周报》的邀请采访‘98法 国世界杯,欣然前往。在采访过程中,录下了无数带有真实体验的见闻。今摘其数则,让 读者与小平头共陶醉。文章的题目和文中的某些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一) 法国看球 六月八日下午五点,我和三十多个丹麦高中生球迷一道,登上一辆漆有丹麦国家队员 全身像的双层巴士前往巴黎。巴士上用丹麦文醒目地写道:到法兰西看球去! 这是一群正当燃烧著青春荷尔蒙年纪的楞头青,他们专程为六月十二日在朗斯进行的 丹麦--沙特之战呐喊助威,我则是前往巴黎加入《体坛周报》的世界杯前线采访团。 丹麦球迷行头齐备,豪情万丈,歌声嘹亮。巴士引擎的轰鸣声使得我们就象一群正在 穿越沙漠的摩托车手,马达轰鸣著,车轮飞速地旋转,扬起的灰尘就象京剧开场昏天黑地 的锣鼓,让人燥动。那从心头往四肢辐射的自信和勇气,透著一种张力,一种血性,一种 狂劲。 大巴在丹麦高速公路上疾驰,经西兰岛、罗兰岛、渡过费马恩海峡进入德国境内。入 夜,一轮明月莹然升起,巴士经吕贝克-汉堡-不来梅-多特蒙德,作横贯德国的星夜兼 程。 晚上十点,巴士开始放映九四美国世界杯的纪录片《万目瞩目的世界杯》。这部纪录 片勾起了我的如烟往事:九四年六月十九日美国世界杯揭幕那天,我的家乡柳州遭到百年 一遇的特大洪水袭击,全城90%地段被淹。由于停电,很多球迷无法观看到电视实况传 播。是夜,我们球迷协会组织众多柳州球迷游泳泅渡到安全地带观看电视直播。七月十七 日决赛那天,柳州又遭第二次洪峰的侵袭,两次特大洪峰与世界杯的开幕闭幕如此巧合。 一转眼四年过去了,鬼使神差,我由当年在洪水围困的城市看世界杯,如今竟专程赴 法兰西报导世界杯,让人不知是梦里梦外。 下半夜,巴士进入比利时境内,在沙沙的夜雨声中,我祈祷我的世界杯之旅顺利园满 ,也祝愿我的家乡风调雨顺,不要再受洪水的肆虐,让天下球迷都能平安欣赏到世界杯摄 人心魂的魅力。 (二) 梦想成真 六月九日上午九点,巴士抵达巴黎。汽车正好从位于巴黎北郊圣丹尼斯的“法兰西大 球场”旁驶过。明天,第十六届世界杯将在此揭开战幔。 不远处,蒙马特高地上的圣心大教堂和塞纳河之畔的埃菲尔铁塔高耸入云。抵达巴黎 的那一刻的感觉,就象凯撒大帝入罗马时说的:“我来了!我见了!” 时代变迁,世事更迭。我们的生命变得贫乏琐碎,心灵变得狭隘萎靡。渐渐地我们渴 望有一种意志来打动、感染。提到这生活,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我的梦就是让中国球迷的 旗帜飘扬在世界杯的赛场上!我们一直认为作为一个球迷不到世界杯的赛场上走一遭,就 象回教徒不到麦加朝圣一样终身遗憾。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负笈丹麦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寒窗苦读,餐馆打工,多少 艰辛,几许愁绪,都是围绕着亲临世界杯这一主题。从踏上欧洲大陆那天起,我天天算着 离98世界杯还有多远,比范进盼发榜还要专诚。如今梦想成真,怎不令人百感交集。 我的世界杯之梦和《体坛周报》有着不解之缘。记得94年美国世界杯前夕,我在该 报撰写文稿“我有一个梦”,可惜当年赴美签证遭拒;95年秋赴丹麦留学前,又在该报 发表致球迷的公开信“愿作球迷军中马前卒”;如今加入《体坛周报》世界杯前线采访团 ,可以说该报是我得以园梦的媒体。 人生真是一种遭遇,即使往日激情不在,如你稍一疏忽,际遇就会失去,后悔末及。 试想如果诸葛亮不生在战乱频繁的三国,不遇盼贤如渴的刘玄德,那他只有在卧龙岗下永 远作个散淡之人。 远方的舅舅也寄来他当年的校训:成功必须他人援助,失败绝对自己负责。我暗暗鼓 励自己:加倍努力,不虚此行。 (三) 风高月黑 世界杯开幕前夕,6月9日下午至子夜,法国主办当局在凯旋门、香榭里舍大街、协 和广场和巴黎歌剧院一带举行巡游活动,庆祝“足球节”。四个有五六层楼高的巨大塑像 分别象征著四大州的人种,在上述地点沿路巡行。近千名演员身著奇异怪诞的前卫服装配 合演出。场面煞是壮观,犹如盛大的“嘉年华”庆典,吸引了二十多万巴黎民众和观光客 以及球迷的观看。 我躬逢其盛,挎著像机和摄影机留连忘返。 大约晚上22点30分,当四大巨人塑像之一-代表著印第安美洲人的“帕布罗”结 束在香榭里舍大街的“游行队列”之后,一伙摩洛哥球迷首先向苏格兰球迷叫板,苏格兰 人也不是省油的灯,马上千夫所指地以粗言相对,骂战随即上升为“君子动口也动手”- 几个被激怒的摩洛哥球迷将啤酒瓶砸向对方。这下可捅了蚂峰窝!一时间“酒瓶与石块齐 飞,铁棍共灯影一色。”法国警察也不是吃素的,旋即调来一队手持盾牌、头戴护盔的防 爆警察。交战双方球迷倒也“同仇敌忾”,马上休战,共同联手与警察拧上劲。 人都有起哄的情感追求,遇到这种血脉贲张的火爆场面,许多球迷“技痒难熬”,纷 纷加入这场骚乱。差不多子夜零点,一批法国球迷引导数百人搞事,他们深谙游击战“十 六字诀”分成若干小分队与警察周旋,突破警察在香榭里舍大街的路障,并把折下的铁栏 扔向警察。警方则用摧泪弹驱赶滋事分子,双方你来我往,种种过招,说不尽的一惊一乍 ! 虽然这种场合我知趣地自动归属于黄花鱼一派--溜边,依然被那真实火爆的滋场所 吸引,真过隐,这等场面,我只有在电视新闻里贝鲁特的巴勒斯坦青年与以色列军警的对 攻中才看到过。 午夜,巴黎的天空开始下著毛毛细雨,天际乌云密布,真的有点象古代章回小说的“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四) 丹沙之战 “感谢我主他老人家,终于批准我有头有脸地出现在世界杯从赛场上”, 6月12日下 午3点半,我如愿坐在郎斯市费利克斯--博拉尔球场C区一大堆丹麦球迷当中时,我才 如释重负地在胸前上下划了个十字。 “一票在手,万夫莫敌”正是本次世界杯的写照。由于数量有限,全世界的球迷的需 求却无限,一张薄薄的门票顿时洛阳纸贵,价格“一日三市”,且有钱难觅。巴西--苏 格兰揭幕战那天,我到“法兰西大球场”外转悠,邂逅一个北京的“老记”(他亦无票) 。场内呐喊如潮,该老兄一脸无奈地侃“没票进场,瞎子逮蛐蛐--听听吧您啦!” 6月11日晚,同我住同一饭店的丹麦朋友延森,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因为他的同伴前 天在丹麦出车祸受伤,可以原价让一张次日丹麦--沙特的球票给我,但条件是必须为丹 麦队助威。 “那是,那是……”一向心气极高、洁身自好的我,把头点得跟鸡啄米似的。 这一消息于我不亚于喜鹊登枝,真不是做梦,尾班车过了来了加班车!尽管我乐得心 花怒放,但表面还得装出沉重的样子。毕竟这幸运是建立在别人的不幸之上的。 12日上午,随大队丹麦球迷从巴黎杀到郎斯。丹麦球迷永远都是红衣装扮,(丹麦队 服),脸上用油彩绘上丹麦红底白十字旗,鸭舌帽和围旗均是丹麦国旗。其“注册商标” 是球迷人手一瓶“嘉士伯”或“楚伯”啤酒。(但不能带入场内)。我也抗一杆“龙城铁 杆球迷协会”的杏黄大旗混迹其间。 下午3点半,在通过三道严密的搜身安检程序之后,进到场内,让人纳闷的是,可以 容纳五万人的球场,却总共只坐有四万人的观众。一方面球场还有空,但另一方面还有众 多的球迷却一票难求。 下午5点半,两队捉对撕杀。场内歌声嘹亮,呐喊震天,水一样的球迷被足球的高烧 煮沸。置身其间,让人血脉贲张,似乎通身的大穴都打通了,有说不出的痛快。如果说一 生之中,倘要一回半回从无边的庸灰暗之下,喷发出炽热夺目的崇高感,壮烈感,那就是 在这里--在世界杯赛场上。 放眼场内,丹麦球迷行头齐全,人多势重红衣红帽红围巾,看台上人群尽染,煞是壮 观。反观身穿白袍、白头巾的沙特球迷,则显得势单力薄,而我置身丹麦球迷阵营中,虽 倾向亚洲兄弟沙特队,也不敢声张惹众怒,只好将杏黄旗舞得飒飒作响。延森对我如此“ 投入”,很是欣慰。 当第68分钟,丹麦后卫马克·里佩尔头球抢点建功时,丹麦球迷大喜过望,鼓噪得更 欢。 散场后,入夜的朗斯街头广场,到处是兴高采烈的丹麦球迷,畅饮啤酒,唱着意大利 歌剧《阿低达》中的“凯旋进行曲”和丹麦国歌,“嗨,嗨,丹麦”的欢呼声不绝于耳。 我问了几个丹麦球迷,他们都信心满满,认为丹麦队起码能“坐二望一”,与法国队携手 进入世界杯16强! (五) 蒙彼利埃 6月17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同《体坛周报》的记者一道,从巴黎起程,前往千 里之遥的蒙彼利埃,观看是夜的意大利--喀麦隆之战。 上午11点24分,在巴黎的里昂火车站,乘上开往南部城市蒙彼利埃的高速烈车。这列 “子弹头”火车在法国南部平原风驰电掣,窗外如画的田园风光一闪而过,而此时我的心 早飞到蒙彼利埃。一想到现场观看心仪已久的意大利队的比赛,想到可以一睹巴乔和皮耶 罗的风采,不禁心旌摇摇……。 列车上有打扮得花里胡哨的喀麦隆球迷,而在我们邻座有个喀麦隆人却衣着庄重,举 止言谈显得颇有涵养。见我们说中文,他主动用汉语与我们搭腔。交谈中得知,他叫隆岗 ,八十年代在北京语言学院学过两年汉语,现在喀麦隆任工程师。当叫其预测今晚的赛事 时,隆岗信心十足地说:“当然是喀麦隆会取胜!