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53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1999年8月16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美国杀害同性恋者的凶手被判终身监禁         瑞士政府考虑给予同性恋者配偶待遇 ② 【说三道四】文竞人择,适者生存           ┄┄浅谈同性恋网络文学的流行和流传 ③ 【生命伦理】芭芭拉·史翠珊与同性恋         芭芭拉·史翠珊谈同性恋 ④ 【综合报导】中国已成世界爱滋病病毒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         英国政府首次承认同性伴侣的法律地位         美国公众逐渐接受同性恋家长  ⑤ 【历史回顾】金赛性学报告的由来和历史影响 ⑥ 【同人笔林】受压制的手稿 ⑦ 【爱知行动】《桃红满天下》编辑部召开工作会议 ────────────────────────────── 【新闻摘要】 ◇ 8月5日,美国阿拉巴马州罗克福德法院判处参与杀害同 性恋者杰克·盖瑟的凶手之一查尔斯·巴特勒死刑。但在被害 者家属的请求下,巴特勒被判处无期徒刑。另一名凶手斯蒂芬 ·穆林也于8月6日被判处无期徒刑。   今年2月19日,巴特勒伙同新纳粹党成员穆林,绑架了 盖瑟,然后把他带到郊外杀死。 ◇ 印度新德里的女同性恋者组织“女同性恋者权利运动”于 8月10日发表了第一份有关印度女同性恋者状况的报告书。 该报告书中写道:“妇女一直受到骚扰、攻击和敲诈,在胁迫 之下进入婚姻和其它形式的性关系,她们失去工作、住房和家 庭财产……而当她们对这一切表示抗议时,警察、家庭和其它 社会关系就会对她们施加威胁。”该组织同时要求印度政府将 女同性恋行为非刑事化。虽然迄今为止还未有过女同性恋行为 受到任何法律惩罚的先例,但发表声明的几位活动家出于安全 考虑,没有公开身份。 ◇ 据《伦敦时报》8月1日报导,两位英国女警官于6月 12日在私下举行结婚仪式后,把这个消息通知了各自的上司。 她们所在的有关部门对此做出了积极反应,并同意其中一名伴 侣更改姓氏。然而,这对伴侣并没有得到任何配偶待遇。警方 发言人说:“我们完全把这当作一桩私事,但很高兴能够象对 待其他夫妇一样,为她们更改姓氏。”   西中地警察署署长鲍勃·戴维说:“我敢说,现在警方已 经不再敌视那些不遵循常规的人。在五年前,同性伴侣也许在 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当今的警察应该反映出社区的各 种族群。我愿意对她们的未来幸福表示衷心的祝愿。”  ◇ 美国国防部于8月5日宣布,将在军队中举行有关训练, 以阻止对同性恋军人的骚扰。上月,一名同性恋士兵被同伴用 棒球棍击死后,在全国引起一片喧哗。人们纷纷指责“不问不 说”政策并没有对同性恋士兵的权益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 ◇ 英国国防部于8月1日宣布,变性人可以继续从军。从男 性变为女性的军人将受到女性军人的待遇,但禁止同性恋者的 禁令并没有被取消。 ◇ 新西兰总理珍尼·什普莱于8月4日宣布,司法部将公布 有关承认同性伴侣的法律地位的讨论文件。她本人同意设立家 庭伴侣法,给予同性恋伴侣类似于异性夫妻的经济权利,但不 同意将同性婚姻合法化。 ◇ 8月1日,大约50万人观看了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同性恋 自豪大游行,这个人数比去年增加了20%。同性恋大游行已 经成为该市最大的年度游行。除了主要的同性恋组织外,同性 恋警察和消防队员、同性恋伊朗人、同性恋印第安人等组织也 列队参加了游行。   蒙特利尔市长皮埃尔·布尔克乘坐白色的敞篷车,缓缓穿 过游行街道,并挥手向旁观的人群示意。电视台实况直播了该 次游行。 ◇ 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的反同性恋基督教领袖福莱德·“上帝 仇恨同性恋者”·费尔普斯带领跟随者于8月2日在加拿大最 高法院前举行示威,并焚烧了加拿大国旗,以抗议最高法院最 近通过的要求政府承认同性恋伴侣的合法地位的判决。参加示 威的十名人员中,有五名是费尔普斯的子女和外孙女。二十名 支持同性恋者平等权益的基督教徒与费尔普斯的组织针锋相对, 唱起了加拿大国歌。 ◇ 8月4日,美国新泽西州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判定童子军 以不符合道德为理由而解雇同性恋带队人的决定违反了该州的 反歧视法案。这是美国各州最高法院中,第一次就童子军事项 做出了有利于同性恋者的判决。   8月13日,芝加哥的一家地方法院也做出了类似的判决。 ◇ 8月5日,美洲航空公司宣布,将给予雇员的同性伴侣等 同于异性恋夫妻的经济福利。一个星期前,联合航空公司也宣 布了同样的决定。继美洲航空公司宣布该决定后,美国航空公 司也于当日宣布将给予雇员的同性伴侣同样的经济福利。这些 经济福利包括医疗保险、退休老保和折扣机票等待遇。   美洲航空公司发言人说,他们做出这项决定的理由是为了 吸引和留住雇员,因为现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太强。   联合航空公司和美国航空公司是目前世界上两家最大的航 空公司,近年来纷纷看好同性恋经济市场。 ◇ 瑞士政府最近开始考虑设立类似于在北欧国家施行的家庭 伴侣法。6月21日,全国立法委员会以18票赞成、3票反 对的结果,通过了设立家庭伴侣法的决议,但以14票反对、 5票赞成的结果,否定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可能。最近一项 民意测验表明,68%的公民赞同设立家庭伴侣法,使同性伴 侣得到某种程度的法律承认。 ◇ 南非于8月9日颁布了新的《公平就业法》。该法令规定, 任何机构不得以艾滋病、年龄、残疾状况、性别、语言、怀孕 状况和种族为由,对雇员和应聘者进行歧视。劳工部长孟巴迪 斯·穆德拉达纳在早些时候曾说:“该法令旨在结束过去几十 年中因种族歧视和各种社会偏见所造成的不平等现象。” ────────────────────────────── 【说三道四】 ◆     文竞人择,适者生存         ┄┄浅谈同性恋网络文学的流行和流传              ·二 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同性恋现象在中国以至整个华人世界里 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同性恋文化的一部分,同性恋文学在汉语 世界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同性恋文学的发展面临着那些局 限?