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44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1999年4月12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编者按】《桃红满天下》网址为http://www.csssm.org,欢迎传阅,欢迎投稿 。中文简体字版可同时在《新语丝》之《刊物大全》中阅读,网址为http://www .xys.org/emag/taohong.html。   我们欢迎各方对《桃红满天下》中的文章进行非赢利性转载(转载时请准确 注明出处以及作者/译者姓名)。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csssm@hotmail.com(中英文兼容) 邮政信箱:P. O. Box 70426      Richmond, VA 23255      U. S. A.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法国议会再次通过家庭伴侣法          日本确定变性人庆祝日 ②  【说三道四】扭曲的恋情               ──悉尼同性恋大游行简解          奇异的健康               ──悉尼同性恋狂欢节简解 ③  【综合报导】全球艾滋病统计数字并不全面          圣母大学同性恋教授愤而辞职 ④  【历史回顾】二十世纪初的同性恋经济市场 ⑤  【艺坛纵横】电影介绍:自梳          艺坛人士谈同性恋(一) ⑥  【桃江连程】二十世纪科学与思想界名人中的同性恋者          大自然的女儿           ┄┄环境保护运动的伟大先驱雷切尔·卡尔森 ⑦  【同人心语】无悔人生 ────────────────────────────── 【新闻摘要】 ◇       法国议会再次通过家庭伴侣法   虽然家庭伴侣法在参议院的表决中碰到了麻烦,法国议会下院于4月7日以 300票赞成,253票反对的结果,再次通过了该提案。   下院曾在去年以314票赞成、24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该法案,但是今年 3月18日,参议院以216票反对、99票赞成的结果否决了该提案。   家庭伴侣法旨在为未婚伴侣(包括同性伴侣)提供一系列原本只有异性恋夫 妇才能享受的权利和福利。该提案须经两院通过,并获得宪法委员会的批准方能 成为法律。以社会党为首的政府竭力支持该提案的通过。 ◇     美国南方浸洗教会开办课程反对同性恋    自一月底以来,美国田纳西州南方浸洗教会在星期日礼拜后开办的周日课程 里加进了有关反对同性恋的内容。教课的罗斯·麦克拉伦说:“我希望这个课程 教育人们,罪人也有着光明的前途,人们可以通过耶稣基督来改变自己。”他并 提及该课程旨在“仇恨罪,但要爱罪人。”   田纳西同性恋者争取正义联盟的负责人比尔认为,这种“仇恨同性恋,但爱 同性恋者”的说法完全是一种虚伪。 ◇      同性恋学者向美国大学作巨额捐赠   乔治·摩斯是国际知名的纳粹大屠杀研究学者,也是名公开的同性恋者。他 于今年一月去世后,其遗嘱表明,将其至少值500万美元的资产全数捐赠给美 国威斯康星大学。摩斯生前是该大学著名的历史学教授,教龄长达33年,他在 六十年代就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并一直为同性恋者的权益而呼吁。 ◇    乔治·迈克尔和艾尔顿·庄受到伦敦乐迷欢迎   3月31日,伦敦乐迷奖公布公开的同性恋歌手乔治·迈克尔为今年最受欢 迎的男歌手,另一名公开的同性恋歌手艾尔顿·庄则获得“音乐突出贡献奖”。 ◇         日本确定变性人庆祝日   据《京都新闻》报道,日本节日协会决定,将每年的4月4日定为变性人庆 祝日,以提高大众对于变性人的理解。东京还将举办一个题为“变性人和人权” 的讲座。六个月前,日本一家医院进行了全国第一个合法的变性手术。   有趣的是,3月3日为日本的女儿节,5月5日为男儿节,变性人庆祝日正 好定于两个节日的中间。 ◇    美国和加拿大学生以静默抗议对同性恋的压制   4月7日,美国和加拿大200所高中和大学的学生以静默表示对压制同性 恋的抗议。该倡议活动于1996年在弗吉尼亚大学发起,很快传到其它各校。 响应该倡议的学生从早上8点至下午5点,自愿闭嘴不说话,象征着受到压制而 造成的沉默,然后统一喊出声来。学生们身著黑色衣服或者在衣服上标上彩虹标 记,并向行人递送反对歧视同性恋者的传单。 ────────────────────────────── 【说三道四】 【编者按:每年二月底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同性恋狂欢节已经成为全球同性恋 者的著名节目,现在也受到了中国国内主流报纸的报导。以下《奇异的健康》根 据《扭曲的恋情》改写而成,举例说明即使对同一事件,不同视线也会表达出截 然相反的观点。】 ◆          扭曲的恋情               ──悉尼同性恋大游行简解              ·张川杜·   每年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澳大利亚悉尼市都举行同性恋大游行。澳的男 女同性恋者把这一活动称之为“男女同性恋者狂欢节”。悉尼同性恋大游行从1 978年始,每年一次,从不中断,至今已是第21届,参加者也从当初的20 多人,发展到现在6000余人,更有北美、南美和欧洲的“同志”不请自来, 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活动。悉尼市民把这一活动看作是“旷世奇情”,看热闹 者与年俱增,每年约有一百万人。   今年的同性恋大游行在2月27日举行。晚上7时45分,游行队伍从市中 心的海德公园出发,途经牛津街,至莫亚公园结束,全程约2000米,历时两 个小时,共约200辆彩车。每一辆彩车是一个参加单位,以行业或社区划分, 如航空、医务、银行、学校等等,今年首次由宗教团体参予,天主教、英国圣公 会和犹太教都在游行队伍中亮出了旗帜。据大游行总策划帕森斯说,大游行的主 题是反抗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让同性恋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同性恋者与其 他人有同样的自由和权利,一句话,“宽容和平等”。   据主办者对外宣布,今年有英国、美国、阿根廷等14个国家的同性恋者参 加了大游行。整个活动除个别人无上装外,没见裸体者。除此外,整个2月份是 同性恋活动月,同性恋组织还举办多种活动,如同性恋聚会、同性恋圈外艺术展 等。还出版过一本同性恋作品文摘《水果沙拉──现代男女同性恋者写作甜食》 ,全书248页,节录自18本全世界范围内同性恋内容的作品,在全澳各大书 店免费赠阅,使澳的同性恋活动得到广泛宣传。活动经费得到澳电讯公司、快达 航空公司、葛来勃兄弟百货公司和澳旅馆业主联合会等的赞助。   悉尼同性恋大游行始发于1978年。当年仅有20余人参加。事因美国警 察在纽约突然袭击一间同性恋酒吧,同性恋者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后,同性恋者全 部被捕。9年后的一天,在悉尼的同性恋者突然想起应纪念一下,于是结伴上街 游行。活动受到了警察当局的反对,更明令禁止他们到悉尼的红灯区──英王十 字街去。但是他们无视警察局的禁令,结果全部被捕。