喀麦隆会以2:1战胜意大利队,进球 的将是9号查米和10号姆博乌”。当我们告之,中国球迷对喀麦隆队在90年意大利世界杯 的出色表现印象深刻时,他的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喀麦隆是未被训服的狮群!” 下午4点50分,列车抵地中海的港口城市蒙彼利埃。这里阳光充沛,气候炎热,与巴 黎的湿润凉爽大异其趣。我们乘巴士直奔位于城郊的世界杯赛场,莫森足球场。这里早已 聚集观赛的球迷。在球场外,主办当局举行各种娱乐活动,俨然足球狂欢节。化妆师则忙 着帮球迷在脸上绘意大利或喀麦隆的国旗油彩。一群喀麦隆球迷大跳非洲土风舞,嘴里在 不断高叫低喊“喀麦隆,喀麦隆”,吸引了大批记者的镜头。 黄昏7点半,我们提前进场,场上有两拨少年球员正进行世界杯赛前的例加赛。这个 建议是普拉蒂尼提出的“让孩子们也分享世界杯的快乐” 8点10分,意大利和喀麦隆的队员进场进行准备活动。场内球迷欢声雷动,煞是热闹。 我在黄区角球区域的二层看台上,将“龙城铁杆球迷协会”的杏黄大旗,悬挂在栏杆上。 中国球迷的旗帜终于出现在世界杯赛场上!今天到场的中国球迷,还有《体坛周报》和国 际旅行社组织的世界杯球迷远征团共80人到场观看比赛。 晚上9点,球赛开始。当比赛进行到第九分钟时,意大利队开出一个战术角球,罗· 巴乔传出落点极佳的球,14号迪·比亚吉奥迎球一顶,先声夺人。雪上加霜的是,喀麦隆 后卫5号卡拉,上半场被主裁判出示红牌罚出场。 也许是出于扶弱贬强的心理吧,在那张有争议的红牌出示后,场内法国观众和除意大 利外的各国球迷,均一边倒帮喀麦隆呐喊助威,随着非洲手鼓的节奏高呼“喀麦隆”“喀 麦隆”,然后连击三下手,气势逼人。而当老谋深算的意大利队员诈伤不起时,则全场嘘 声四起。在我们前排几个原先趋向意大利队的法国女学生,(脸上绘有意大利绿白红三色 国旗),此时愤而擦掉脸上的油彩,转而倒戈声援喀麦隆队。 球赛结束,意大利队以3:0赢了喀麦隆。晚上十一点半,在蒙彼利埃火车站酒吧,我 们又邂逅喀麦隆球迷隆岗。他一脸无奈地说:“裁判有问题,不该出示那张红牌,喀麦隆 10人与12人(加上裁判)作战,不输才怪。”说着端起一大杯啤酒一饮而尽,我们只好安 慰他节哀顺变。 子夜零点三十六分,我们搭乘夜班列车,星夜兼程,返回巴黎……。 (六) 狂欢之夜 6月28日晚九时,丹麦队--尼日利亚队的比赛在法兰西大球场进行,此时在哥本哈 根市政厅广场云集了四万之众的丹麦球迷,在此观看这场比赛的实况。 市政厅广场旌旗林立,球迷们行头齐备,脸上画满丹麦国旗的油彩,营造出准赛场地 气氛。广场上,市政厅古老的皇家建筑上悬挂有大屏幕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这是由丹麦 政治报和可口可乐公司联合举办的活动,在此转播每一场有丹麦队参加的比赛。丹麦著名 体育节目主持人波得森主持观战晚会,丹麦电视二台现场直播。 开赛前广场上四万球迷肃立,合唱丹麦国歌。置身其中看着丹麦球迷右手举着丹麦国 旗,左手举者嘉士伯啤酒瓶,使人感到庄重而又忍俊不禁。 曾几何时,六年前就是在此,哥本哈根二十万市民彻夜狂欢,庆祝丹麦队在欧洲杯创 造足坛童话! 今晚,在世界杯小组赛中跌跌撞撞以第二名身分晋升十六强的丹麦队,再次让人刮目 相看。开赛前仅两分钟,前锋18号穆勒接大劳德鲁普妙传,左脚抽射中鸽。第十分钟,穆 勒开出势大力沉的任意球,尼日利亚守门员接球脱手,由小劳德鲁普补射入网。下半场刚 换上场20秒的19号桑德接大劳德鲁普挑起的球,用头一点,摆脱尼日利亚后卫的贴身防守 ,冷静从容抽射建功。 这一连串旋风般地进球,让市政厅广场上的丹麦球迷欣喜若狂,欢呼声山呼海啸。“ 我们是冠军”,“凯旋进行曲”的歌声经久不息。待6号赫尔维格锦上添花时,整个广场 四万球迷几乎成了一锅沸腾的水,从左至右掀起的人浪此起彼伏,“丹马克!丹马克!( 丹麦)”的狂呼不绝于耳。 4比1!丹麦队力克“非洲雄鹰”尼日利亚队,以骄人的战绩,历史性首次昂首晋升 世界杯8强。在世界杯赛场再次刮起丹麦旋风。 比赛结束,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不断播放丹麦队四个入球的镜头。气冲牛斗的丹麦球 迷举起球迷围巾,合唱起丹麦国家足球队队歌:我们是红,我们是白(指丹麦国旗),我 们站在一起并肩战斗。 临近子夜,从哥本哈根四周驾车赶来的球迷,挥舞国旗,鸣着喇叭,组成浩浩荡荡的 车队,围着市政厅广场兜圈。狂欢广场上空烟花怒放,丹麦佬又有理由喝啤酒,灌个一醉 方休。个个拉足只要山崩那有肚裂的海量的架式,一副男儿踢球、英雄喝酒的好汉样。我 在广场转悠了一圈,就被认识和不认识的球迷递过来的啤酒灌得五迷三道,七荤八素。但 丹麦球迷是我所见到得最文明的球迷,狂欢夜却不见酒外酒闹事,损坏公物的行当。 北欧的仲夏昼长夜短,晚上十点天还没黑,凌晨两点东方已出现鱼肚白。在曦微的晨 光中,安徒生大道上,仍见有大群牛气的丹麦球迷在向巴西队叫板。七月三日丹麦队与巴 西队碰头,他们唱道:你们有罗纳尔多,我们有穆勒桑德和劳德鲁普兄弟。 丹麦队就是那么邪门!踢得窝囊时让你怒其不争,一旦打疯了又让人目瞪口呆,舔舌 不下。也许“足球是圆的”是对丹麦现象最好的解释。 次日,丹麦各大报均以醒目标题,盛赞丹麦队是役表现。政治报的通栏标题是“向前 !向前!直捣巴西!”。日德兰邮报的标题是“让我们跳起桑巴”。最逗的是一家专登花 边新闻的小报,他以轻挑女郎的口吻作为标题:“谁要是踢进巴西一球,我送他一瓶啤酒 再陪他睡一觉。” 丹麦的BT报在给上场队员评分中,大劳德鲁普和后卫赫尔辛维格给了6分,其他队员 均为5分。给赫尔维格的评语是:“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大后卫,他踢了一场他一生中最 精彩的世界杯,出色地化解了对手的进攻,而且还频频助攻,并攻入一球。” 对大劳德鲁普的评语:“天才的创造机会的组织者,而且有两个进球都是他妙传所致 。他昨晚的表现令人想起他在巴塞罗纳队的鼎峰时期。” BT报在一篇题为“退役老将,颠覆巴黎”的文章中,对米凯劳德鲁普的上佳表现赞不 绝口。长期以来,对这位34岁的老将能否为丹麦队披挂上阵,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但他 的出色表演,无人能与之媲美,无人能超越他。也彻底打消了人们对他的疑虑。这位退役 老将以他出神入化的球技和意识,征服了人们,颠覆了巴黎。 贝林时报在头版上以有巴黎新凯旋门之称的“大门塔”照片(该塔位于巴黎拉德苏斯 区,由丹麦建筑师设计)框上大劳德鲁普的大幅照片,作为对他的最高礼赞。 (七) 足球寡妇 世界杯期间,法国的相关业者发出召呼:“足球寡妇”和“足球冷感者”请注意了: 你们不是被遗弃的孤儿,我们将提供脱衣舞男或烛光晚餐让“足球寡妇”打发时间。而如 果“足球冷感者”,可以马上开骂。 每逢世界杯,丈夫彻夜守著电视机,冷落老婆的情形已不是什么新闻,而这批“足球 寡妇”最后不是和老公翻脸,就是造成家庭失和。 为了让“足球寡妇”们在世界杯期间也有地方玩乐,脑筋动得快的业主们已想出了一 些解决的方法。首先是提供脱衣舞男,在红灯区,肌肉发达,线条迷人的脱衣舞男,将随 著音乐扭动身躯,摆出撩人的姿势,以博“足球寡妇”们的欢心。 别以为没人敢去看舞男大跳艳舞,因为根据法国ELLE杂志的最新调查,有三分之 一的女性承认在世界杯期间花钱召男妓。 如果害羞,不愿意男人光著身子,那么在巴黎的“全球女性世界杯求教俱乐部”有另 一种选择,这里有免费香槟,还有司机开车安全地送顾客回家。另二十家餐厅则打出“四 位女性成行,就免费享受烛光晚餐”的口号,吸引女性光顾。 对足球不感兴趣的人,可以大方地上网开口骂,反正没人知道你是谁。目前网友发起 一项抗议活动:“在决赛当天,我们一起将八万多个派丢进球场吧!” (八) 球场奇遇 6月25日下午四点,巴黎王子公园球场将进行比利时队--韩国队的比赛。下午两点, 我即乘9号地铁来到王子球场外转悠,欲等退票入场。 这里聚集众多的比、韩球迷。比利时球迷均一身“红鹰”打扮,男男女女脸上浓油重 彩涂满黑黄红比国国旗色彩,手持充气塑料三叉机,正狂呼乱叫,群“鹰”乱舞。韩国球 迷则着民族服装,锣、鼓、号齐上阵,大跳朝鲜舞,一面写有“东南风”汉字的幡和无数 韩国太极八挂旗迎风猎猎,斯文淡定地展现东方文化的内敛和含蓄。 在人群中传梭,凭着我头上黄头带的“注册商标”,抗着摄像枪到球场涉猎各国球迷 镜头的中央电视台记者王京宏和张卫,与我一见如故,他俩在现场采访我。 记者:“作为一个中国球迷,你亲临世界杯赛场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我答:“最大的感受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欣喜和感慨。首先亲临法国世界杯赛场, 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我94年美国世界杯签证受阻,95年秋季即自费到丹麦留学,为实现 这一梦想,我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准备。