本文从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两方面来探讨一下自己对同性 恋文学流传的看法。 ◇ 同性文学也是个适者生存的世界   在本世纪中叶之前,由于同性恋在很多国家还被归为非法 或者病态,正规的文学刊物和出版社不敢触及同性恋题材的作 品。在这种情况下,同性恋流行小说一般是由很不起眼的出版 社发行,或者索性采取“地下出版”的方式。这些作品的质量 普遍不高,无怪乎现在的读者很难在各处找到它们。   这个情形和目前的中国很相似,所不同的是电脑技术的出 现和发展使网络文学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任何掌握一定 电脑技术的作者都能够自行发表作品,成立一个个网络出版社。 由于缺乏审稿等筛选手续,网络文学的业余性带来了两个结 果:一是作品总体数量的广泛,二是平均质量上的粗糙和不尽 人意。   同性恋在中国久受压抑,目前中文读者对同性恋作品的需 求可谓是“饥不择食”,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阅读上对作品 的质量无法过度挑剔。然而,随着同性恋文学作品的增多和阅 读经验的增加,作品的良莠会自然地呈现出来。假如现在出版 了一个当代中国同性恋文学作品集,再将它和十年后出版的类 似的作品集相比较,我相信后者在整体质量上肯定会大有提高, 因为可供筛选的作品的数量已经大大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讲, 目前所看到的一些获得好评的作品很可能只是矮中取长,而非 绝对意义上的质量上乘。也就是说,现在红极一时的作品以后 很可能无人问津。  ◇ 评论的制约   作品的出版是离不开评论的,但就目前笔者所读过的华语 同性恋文学作品来说,我相信能够受到评论界赞扬的作品实在 少之又少。虽然有些作品很受读者的青睐,并且产生了一定的 积极意义,但恕本人直言,如果要求专业评论家发表意见,它 们很可能只会招致一番恶评。如果同性恋文学就此被盖棺论定, 我想是很不幸的。   在媒体发表文学评论的都是科班出身的写作人员,当他们 看待同性恋文学时,往往会从职业训练的目光出发(如作品结 构、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来判定作品的优劣,而很少会 象普通读者那样,认为摧人泪下的就是好作品。也就是说,评 论家的职业目光和网络同性恋文学的业余色彩之间并不十分相 容。说实话,现在网络上发表的同性恋作品很多只是停留在故 事的层次上,还没有达到能够被称之为小说的地步。   也许有人会说:只要我喜欢某部作品,何必顾及评论家说 什么呢!但我们应该看到,作品的流传与否确实与评论家大有 关系。出版业一直受到评论家等“精英”的控制,这是一个争 的客观事实。比如说,出版社在雇用编辑和评论员时,一般都 招收中文系的毕业生,而这些人对于如何评判文学作品已经有 了一个受经院训练后确定的标准。再比如,如果十年后要举办 一个同性恋文学回顾展,那么普通读者究竟有多少发言权呢? 不崇拜权威的精神显示出不人云亦云的独立个性,固然可佳, 但所谓“评论家滚蛋”的潇洒意气,着实流露出一厢情愿的万 般无奈。   由上可见,同性文学是个“文竞人择,适者生存”的世界。 同性恋文学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前进步。当同性恋不再 成为出版业所禁忌的“毒药炸弹”时,相信能够吸引高水平的 作者进入同性恋文学的创作领域,使同性恋文学的质量更上一 层楼。 ────────────────────────────── 【生命伦理】 ◆        芭芭拉·史翠珊与同性恋             ·石 洋·   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是美国的著名歌星和影 星。她自1962年首次在百老汇登台以来,艺术生命经久不 衰,曾因在《滑稽女郎》(Funny Girl)中的出色表演而获得奥 斯卡最佳女主角。1985年,她制作的电影《杨朵》 (Yentl)讲述了一个希伯莱族的粱祝故事,获得金球奖五项大 奖,其中包括史翠珊本人获得的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 1991年,她执导并主演的影片《潮汐王子》(The Prince of Tides)获得奥斯卡七项提名,1997年推出的爱情片《镜内 映出两张像》(A Mirror Has Two Faces)也大受欢迎。   除了电影事业上的成功之外,史翠珊是美国至今获得白金 唱片数量最多的女歌手,堪称名符其实的长青歌手。她的歌声 婉约柔美而又真切自然,感人至深。中国歌迷们熟悉的《人 们》(People)、《恋爱中的女人》(Woman in Love)、《爱情 长情树》(Evergreen)、《忆往事》(The Way We Were)、《愧 疚》(Guilty)等著名爱情歌曲,就是史翠珊的保留金曲。   史翠珊的外形条件并不出众,但她标新立异,刻意创造了 一种棱角分明的不合常规的美。好莱坞历来为男性势力所左右, 史翠珊桀傲锋利、独挡一面的女强人形象使她曾经在美国演艺 界倍受排挤,但她出色的艺术才能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她在几十 年来一直势不可挡,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深受广大同性恋者喜爱 的艺术偶像之一。在电影《亮相前后》(In and Out),同性恋 男教师霍华德·布莱克特崇拜的艺术偶像就是史翠珊,并非事 出偶然。   除了事业上的成功之外,史翠珊还是美国著名的社会活动 家,在民权运动方面尤其投入。1986年,她设立了史翠珊 基金会,支持妇女、有色人种、同性恋者等少数民族的平等权 益。   在影片《潮汐王子》中,史翠珊和儿子杰逊出演母子角色。 在拍摄过程中,杰逊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史翠珊立即表 示出深刻的理解和坚定的支持。从此之后,史翠珊更加投身至 同性恋者争取平等权益的运动中。她在1993年的个人演唱 会上,公开呼吁“美国人背景各异,但我希望大家能够走在一 起:男人与女人,共和党人与民主党人,黑人与白人,同性恋 者与异性恋者……”   1995年,史翠珊制作并导演了电视剧《沉默从军:玛 格丽特·卡梅美尔的故事》(Serving in Silence: The Margarethe Cammermeryer Story),反映了女军人玛格丽特·卡梅美尔因同性 恋暴光而被迫退伍的经历,以抗议美国军方禁止同性恋者从军 的禁令。