以后的两年,同性恋者虽 仍搞同性恋集会,但屡遭警察当局的驱散,他们不敢公开搞,只能偷偷摸摸地进 行。1991年,在澳人权运动高涨的大背景下,悉尼的同性恋者又蠢蠢欲动。 这次他们以庆祝悉尼夏天为由,进行狂欢活动。游行队伍也首次超过一千人,游 行范围也扩大到五个街口约1000米。这次警察没有干预。新闻媒体对此也没 有报导。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同性恋活动越搞越大,参加人数发展到目前的60 00人,观众近百万。游行结束后还去参加在一展览场举行的聚会,这是号称全 球最大的同性恋聚会。悉尼有一个同性恋大游行广为人知,悉尼为同性恋国际狂 欢城市已是不争的事实。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最初是坚决反对同性恋大游行的,以后成为既成事实,只 好采取既不支持也不干涉的态度。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由于有大笔的旅游收入,视 之为滚滚财源,虽不明目张胆的支持,但暗中给予协助,每年维持秩序的警察是 州政府派出的。澳也有部份人认为这是不文明的,呼吁政府对此禁止。今年同性 恋大游行进行时,新州议员利尔曾带人到路口去阻拦,但是人数少无济于事,为 避免发生冲突,警察事先把他们与同性恋者隔离开来。澳大利亚新闻界刚开始不 报导同性恋大游行,从1981年开始才在报纸上作报导,电视直到现在也没有现场 直播,只是事后播录相。由于抗议的声音不少,起先只是在清晨零时30分才播 ,今年首次在晚上8时黄金时段播出。   从80年代开始,澳也受到艾滋病的威胁,受影响大的群体之一是男同性恋 者。在政府的防病计划下,澳的同性恋者也“感到了生命的宝贵”,现同性恋者 与政府卫生部门合作,开展“安全性事”运动,成效颇大,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在同性恋者中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从整个澳社会来说,同性恋者仍是艾滋病的高 发群体,为此,在每年的游行队伍中都有一个同性恋者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方队, 表明同性恋者也是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的。   悉尼同性恋大游行越办越大,越办越火,原因何在?此间社会学家认为,一 ,精神空虚。澳已进入了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国家有雄厚的财力,社会福利好。在澳只要是澳洲公民, 国家从出生到死亡全部包下来,人们衣食无虞,坐享其成,容易滋生好逸恶劳的 恶习。无所事事就要从邪道上发泄,在人权平等、性解放等思潮的影响下,部份 人的婚恋感严重扭曲,追求新奇、刺激成为有些人的时尚。二,同性恋大游行也 是澳社会的写照。在街道两旁的观众中,有放纵和支持子女同性恋的父母,有提 倡伦理道德的宗教团体,有财大气粗的大公司等。澳政府虽对此持反对立场,但 是无有效的措施去引导他们,无恰当的方式去阻制他们,最后只好放任不管,也 无能力去管。悉尼同性恋大游行越办越火,已经并将继续对澳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 (转载自《光明日报》3月31日) ◆          奇异的健康               ──悉尼同性恋大游行简解   每年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澳大利亚悉尼市都举行同性恋大游行。澳的男 女同性恋者把这一活动称之为“男女同性恋者狂欢节”。悉尼同性恋大游行从1 978年始,每年一次,从不中断,至今已是第21届,参加者也从当初的20 多人,发展到现在6000余人,更有北美、南美和欧洲的“同志”不请自来, 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活动。悉尼市民把这一活动看作是“旷世奇情”,看热闹 者与年俱增,每年约有一百万人。   今年的同性恋大游行在2月27日举行。晚上7时45分,游行队伍从市中 心的海德公园出发,途经牛津街,至莫亚公园结束,全程约2000米,历时两 个小时,共约200辆彩车。每一辆彩车是一个参加单位,以行业或社区划分, 如航空、医务、银行、学校等等,今年首次由宗教团体参予,天主教、英国圣公 会和犹太教都在游行队伍中亮出了旗帜。据大游行总策划帕森斯说,大游行的主 题是反抗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让同性恋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同性恋者与其 他人有同样的自由和权利,一句话,“宽容和平等”。   据主办者对外宣布,今年有英国、美国、阿根廷等14个国家的同性恋者参 加了大游行。整个活动除个别人无上装外,没见裸体者。除此外,整个2月份是 同性恋活动月,同性恋组织还举办多种活动,如同性恋聚会、同性恋圈外艺术展 等。还出版过一本同性恋作品文摘《水果沙拉──现代男女同性恋者写作甜食》 ,全书248页,节录自18本全世界范围内同性恋内容的作品,在全澳各大书 店免费赠阅,使澳的同性恋活动得到广泛宣传。活动经费得到澳电讯公司、快达 航空公司、葛来勃兄弟百货公司和澳旅馆业主联合会等的赞助。   悉尼同性恋大游行始发于1978年。当年仅有20余人参加,事因纪念1 969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石墙”暴动。当时美国警察在纽约突然袭击一间同 性恋酒吧,同性恋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后,全部被捕。自七十年代初以来,同性恋 在美国许多州纷纷被非刑事化,美国医学界也将同性恋剔除出疾病分类,同性恋 骄傲游行首先在纽约和华盛顿等大城市开始,并且迅速发展到其它各大中城市, 甚至产生了国际影响。骄傲游行也受到澳大利亚同性恋者的欢迎,他们准备在最 大的城市悉尼举行该活动。当时活动受到了警察当局的反对,更明令禁止他们到 悉尼的红灯区──英王十字街去。但是他们无视警察局的禁令,结果全部被捕。 以后的两年内,虽然面临压制,但同性恋聚会受到澳洲法律的保护。1991年 ,在澳人权运动高涨的大背景下,悉尼的同性恋者又群情激奋。这次他们在悉尼 夏天到来之际,进行狂欢活动。游行队伍也首次超过一千人,游行范围也扩大到 五个街口约1000米。这次警察没有干预。新闻媒体对此也没有报导。从此一 发不可收拾,同性恋活动越搞越大,参加人数发展到目前的6000人,观众近 百万。游行结束后还去参加在一展览场举行的聚会,这是号称全球最大的同性恋 聚会。悉尼有一个同性恋大游行广为人知,悉尼为同性恋国际狂欢城市已是不争 的事实。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最初是坚决反对同性恋大游行的,但公民的游行权利是言 论自由的一部份,所以也不好多加干涉。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由于有大笔的旅游收 入,视之为滚滚财源,因此对游行狂欢支持有加,每年维持秩序的警察是州政府 派出的。澳也有部份人反对同性恋,呼吁政府对此禁止,但人数甚少。今年同性 恋大游行进行时,新任议员利尔曾带人到路口去阻拦,但是人数少无济于事,为 避免发生冲突,警察事先把他们与同性恋者隔离开来。澳大利亚新闻界刚开始不 报导同性恋大游行,从1981年开始才在报纸上作报导,电视直到现在也没有 现场直播,只是事后播录相。