这次加入《体坛周报》世界杯前线采访团,终于梦 想成真,我感到欣喜异常。其次,与各国球迷相比较,又让我生发一些感慨。世界杯开赛 以来,我所见的巴西,苏格兰,丹麦,阿根廷等国球迷,无不特色鲜明,让人过目不忘。 象巴西球迷服装的黄绿搭配,阿根廷球迷的蓝白条衫,丹麦球迷的红白相间的服装,无不 是各自国家国旗的颜色象征,也是各自国家的队服。” “反观咱们中国足球队的队服,长期以来就是以单一的白衣,白裤为主,除了胸前一 个中国足协的徽记外,既无国旗的红色,也没一星黄色的象征。国家队没有特色鲜明的队 服,搞得中国球迷无可适从,也就缺乏特点鲜明的球迷服饰。(总不能让球迷也一身白衣 白裤为中国队呐喊吧,那跟披麻带孝差不多!)象这次亚洲十强赛,在大连金州球场内, 看到各地球迷各打旗号,缺乏统一抢眼的服装和球迷围巾,怎么能产生万众一心,众志成 城的主场效果呢?看来中国足球文化在这方面还是空白,需尽快填补……。”我竹筒倒豆 子,一气说了许多。 我来到韩国球迷阵营,见有中国球迷抗旗来助威,韩国人大为感动,围上来嘘寒问暖 ,又是啤酒,饮料款待,一韩国姑娘递上一面韩国太极八卦小旗和一柄有红黄蓝太极图案 的工艺扇。正在展开“球迷外交”与之合影寒喧之际,忽闻一声汉语:“平头君!”一个 戴着眼睛扎头带的韩国球迷声响人到,定睛细看,我也惊呼:“朴志勋”接着是热烈的拥 抱,拍肩搂背。搞得周围的韩国球迷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此君乃93年上海首届东亚运动会在江湾体育场进行的国奥队--韩国队的比赛中,结 识的韩国球友,也是性情中人。(我在拙文《战友》中有过详述,不赘)。当时我们就相 约次年在世界杯赛场聚首,可惜我94年美国世界杯签证受阻,不想五年后山不转水转,我 们在巴黎王子公园球场不期而遇。 他转身用朝鲜语对周围的韩国球迷说:“这就是我常提到的在上海结识的中国球迷朋 友平头君!”当他得知我在此等退票入场时,朝那帮韩国球迷又是一通“前车轱辘接后车 轱辘”的朝鲜语,便有球迷掏出一张球票相赠,我过意不去,如数递上300法郎,朴君执 意不收,并声言都是为亚洲足球呐喊,还分什么彼此。 异国球迷相见,那份意外之喜,不亦快哉!中国古代把“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作为人生四大喜事。朴君挽着我的手,挺胸叠肚一同进场时向 周围的韩国人频频颌首的姿态,很有些“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状元郎气概。我忽然想起国 际共运的领袖说过:无论你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凭着一曲《国际歌》,你立即可以找到自 己的同志!此时此刻,我却感觉到:足球已成了一种男人们的世界语言,无论你走到世界 的哪个角落,凭着你对足球的狂热,你就可以找到自己够铁的哥们! 因为足球,我在上海结识了朴君;因为世界杯,我们在巴黎王子球场再次聚首,成了 肝胆相照的世界杯球友。这完全是一种不计功利,不含物欲的精神享受。 ……球赛结束,韩国队不畏强手,在小组出线无望的前提下,仍全力以赴,以1:1逼 和“欧洲红魔”比利时队,(使之小组出线无望),体现了良好的竞技道德和体育精神, 他们不服输的“硬汉风格”赢得场内近五万观众的起立鼓掌致意。 黄昏时分在王子公园地铁站月台临分手,我和朴君约好,2000年在荷兰、比利时联合 举行的欧洲杯,由我做东,帮他搞球票,赛后约他顺防丹麦。他则邀我2002年世界杯去汉 城做客,尽地主之宜。 做个候鸟般飞来飞去的球迷真是快意江湖!亲临世界杯赛场,让你有机会摆脱一人点 灯熬蜡默默看球的孤寂,融入世界球迷大串联的洪流中尽情渲泄。 掐指算来,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和欧洲杯在时间上刚好岔开,只隔两年就又逢足坛盛事 ,再加上每年隔三差五,走马灯似上演的欧洲三大杯,以及意甲,英超,德甲,西甲…… 真是心眼里存着口二锅头:绵绵不断热乎乎! 几年苦心经营,才闯出这片小天地,不免自鸣得意。 歌曰:进了王子足球场,给个知县都不想 见了罗伯特巴乔,给个知府都不瞧 看了法国世界杯,给个联合国代表都不当! ─────────────────────────────────────── 【散 文】 ─────────────────────────────────────── ●任智群 涌 向 广 场 哥本哈根市政广场,是丹麦的心脏。热情如火的丹麦人曾在这里度过无数个激动人心 的时刻。而今天,广场的容纳度更是空前绝后--十几万丹麦人,准确地说,是十几万丹 麦球迷,把他们如火的热情泼向广场,泼向悬挂于广场一角的硕大银屏。他们要在这里为 丹麦对巴西的比赛摇旗呐喊,以壮声威。爱国的丹麦人啊,硬是把丹麦一词,连同那红白 的十字国旗写在脸上,背在身上,顶在头上。那万众一心的场面,即使在冷血的人也会为 之欢腾、跳跃。看广场上国旗遮天蔽日,欢声、歌声如潮如雷。整个广场水泄不通,广场 两边的马路也塞满的人群。不用说,两端的红绿灯早已失去了效应。就连附近的电话亭顶 、电线杆端也挂满了人。矮个子的我,无论怎样踮足,也无法看到屏幕上的实景。好在有 球迷们作我的反照,也能让我感觉到球场上的进退得失--那突发的欢腾定是丹麦进球; 那粗重的叹息必是丹麦失利;而那要屏声静气的时刻,必定是双方咬得最紧。难怪丹麦的 救护车、急救员要早早地候在场外。心脏功能极好的我,此刻也加速了血液的循环与心跳 的频率。 夜凉如水。如痴如狂的球迷,直到屏幕上响起了结束的哨声,依然不肯离去。丹麦队 虽然失败了,但明智而又理智的球迷,仍然为他们的球星骄傲,毕竟对手是上届的冠军。 仅占世界人口千分之一的小国,能挤进世界八强之列,已创造了足坛奇迹。童话王国的足 球,也象安徒生笔下的童话,继92年欧洲杯冠军后,再次让世人刮目相看。 丹麦球迷为丹麦球星骄傲,而我,更多地是为丹麦球迷所感动。 1998、7、3 ─────────────────────────────────────── 【茶余饭后】 ─────────────────────────────────────── ●范旭仑 新版《围城》攻错 李梅亭教授说:“要找一家没有苍蝇的旅馆,只能到外国去了!”要找一本编校像样 的钱著,说真的,也只能看我的了。 《围城》的定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八月出版的,赵玉山《围城误字统计》 做了三十多处衍夺的刊订和几条点号误植的举例,可还是遗漏不少。一九九一年二月重排 ,不用说完好地保留了那些多年蒙混过去的讹误,并且又为读者安置了路障和陷阱。 版权页“1980年10月”系“1980年11月”之错乱。序1页Ie是le之讹。序2页“蒙混” 讹作“朦混”。序3页末附记时间“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一九九四年三月以后各本竟把 它弄没了。8页14行“不散”为“不敢”之谬。53页15行“产生”是“发生”之误。67页9 行补字为衬字之舛。78页14行我字前的逗号是单引号。81页17行“应该”应该为“应说” 。112页13行“姊妹”是“姊姊”之乱真。119页15行的《小畜》卦多了两道阳爻。133页6 行活字为话字之谬。234页17行“一样是”误作“一样的”。344页22行“书信”为“平信 ”之假冒。还有,一九九二年四月本开始把杨绛最传诵的《记钱锺书与围城》附缀在书的 末尾,责任编辑现加了个目录页,有一行居然唤做“《围城》正文”。书名排在目录里, 并且打上书名号,还要赘上“正文”二字!却又作怪,长这么大还头一遭见到这般标目, 我觉得荒谬。我不懂编者干嘛不录小说的章次“一”至“九”作目次。“道陟多阪,胡言 连蹇”! 一九九七年九月用计算机排版,改题签换封面,目录页删除那怪诞的“正文”跟书名 号。新本正文为335页,未与以前的359页合一,使钻研《围城》的必传之作,如范明辉《 围城疏证》和张明亮《槐阴下的幻境——论围城的叙事与虚构》犯难。那个删略的年月填 补上了,却随随便便弄成“一九八五年六月”。钱先生这样的大人物,他的年谱无疑会详 尽周致,提醒文学史家千万别佣耳赁目。除却“慎思明辩”作“慎思明辨”和序1页、8页 、78页三处复元外,其他文病就算“把病养家”(Vulgar errors in literary history die very hard)了。校书好比洗脏衣服,一批没洗干净,下一批来还是那样脏,这改正 的四处还抵消不了下面新生的谬误。瞧:25页2行叫字前丢掉一个逗号;36页1行婿字后句 号错成逗号,又衍一井字;74页19行以“科举”冒充“科学”;118页1行混“人人”作“ 人”;251页12行的“好让”该是“好比”;319页1行罢字后夺逗号;334页14行巷字后脱 口字棗作巷字即可,《纪念》即作“巷口”,实不必找事费劲另造那个字。 附带说说那个附录——乘着顺风,就该扯篷。用的是湖南初刻本,错别字自然岿然不 动。