目前,她正在执导电视剧《爱组建了家庭》(Love Makes a Family),为同性恋父母对子女的监护权而呼吁。   史翠珊对同性恋者权益的积极支持使她多次受到美国同性 恋组织的表彰。今年夏天,她接受了同性恋杂志《声音》 (The Advocate)的笔头采访,就同性恋者的平等权益、同性婚 姻、艾滋病和家庭等议题,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自豪 地成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 ◆        芭芭拉·史翠珊谈同性恋    ◇ 平等权益 问:去年科罗拉多州通过公民投票,剥夺了同性恋者免受歧视 迫害的权利。该投票结果公布后,你马上立场鲜明地站了出来, 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显然,你当时非常义愤填膺。我现在想问 一下,人们对你这一举动的反应如何?你有没有收到过一些对 你表示敌意和仇恨的信件?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些什么?你能 否谈一下,为什么同性恋者的权益是平等权益,而不是某些人 所说的特权? 史翠珊:在我看来,右翼势力最令人烦恼的政治思想在于,他 们认为人们所能遵循的正确的精神和道德途径只有一条。这种 态度的严重后果在于:他们拒绝接受那些采取其它生活方式的 人,并且对这些人加以谴责。对同性恋的恐惧犹如一种疾病, 急需得到医治。我们必须克服恐惧、无知和顽固,向一个更成 熟的社会迈进。在那个社会里,人们不会因性别、肤色、宗教 信仰和性倾向的不同而被剥夺应有的权利和尊严。   针对科罗拉多的公民投票的结果,我之所以发表公开看法 的原因在于:如果同性恋者不能免受歧视的迫害,这将会开一 个很危险的先例。当然,我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攻击。我有很 多朋友喜欢去科罗拉多度假,而我要求他们抵制科罗拉多,他 们对我的呼吁表示不安。还有一些人对我直抒己见表示愤怒, 给我发来了带有仇恨色彩的信件。尽管如此,最让我感到鼓舞 的是,我感觉到了作为名人所具有的强大号召力。我本人不会 去任何推行歧视的地方花钱或者度假,而这种看法一经公开表 达,全国上下的人在一夜之间就响应了抵制科罗拉多州的号召。 对于自己的一番话能够产生这种号召力,也出乎我的意料。幸 运的是,在律师和活动家的努力下,以及在一些全国性组织如 美国民权联盟的支持下,我们对公民投票的结果的合法性提出 了挑战,最后在向最高法院上诉时获得了成功,推翻了投票结 果。   本来科罗拉多州的民权法案规定,人人都应该享有平等权 利,但那些右翼分子却故意用“特权”这个词来蛊惑人心,企 图鼓动人们推翻这个民权法案。同性恋活动家并不在于争取任 何特权,他们只是希望同性恋者能够享受到其他人都能够享受 到的平等权利。活动家们通过努力工作,终于通过了使同性恋 者免受歧视迫害的保护法案。我很高兴能够通过自己的基金会, 赞助诸如“人权运动”、拉姆达法律辩护合教育基金、美国民 权联盟等组织。他们才是争取平等的斗争中的真正英雄。我多 么希望我们生活在一个无需任何法律就能免除一切歧视的社 会!但是,最近发生的诸如马修·谢泼德被害的事件说明,这 一天还远远没有到来。即使在进入新的千年纪元的当今社会, 我们还不得不通过设立反歧视法案来保证同性恋者免受迫害, 这实在令人感到悲哀。 ◇ 艾滋病 问:1992年,在洛杉矶艾滋项目组的会议上,你满怀激情 地作了公开发言,指名道姓地批评了那些没能对艾滋病灾难做 出适当反应的政府官员。你谈到了对同性恋的恐惧,以及由此 带来的可怕的健康危机。你能否就这方面谈谈自己有何新的感 受?你对于药物治疗和安全性行为有何看法?你的同事、朋友 和家人对此有那些值得赞同或反对的反应? 史翠珊:里根执政的年代使顽固僵化成为一种合法意识。其实 在当时,全球异性恋艾滋病患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同性恋患者 的人数,但他们仍然以恐同情绪为官方态度,把艾滋病看成是 一种同性恋疾病,并暗示说那些患者死得活该。幸运的是, 1992年随着新政府的成立和新总统的上任,人们对于抵抗 这场不幸的疾病有了一个崭新的理解。克林顿总统在任期间, 政府对于同性恋社区的政策经历了很多变化。他任命公开的同 性恋者担任政府要职,支持就业非歧视法的通过,并且为艾滋 病研究和预防增加了拨款。   在提醒大众对艾滋病的注意力上,演艺界一开始就做出了 慷慨而执着的努力。在伊丽莎白·泰勒、马蒂尔德·克林博士 和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等人和组织的努力下,过去的十年取 得了很大进步。他们在抵抗艾滋病方面具有清醒的意识,并付 出了巨额资金援助,这一切连同科学家、医生和社会活动分子 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们现在有了延长艾滋病患者生命的新疗 法,艾滋病疫苗也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被研制出来。   我们满怀希望地相信,总有一天能够看到这场悲剧的结束, 但我们还没有取得胜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所面临 的最大困难是,一些人开始对此掉以轻心。很多美国人能够依 靠昂贵的药物和猛烈的治疗来抵御死亡,于是有些人就开始对 疾病不以为然了,也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这些新式药物就是治 疗艾滋病的良方。这种想法是万万不能被接受的,因为最近科 学家们发现,有些艾滋病毒已经培养起了对药物的抵抗作用。   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认真研究治疗方法。现在全世界 已经有三千一百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毒。艾滋病影响着每个人, 包括异性恋者、妇女、有色人种,而发展中国家的患者占全球 患者人数的90%,而那些人享受不到起码的医疗条件,更不 用提每年付出几万美元来接受新式治疗了。随着这种疾病侵入 到其它地方,这些地方的人也需要帮助,就象艾滋病十年前袭 击同性恋社区时,人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 同性婚姻 问:你曾经公开说过,那些企图否定他人的爱情的做法令你惊 骇。