起初由于抗议的声音不少,起先只是在清晨零时3 0分才播,今年首次应观众的强烈要求,在晚上8时黄金时段播出。   从80年代开始,澳也受到艾滋病的威胁,受影响大的群体之一是男同性恋 者。在政府的防病计划下,澳的同性恋者也“感到了生命的宝贵”,现同性恋者 与政府卫生部门合作,开展“安全性事”运动,成效颇大,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在同性恋者中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从整个澳社会来说,同性恋者仍是艾滋病的高 发群体,为此,在每年的游行队伍中都有一个同性恋者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方队, 表明同性恋者也是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的。   悉尼同性恋大游行越办越大,越办越火,原因何在?此间社会学家认为,一 、多元文化在澳洲越来越受到承认,同性恋亚文化蓬勃发展。基督教在澳洲社会 和文化中的地位并不如在欧洲和美国那般强大,因此反对同性恋的势力并不猖獗 。二、同性恋大游行也是澳社会的写照。澳大利亚同性恋组织多年以来一直进行 着持续的公众教育,首先在演艺界和知识界取得了广泛支持,然后政界也开始表 示宽容。澳大利亚是迄今为止全球第一个将同性恋者权益纳入国际人权讨论的国 家。本次游行中,在街道两旁的观众包括同情和支持同性恋子女的父母,也有提 倡伦理道德的宗教团体,有慷慨解囊的大公司等。同性恋政府工作人员和警察等 也组成了专门的游行队伍,充分显示出同性恋者遍布各行各业。三、据调查,澳 洲同性恋者的教育程度和收入均高于其他公民,加上大多数人没有家庭负担,同 性伴侣绝大多数具有双份收入,因此同性恋者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经济市场,被各 企业财团(如可口可乐公司)纷纷看好,因此愿意对骄傲大游行进行慷慨赞助。   悉尼同性恋大游行越办越火,已经并且将继续对澳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此间 很多人士认为,同性恋被主流社会所接受是历史所向,而骄傲大游行的参加人数 之日益增多,正是这种进步的具体表现。 (二言 改写) ────────────────────────────── 【综合报导】 ◆        全球艾滋病统计数字并不全面   在发展中国家,与同性恋有关的问题都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困境。1998年 ,与艾滋病的搏斗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在这一努力迅速发展的同时, 研究艾滋病如何在发展中国家中传播的工作者道出了矛盾。   根据官方统计,全球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机构对艾滋病的人口和地理分布看法 一致。在北美和西欧,艾滋病人的死亡人数正在下降。在亚洲和非洲,至少在四 个国家中,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毒。在那里,艾滋病主要通过 商业性的异性恋接触和母婴传染来传播。在东欧,毒品注射是艾滋病毒的主要传 播途径。在拉丁美洲,艾滋病毒主要通过异性恋来传染,但同性恋男子的危险也 很大。许多财力和资源都是根据这些官方的人口分布统计来分配的。   但是,根据非正式的统计,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最多莫过于猜测。 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从事男性同性恋艾滋传播研究的工作者认为,即使 是最好的猜测也没有切中要害。他们说,在很多地方,官方报告中对同性恋男子 的艾滋病毒传播往往估计过低。因此,在财力和资源的分配过程中,这些研究组 织被大量地忽略了。   于是就产生了这么一个矛盾:艾滋病工作者说有必要专注男性性行为,但他 们没用足够的财力资源来证明这一需要,而政府对此根本没有兴趣。   世界卫生委员会的一位艾滋病工作者朗麦克·因尼斯说:“必须有兴趣和需 要。而很多国家的政府根本不愿意讨论同性恋。”   一位在芝加哥的艾滋病工作者蓓琪·里奥那德把这一问题和许多同性恋人权 组织遇到的问题联系了起来。“人们讨论‘对同性恋有没有迫害?’这一问题。 但是在你谈论迫害之前,你必承认同性恋的存在。”她认为,把证明男性性行为 复杂化的一个因素,就是很多有男性性行为的人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这一点造 成了统计报告中的诸多问题。首先,在查出带有艾滋病毒后,这些人会典型地声 称他们是从异性恋性行为中被传染的。其次,这些人经常会说他们根本没有和其 他男性发生过性行为。这一点往往是最难解决的。以上两点都影响了艾滋病传播 和预防的数字统计。   一位哥斯达黎加的艾滋病工作者里查德·史特说:“这些人很多是双性恋。 他们不会到诊所去和医疗工作者讨论这一点。”很多国家没有保护民众隐私的法 律,“所以他们往往声称自己是在进行混乱的异性恋接触时感染上艾滋病毒的。 我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这种统计数字的准确性。”   美国国际发展机构的一位艾滋病工作者保罗·德雷认为这的确是个问题。他 同意在很多非洲国家,搜集男性性行为的资料极其困难,因为这些国家的政府根 本就不承认同性恋的存在。   除了搜集数据,资助发展中国家男子同性恋研究的组织还面篓b另外一个问 题:根本没有很多这样的组织。尤其是在非洲和亚洲,国际艾滋病研究组织根本 无法找到合格的群众组织来资助。   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问题本身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财力,如何能够建立 一套体系来吸引国际资助?   另外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是,在许多国家,如津巴不韦,找出一个从事男性 性行为研究的组织就等于把该组织处于受政府干扰的危险当中。如何消除地方政 府对同性恋的敌意已经成为另一个研究课题。   1996年,伦敦帕诺斯研究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研究男同性恋艾滋病 传播的组织极其缺乏资金。帕诺斯向114个发展中国家的卫生部发出调查问卷 。其中问题包括:在艾滋病研究预算当中,有多少用于男性性行为研究?在收回 的43个国家的答卷中,84%说根本没有这一专项预算。帕诺斯呼吁地方政府 和国际组织重新考虑发展中国家男性性行为对艾滋病毒传播的影响。 ◆       圣母大学同性恋教授愤而辞职   美国印第安那危b圣母大学的一位著名天主教学者将要到一所对同性恋更友 善的大学去谋职,以此抗议圣母大学具有歧视性的非歧视政策。   马可·乔丹(Mark Jordan)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天主教和中世纪学专家。作 为一位公开的同性恋者,他毅然辞去了在圣母大学的终身教授的职位,说:“它 不再是我认为能够做一名天主教学者的地方。”马可·乔丹教授将离开这所天主 教大学,到附属于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的艾莫利大学任职,以此举来抗议圣母大 学拒绝把性倾向列入其非歧视政策的受保护范畴。