两个“担心”一个“担忧”的担字都讹成耽字,“没著”和“著三不著两”的著字最 好能作着字,“痴舞作法”的“舞”当是“巫”——“痴巫作法”参看《管锥编》157页, “懑雷”有别于“薄雷”,“辗转”似不可乙为“转辗”;钱先生已把汪太太的“扼要” 推敲成“提纲”,杨绛未必晓得。湖南本校订早已重印,而十几家各色各样杨绛的大册短 书的出版者全都不搭理它。这块废置一九九一年的校订本,《杨绛译文集》那边的《小癞 子》也不以一九八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与从前大异的改定本为底本;我们不会奢望出 版家能够辨识好歹,我们不会不企羡大文人的敝屣名利。题目和序的定本我看是台北书林 版《围城》附录《钱锺书与围城》。点去记字,正和胡乔木的命题呼应的当,记字不免做 作多馀。那里删去“乔木同志最近又问起这篇文章。恰好朱正同志所编《骆驼丛书》愿意 收入,我就交给他出版”——《将饮茶》本则作“这篇文章原是朱正同志所编《骆驼丛书 》中的一册”,又改口呼胡作“先生”——刚好敌得过胡呼钱为“同志”。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本《将饮茶》于“石屋里的和尚”节“加添了几句话”,请一定添加:“小孩自言 自语,其实是出声的想象。我问他是否编造故事自娱,他却记不得了。”这附录的聚珍版 或百衲本,你我都不及见,看来只能出现于二十一世纪后半叶。至于她的记事失真处,范 明辉《杨绛〈钱锺书与围城〉笺证稿》拈出不少,可惜还有一些没有发现。 咸水里什么脏都洗得掉。 ─────────────────────────────────────── 【诗 歌】 ─────────────────────────────────────── ●线粒体 留学郎 (一) 少年留学郎, 背着书包求学忙, 不怕风,不怕雨, 只怕秘书骂我懒 没有Ph.D, 娶不到婆娘。 (二) 青年留学郎, 扛着书包打工忙。 不怕苦,不怕累, 只怕银行存款少, 没有Money, 买不到好房。 (三) 中年留学郎, 留学的路还是长。 不怕漂,不怕泊, 只怕拿不到身份, 没有Greencard, 无处述凄凉。 ─────────────────────────────────────── 【幽而默之】 ─────────────────────────────────────── ●步 云 (一)猩红热 一个男子给他的私人医生打电话: “大夫,我儿子得了猩红热。” “我知道了。昨天我去你家看过,你恰好不在。把他隔离,别与家人接触就行了。” “哎,你不知道,他吻了女仆人。” “真是不幸,把她也要隔离。” “糟糕的是,我也吻了她,大夫。” “那就不好办啦,你也可能被传染了。” “是啊,而我后来又吻了我妻子。” “什么?”大夫大叫起来,“那……我也可能被传染了!” (二)谁当议员 美国学者富兰克林力主国家制度的民主化。当时美国的法律规定,入选议员必须是拥 有一定财产的富裕人。 富兰克林评论说:“要当议员,我必须有三十美元。假如我有一头价值三十美元的毛 驴,我就可以因此而当选为议员。过了一年我的驴子死了,我也就不能再当议员了。请问 到底是谁在当议员,是我还是驴?” (三)安徒生的帽子 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常常头戴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头散步。 一次,有个人嘲笑他说:“嘿,看看你头顶上的那玩意儿,算个什么东西,能算是一 顶帽子吗?” 安徒生回敬道:“嘿,看看你帽子底下的那玩意儿,算个什么东西,能算是一个脑袋 吗? ─────────────────────────────────────── 【茶余饭后】 ─────────────────────────────────────── ●孙少波 中国人名的变迁 响应朋友的号召为他们的杂志写一篇向丹麦人介绍中国人名的文章。写到后来却发现 中国人的名字连中国人自己也要变得陌生了。于是就把文章的中文版抄录于下供大家赏玩。 说起中国人的名字,除了象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这样的大人物,西方人对中国人 的姓名的辨别能力是很有限的,不用说古代中国的“姓张、名三、自老五、号二麻子”了 ,就连当今中国最简单不过的三个字的名字,他们也是很难辨别出姓和名的。这当然主要 是因为中国人对自己的名字宣传的不够。今把以前道听途说来的有关中国人姓名的只言片 语连缀起来,供大家赏玩,绝不可以拿去当参考文献的。 在中国的远古时代,中国人是只有名而没有姓的。比如那时候的黄帝轩辕,贤帝尧、 舜,暴君桀、纣,以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至于当时的人名是怎样取出来的,本文无 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当时那些好人的名字中用到的汉字现在大多都是褒义的字 ,而当时那些坏蛋的名字中用到的汉字现在则大多都是贬义的字了。 到了奴隶社会的末期、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名字中就慢慢地开始有姓了。比如现在 比以前更有名气、在国外比在中国更有名气的孔子,就是“姓孔、名丘、字仲尼”,还由 于他在家里排行第二,所以自然就得了一个号“老二”。事实上,“孔老二”这个名字比 “孔丘”为世人知晓得多。至于说那时候“孔”字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孔”家姓,本文 无从考证,反正后来老“孔家”都用“孔”字作为世代沿袭的姓,以至于现在有“孔家七 十四代孙”之说法。 自从中国的第一部“百家姓”在宋朝问世,没有人再怀疑中国人的名字是由“姓”和 “名”两部分组成的了。实际上远在宋朝以前,人们就开始使用“姓李、名三、字老五、 号二麻子”的格式来命名了。那时候人们的名就如同西方所说的“given name”,而人们 的字则如同西方所说的“nick name”,就是说,只有关系很近的人之间才以“字”相称。 当然,直到近代,绝大多数妇女是只有姓而没有名的,特别是在结婚后,一个妇女的名字 一般是“王张氏”或“江姚氏”,前者表示该妇女的婆家姓“王”、娘家姓“张”,后者 则表示该妇女婆家姓“江”、娘家姓“姚”。 今天的中国人可能会以为现在给孩子取名字真费劲,往往是一家老少十来口为一个新 生儿取名字,查遍家里所有的字典。其实人们没有意识到,那还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人们 容易给孩子取名字了。直到二十年前(也许现在依然有),每个家族都有一本家谱,上面 除了记载着本家族的重大“进化”史,还有一项是关于本家族上下十代人的命名法的。一 般来说,一个家族中每隔几年,由当时较有威望的几位老人商定以后几代人的“辈份名” ,同一代人使用同样的“辈份名”。中国人的名字大多数由三个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姓 ”,是祖先传下来的“香火”,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第二个字多数是“辈份名”,讲 究辈份低的人要对辈份高的人有足够的尊重。第三个字是西方人所说的“名”(given name),通常是由爹妈给的。但是由于中国人从来不会把“名”放在第一位,所以把中国 人的“名”按西方惯例称作“first name”则实在是有些不伦不类。除了这三个字的“大 名”以外,一般还有一个所谓的“小名”或“乳名”,这个“小名”是父母和家人和熟人 对一个人(主要是童年时期)的称呼,有点类似西方的“nickname”,但又有很大差异, 因为在中国,一个人在成年之后被呼之“小名”是多少带有污辱性的事情(父母和长辈称 呼例外),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成年之后,最好只称呼其“大名”。 上面所提到的辈份名,有两点值得一提:其一,“辈份名”大多数放在中间,但也可 以放在名字的最后,但在一家中如果有一个兄弟把“辈份名”放在中间(或最后),则其 他的兄弟一般也要把“辈份名”放在中间(或最后);其二,一家的女孩取名时,不必遵 循上述“辈份名”的约束,但有些家庭也给女孩使用同样的辈份名。 到了“文革”期间,也许是出于“破四旧”的动因,有些人取名字不再按照家族的辈 份而是随机地选用一些听起来比较革命的字眼,比如“张爱国”、“李文化”、“王红旗 ”之类。记得大学的一位同学给我们讲他爹如何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反别人喜欢用“红” 的心理,给自己的儿子取了一个“白”。要知道那年代,除了姓白的没办法,以“白”做 名还是要有点勇气的。 随着中国“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在一个家里使用“辈份制 ”已经失去了意义。