为什么你认为同性恋者争取合法婚姻权利的斗争是我们所 面临的最大困难? 史翠珊:我反复说过,每个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一个人没 有权利去指手划脚地判定别人的爱是否符合道德。我永远忘不 了,当初帕特·布坎南宣称“站在布什这一边,就是站在反对 同性恋者拥有等同于异性恋者的权益的看法这一边,因为同性 恋有违道德”。布坎南有什么权利去宣称别人的爱是不合情理 的?他有什么权利去否定一个人对另一人所怀有的深切情感?   令我深感烦恼的是,许多保守派分子喜欢用僵化的模式来 看待事物。我记得1994年,纽特·金里奇议长指责克林顿 总统反对那些所谓的“正常的美国人”。这种所谓的“正常的 美国人”的说法会产生可怕的历史影响,因为它假定那些“非 正常的美国人”应该对一切国内问题负责。然而,这种假想虽 然很具有煽动性,但却十分空洞。要知道,我们都是正常的美 国人,有着各自的欢乐、挑战、复杂与胜利。不幸的是,只要 还有诸如金里奇和布坎南之流得人物活跃在政治舞台,争取同 性婚姻合法化将是一场艰苦的斗争。 ◇ 同性恋家长 问:我得知《爱组建了家庭》正处于制作中。现在很多法庭都 在受理女同性恋者要求得到对孩子的监护权的案子。也有的人 称之为同性恋运动的“肮脏的小秘密”。你认为如果同性婚姻 或者其它形式的法律保障得到确立的话,它们能够帮助这些女 同性恋者在法庭里更有说话权吗?你了解这些情况后,有何感 想?在法庭之外,你认为同性恋者能够成为称职的父母吗?为 什么? 史翠珊:对我来说,同性恋者当家长就象同性婚姻一样,任何 人都没有权利否定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所建立的亲密关系。这个 世界的孩子需要爱与关怀,他们有权拥有那些关爱他们的父母。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支持、培养和热爱子女的 家长。   至于家庭的结构应该如何,我们并没有一个“完美”的固 定模式。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社会组合的家庭形 式,没有一个单一的“标准化”模式可以套在每个家庭头上。 我们来自不同的背景、文化和传统,对于家庭形式应该如何也 会有着不同的理解。 ◇ 同性恋者从军 问:在电视剧《沉默从军》中,你已经就这个议题发出了清楚 响亮的回答。你说过,你对玛格丽特的案子感兴趣是因为你觉 得它“非常有失公正”。虽然“不问不说”的政策在当时看来 是一种进步,但现在看来已经对军队里的人产生了一定的伤害。 你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对“不问不说”的政策的看法好吗? 史翠珊:虽然我在很多议题上是个活动家,而且也经常鼓足勇 气在集会和其它公共场合发言,但我总是觉得,通过工作所推 进的进步比任何发言都要有力。作为一名艺术家,我拍片时选 择了那些令自己关心的题材,而《沉默从军》就是最令我自豪 的影片之一。玛格丽特·卡梅美尔被迫退伍的原因在于她坚持 诚实地表白自己的性倾向。她总是让我回想起肖伯纳在戏剧 《圣女贞德》中所说的:“那些说出太多真相的人总是会被绞 死。”难道那些保守人士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性倾向丝毫不 影响他/她的工作能力,不管他/她是玛格丽特·卡梅美尔、 罗斯福夫妇或者克林顿总统。我觉得玛格丽特受到了非常不公 正的对待,这就是我想讲出她的故事的原因。   马丁·路德·金道长曾经说过:“虽然社会改革不会在一 夜之内出现,但我们在努力工作时,总是要把它当作明天就能 实现的事。”我不同意政府制定的“不问不说”的政策,但我 也清楚,要改变政策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我仍然期望看到有一 天,人们在就业时不会因为性倾向而受到歧视,人人都可以光 荣地参军,不管那个人的性别、肤色、宗教信仰和性倾向如何。 在争取同性恋者的权益方面,我们的国家已经走过了一段很长 的路,但离完全的平等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 基金会的捐助 问:多年以来,你通过工作、行动和资金捐助,在社会运动的 很多方面都显示出积极的态度。史翠珊基金会在争取同性恋者 权益和抵抗艾滋病中所起的作用是如何体现你的工作目标呢? 史翠珊:1986年我在家中举办“同一声音”的演唱会时, 创办了史翠珊基金会。我觉得自己应该付还一些东西给我的社 区。奉献不仅是我作为犹太人的传统之一,而且我觉得自己很 容易认同那些受到压迫的人。在犹太人传统中,慈善常常和正 义联系在一起,而且它也是改善世界的途径之一。   基金会自创立以来,为各种民权和民主组织、妇女组织、 有色人种组织、艾滋病组织、儿童和青年组织,以及环境保护 组织提供了资金援助。迄今为止,基金会捐献出的一千三百万 美元中,有三百万美元直接捐赠给同性恋组织和艾滋病组织, 这些组织包括美国艾滋病研究基金会、洛杉矶艾滋病项目、人 权运动、伊丽莎白·格莱瑟儿童艾滋病基金会、天使食物项目、 美国民权联盟、拉姆达法律辩护与教育基金会、全国同性恋工 作组、同性恋者亲友组织、同性恋者反诬蔑组织、男同性恋者 健康救助组织,以及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教育网络。 ◇ 家庭 问: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与你的儿子杰逊有过两次非常愉快的 通话。他非常高兴以后如果能够有机会为《声音》杂志做一些 事情。我们的许多读者通过电影和杰逊在伦敦的几次采访,间 接地了解到他,而且大家都知道你就是他的母亲。你能否谈一 下,作为一名社会活动家,你是如何看待生活中这一段关键的 经历。我不是想要你谈杰逊的情况,而是希望了解一下你曾经 走过一段什么样的心路。 史翠珊:我希望自己的儿子诚实地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除 此之外我别无他求。杰逊是个聪明善良、善解人意、体贴他人、 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人,同时又是个很有天赋的演员和电 影工作者。对于这样的子女,父母还能挑剔什么呢?我为自己 能够有这样一个儿子而深深感到幸运和幸福。很多家长都认为 自己的儿女很特殊,我在这方面也不例外。我对杰逊的唯一希 望是要求他在艺术追求和个人生活中,继续过着拥有爱、幸福 和快乐的充实生活。 ────────────────────────────── 【综合报导】 ◆     中国已成世界艾滋病病毒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卫生部于8月4日宣布,中国共有八种类型的艾滋病 病毒流行,是世界上艾滋病病毒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   由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与三十个省的 卫生防疫站共同进行的艾滋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   一九九五年,中国艾滋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当年发现 的感染例数几乎达到前十年的总和,流行区域也迅速扩大。   一九九六至一九九八年,随机从除西藏外的三十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以及深圳特区抽取了六百名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 样,并通过对样品艾滋病毒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以及对流行的 艾滋病毒代表毒株的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查明了全国艾滋 病毒流行的基本情况。   结果显示,中国流行的八种类型毒株中,B亚型占47. 5%,C亚型占34.3%,E亚型占9.6%,其余四种占 0.3%至 5.7%。   从地区分布看,不同亚型病毒在各地呈不平衡分布。来源 于泰国吸毒人群的B亚型流行区域最广,几乎见于所有被调查 地区。来源于印度吸毒人群的C亚型主要分布于吸毒者较多的 云贵川新和西北地区,并随新疆流动人口传至华东、华南。来 源于东南亚地区的E亚型主要见于西南边境和东南沿海地区。 少数非洲回国劳工感染的非洲A、D和G亚型,散见于劳工输 出较多的内陆省份。主要见于南美的F亚型则仅见于广东。   从感染人群分布看,吸毒人群感染的主要是B、C亚型; 经血感染的主要是B亚型;在性传播人群中,所有亚型均有发 现,并以E亚型为最多。   这项研究还在中国内首次发现了艾滋病毒┄┄1重组病毒。 科研人员通过对重组毒株全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查出该杂交 病毒基因的重组形式,并观察到它由云南向新疆传播过程中逐 步取代了父代和母代病毒的现象。   调查资料显示,在云南该重组毒株祗占所有毒株的4. 5%。经四川、甘肃、宁夏传至新疆时,则百分之百均为重组 毒株。杂交后的重组病毒可能获得了某种传播优势┄┄吸毒人 群中艾滋病毒从开始流行到达接近饱和的70%感染率,在云 南用了五至六年,在新疆只用了二至三年。   另据报导,九十年代中期起步的中国爱滋疫苗研制看好, 发展了以中国爱滋病毒代表株为基础的病毒样颗粒型候选疫苗。 另据当天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共有八种类型的艾滋 病病毒流行,是世界上艾滋病病毒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 (转载自《华声报》1999年8月5日) ◆      英国政府首次承认同性伴侣的法律地位   英国即将实施两项划时代的社会福利措施。为追上欧洲联 盟的水平,英国将增加产假及家长假的天数,让就业者有更多 的时间陪子女。另外同性恋伴侣的权益也将获得法律承认。   商工大臣拜尔斯四日宣布,子女在五岁以下的父母得有十 三周的无薪假期,另外职业妇女生产后也可有四个半月的部分 给薪产假。此一计划在今年十二月起实施。   另外,英国财长史特罗正计划重组刑事赔偿制度,据此, 同性恋伴侣今年稍晚将首度获得正式承认。   三个月前,伦敦苏活区的邓肯上将啤酒馆发生爆炸,造成 三人死亡、八十人受伤。派垂基的伴侣布莱特在该次爆炸中丧 生,但因刑事伤害补偿局不承认同性伴侣而不得补偿;这对伴 侣若为异性恋者,派垂基应可获得十万英镑(十六万美元)的 补偿金。他们的朋友戴克斯的妻子也在爆炸中丧生,获全额补 偿。   这项变革将不溯既往,但内政部相信苏活区爆炸案显示现 有制度不可再延续下去。   这次审阅刑事赔偿法也首度救济因犯罪行动如被刺而感染 爱滋病毒的人,另也对儿童性虐待的受害者提供钱财补偿。   这些变革可能于十一月间以《性犯罪(修正)法案》的一 部份提出,此案将允许同性恋的年纪降低至十六岁,与异性恋 一样。   同性恋获得补偿的条件是出具他们以配偶身份同居二年的 证明,这也是对异性恋的要求。 ◆       美国公众逐渐接受同性恋家长            ·卡里·莫菲·             满江 翻译   在八十年代,米切尔·查莫斯和其他几位同性恋母亲造访 了华盛顿一所私立幼儿园的校长,要求招收她们的孩子入学, 但遭到了拒绝。查莫斯回忆道:“校方对我们说‘这里的很多 家庭本来就已经问题够多的了,我们不想招收来自你们家庭的 孩子。’”查莫斯目前是华盛顿的一个律师,在去年马里兰州 私立学校教师会上,当他重提了这件往事时,一个妇女走上前, 告诉她最新情况:那位校长已经离开,校方也已经改变了对同 性恋家长的态度。   在过去十年,华盛顿地区的同性恋伴侣逐渐创造并形成了 自己的家庭概念,查莫斯和其它同性恋父母承认他们正被更广 泛地被异性恋社区所接纳。   依赖于领养、人工授精、代理母亲形成的同性恋家庭在宗 教及政界人士眼中仍存有争议。虽然有孩子的同性恋伴侣、以 及处理孩子问题的同性恋权利组织和当地专业人士都认为,零 星的歧视仍然存在,但更多的学校、同事、医生和托儿组织已 经对同性恋家长和他/她们的子女表示欢迎。“我们感到被接 纳了。”里弗·麦格说,“我们和邻居相处融洽,人人都知道 小佳有两个妈妈,小孩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麦格一家住 在塔科马,两岁的女儿小佳是从中国领养来的。   由男同性恋者或女同性恋者担当父亲或母亲的家庭越来越 多,据圣地亚哥家庭协会主席雷·德鲁介绍,有15000个 这样的家庭在他的协会注册。他还说,大约两百万个同性恋父 亲或母亲正在抚养孩子,而这些孩子绝大多数来自于原来的异 性恋婚姻。对于想抚养自己孩子的同性恋伴侣来讲,现在比以 前有了更多的机会,例如许多互联网网站提供领养方面和精子 库的信息;可以买到专为同性父母准备的儿童故事书;医疗机 构比以前更愿意提供医疗服务。   “也许还有一小部份年长的儿科大夫不愿意或避免与同性 恋家庭打交道,”一家儿童医院的大夫戴维·拉格尔说,“但 绝大多数年轻大夫对不同结构的家庭是一视同仁的。”   甚至一些牧师也愿意为来自同性恋家庭的孩子施行洗礼, 间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华盛顿圣玛格利特教堂的教长里夫· 苏山·布鲁不久前为一对女同性恋者从中国领养来的孩子施行 了洗礼,他说:“我不认为同性恋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其 它孩子有什么不同。”   除了越来越多的精子库和卵子库以及代理母亲外,更多的 领养机构也愿意为同性恋者提供帮助。在美国,只有佛罗里达 州禁止同性恋者领养孩子。比尔·皮尔斯是以华盛顿为基地的 全国私立领养机构联合会的主席。他说:“在申请领养者中,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变性者,表现出主 流文化对他们的接纳。”   由同性父母和孩子组成的家庭得到巩固的另一个原因是: 越来越多的法官愿意批准同性伴侣中‘第二父亲’或‘第二母 亲’的抚养权。长期以来在异性恋婚姻中,非亲生父母或者继 父母就享有对孩子的抚养权,而这种权力在孩子的亲生父母死 亡时显得尤为重要。在华盛顿地区和包括马里兰州在内的其它 20个州,同性恋伴侣都可享受这项权利,但在弗杰尼亚州还 没有类似的规定。   其它各种支持组织也应运而生。在华盛顿地区,彩虹家庭 每月都邀请130对同性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参加野餐、滑冰或 其它聚会。   但在同时,同性恋活动家报导说,同性伴侣分手时发生了 越来越多关于监护权的争执。由于还没有哪个州通过同性婚姻 法,分手的同性伴侣就很难用离婚法和家庭法院解决此类争执。 如果没有‘第二父母’抚养权,非亲生父母就更加无能为力。     一个全国性的同性恋协会最近发出了一份关于避免监护权 争执的指南,提请父母关注孩子福利。以旧金山为基地的全国 女同性者权利组织的执行主任凯特·肯黛尔警告说,此类争执 威胁着同性家庭所争取到的一些重要而脆弱的成就。   同性恋父母在一些地方仍未被接纳,一个保守的政治组织 --家庭研究会就公开警告同性恋者转变性倾向,并反对同性 恋者抚养孩子。该组织的文化研究高级董事罗伯天·莱特说: “在同性恋关系里,不单是一种性别的缺失,而且孩子还会把 不正常的性关系当作正常关系,这就会产生问题。对孩子而言, 向同龄人解释他/她有两个妈妈或两个爸爸并不是他/他所应 该承担的责任。”   位于华盛顿西北的私立罗韦尔学校积极招收来自同性恋家 庭的孩子,作为其多元化承诺的一部份。校长阿比格尔·维本 森描述了来自异性恋父母的一种各种反应。她说:“大部份父 母表示接纳,另一些则存有疑虑,但并不是说他们不喜欢同性 恋家庭和他们的孩子,而是担心自己应该如何向孩子解释这些 家庭的不同。”   巴里·克斯勒和戴维·汉克这对伴侣从1985年就开始 共同生活,他们每天花很多时间在巴尔的摩的家中照料他们5 个月大的女儿海伦。41岁的博物馆管理员克斯勒说:“我们 非常想要一个孩子,这是一份强烈的感情,我们很想把这份爱 付给一个孩子。”42岁的律师汉克解释说,自己童年的快乐 记忆使他们特别想要一个孩子。他说:“当你和相爱的人生活 在一起时是最幸福的,这就是家庭。”   好几年来,他们就打算领抚养一个孩子,但直到他们遇到 一个愿意作代理母亲的女同性恋者时,才最终实现了这个愿望。 海伦出生后,汉克的许多客户送来了礼物,在根据犹太传统安 排的命名会上,120位客人前来祝贺。   为了照顾海伦,克斯勒放弃了工作,他说他和海伦已经融 入了邻里生活,他经常和别的父母谈论谁家的孩子在吃什么东 西,哪个孩子出疹了,谁要去学游泳,诸如此类的话题。海伦 还有两对溺爱孙女的祖父母。   克斯勒和汉克还说,一旦同性恋者成了父亲或母亲,异性 恋者便会另眼相看,因为大家在这方面的共同经历有助于增进 双方之间的理解。   当爱丽丝·德翰和她的伴侣斯考特决定抚养一个孩子时, 她们出乎意料地在公共图书馆找到了一本关于女同性恋母亲的 书,那位年老管理员的反映更让她们大吃一惊。爱丽丝回忆 道:“她当时笑着对我们说:‘你们将有孩子了!’这句话令 我非常感动,心想人们的观念真是有了很大的变化。”   爱丽丝在一家环境保护机构工作,现年36岁。33岁的 斯考特是一个商业顾问。她们现在有了两个红发男孩,大的一 个叫德尔,3岁;小的一个叫代顿,只有1岁。两个母亲各生 了一个孩子,精子来自于同一个有爱尔兰和苏格兰血统背景的 匿名捐鲜者。   五年前,当凯西·格拉寒的长期伴侣卡洛林·哈耶丝怀孕 的消息传出后,凯西在巴尔的摩的同事们组织了一个给婴儿的 送礼会。当年的组织者科德林·克洛斯碧说:“我们当时都很 激动,就象是凯西找 了一个丈夫。想想看,一个孩子就要降生 了,而且有着良好的母亲,这真是令人高兴。”   如今45岁的格拉寒和40岁的哈耶丝有了两个孩子:5 岁的杰米和1岁的罗宾;他们俩是血缘上的亲兄弟,因为哈耶 丝的两次怀孕都来自于同一个捐献者的精子。为照顾两个孩子, 凯西已经辞去了工作。杰米直接称呼两位母亲的名字,“而他 小时候分别称凯西和我为‘凯西妈妈’和‘同妈妈’。”哈耶 丝说。杰米非常想要一个爸爸,他也喜欢和成年男子作伴,所 以两位母亲计划杰米大些时,让他加入童子军。哈耶丝说: “不是他不想要我们,而是他想在我们中再加一个爸爸。”   几对女同性恋伴侣说,当两位母亲出席咨询或孩子想做两 张母亲节卡片时,校方并没有另眼看待。   大多数研究显示,同性恋家庭的孩子并不比异性恋家庭的 孩子有更多的社交或行为问题。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较小的 孩子,所以几乎没有考查在同性恋家庭成长的孩子在性身份上 是否会受到影响。弗杰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夏洛特·J·帕 特逊说:“就我们迄今所知,同性恋家庭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看 上去是非常相像的。”   反对者申称这项研究存在着严重缺馅,据家庭研究会的莱 特所说,这项研究只覆盖了一小部份“筛选出的”对同性恋家 庭有利的样本。   谢维里的一对女同性恋伴侣特蕾沙·威廉姆斯和邱·达奇 各生了一个儿子,精子则是来自于她们的朋友。她们说自己根 本不在乎八岁的贾科步和四岁的马修将来的性倾向。达奇说: “我们的意思是性倾向是一件将来会知道的事,不管是同性恋 者还是异性恋者,只要你不为自己的性倾向烦恼就行了。”   据美洲大学的历史学教授范尼沙·苏瓦茨所言,即便一些 同性恋者企图影响自己孩子的性倾向,他们往往也不能如愿。 她指出她的四岁女儿莱切尔就不认为两个灰姑娘可以很快乐地 呆在一起。