他早在一年前就警告过校方他 辞职的可能性。在学校理事会上个月拒绝更改其非歧视政策后,他决定离开圣母 大学,在三月底公开了辞呈。   乔丹教授说:“我之所以从圣母大学辞职,是因为它不是一个对同性恋教师 友善的地方。”他又说,尽管五年来,学生不断抗议,教师议会和校方指定的特 别委员会都赞成更改学校的非歧视政策,但学校理事会仍然固执地拒绝平等对待 同性恋的政策,这是一场荒谬的“道德失败”。他一直待到现在,因为他相信他 可以保护职位比他低的其他同性恋教师。然而现在,他甚至对圣母大学要提供的 更高的待遇都不屑一顾,接受了艾莫利大学天主教研究主席的职位,因为艾莫利 大学不仅正式反对对性倾向的歧视,而且还向未婚雇员的家庭伴侣(包括同性伴 侣)提供完全的配偶福利。   乔丹教授还表露了一种担忧,即在长期争取主流学术的权威性之后,圣母大 学的这个僵局将标志着天主教大学的普遍末落。校方拒绝采纳反对性倾向歧视政 策的原因是要“避免危害学校做决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这一地区支持天主教 教义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天主教会近年来对独身同性恋越来越支持,但它仍然 宣称同性恋行为是罪恶的。   乔丹教授在圣母大学执教十四年,1987年被评为终身教授。当时,他已婚, 因为他仍然希望能改变自己的性倾向。“我后来意识到,试图改变自己的性倾向 就是违背了上帝的意愿,”他说,“我仅仅是把自己放入了深深的苦恼当中,生 活显得没有意义。我知道我将永远是同性恋。”虽然已经离婚,他和同样在圣母 大学工作的前妻一直是亲密的朋友。1996年,乔丹教授荣获格根海姆奖金(Gugg enheim Fellowship);1997年,他发表了《天主教神学所多米的虚构》。他刚 刚完成的《现代天主教会中的同性恋》也将于春季发表。   去年,另一名公开的单身同性恋教师大卫·加里克(David Garrick)牧师 从圣母大学辞职,来抗议学校对同性恋学生的待遇。他们的组织从未得到过在校 园集会或宣传的许可。学校的教会也因他是同性恋而不再请加里克牧师主持弥撒 、聆听忏悔。尽管校方竭力否认这是由于他的性倾向,但加里克牧师仍然感到十 分心痛。 (苏辰 编译) ────────────────────────────── 【历史回顾】 ◆       二十世纪初的同性恋经济市场                        ·有家 编译·   乔治·乔恩赛(George Chauncey)的社会历史著作《同性恋在纽约1890-19 40》给读者提供了众多有益的启示,而其中最耐人寻味的在于它提供了丰富的证 据表明:政府一贯是同性恋的敌人,而企业家们往往友善的多。   其实这并不奇怪。政府倾向于大多数人的意见和偏见。相比之下,在自由市 场中,人们倾向于收起偏见,试图从各种渠道赚钱,因而自由市场机制是消除偏 见的有力方法。   当政府不得不对所有人执行统一的法律时,市场却通常去迎合少数人的品味 ,即少数人成为某些产品和服务的忠实顾客。政府是一元的,市场却是多元的。   乔恩赛的书中有□c多例子描述企业家抛弃社会偏见或者回避法律来招揽同 性恋顾客,尽管有时这样做会冒风险。   本世纪初,一些异性恋的土耳其浴池开始悄悄地容忍同性恋。乔恩赛引用了 如下这条对同性恋抱有敌意的描述:“不少提供蒸汽浴的公共浴池欢迎脂粉气的 男子。”笔者补充说,浴池经理们从这些“堕落的顾客”那儿得到“肥厚的油水 ”。   实际上,早在1902年,同性恋浴池就在城市中最初形成的同性恋商业区 里出现了。乔恩赛指出,在公共浴池业衰退之际,业主们有很强的动机去建立同 性恋浴池的声誉,因为这样会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警察通常不会找浴池业主的麻烦,因为他们肯定已经受了贿赂。搜查并不多 见,并且一般都是在社会道德组织的压力下进行的。这些组织派遣自己的耳目到 各个浴池调查,然后敦促警察局关闭这些地方。   本世纪初莱那斯法旅店的变迁就是商业宽容同性恋的显著例证。当时的法律 规定,除了旅馆的酒吧,其它酒吧在星期日一律关闭。于是许多酒吧设立小房间 ,摇身一变成了旅馆,然后把这些小房间出租给需要性活动场所的伴侣。其中一 些酒吧因助长卖淫业而被关闭,他们必须禁止女人进入才能重新开业。于是,某 些酒吧继而靠出租这些房间给同性恋者来赢利。   纽约单身男子居住的出租住宅通常接受同性恋房客,房客的个人隐私得到尊 重,并且可以带男性客人回家。这种风尚的主要成因是出于城市众多出租住宅对 于房客的竞争,其中一些甚至发展成大部份房客都是同性恋者。   乔恩赛写道:“一些女房东明明知道房客是同性恋者,但往往不加过问,当 然她们同样宽容从事异性性行为的房客,两下都是出于同样的经济考虑。也有一 些房东根本不在乎房客的同性恋行为。”   同样, 许多房客们就餐的餐也对这些“品行不良”的明显的同性恋者泰然 置之,因为他们毕竟是常客。   到了二十年代,一些餐馆挤满了同性恋者,在晚上尤其热闹。有几家还专门 招待同性恋者。乔恩赛指出:“同性恋者会经常光顾欢迎他们的场所,而且有时 他们的特别举动会招揽那些认为他们有趣的顾客。”   社会道德组织强烈反对这种公开的同性恋社交,然而警察局(或者控制警察 局的政客)通常因受贿而不愿去找这些尴5c馆的麻烦。一些大的餐饮连锁店有丰 富的警察内线,以保护他们不受干涉。   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男女同性恋者开始自己经商,他们开设酒吧和餐馆 ,组织舞会。乔恩赛提到,一个著名的同性恋商人起初开设了一家小午餐柜台, 然后开设一家餐馆(宣传画是一对性别模糊的伴侣),然后在另一家餐馆组织了 一个“晚餐舞会和伦巴表演”。   同性恋组织或对同性恋者表示友好的组织有时会去贿赂警察,有时他们自己 会雇用警察,表面上让警察提供安全保护,使他们不受外界侵害,实际上是为了 解除警察对自己的威胁。乔恩赛报道说,一个经营同性恋酒店的商人为一家拥有 许多警察会员的社会俱乐部免费提供所有设施,允许他们和妓女喝酒、社交,以 此来保护他的生意。   同性恋者经常光顾由地方俱乐部为筹款而举办的化装舞会,因为他们这样就 有机会穿戴女装,并和男伴跳舞。1918年,一个社会道德组织的调查员在报 告说:“这些舞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大量变态男子的参加。”组织者欢迎同性 恋者,因为他们会吸引众多好奇的人。   但是,警察们对这些舞会十分警惕,他们不允许两位同性一起跳舞,并称之 为“行为混乱”。一位舞会组织者在阻止两个男子跳舞之后,向他们道歉,并解 释说是警察强迫他这样做的。迫于警察检察的威胁,组织者最终取消了这种舞会 。   商家得益于同性恋者的最奇怪的例子之一发生在禁酒令取消之后。当时各州 酒类管理部门在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共同光顾的混合酒巴镇压同性恋者,于是同 性恋者渐渐聚集于那些愿意冒风险招待他们的商家。然而,由于警察不断关闭这 些酒吧(同性恋者的出现被定义为“混乱”),业主们感到难以承受成本和风险 。“其结果是,能够提供酒吧系统保护的唯一团体┄┄有组织的犯罪辛迪加接手 了同性恋酒吧的生意。”乔恩赛说。这种在禁酒令期间发展起来的辛迪加组织拥 有充分的资本、政界关系和警察内线以保护酒吧和他们的顾客,而且这类组织不 在乎大众舆论。纽约著名的石墙酒吧就是一家辛迪加拥有的酒吧。 ────────────────────────────── 【艺坛纵横】 ◆          电影介绍:自 梳 导演:张之亮 演员:杨采妮 刘嘉玲 故事梗概:爱上一个不应该爱的男人,令她彷徨失措。