加上父母们和祖父母们对一棵棵独苗的疼爱,单字的名字开始在中国 流行起来。这样的名字至少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这样一个单字的大名连起来念两遍,就自 动成为孩子的小名。如李国,家里的大人和老人就可以呼之为“国国”,等等、等等。 但这样命名的缺点也很快就暴露出来了:重名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以“楠”字为名 ,在中国就很容易发现有成百上千个“张楠”“王楠”“李楠”,有时候这会带来许多麻 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有人已开始给孩子取四个字的名字,即把父母的姓放在前头,加 上一个可能的辈份名,和一个名。比如一个孩子可以叫“段乔相慧”,就可能是爸爸姓“ 段”,妈妈姓“乔”,辈份名是“相”,名是“慧”。名字中用了父姓和母姓,可以强调 父母的养育之恩;名字中使用辈份名,既体现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又不失中华民族的伦 理道德。 另外,据说中国有关部门已开始为解决重名问题而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在提倡人们 使用四个字的名字的同时,还准备限定人们给孩子取名字时所使用的汉字。具体的作法就 是从数以十万计的汉字中选出5000个不常用但又适合做名字的汉字来,供人们给孩子 取名字时选用。这5000个汉字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挑选,并每隔一定时间进行更换。 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各种交流的增加,有些人在给孩子取名字时,已把西方人叫不出 中国人的名字这个问题考虑进去。具体做法就是给孩子取一个发音与西方人的名字发音相 近的汉字名。比如“张汉斯”“李约翰”,再比如“王苏珊”“杨安妮”。但笔者以为, 西方人不会发中国人名的音,关键在于中国人自己宣传的不够。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 的泱泱大国,总不能在文化上被完全异化吧。 当你在中国发现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许多“皮特”“乔治”,或者许多“伊娃”“楠 茜”,会感觉如何?最重要的是,那些不习惯叫外国人名的中国人见到这些中国人起的外 国人名时会不会有一种外敌入侵的感觉? ─────────────────────────────────────── 【漫游世界】 ─────────────────────────────────────── ●彭小昌 美国印象 反映中国人在美国生活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精彩的主题词: “IF YOU LOVE HER, BRING HER TO AMERICA, BECAUSE IT IS HEAVEN;IF YOU HATE HER, BRING HER TO AMERICA, BECASE IT IS HELL。” 这句话可以说高度概括了美国。但如果由此来理解美国,而没有一些具体的东西,便 难免有些抽象,甚至困难。这里,我主要依据自己的观察,谈谈对美国的具体印象。但本 人来美国的时间不长,而且生活的范围主要限于美国费城,所以这些印象只能是初步的、 局限的。 费城(PHILADELPHIA)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PENNSYLVINIA),人口五百万。此地 曾经孕育了独立革命以及美国的诞生,堪称美国的历史名城。二百多年前,北美十三个殖 民地革命家聚会在此,作出了抗英独立的决定,并通过了《独立宣言》及《美国宪法》, 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后,费城曾是临时首都,在美国的开国史上 占有光辉的一页。 提到费城,人们几乎必然要把它与一位伟人联系起来,他就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 --本杰明·富兰克林。费城最宽广的一条街道就是以富兰克林的名字来命名的。富兰克 林作为科学家,曾揭示了闪电发生的秘密,并且发明了广为应用的“避雷针”。但富兰克 林作为政治家对美国的影响似乎更大。他是起草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主要 人物之一。当时在《独立宣言》上签名的有二个人,一个是总统华盛顿,另一个就是富兰 克林。 富兰克林在教育上的一个大手笔则是创立了著名的“宾大”(UNIVERSITY OF PENNSYLVINIA)。至今“宾大”校园内,人们喜欢富兰克林的雕像并盛爱伟人的遗风。在 每年的毕业庆典活动中,毕业生们与富兰克林雕像合影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节目。更有那 些女生,喜欢坐在富兰克林老先生大腿上与其合影,幸亏富兰克林老先生“坐怀不乱”, 否则问题就麻烦了。在今年美国名校的排行榜上,“宾大”名列第七,令“宾大”的毕业 生们更加踌躇满志,走向社会。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也前来祝词,希望毕业生们能将知 识回报给社会和人类。 “宾大”为私立学校,收费昂贵,现学费每年二万五千美元,另加生活费一万五千美 元,合计约为四万美元,令一般人不敢问津。由于今年亚洲金融危机,“宾大”的亚洲学 生有相当减少,绝大部分的亚洲自费生为日本人。中国大陆也有一些靠奖学金跨入“宾大 ”,这些人堪称大陆的佼佼者,其“TOFEL”和“GRE”成绩都高得惊人,连美国学生也望 其项背。 美国这个国家,中小学的教育很一般,但却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每年吸引着 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优秀学生。一个学生如果拥有良好的美国教育背景,几乎便是就业发展 的最好资本。很多中国人来到美国后,千辛万苦也要读一个美国学位,显然是美国学位的 含金量要高得多。中国人在美国,尤其是第一代移民,基本都把谋生放在第一位,在专业 选择上以适用和好找工作为主。于是男的学电脑,女的学会计成为了常见的现象。第一代 移民艰辛较多,起着铺路的作用,第二代移民的人生路会好走得多。以学医学的为例,第 一代移民即使考下医生执照也难得工作机会,主要是语言等方面的弱势,但第二代移民如 果考了医生执照,则可以与美国人平等竞争。在欧洲读学位的中国人与在美国读学位的人 相比又处于弱势,因为你没有美国教育和工作的经历。在美国能够奋斗出来当老板的中国 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有美国背景的,有欧洲背景的则是凤毛鳞角。所以,你如果有“野 心”当老板,趁早到美国发展为好。 对中国人来讲,美国的最大好处在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大融炉,即使在严控移民 的今天,美国仍以宽阔的胸怀每年接待一百万左右的移民(偷渡者除外)。因为美国实在 太杂了,所以几乎没有谁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是正宗的美国人,而别人是外来人。因为 美国是移民国家,所以对外来者持相当宽大为怀的态度。我来美国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 人问我:“你会回中国吗?”而在丹麦,这是时时令我尴尬的问题。 另处,美国是一个标榜平等竞争的国家。美国的院校或公司招聘时,通常都必然写明 :“机会平等,无论你的种族,肤色和性别……”。或者打出响亮的口号:“GREAT JOB LOOK FOR GREAT PEOPLE!” 美国每年有六万五千H-1签证,名额就是专门用于聘用外 国人中的知识人材。美国的这种开明态度,每年为美国吸纳了世界上大量的人材,这可以 说是美国的科技和经济能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尽管自身有大量的社会弊端,但由 于政策开明,持续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人材留下来,而欧洲却在排斥外来的人材。现在在美 国大学实验室这些地方,中国人的比例通常都高达百分之五十,甚至更高的程度。我初到 美国,时常为处处可见的亚洲面孔而吃惊。