“她说:‘不,妈妈!灰姑娘应该找一个王子。’ 范尼沙说。范尼沙今年35岁,她和伴侣莉贝卡·依沙克丝以 及女儿住在华盛顿。范尼沙感慨道:“我自己的女儿也没有跳 过樊篱认为一个灰姑娘可以找另一个灰姑娘为伴。” (原载于《华盛顿邮报》1999年6月14日) ────────────────────────────── 【历史回顾】 ◆       金赛性学报告的由来和历史影响            ·艾伦·赫尔曼·             满江 翻译   阿尔弗雷德·金赛(Alfred Kinsey)从很多方面来看都不象 是同性恋者的朋友,但他事实上是同性恋者自二战以来第一个 和最重要的盟友。   金赛是印第安大学的动物学教授。在把注意力转向人类性 行为以前,他花费了数年时间研究黄蜂,并收集了超过四百万 只的样本。自1939年以后,尽管金赛的研究目标有了很大 的改变,但他的研究方法却没有变化。在科学理念和客观研究 模式的激励下,金赛相信扩展人类的性知识不单有助于形成一 门新的、合理的性科学,而且真实的、非情绪化的信息可以增 进人类福祉。他的目标是“积累一些关于性方面的客观的事实 资料,同时严格避免社会性或道德化的解释”。他曾仔细地记 录“每个人都想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和社会价值来诠释这些资料, 但这不是科学的方法。事实上,科学家并不擅长于做出此类评 价。”   他的性学研究成果,也就是著名的关于男性性行为和女性 性行为的金赛报告分别出版于1948年和1953年出版。 金赛的研究得到了洛克菲勒基金和全国性问题研究会的资助。 金赛在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大规模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来自 于书面记录下来的几千名美国人的性经历,这几千名美国人包 括大学生、囚犯、白领和蓝领工人、家庭主妇、部长、妓女和 精神病人等,他们每个人都分别在长达两小时的面谈中回答了 350至500个问题,这些问题涉及他们的性偏好和性经验。   金赛研究的规模和样本的多样性都是空前的(在此以前, 所有的性行为研究都仅限于个案或非常小的群体),但他的所 有研究对象都是白人。金赛非常关注他的研究在统计学上的有 效性,他担心仅仅根据少数黑人的性经历得出的结论会破坏研 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金赛相信,只要研究的样本足够多,就 可以找到关于性的科学真理。他的最终目标是收集十万份样本, 然而他在1956年逝世时,这一目标尚未达到。   金赛根据六种主要的性兴奋类型,把收集到的5300份 男子和5940份女子性问卷进行清点归类,这六种主要的性 兴奋类型包括:手淫、遗精、异性爱抚、异性交媾、同性关系 和兽交。他进一步把研究对象置于一个七分尺的某一点上,七 分尺的一端为绝对的异性恋者,另一端为绝对的同性恋者。这 个七分尺可以反映研究对象在报告中所述的生理反应和情感依 恋,金赛把它称为“异性恋-同性恋平衡表”。与弗洛依德和 其他在二战中研究同性恋的许多心理学家不同,金赛并不研究 同性恋的原因和治疗。同性恋或异性恋的成因以及如何确认并 不是金赛感兴趣的问题。对他而言,性行为是人的一种直接的 生理现实。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与同性发生性行为,他写 道:“从早期历史开始,同性恋就是人类性生活的一个重要部 份。”他进一步解释说:“因为这是人类一种基本能力的表 达。”金赛的目标是记录下人类怎样进行性活动,而不是他们 说自己是谁或他们相信什么是正确的。   由于金赛报告显示出,人们的实际性行为和广为接受的性 道德相去甚远,这使他的工作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居支配地位 的文化观念宣称,一夫一妻的异性恋关系是唯一自然和被许可 的性关系表达,但人们在实际上的所作所为却与这一观念直接 冲突。举例来讲,金赛的研究显示出,相当数量的美国人-- 26%的妇女和50%的男子有婚外情。根据男人们对问卷的 回答,只有不到一半的性高潮是和自己的妻子交媾时发生的, 换句话讲,超过一半达到性高潮的性行为都是被社会所排斥的, 有些行为甚至被认为是犯罪。金赛还记录了不管在上流社会还 是社会下层,手淫是广泛存在的一种基本性行为。   金赛揭示了同性恋在美国普遍存在,这比报告中其它所有 发现都更具震撼性。他在《男性性行为》里平静地写道:“对 所有资料研究显示,37%的男子在青少年至老年期间有同性 性行为。”在女性中,金赛发现28%的女人在45岁前对其 他女性有性反应,19%的女人在40岁以前有过某种程度的 同性性接触。金赛估计,完全的同性恋者占美国全部人口的 10%,也就是两千万人左右,这一数字大大高于以往的任何 估算。   即使在最后结果出来以前,由于金赛把受鄙视和‘不正常’ 的性行为,特别是兽交和同性恋,与正常的异性恋行为并列在 同一份问卷上,他的研究已经在公众间议论纷纷。例如,一个 中学老师仅仅因为帮助金赛在自己居住的城市安排调查面谈, 就丢掉了饭碗。因为金赛的资料对于正常的性生活的观念提出 了挑战,所以每一次报告刊发时,都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好奇, 报告也顷刻间变为畅销书。   愤怒是另一种普遍的反应,知名人士感到大受冒犯。普林 斯顿大学的校长哈罗德·W·多兹要求会见洛克菲勒基金的官 员,表达自己的不满,结果来自全国性问题研究会的资金被切 断了。来自布鲁克林的国会议员路易斯·赫勒企图阻止《女性 性行为》一书通过邮政发送,他大骂金赛把“世纪侮辱”抛在 无辜女性身上,还不断为“一代人的堕落、人类尊严的沦丧、 青少年犯罪的蔓延和对‘性’的迷罔与误解”添砖加瓦。美国 医学学会在1954年斥责金赛为“一股性狂乱”推波助澜, 心理学家埃德蒙德·波格勒谴责金赛的书是为了向“公众和立 法者兜售‘堕落是完全正常的’而编造的统计学神话”。他还 饱含敌意地声明:“金赛的结论为同性恋提出了‘不可抗拒 的’、‘统计学的’、‘科学的’论据,怂恿他们去保持和传 播堕落而不必感到罪恶,男女同性恋者都为金赛提供了帮助。”   然而并没有证据显示同性恋者对金赛施加了任何影响,他 最初和最后的目标都是科学。男女同性恋者仍然站出来以自己 的方式支持研究,金赛的同事很快就意识到了同性恋群体在背 后所能做出的重要贡献。金赛的一位同仁沃德尔·波密罗义解 释说:“那些述之详情的人通常是同性恋者,尤其当他们发觉 我们了解他们的用语和他们的生活时,他们总是明显放松下来, 并且急于交谈。”   那些没有和金赛的研究组面谈过的同性恋者也在最后的报 告中得到了希望和安慰。