爱上一个不应该爱的女人 ,令她徘徊于失落与痛苦之间   阿慧是位时代女性,在工作上驾驭自如,然而在内心却憧憬一份爱情,可惜 她却恋上个性犹豫不决的锺华。锺华爱上另一个女子欲与阿慧分手,可是对阿慧 又难舍难离的情况下,另阿慧越来越迷失,为了冷却这段感情,阿慧答应父亲陪 伴老佣人欢姑回乡。   欢姑是老一派的独立女性,年轻时便自梳。她与阿慧无论在人生观、性观点 都各有不同,但是两人相处越久越觉默契,在言谈之中,阿慧发现欢姑年轻时同 样在爱情路上迷失过,甚至与另一个女人有关。 四十年代的顺德,“自梳”是一种时尚。为了逃避买卖的婚姻,意欢(杨采妮饰 )选择了自梳终身不嫁。但命运偏偏令他遇上两个重要的人。一个是他的初恋情 人旺成,他贫穷却痴情。另一个是出生妓寨,嫁给丝厂老板的八姨太太玉环(刘 嘉玲饰),她敢爱敢恨,对意欢暗生情愫。意欢不肯接受玉环的爱意,反而暗中 与旺成交往。最后意欢怀孕,旺成却怕事撇下意欢不理。当意欢痛苦无助之际, 唯有玉环对她呵护备至。玉环那种不求回报,只管去爱的情操,令意欢深深感动 ,并知道自己一直憧憬的爱情,原来就在身边。可惜战争来临,两人在逃难中失 散……。   五十年后,欢姑仍执意寻找另一半的她,最后竟真的被她找到,阿慧看着意 欢与玉环的重逢,才发现她们之间隐藏着一个秘密……另一方面,阿慧亦重新衡 量自己的爱情,面对欲走还留的锺华,阿慧下了一个决定…… ◆         艺坛人士谈同性恋(一)   “钢琴家只有三类,一类是犹太人钢琴家,一类是同性恋钢琴家,其他的都 是蹩脚钢琴家。”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                  (Vladimir Horowitz,钢琴家)   “如果一个同性恋者喜爱我的身体,我会把它当作一种恭维。”                    ┄□c阿诺德·史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演员)   “今天我是条鱼,明天我会变成鹰。我喜欢男人还是女人?我当然知道自己 喜欢那一类,但我也不锁定自己,因为我不想为自己的性倾向制造任何障碍。”                      ┄┄桑德拉·本哈                   (Sandra Bernhard,演员)   “一位女性必须长得和我一样才能引起我的兴奋……我认为同性恋是天生的 ,它并不是什么违反自然……我确实懂得亮相的痛苦。”                      ┄┄罗赛娜·阿诺                   (Roseanne Arnold,演员)   “我们必须冲击那种认为观众不能接受同性恋题材的假想。目前还没有证据 表明,人们一看到银幕上出现同性恋,就会嘶喊着跑出剧场。”                       ┄┄巴瑞·迪勒           (Barry Diller,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总裁)   “去年我参加华盛顿的同性恋大游行后,有人问我:‘你为什么那么干?人 们会以为你是同性恋!’说实话,人们早就这么想了,因为我经常与女人出出入 入。与我合作过的各大电影公司头头都问我是否是同性恋。我也许是。虽然我现 在并没有在从事同性性行为,但我不能保证以后不会发生或者以前没有发生过。 ”                       ┄┄乌比·琥珀                   (Whoopi Goldberg,演员)   “我认为那些猛烈反对同性恋的人的数目远远比同性恋社区的人数要低,但 他们能够煽动起来的仇恨情绪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兰福德·威尔逊                   (Lanford Wilson,剧作家)     “我并不是在台上演一名同性恋者,我在演一位深切地关爱着另外一个人的 人。我的角色是在舞台上爱那个人,不管那个人是男还是女,这与性倾向没有任 何关系。”                        ┄┄金·巴瑞                     (Gene Barry,演员)   “你我都知道黑色并不美,但也不丑。同性恋好吗?它并不好,但也不坏… …我曾经拒绝参加一个演奏会,而该演奏会演奏的曲目全部出自同性恋作曲家之 手。我不愿意有人仅仅因为我的性倾向而对我提出邀请。任何人都可以是同性恋 者,但只有我才是我。”                           ┄┄奈德·罗伦                    (Ned Rorem,作曲家)   “我是个白人,长了一头金发,有人认为我很漂亮,所以从小到大,我都没 有经受过任何歧视。但我去年宣布自己喜欢女人时,周围就有人对我翻了白眼。 ”                       "5c┄安妮·海切                     (Anne Heche,演员)   “一旦你向这个世界宣布,你再也没有什么秘密,那么你就不必为与男伴结 伴参加晚会而担心。你再也不必理会周围的闲言碎语,你就是你。”                      ┄┄巴瑞·桑德勒                   (Barry Sandler,剧作家)  (石洋 编译) ────────────────────────────── 【桃江连程】 ◆     二十世纪科学与思想界名人中的同性恋者   在迈入第二十一世纪之时,美国《时代》周刊3月29日发行特刊,选出了 二十世纪中对人类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百名科技界和思想界名 人。专文介绍的前二十名人士中包括爱因斯坦、弗洛依德、莱特兄弟等著名人物 ,四名同性恋杰出人士也榜上有名,他/她们依次是: ◇ 路德威格·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奥地利哲 学家,将人类认识论研究引导到对语言的作用的探讨。 《时代》周刊评语:“开始时,他试图将所有的数学归结于逻辑,结果却发现大 多数形而上学原来是废话一堆。” ◇ 约翰·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经济学家,宏 观经济学创始人,主张政府用赤字支出来创造需求,使全球走出了三十年代的经 济萧条。 《时代》周刊评语:“他建议政府采用赤字支出,这个激进主张拯救了资本主义 。” ◇ 阿兰·图林(Alan Turing,1912-1954)┄┄英国数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成功地破译了德军的密码,被称为后方的“无名英雄”。他最先提出了“图 林机”的设想,标志着计算机科学的开端,因而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图林 最后因同性恋而被迫害致死。 《时代》周刊评语:“在探讨晦涩的数理逻辑时,他设想了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思 维的机器。你知道这种机器现在叫什么?” ◇ 雷切尔·卡尔森(Rachel Carson,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她最先 揭露农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野生动物的危害,从而掀开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 的序幕。 《时代》周刊评语:“在环境保护运动开始之前,有一位勇敢的女人,她写了一 本勇敢的书。”   