也有很多的中国人到美国后,经过奋斗努力, 进入了待遇优厚的美国公司,买车置房,置身于美国中产阶级的行列,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可喜的是,亚洲人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包括肤色和象貌)证明了自己是优秀的民族,正 赢得美国主流社会的承认和接纳。客观地讲,黄种人在美国的地位已直逼白种人。 在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欧洲都有所差异。因为美国的商品税低(约百分之十二上下 ),所以美国的物品都是比较便宜的。而且到了“唐人街”,你更可以买到任何你想吃的 中国食品,且价廉物美。美国最便宜的食品大概数“可口可乐”,如罐装“可口可乐”饮 料,一打(十二罐)才卖三美元。所以美国人都把“可口可乐”买回家当白开水喝。我不 禁心生感慨:美国人真是生在星条旗下,长在“可口可乐”中啊! 因为美国的食品便宜,所以美国的大学生很少自己做饭,大都是到路边的餐车去买盒 饭吃,一般二到三美元一盒,经济适口。这种餐车可以说是美国的一种创造,所谓餐车就 是汽车改造成的小厨房。因为餐车不需要象餐馆那样付房租,所以投资小,食品便宜。“ 宾大”校园内有很多的私营餐车,来自不同的国家,风味各异。当然我光顾最多的是中国 餐车,偶尔也光顾一下朝鲜餐车、越南餐车等,尝尝鲜。我发现中国餐车大都是夫妻携手 经营,男的干烹调等累活,女的管接待、收款等。但朝鲜餐车则不一样,通常是女的干活 ,如母亲烹调,女儿收款等,但男性(如父亲)则通常袖手一旁,最多是开车拉拉货等。 我不禁又有些感叹,还是中国妇女的地位高啊! 在交通方面,美国人已经过分依赖汽车,甚至已发展成为社会弊端。美国的东部城市 (如纽约、费城等)的公共交通比较发达,但在美国的南部、西部等地,公共交通则极差 ,人们离了私人汽车则几乎无法生活。可以说,如果有一天美国人没有了汽车,美国社会 和人们的生活就会陷入瘫痪。现在回过头去看海湾战争,可以相信美国出兵的主要目的是 为了“汽油”,而不是所谓的“正义”。不难设想,如果某天世界上发生汽油短缺时,受 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社会,甚至美国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和震荡。我觉得欧洲在这方面做得比 较好,协调地发展公共交通和私人小汽车。克林顿曾指出,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象美国那样 搞,如大力发展私人小汽车,我觉得他的意见是可取的。 另外,美国的肥胖症患者多得惊人,原因研究得不是太清楚,但显然美国人的肥胖与 过量饮用“可口可乐”和过度依赖汽车有关连。打开美国的电视,关于减肥的药物和减肥 妙方的广告满天飞,不胜其烦。可见现代化的东西并非都是好的东西。 中国人喜欢聚集而居。现在的费城已发展出一个规模可观的唐人街,生意十分兴隆。 光是中文报纸就有十几种,提供了大量信息,而且大多数是免费报纸。免费报纸主要是靠 广告赚钱,这也是发行报纸的目的。只要一份报纸有读者量,自然会有人前来打广告。( 我想如果把《美人鱼》杂志弄到美国来办,一定会有大量的广告,编辑们也会有收入,且 收入也会不错的)。中国人开办的旅行社也很多,至少有十几家,基本上是大陆、台湾、 香港三分天下,各做各的客户源。大陆人办的一家最大的旅行社叫“新亚美”,提供的服 务包括订购机票,到美国、加拿大旅游观光,甚至负责机场接送的业务,服务态度相当好 ,令你感慨:大陆人也懂了生意经。 如果在美国遇到各种法律纠纷,(如办身份,办签证,车祸等)也可以寻求各种中国 人律师的帮助。但记住一点,这些中国人律师(大部分为港台人)尽管能为异国他乡的你 提供一些法律服务,但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挣钱,而且收费不低,所以与这些律师打 交道时,要捏紧你的钱包。 美国远非一个十全十美的国家,而且可以说有太多丑恶的东西。犯罪在美国十分猖獗 ,事实上已成为在美国生活最令人担心的问题。 先以偷窃自行车为例。美国因为自行车失窃过于严重,所谓美国自行车防盗措施也堪 称世界之最。在美国锁自行车时必须将车与一个无法移动的物体(如铁柱、铁栅栏、树干 等)联锁在一起。这还不够,锁车时还得同时把车子的前轮和后轮锁住,以防偷轮。甚至 有人锁车时将车轮和车座卸下来带走,以防被盗。美国的自行车锁恐怕也是世界上最特殊 的,通常带有很长的钢缆或铁链,以便能把自行车与铁柱等连在一起。而且这些锁的结实 程度都令人吃惊。最初我觉得美国人有些防备过度,但后来发现确有必要。一次,我把自 行车锁在居住的公寓大楼外,一时疏忽没有把车子的前轮锁上,心想过一会儿就把车子搬 进房内,待我过了约二十分钟左右出来,发现刚买二周的新自行车的前轮已不翼而飞,令 我瞪大了眼睛。 最近,中国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弟弟王晨光博士在底特律市遇劫被杀,引起中国留学生 的关注。但对于王晨光的不幸遇害,美国警方居然说“他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停在了一个错 误的地点。”这种荒唐的解释美国人已经听得太多了。 所谓“错误的时间”,指他的车子不应该在晚上抛锚。在美国的大部分城市,夜晚通 常意味着危险的来临。如果没有特殊事情,人们一般避免晚上外出。即使外出也尽可能以 车代步,也就是说夜晚不宜出行。很多中国人在美国生活了多年,仍对美国城市的夜景或 夜生活几乎没有印象。在宾州大学校园区,下午六点以后下班者如果没有私车的话,均由 学校的小型交通车负责接送回家。我认识的一位中国留学生,他的妻子在一家中餐馆打工 ,每晚他妻子下班时他必去接送,成为雷打不动的任务。宾州大学的校报每二周出版一次 ,每期校报的最后一页必是关于近两周校园这附近发生的犯罪报告,十分醒目。 所谓“错误的地点”,指王晨光的车子停在了一个犯罪率高的地区。美国的犯罪率情 况因地点而不同,可以说这种差别是人为造成的,或者社会造成的。美国各地基本是划区 而居,有钱人、白种人居住的区域犯罪率通常很低,而穷人、黑人集中居住的区域犯罪率 明显升高,通常城市的犯罪率比较高(因为穷人多居城市),越往郊区走,犯罪率越低( 因为富裕的人多居住在郊区)。所以,“社区”这一概念对美国人来讲至为重要,居家一 定要选择一个治安良好的社区,这成了人们选择居处的最重要标准。 美国的犯罪率居高不下,依我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枪支泛滥,二是黑人种族问 题。 枪支的危害是人所共知的,所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严格控制枪支,但唯有美国 是例外。枪支可以用来保护好人,但无疑也可以被坏人用来犯罪。美国最常见的犯罪是抢 劫,而被抢劫者通常都采取“不抵抗”政策,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抢劫者是持枪犯罪,在枪 支面前被劫者当然只能选择丢财保命。如果你初至美国,人们会反复告诫你,遇劫时千万 不要抵抗,另外,枪支泛滥使得许多本可以避免的罪行却在美国天天发生。如今年震惊美 国的几起校园枪杀案,犯罪者都是很不成熟的十来岁的青少年,犯罪的动因也都简单。可 以说,如果没有枪支,这些惨案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更荒唐的是,一个美国幼儿园六岁 的小孩也试图枪杀他的老师,幸亏他人小力弱,犯罪才未得逞。最近我又目睹了一遍当年 美国总统里根被刺的慢镜头,里根在一大群训练有素的保镖和随从的簇拥之下(事实上形 成了一道肉墙),竟然被一位神经有些问题的美国青年击中,这又得归功于枪支的威力。 与美国犯罪紧密联系的另一问题,便是黑人种族问题。在美国这是一个很复杂、很敏 感和很忌讳的问题。美国黑人大约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四,但美国过半数的犯罪系黑人 所为。谈到美国犯罪率高的区域,不言而喻指的是黑人居住区。黑人口碑的不良令大多数 人对他们畏而远之。愿与黑人居住在同一社区的人很少,白人与黑人通婚的现象也很少。 如果任何一个社区有万户以上的黑人居住进来,这个社区的房价会马上下跌,而且原来的 住户会相继撤走。黑人社会的活动通常是独自进行的,比如黑人进黑人的教堂,黑人进黑 人的学校,黑人举行黑人的各种聚会活动。黑人自身确有“怒其不争”的种种缺点,比如 在费城坐出租,黄色出租车公司(YELLOW CAB)为黑人所拥有,我发现但凡坐黑人的出租 车,绝大部分情况下会发生不道德的行为,如多收费或绕程等,但非黑人的出租车则鲜有 这些问题。以我个人的经验,再也不乘黑人的出租车。所以,黑人有时是自已毁自己的形 象。但凭心而论,黑人犯罪率高的原因是复杂的,综合的,有历史和社会的多种原因,比 如在历史上黑人受到过很多压迫、侮辱和不公证待遇,这在他们的心理上积淀下了对美国 社会的仇恨和反抗。