可见,同性恋者并非只是在文艺界人才辈出,而是在各行各业中都能取得出 色的业绩。   《桃红满天下》第42期、第6期和第12期分别介绍了维特根斯坦、凯恩 斯和图林的成就,本期专文介绍雷切尔·卡尔森。 ◆       大自然的女儿           ┄┄环境保护运动的伟大先驱雷切尔·卡尔森              ·二 言·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对抗自然无疑就是在对抗自己。”                    ┄┄雷切尔·卡尔森   在美国副总统艾尔·戈尔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美国历史上重要人物的照片。 在这众多人物中,戈尔最珍视的是一位名叫雷切尔·卡尔森的生物学家的照片, 他曾说:“雷切尔·卡尔森是我历来关切环境问题的重要理由之一……雷切尔对 我的影响超过世界上任何人,甚至可以说,超过其他人对我的影响总和。”   雷切尔·卡尔森(Rachel Carson,1907-1964)出身于宾西法尼亚的斯普林 戴尔,早年显露出出色的写作天赋,十岁时就在儿童杂志上发表文章。在母亲的 启发和支持下,她培养了对鸟类的兴趣。1925年,她进入宾夕法尼亚女子学院就 读英语专业,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并向一些诗刊投稿。在三年级时,一门有关动 物学的选修课唤醒了她内心深处对于大自然的爱好,使她将专业转到了动物学。   雷切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动物学硕士学位 ,并于1932年毕业。此后,他父亲体质下降,并在三年后去世。为了负担家庭费 用,她不得不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此后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她在马里兰 大学教授了几年动物学,并加入了麻省的海洋生物实验室的夏季培训。在这期间 ,她对海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电台的科普节目撰写讲稿。     1935年,雷切尔成为美国第一位通过民政考试的女性,正式以水生动物学家 的身份进入渔业部任职。她擅长的诗体语言和生物学背景使她在科普写作方面崭 露头角,应邀为《大西洋月刊》中撰写《浪漫的水下世界》专栏。该专栏极受读 者的欢迎,所有文章于1941年被整理编辑成《海风之下》(Under the Sea Wind )出版。在此以后,雷切尔在渔业部的出版署担任编辑。在此期间,她就注意到 政府支持的滴滴涕和其它杀虫剂的使用对一些动物造成了危害。1945年,她曾经 投稿至《读者文摘》,提请大家关注这个问题,但《读者文摘》拒绝刊登这篇来 稿。   在此后的十年中,雷切尔完成了一些有关海洋形成的地质原理的文章,投向 一些杂志,结果都遭到拒绝,只有《纽约人》的主编威廉·肖慧眼识英雄,鼓励 她将全部手稿编辑成《大海围绕着我们》(The Sea around Us),该书于1951 年出版后,好评如潮,赢得了极具声望的全国图书奖,并在一年之内售出二十万 册精装本。   成功使雷切尔可以从繁忙的公务中脱身出来,全心投入写作。她在缅因州的 海边买了地,并在那里建造了一所夏季寓所,与母亲一同搬往那里。她经常在白 天拿了望远镜观看候鸟的迁徙,并在海边采集动物样本后,拿回自己的实验室里 ,在显微镜下做进一步观察。夜幕降蓟7b后,她提着手电筒去岸边,观察各种小 生物的起居。   在那里,她结识了桃洛西和斯坦利·弗里曼夫妇(Dorothy & Stanley Free man)。弗里曼夫妇是《大海围绕着我们》一书的忠实读者,对雷切尔深感敬佩 。雷切尔和桃洛西两人一见如故,对自然环境的共同关注和对动物的喜爱将两位 女性紧紧地联系起来。桃洛西比雷切尔年长九岁,但外表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 得多,。她对缅因州海边的地形了如指掌,因此成了雷切尔的最佳向导。两人的 感情愈演愈烈,以至每天保持电话和书信往来。雷切尔给在桃洛西的信中写道: “认识你,使你成为我的朋友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发生在我身上的最美好的事。 你带给我的爱就是我所需的一切。”   雷切尔和桃洛西的这份亲密情谊使双方的家庭都感到有些不安,因为他们觉 得自己被排除在外。为此,雷切尔和桃洛西商定,每封信件都分为两层,外面一 层是“公共信件”,收到后可以与家人分享,而里层的“私人”信件则纯粹是她 们之间的交流。这私人信件又分为两层:称为“苹果”的那部分读完后可以保留 ,而最里面的“强力盒”部分则约定在阅读后立即烧毁。这种通讯方式一直持续 到雷切尔去世,而她直到临死前才将“强力盒”全部烧毁。   雷切尔将自己对海边动物的观察整理成论文《海的边缘》(The Edge of th e Sea),美国科学进步学会邀请她在次年的波士顿年会上发言。在圣诞节到来 前夕,雷切尔邀请桃洛西来波士顿与她相聚。她在信中写道:   “在你的多次来信中,我看出有众多的问号萦绕在你心上:   为什么我总是保留着你的全部信件?为什么那晚我会来看你?   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我爱你!现在我可以告诉你我之所以   对你怀有这份情感的原因,但是说来话长,而我知道上述这   个简单的事实就足以说明一切。”   桃洛西给雷切尔发去了一张情深意浓的情笺,叮嘱她把它放在枕下,每天晚 上睡觉前拿出来读一下。“星期三的那几个小时如何足够?但我们都盼望着这个 时刻的到来。”雷切尔在给桃洛西的信中写到。   桃洛西如期来到波士顿,但她没有象事先安排的那样直接去旅馆,而是径自 来到雷切尔发言的大厅,静静地坐在后排里。当雷切尔在会后看到桃洛西时,惊 喜得说不出话来:“我们好像没有想到安排这个吧?”   1958年1月,雷切尔的朋友奥尔加·哈克金斯给她寄来了一封发往《波士顿 导报》的信件。奥尔加和她的丈夫在麻省经营一个鸟场。前一年,政府为控制该 地区的蚊子繁殖,用飞机喷撒杀虫剂,结果很多鸟中毒死亡。奥尔加写信给雷切 尔,恳请她向首都的有关部门寻求帮助。   同一年,长岛的两位居民提出起诉,要求政府不要往他们所拥有的土地内喷 撒滴滴涕。当时还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农药的使用和环境污染有何关系,而且化 工集团和政府有关部门一直支持使用农药,所以这两位居民的要求没有得到任何 答复。然而,雷切尔从中认识到,公民有权拒绝让自己的环境受到污染。   除了滴滴涕以外,当时常用的农药还包括狄氏剂、对硫磷、七氯、马拉硫磷 等多种。化工集团出于商业利益,组成了强大的游说集团,持续向政府施加影响 ,鼓励农药的使用,而农民们也依赖于农药的杀虫效果取得丰收,因此他们根本 不愿考虑环境保护问题。对于这番情形,雷切尔后来回忆说:“对农药了解越多 ,我越感到震惊。我意识到这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我发现,现在发生的所有一 切都与我作为自然学家的原则相违背,阻止这种不幸的延续成为我的当务之急。 ”雷切尔一直认为,大自然的许多部份并不可以被人的意志所改变,环境在于造 就生命,而不是摧毁生命。      这一切促使雷切尔写一本有关人类和生态环境的书籍,旨在揭露“工业化的 技术社会对自然世界之不负责任”。虽然她原定于1958年夏天完成初稿,但后来 发现艰难程度远远超过原先的预料,因为她必须从成千上万篇的科技论文中寻找 材料与证据。