黑人由于贫穷,缺少教育和教养,从小生活在一个犯罪率高的环境中 以及今天仍然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这些都可以是导致黑人犯罪的原因。可以说美国 黑人问题是美国政府最为头痛的问题,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美国黑人的数量 巨大,而且已经相当团结和维护自己的权力,黑人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使美国社会更加 动荡不安(一九九一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黑人大暴动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对此,两 届美国政府均小心翼翼,但均找不到对策,唯有实行安抚政策,以防矛盾激化。在可以预 见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估计不会有任何解决。黑人带来的问题,恐怕是当年 的贩奴者们绝对没有想到的问题。 可以说,美国社会负面的东西还很多,如美国社会的吸毒、贩毒问题,欠缺颇多的医 疗保险和退休养老制度,捉襟见肘的公共福利等等,限于时间,这里就不多谈了。 写到这里,我得再提及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那句主题词。一日与一位朋友聊 天,他感叹到:“以前,我一直不明白那句主题词的真正含义,但到了美国之后,我懂了 --这就是美国。” ─────────────────────────────────────── 【话饼充饥】 ─────────────────────────────────────── ●陈银桥 上海熏鱼 作料:八角、胡椒粉、花椒、五香粉、酱油、味精、糖和盐。将以上作料用水煮成汤 汁待用。 作法:将鱼切成约一公分厚,用少量的细盐抹一下,然后凉干。再用干面粉抹在鱼片 上(吸干水份,防止鱼肉松软散)。油烧热后将鱼片下到锅里,待煎至二面黄, 将-鱼片浸入汤汁里,片刻即可上桌。 ─────────────────────────────────────── 【散 文】 ─────────────────────────────────────── ●艾晓明 阴 阳 界 这是紫色的七月,阳光如干柴烈火,劈啪作响。南方的洪水惊涛拍岸,穿越京广线时 ,看见从未有过的浩荡黄河。连最北边的松江嫩江也在猛涨,洪水撑断桥梁,逼近油田。 这是百年不遇的天灾。 这是一条小小的北方的河,可是当我们靠近它的时候,一个路人的指点让我们的白色 捷达车折回十里,眼看就要上到京城的四环线。七月的正午,行人稀少,开车的朋友不识 路,拍电影的朋友坐在她旁边,见人就摇下窗户:喂,你好!请问…… 他说了许多:你好,非常有礼诚恳,行人却都说不知我们要去的处所,连出租车司机 都摇头。我们看来是错得很远了。在我们眼前是一个开阔的花园,漂亮的别墅毗连,犹如 城堡,这是京城周边新兴的别墅区,值勤的保安衣着特别,好象机关的警卫,只是一脸茫 然。 当我们再回到叫了河之名的小镇时,一转弯,就发现了那条西行的小河。 我在车窗里已朦胧感觉到了那座远山,在乡村公路林荫的尽头,隐约出现了一脉青山, 山上层层叠叠灰白的石碑。那是朋友照片中的山冈,是朋友栖居的山,是恒久静默的山。 两个孩子先下车,直奔山麓上的小道。瘦弱的男孩从美国回来,祭奠父亲的兄长。年 长两岁的少年想和他说话,可是找不到什么话来说。他们一路都没有说上话,只有我,一 直在想着和沉默而困倦的男孩说点什么。 早上几点起床的? 七点。 啊,那么早。吃的什么? 豆浆,油条。 自己坐车过来的吗? 不,姥爷送我到奶奶家。 奶奶,我的朋友的妈妈,在我们上车的时候嘱咐说:孩子不懂事,你要教他。我想, 奶奶是让我教孩子行礼吧。 在我们面前,已经没有路了。左右皆是一层层高高叠上去的碑林,有的墓以一块长方 的石板铺垫,再竖一块写了墓主名字的碑。拍电影的朋友踩了那些墓,从上面一步步跨过 ,嘴里连连说:对不起,对不起。 唐昌蒲和康乃馨的花枝在花篮里摇曳,这是在家里待了一夜的花篮,是吸吮了亲人的 气息的花篮,是母亲所托,带给你的花篮。我在半山仰望着拍电影的朋友夫妻,还有在山 头寻找和跳跃的少年,花篮在别人的墓上喘息。从美国回来的男孩忽而过来说:阿姨,让 我抱着吧。 你在哪里呢? 在春天的照片上,这是黄土和石头的山,五月的雨水,六月的阳光,让新植的树和野 草窜出一人高,墓草青青,遮蔽了道路,掩藏了你的名字。满山都是不相识的名字,我们 置身于亡灵的星散的姓名之中。烈日光焰如倾盆大雨,光线暴晒我们,天空下无遮无挡。 那如水的花瓣,现出洇红的颜色,而我们三个大人,今天竟都穿了黑衣。 朋友的捷达车在山下,像一枚乳白的香皂,在正午时分融化,变得很小了。 你是在这里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可是墓碑成百上千,前山后山望不尽的山界,我们 回到管理处查询,重新上路,到达路的顶端,竟然看不到你。 男孩已经翻过山头,连影子都不见,我忽然惊恐,害怕他滚下山出事。开车的朋友拨 开野草,向我们靠近,她的腿上有不少草齿划出的红道道,我心有歉疚。我们站在半山, 一声预备起,大家一起喊男孩的名字。 就在这时,我头顶上的少年指着前方的山岩大叫道:看见了!就在这儿! 男孩出现在山下,小白点一样在焚香奠礼的塔下奔跑。我们叫着:快上来吧,找到了! 那些草,草里还有刺丛,踩着土里比较结实的石头,我们站到了你的面前。可是,没 有你,不是你,只是你的名字。 从南中国,经过三千里路来看你,可是没有你。没有你的声音,你的身影,没有。其 实又何必来找你的骨殖之所在,又何必来抚摸这没有知觉的石刻,何必来听这满山的蝉鸣 ,何必来经受这烈日的暴击,你永不能答应我们,墓草不认识我们,花朵到了夜晚会垂头 ,明天,后天,一周后就会干涸。这些酒,在石头上砸开瓶盖,咕嘟嘟倾倒在花篮里的啤 酒,是你无从畅饮的啤酒,这是何等的错置,你怎么会离开我们,到这样陌生的地方长眠? 我们在阴阳两界。 如今我回到南方的家居,耳边仍有那个夏日正午的蝉鸣,那也许是来自我的耳鸣。我 们做了所有应该做的事,在母亲的鲜花旁边,倚靠着两个小的纸花圈,代表着我们两路朋 友的心意。花朵一派无辜的纯兰,上面还停着一对白鹤。我没叫孩子鞠躬,但我们躬身祭 酒了。我们躬身,垂头,我叫孩子接过我手里的酒,继续洒在母亲给你的花束上。我们做 了行礼的样子,可是,这又如何是我们想要做的事呢,在你面前,又如何需要躬身行礼, 和你这样的朋友! 我们还有好多话要说,却永远不能再说,死别只是一个瞬间,从此不能改变一分一秒 。这个无情的夏天,对于所有再不能复生的人,没有任何语言能承载眼泪和哀痛。 只有记住那些祈祷,至痛至哀,无以诉说,我想到的只有两段来自异国的祈祷,一段 是不相识的朋友的恳求: I am now personally requesting your prayer for this family, and asking God to give them strength to endure the test of unwanted and unexpected suffering. May the bereft family be in your thoughts and prayers. Bless those who expressed wholeheartedly the condolence to his family. May we open our hearts widely to assist the left family during this difficult period of time. May peace and love be with them. 还有一段是艾特玛托夫小说《断头台》里写到的: 主人公阿弗季的父亲“非常喜爱教会歌曲,每回听到它,都能感动得哭起来。有一回 ,有人给了他一份由一位现代修女写的奇特的析祷文。这位当年的年轻女子早先是保育院 学生,后来又成了那里的教员,战争期间当了修女,当时她跟她的恋人总共才一道生活了 一个半月,她丈夫服役的那艘军舰就让德国潜水艇给击沉了。卡利斯特拉多夫每一回读着 这份哭泣与祈祷交织在一起的‘心灵证书’,都不由地潜然涕下。他家屋宅墙角里放着一 架旧钢琴,当阿弗季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做父亲的特别喜欢让孩子站在钢琴旁,用纯净的 童音给他大声朗诵这段有关海上沉船的祈祷文。这份由当年作过保育员的修女写成的祈祷 文他已经在心里背得烂熟: 趁着曙色初透,太阳还未升起,众人还在酣睡的时候,我急不可待地向你,明鉴万物 ,造福众生的主祈祷。请饶恕我的任性吧,我没有光想着你,而是为我自己的事烦恼不已 ,但只要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一定让这段祈祷上达于你。 