这将是一本希望对公共政策施加影响的科学著作,必须以引人入胜 的笔调将严谨的科学事实呈现给大众,才能使它产生强烈的说服力。   雷切尔马上成了化工集团的眼中钉。很多部门拒绝为她提供材料,一位拒绝 承认农药的副作用的人员甚至用麦卡锡主义的口吻问:“既然你对这个话题如此 热心,我倒是想知道哪些组织和你保持着联系。”雷切尔知道当时已有一些生物 学研究显示出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但这些生物学家因为害怕失去工作,所以只愿 意提供匿名证词。渔业和野生动物部的官员认为海鱼的繁殖过剩,所以反对农药 的使用纯属多此一举,他们还把那些呼吁保护环境的人统称为“自由经济的敌人 ”。农业部也坚持认为,恰当使用农药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美国医学学会已 经观察到农药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但他们拒绝对此发表任何立场鲜明的声明。   雷切尔将该书定名为《沉默的春天》(Silent Spring),节缩版于1961年 1月在《纽约人》杂志上分三期刊出,全书于9月份由休顿·米弗林出版社正式 推出。在该书正式销售以前,一个书刊俱乐部就接到了四万份的读者订单,市场 实际销售量可达几十万。   《沉默的春天》引起化工企业的一团恐慌,他们马上四处展开活动。两个主 要的工业组织在媒体上接连发表文章,竭力宣称“农药是抵御饥饿和疾病的最佳 赤7d方”。芝加哥的Velsicol化工集团正式给休顿·米弗林出版社去函,要求推 迟发行《沉默的春天》,声称书中对这家公司的拳头产品氯丹和七氯进行了“不 准确并带有诽谤性的描绘”。一些化工公司向报刊威胁说,如果后者对《沉默的 春天》发表肯定性评论,他们将撤回一切广告。医生们也受到工业组织的来信, 宣称农药不可能危及人体健康。一位政府官员公开攻击雷切尔说:“那个老处女 ,要她管这种生物学的闲事干吗?”   然而,上述这些反对声音却成了最佳免费广告,使《沉默的春天》极度畅销 。雷切尔在全国妇女图书协会的发言中指出,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被一些 人士认识到,但这些信息有待搜集整理。如果她不写这本书,这些问题还是迟早 会暴露;既然她掌握了这些信息,她就有责任将它公布于众,提请世人的注意。 “我一直试图拯救美丽的自然,这是我的最大心愿。那些残害自然的野蛮行径非 常令我愤怒。我感到自己有一种神圣的责任竭尽全力,不然的话,我会感到自己 有愧于大自然。”   从雷切尔所有的照片来看,她沉静的表情略带着忧郁,使人很难把她和振臂 高呼的斗士的形象联系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她也是生性羞涩,喜欢独处,但正 式这份柔中带刚,使她即使面对最猛烈的攻击,也能保持镇定自若。良知给予她 执著的毅力,科学则是她力量的来源。她在做到言而有据之时,用通俗的诗体语 言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环境的关爱。   “在美国心脏地带的某一小城,万物生灵曾经一度与周围的   世界和谐相处……这时,一个奇怪的疫病发起了突然袭击,   万物□ '7d始发生变化……一切沦于某种奇怪的静止……幸存的   小鸟也病入膏肓,他们猛烈地拍动着翅膀,却再也无力飞上   蓝天。这是个毫无声息的春天。百鸟一度齐声欢唱的黎明现   在寂然无声,只剩下沉默笼罩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在《沉默的春天》中,雷切尔详细解释了各种农药的成份,它们如何对生物 体构成侵害,以及为什么这些害处至今还没有受到系统研究的原因。她提出,农 药对于生物的毒害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研究,而且其它控制虫害的方法(如生物 控制而非化学控制)应该受到尝试和普及。   当时农药中最广泛使用的滴滴涕是一种有机氯化物,它在杀虫方面不仅能够 迅速显示出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且能够在土壤和水中长期存在,因此很受农民们 的欢迎。然而,它也杀死了土壤里的昆虫和有机物,使土壤变得贫瘠。滴滴涕在 食物链中保持着稳定的传递,消亡得非常慢,往往最终随着动植物的死亡而进入 土壤,而重复喷撒则会增多动植物体内的滴滴涕含量。滴滴涕会损坏昆虫和哺乳 动物的神经系统,引起肌肉抽搐,导致死亡。鸟类吃了含有滴滴涕的昆虫后,氯 化物进入体内,促使蛋壳组织变软或变少,不利繁殖。人吃了含有滴滴涕的动植 物食物后,最终可能导致癌症、呼吸困难、肝肾损伤、神经系统失调、生殖能力 降低以至畸形婴儿等问题。此外,滴滴还可能随著雨水进入河流,一旦与地下水 相接,饮用水也会受到污染。   除了对生物造成毒害以外,一些害虫会培养起对滴滴涕的抵抗力,而这种抵 抗力会随著遗传而在害虫中逐代传递。另外,滴滴涕如果杀死了这些害虫的天敌 ,或者这些天敌因无法找到食物而迁移到别处的话,本来应该被杀死的害虫有可 能卷土重来。   雷切尔并没有一概否定农药的效用。在1963年4月的一次电视讲话中,她申 明自己并非要求禁止使用所有的农药,但人们在使用这些具有强烈杀伤力的农药 前,应该事先研究它们对于环境和人类所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她不赞同使用效用 持久的氯化碳水杀虫剂,但认为一些具有短暂效用的杀虫剂值得推广。   《沉默的春天》引起了一片轰动,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截止1962年底 ,美国各州通过了总共四十项有关限制使用农药的议案。肯尼迪总统阅读该书后 ,亲自指定白宫科学顾问杰罗姆·维斯纳博士(Dr. Jerome B. Wiesner)负责 调查农药的污染性。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在1963年5月完成的《农药的使用》报 告中,建议停止使用带有毒害的化工产品,转向推广那些效用并不持久的农药。 该报告明确指出:“在《沉默的春天》出版之前,人们几乎没有意识到农药的毒 害作用。”   早在1960年,雷切尔就被确诊患了乳线癌,《沉默的春天》是她忍着病痛完 成的血汗之作,在此后的几年里,她顶着疾病的折磨,四处奔走,为保护环境而 呼吁。1963年,雷切尔在参议院商务委员会的听证会发言,建议政府设立专门机 构,以监督农药的使用符合公众利益,不为某些工业集团的经济利益所操纵。美 国政府不久成立了环境保护总署,该机构被称为“《沉默的春天》的延伸”。一 位读者在给雷切尔的来信中写道:“你让我们对人类在地球上的位置有了更加明 确的了解……我知道,你沉静的雄辩擦亮了很多眼睛……”   1964年,在看到她的工作初见成效时,一直与疾病作着坚毅对抗的雷切尔坦 然地迎接了死亡的到来。“每个生灵都会抵达生命的终点,而在那时候,死亡是 一种可以接受的自然。”她在给桃洛西的最后一封信中这样说道。   1970年,美国内务部和缅因州政府联合在缅因州海边开辟了“雷切尔·卡尔 森野生动物保护区”。1972年,美国政府颁布文件,禁止滴滴涕的使用。此时, 环境保护运动在美国已初成气候,并且迅速向全球扩展。 ────────────────────────────── 【同人心语】 ◆            无悔人生              ·洪涛·   从小我就希望自己是个两性人,我一直惊异我的希望在那么小的年龄就如此 明确,每当有美丽的女人们从我身前走过,我都会瞧上好一会儿。但那会儿,我 还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我见到爸爸、妈妈时还很畏惧。是他们把我生下来的,我 想他们一定不喜欢我这样。我该是个男孩,然后才可以品味期期然走过去的女人 身后的香风。   我的这种想法持续了很长时间。那段时间我很忧伤,总边皱着眉头边幻想未 来。就这样想到初中。迷迷登登地开始了一场刻骨的恋爱,那个恋爱是一颗酸涩 的青果,毛茸茸地看不到一点成熟的希望。爱恋的她是我的老师。年轻又美丽, 她说我是个小傻瓜,她说你是个女孩呀!你千万别弄错了!她还说女孩该和男孩 在一起,而且不是现在是将来。她的脸上有奇异和同情。我看得见。她后来送我 出来时还拍拍我的背说:“嘿,你该站直点了,那样多精神呀!”她笑笑的,而 我则蹒跚地慢慢走掉。就这样受了伤。我的心被五味茶泡着,每天早上醒来我都 会感觉到那隔夜的茶里泛着我那个年龄不该有的沧桑黄色。我叛逆地想着各种可 能发生的故事。各色的天空在我眼里都视而不见。如同《西厢记》里的张生一样 ,我在别人的窗外一遍遍咀嚼自己的痛苦。   后来,我看了一本书,说一个女孩儿结婚前才发现自己是个两性人。在经历 了一段极痛苦的挣扎后,她终于做了成功的手术,还自己女儿本色等等。妈妈也 看了,之后她与爸爸评论说:“以前旧社会的两性人呐,更悲惨!”姐姐则说: “现在还能变回来,也算体验生活,挺好。”而我则盼望着这个书上的女主人公 是我。那样我就可以做一个男人,就可以爱女人,当然这种念头是无法说出的。 它深深埋入我心底。以至于很长时间的夜里,我都在睡梦里,渴望着《东方不败 》里林青霞练的那本《葵花宝典》。   半年后,姐姐去了上海,剩下我一人在家形单影只。爸爸妈妈却在那段时间 关系特别紧张,我不愿亲眼目睹爱情的逐步破灭而总在外游荡。我每天去山后的 空地烧火,拾了许多枯枝败叶,点着后抱着吉它撕开胸膛,让音乐、心脏和着枯 黄的叶子一起燃烧……   很快到了暑假。我去了上海。在姐姐那儿我们聊到了深夜。她告诉我,她恋 爱了。我看了她一眼。她苦笑了一下,又接着说下去。她说她发现她的男友是同 性恋,而且他与她的交往只不过是要向家人掩盖这个事实罢了。她又说,瞧他喜 欢一个大男人,又得拿我做掩护,不如自个儿变成个女人等等。说到这儿,姐姐 叹了口气,伸手打了一下头顶的伸缩灯。灯光立刻摇晃起来。桌上那张我穿着花 裙子微微笑着的照片也随即一明一暗。我心中充满阴郁。我的心仿佛是一个水杯 ,已盛满了水正在汩汩向外流淌。我哭了。我说,我就是个同性恋。姐姐呆住了 。之后的两个小时里,我哭个不停。我说是不是我不做一个真正男人,就永远守 不住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我说我若不用“变性”这种方式彻底改变自己,彻底让 所有人明白我坚决的心意,彻底宣告我心态、人格的独立,是不是我就将永远是 他们需要拯救的灵魂?我没完没了地宣泄着。姐姐给我服了四粒镇静剂,我仍在 床上歇斯底里地抽搐着。“我要做手术。”我喃喃自语。姐姐也哭了,她虽然很 开通,可以接受很多人的不同思想行为,虽然她的朋友大多是外国人,但她仍无 法接受这回要变性的是她的妹妹。   二十天后姐姐飞往加拿大开始了她令人羡慕的博士生涯,而我则离开了上海 开始了我一如既往而又不同既往的生活……   四年后,我恋爱了,我已吃了许多男性荷尔蒙药,并隍7d始买各式的男式服 装。我在热恋之中。那个夏天的晚上,爸爸和妈妈先后出去了,我关上灯点了蜡 烛,搂着女友,并告诉她,我会去变性,会让她嫁给我。她紧紧地搂着我,我看 到她眼里的泪花,轻轻地吻干了它们。我说我真的爱你,后来我脱下她的衣服, 她的皮肤就好像水里缎子一样柔软。后来她像大海一样将我包容……   十点左右,妈妈回来了。我站在她的卧室门前犹豫了很久,看着她温和慈祥 而劳累过度的身影,我跪下来,我说:“我爱女人,所以我得去变性,我离不开 爱情,我不可以嫁给男人。”妈妈惊呆了,她站在那里,像一棵摇摇欲倒的树。 我眼中噙满了泪水,抱着妈妈的腿说:你们什么都别说了。我心里也很难受。失 去再失去的循环,我永远不想再尝试!   那一夜后,我投入了无比的热恋中。我对将来变性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然 而这段爱情只持续了18个月。它让我饱尝痛苦。之后许多夜里,我半躺在床上 ,埋在被子里抽泣,我甚至还可以感觉,她的馨香从被子里悠悠传出,像一只手 轻轻抚过我的脸庞。可惜这一切都已不再可能……   那也发生在黑夜,我送她回去,她的男友凶神恶煞地冲了出来。我清晰地记 得那一瞬间,那是我一生的屈辱。我被碎酒瓶扎了头,还没反应过来便倒在自己 的血泊中爬不起来。耳畔响着他“变态”的骂不绝口,和女友的尖叫。接着声音 越来越远。我知道他在拉扯她离开我。我明白了,我终究不是一个男人,我无法 享受到这个社会里男人的权利。一种巨大的痛苦瞬间就填满了我的心灵。我想喊 一句,但出不了声。我的手摸索到了一块碎玻璃。我躺在那里静静地闭上了双眼 ,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寂静无声,我的脑海里充满了我这一生的种种过去。那一幅 幅画面排山倒海般向我扑来。遥远里,那男人粗鲁的骂声仿佛画外音,离我越来 越远。我用尽全力割了手腕。体内涌动的所有烦恼一刹那间都不见了。我出奇地 安祥。   我很快乐,我知道我每走一步便离天国近一步。便可追寻自己的追求,不在 乎他人的眼光。我将嘴角泛着微笑离开,只留下割腕的伤口,宛如嘴唇般张开向 世人诉说──我依然渴求!   然而现实离我近在咫尺,三个小时后,我在医院醒来,他们两人都在身边。 他说,她一定要回来找我的。他说,其实也许我并没有错,只是要想和一个女人 在一起;即使没有他,她父母也会干涉,我们还是不可能。我什么也没说。他讪 讪地走了。和女友单独相处时,我们相对无言。她临走时,吻了我的嘴唇,她说 :你的唇太冷了。我觉到了她的泪。热热的从我颈边滑落。她说:“放弃我吧。 ”   黑暗向我袭来,我终于明白男人与女人将永远无法相同。当姐姐从加拿大给 我来信问及我情况时,我都告诉了她。我说:她们都飞了,我还在原地那个灰色 圈子里无助地发愣。我说我想公开身份,我说我快疯了,我得不到承认。我语无 伦次,颠来倒去写了七八张信纸。然而,更多的是我的心痛,这是我永远无法跃 然于纸上的。几天后,姐姐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情况。我捂着话筒,痛苦地缩成一 团。   姐姐的声音从遥远的另一头清晰地传来。她说:“你要学会在第二个路口转 弯而不是在第一个路口迎上前去。”我沉默了很久。我说我在第一个路口已走了 很久,我不耐烦了。我没有第二个路口,我说她们都会离开我,因为我是女人。 社会不容忍我。姐姐冷冷地问我:“你不是要变性吗?你以为你真变了,她们就 会爱你了?社会就容忍你了?”我默然。血淋淋的那一幕告诉我,她说得对。姐 姐又说:“学会放弃吧,放弃那些你最想要的,最具诱惑力的。你只有学会放弃 ,才会得到五彩泡沫后的真实东西去找第二个路口吧,去找一个你最爱的人吧。 祝你好运。”   一个月后,他们结婚了。那天我拆线拆石膏。出医院大门时,外面一片喧嚣 ,太阳照射在我脸上,我直直地向前走去。我不知是否如姐姐所说的,找到第二 个路口。但我想,也许就这样走下去。正是我所需要的,顺其自然地走吧,不做 变性了,也不强迫改变我的任何心态。我会放弃任何浮华的诱惑,但我定会紧紧 追求那五彩泡沫后的真实生活,走我自己无悔的人生。 (转载于《天空》第1期) ────────────────────────────── 总编:  二 言        编辑:一 菁  网络维护:刘 星           杨 青 文字校对:有 家           苏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