我只请求你让奇迹出现,请让那一只军舰永远行驶在原来的航线上,只要地球在宇宙 旋转中还按你的安排昼夜交替,就让那只军舰日日夜夜航行吧!让舰上的炮衣永不卸下, 值班班次永不改变,从一个海洋驶向另一个海洋,让波浪拍打着舰尾,永远回响着低沉有 力的海涛声。让阵阵呼啸着的浪花象雨点一样洒落在军舰上,呼吸着带苦味儿的潮湿空气 ,听到的是甲板的吱轧声,舱内机器的轰鸣声以及顺风时紧追军舰的海鸥的鸣叫声。让军 舰的航向永远驶向那永远也到达不了的大洋彼岸的光明城吧…… 这就是我日夜祈祷的东西,其它别无所求。原谅我吧,仁慈的主,原谅我用拯救沉船 这样离奇的祈祷来打搅你。你过去和将来都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大慈大悲的万物万灵 之主,因此,我们过去、现在以至将来都皈依于你,向你祈祷。因此,即使我离开人世, 再没有谁为这事向你祈祷的时候,也让那只军舰永远航行在海洋上吧。 阿门! …… ─────────────────────────────────────── 【丑 小 鸭】 ─────────────────────────────────────── ●赵亦雨(八岁) 我的暑假生活 暑假里,因为我奶奶、爷爷、堂姐和小叔来北欧旅游,所以我们一块玩了很多地方。 我奶奶身体不是非常好,没有去很多地方,但还是玩了几个漂亮地方。而爷爷、小叔 和堂姐在我们的陪同下去了很多地方。 我们玩的第一个地方是Eslov。Eslov是跟徐宁叔叔家一块去的,我们十几 个人跑了好几个地方。 我们先去了Eslov的大广场,之后又在城里走了一圈。转完Eslov,我们就 往Trollenas开。 Trollenas是一个很漂亮、很大的城堡。花园里有一个小湖,几座小桥,真 漂亮! 从Trollenas,我们又开了几分钟的车,来到了Trolleholm。 Trolleholm城堡前面有一片非常漂亮的大草坪,草坪中间也有个小湖。草坪旁 边有几个网球场,网球场里正有人打网球。我觉得Trolleholm比 Trollenas漂亮。 最后我们又开了十几分钟车,来到了Bosjokloster。 Bosjokloster是一个古老的修道院,里面有很多东西。我们先去看了大花园 ,花园里的花和植物都标有名字,遗憾的是我们看不懂。然后,我们又去看小动物园。由 于大家都有些累了,所以只很快绕了一圈。 我们去的另一个地方是Tosselilla游乐园。爸爸开了四十分钟的车,我们 就到达了Tosselilla游乐园。 我们玩的第一个项目是环园火车,火车拉着我们开了一圈,使我们有机会看一看这里 有什么好玩的项目。 第二个项目是碰碰车。我开得很熟练,别人碰不到我,除非我碰别人。我玩了好几次 碰碰车。 我们玩完碰碰车就去划船。一开始我们划的是一只小船。我们没划多久就听见妈妈叫 我们划回去,换了一只脚踏式的船。因为船大,我们就带着弟弟一起划。 我们在湖里绕了一大圈后,就上岸往赛车场走去。我和爸爸得到的一辆最慢的车,但 最后我们还是排在第二名。 开完车后,我们就去吃饭。吃饱喝足之后,我们就换上了游泳衣去玩水上项目。 Tosselilla真好玩!明年我一定还要去! 第三个有意思的地方是Stockholm-Helsinki。那天我们早晨四点 钟就起床了,简单吃完早饭就出发了。这次我们不是坐飞机,而是开车去的。 经过了八个小时的疾驶,我们终于安全到达了Stockholm。在路上我们休息 了两次。 在Stockholm,我们在城里开车绕了几圈,参观了几个风景点。由于大家兜 感觉很累,所以我们就提前去了驶向芬兰首都Helsinki的候船大厅,约半个小时 后,我们就上船了。这个船很大,叫Silja Line小夜曲号。我们的房间在第八 层,正好能看见大船的漫步街。 我们吃完饭后,就去逛街。这条街挺长,有许多商店、饭店、酒吧,还有好多游戏机 ,另外还有一个儿童乐园。 船终于要开了,我们赶紧往甲板上跑去。甲板上已经有许多乘客,在温暖的阳光下, 有些人在喝酒,有些人在喂海鸥,而大部分人在散步。 晚上,我们在一个小剧场观看了精彩的歌舞表演:Pippi历险记。 第二天早晨八点半,船抵达Helsinki。在Helsinki,爸爸的老朋友 Vessa-Pekka接待了我们,他陪我们参观了Helsinki的名胜,吃了中 国餐,并在他们家里休息。 晚上六点,我们又坐同一条船返回Stockholm。在船上,我们又玩了许多在 第一天没玩上的项目,我和堂姐参加了船上的儿童绘画比赛,姐姐和我都得了一等奖。 船抵达Stockholm后,我们继续在市中心参观,最后我们在皇宫从头到尾冒 雨欣赏了皇家卫队换岗仪式和军乐队音乐会。爷爷、小叔和堂姐都说这个仪式真壮观,很 值得看。 这里讲的仅仅是我们一块旅游的三次活动。另外我和堂姐经常一块儿跳皮筋、讲故事 。我觉得这个暑假过得真快,特别有意思。 ─────────────────────────────────────── 【散 文】 ─────────────────────────────────────── ●邹凤兰 可爱的小松鼠 美国南部Houston,气候炎热多雨,一年四季苍松翠柏,鸟语花香。 枇杷林里,芭蕉树上,硕果累累,行人可随时摘食。在那繁茂的花草林间,大尾巴的 松鼠随处可见,这儿是它的乐园。 在美国,松鼠是人们宠物。不论你来自何方,是什么肤色,讲什么语言,小松鼠都会 亲近你,人类是它们最好的朋友。在大学校园里,在公园、路旁,只要你坐在树下或旁边 的草坪上,在张开的掌心上放几粒花生,并故意上下颠动几下,只见那本来在密集的树枝 中上窜下跳的大尾巴,悠忽之间便闪到你眼前,保持一段距离停下,试探着走两步,再停 下,黑亮的小眼睛骨碌碌地转着。它虽然为它的安全保持着高度警惕,但又无法抵御那烹 香的花生的诱惑,又往前挪动一点,再观察一下周围。此时,如果你稍有不慎,哪怕一个 轻微的动作,它会立即窜上树枝,倒挂在树枝上,仰着脸盯着你。直到确认你对它没有任 何危险,它会再下来,在你跟前停下,再试探。几经折腾,人们已不忍心再折磨它,于是 手一扬,花生便很快成了松鼠的猎物。只见它以大尾巴为凳,坐在你面前,用尖利的门牙 迅速磕开花生,再用前爪剥开,捏住籽,咬一口下来,快速咀嚼,品尝着花生的美味。与 此同时,那双黑豆眼还在滴溜溜地四下转动,瞅着眼前的人和物的哪怕极细微的动静。此 乃“防人之心不可无”。一旦意识到有危险,它的第一个动作是把食物塞如嘴中,第二个 动作是迅速跳离危险区。“民以食为天”,动物又何尝不是呢。当你囊中食尽,准备离去 时,它还会尾随着你,意犹未尽,恋恋不舍之情由此可见。 公园里、马路边、住宅区,小松鼠情侣们旁若无人地在草坪上喜戏追逐。在这块土地 上,这些小精灵与人们和平相处,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朋友。 ─────────────────────────────────────── 【诗 歌】 ─────────────────────────────────────── ●任智群 难忘的夜晚 这不是闹市的大马路, 两旁也没有闪烁的霓虹灯。 有的是一道道绿篱隔出的小方块, 和开在方块里的红的和白的花。 我们,手上托着报纸,背上带着拖车, 把发生在世界上的平常和异常事, 送进这红绿掩映的洋房。 出了小巷,前面就是高耸的楼房, 那层层叠叠透出灯光的窗 象一只只神秘的眼,看我们: 把辛苦织进飘摇的风雨, 把忙碌写向宽阔的马路, 把汗水洒在无近的楼梯, 把饥渴浸入清凉的白水。 街上的汽车稀了,路旁的灯盏倦了, 头上的雨水停了,背后的拖车空了。 我们,伸出那只闲着的手, 牵着,一夜的酸甜苦辣, 都随晚风轻轻吹散。 只剩下两条斜斜的影子, 伴我们,缓缓走到我们的小屋。 煮一壶滚烫的咖啡, 让热流在胸中流淌; 烤几片焦脆的面包, 填充那辘辘的饥肠。 桌上那只带泪的烛啊, 摇曳着火苗感叹: 又是一个难忘的夜晚。 ─────────────────────────────────────── ─────────────────────────────────────── ☆☆☆☆☆☆☆☆☆☆☆☆☆☆☆☆☆☆☆☆☆☆☆☆ ☆ ☆       ☆ 《美人鱼》杂志电邮版 ☆        ☆ 刊载留学生自己创作或编译的作品 ☆         ☆  以及其它报刊中的个别精采片段 ☆        ☆ 与《美人鱼》杂志印刷版同时发行 ☆ ☆ 欢迎投稿·欢迎各种建议 ☆ ☆ ☆ ☆☆☆☆☆☆☆☆☆☆☆☆☆☆☆☆☆☆☆☆☆☆☆☆ ☆ ☆        ☆  编辑出版:《美人鱼》杂志社 ☆ ☆ 国际统一刊号 (ISSN):1398-179X ☆         ☆ 订阅地址:E-mail: meirenyu@image.dk ☆ ☆ 网上取阅:http://www.image.dk/~meirenyu ☆ ☆ ☆ ☆☆☆☆☆☆☆☆☆☆☆☆☆☆☆☆☆☆☆☆☆☆☆☆ ☆ ☆       ☆      本期责任编辑:孙少波 ☆         ☆ (E-mail: css098@email.mot.com) ☆ ☆ ☆         ☆         本期编辑: ☆ ☆ 李庆峰·吉健康·庹旌生 ☆ ☆ 王华胜·刘凤海·张志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