和其他美国人一样,他们把金赛报告 看作是别人和自己一样生活、一样相爱的一份证明。金赛大规 模经验性研究无疑鼓励了所有的读者去衡量自己的性经历,金 赛的手指不是波格勒宣称的“传播堕落”的绿灯,但他以统计 学数字告诉了同性恋者:你们并不孤单。看过和听过金赛报告 的人有理由相信,自己属于一个数量庞大的少数群体。由于 10%的数字使那些确信自己从未见过同性恋者的人大为吃惊, 同时同性恋者可以自我安慰说,自己很难被别人辨认出来。   金赛报告的文词图表枯燥乏味,但同性恋者在金赛的数字 中找到了安慰和休戚与共的感受。报告出版几年后,一位女同 性恋者赞赏地写道:“金赛简单、超然地记录下参与调查的人 中,37%的男性和19%的女性有过明显的同性性经历。这 可能比充满激情的大声疾呼更有效地唤醒和推动了社会对同性 恋的宽容和接纳。”金赛可能把自己的研究置于宗教道德和文 化价值观之外,但他的研究把人类的多元性行为史无前例地展 示在公众面前,客观上挑战了文化中性压制和性否定的成份。 正是因为金赛的研究成果,同性恋向正常化大大迈进了一步。 ────────────────────────────── 【同人笔林】 ◆          受压制的手稿 ◇ 艾米尔·左拉的《倒错者的小说》   左拉(Emile Zola,1840-1902)是法国自然主义流 派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被当时保守的读者称为“淫秽毒物”, 但这往往反而刺激左拉写出更煽情的文字。他非常感兴趣媒体 炒起的争议,因为争议是最佳的促销手段。他的《娜娜》描写 的就是妓女的故事,被一些读者称为“翻肠倒胃般地恶心”, 小说里也间接提到了女同性恋。他的另一部小说《土地》被一 名英国议员称为“有史以来出自人手的最恶毒之作”。   即使左拉在各部作品中,对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进行了激 烈的讽刺,并试图挖掘边缘人的生活,他对于描写同性恋还是 心有余悸。1880年,他萌生了二十卷的《第二帝国下的一 个家庭的自然和社会史》的创作计划,其中包括一部题为《倒 错者的小说》的作品。然而,由于担心无法出版,他最终放弃 了这个计划。左拉对同性恋的态度十分矛盾,他曾经写道: “倒错者扰乱了家庭、国家和人类。”但在另一方面,当马格 努斯·赫希费尔德医生于19世纪末在德国成立科学人道委员 会,呼吁取消惩罚同性恋的有关法律条款时,左拉连同托尔斯 泰等名人对此表示支持,并在呼吁书上签名。 ◇ 斯蒂芬·克雷恩的《沥青之花》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美国作家斯蒂芬·克雷恩(Stephen Crane,1871-1900)就以描写妓女生涯的小说《麦 基》而声誉鹊起。1894年4月的一个晚上,当克雷恩和他 的朋友在纽约的百老汇街头漫步时,一位衣着褴褛的年轻人上 前向他们搭讪。克雷恩刚开始以为他是个乞丐,但那人实际上 是一名男妓。克雷恩对他的经历深感好奇,邀请他来到自己的 住所,待他吃饱后,听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最后还给了他五 十美元(在当时是数目相当大的款项)。随后不久,克雷恩马 上投入了小说《沥青之花》的创作,描写一位乡村男子离开家 乡来到纽约后,如何堕落成为一名男妓。克雷恩将部份手稿送 交一些朋友阅读,大家都对此表示赞同,直到同行哈姆林·格 兰(Hamlin Garland)劝告他不要把才能和精力浪费在这种可怕的 题材上。克雷恩的手稿后来不知去向。 ◇ E.M.福斯特的《莫里斯》与《生命来临》   福斯特(E. M. Forster,1979-1970)是本世纪最富 有成就的小说家之一,他创作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 华德庄舍》和《印度之行》已经成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然 而,福斯特于第一次世界大站前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莫里 斯》却因同性恋主题而被作者沉压箱底。福斯特认为,该小说 的团圆结局使出版成为泡影。他曾写道:“如果是个悲剧结尾, 其中一个上了绞刑架,或者两人都殉情自杀,我想出版此书是 不成问题的……但我为两人设置了逃之夭夭的结局,这好比在 鼓动人们犯罪。”   二十年代初期,福斯特发表了《印度之行》后,在此后的 五十年间几乎不再进行文学创作,但他零星地写下了一些同性 恋短篇小说,后来被收入《生命来临》中。   福斯特于1970年去世后,他的所有手稿都被送入了剑 桥的国王学院。《莫里斯》于此年出版,《生命来临》也在不 久后受到公开发行。 ◇ 赫尔蒙·邦的回忆录   邦(Herman Bang,1857-1912)是十九世纪丹麦 最著名的小说家与诗人。在他去世后,传言曾留下一些回忆录, 里面记录了他的同性恋经历。马格努斯·赫希费尔德在德国成 立的科学人道委员会一直要求出版邦的回忆录。赫希费尔德 说:“邦一直对我们的事业表示出强烈的兴趣,我们希望出版 他的回忆录,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他少为人知的感情 生活的那个方面。”然而,邦的文学经纪人和出版商认为该回 忆录的出版“将使邦名誉扫地”,因此压制了这些手稿。 ◇ 约翰·爱丁顿·西蒙兹的回忆录   西蒙兹(John Addington Symonds,1840-1893)是 英国著名的散文家和历史学家。他在回忆录中忠实地记录了自 己的同性恋经历,以及自我压抑所带来的无尽苦痛。他急切地 希望这本回忆录能够付诸出版,为心理学家和其他研究者提供 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但他同时又生怕伤害自己的家庭。他于 1893年去世后,这些手稿留给了他的文学经纪人霍拉西奥 ·布朗。布朗于1926年去世前,明确规定这些手稿五十年 内不得出版这些手稿。该手稿被保存在伦敦图书馆时,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只有西蒙兹的女儿有权阅读。但她显然为父亲的 生活经历感到羞耻,因此拒绝透露手稿的内容。1954年, 图书馆开始允许研究专家接触这些手稿,但直到1984年才 将它们全部付诸出版。 ────────────────────────────── 【爱知行动】 ◆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召开工作会议   8月7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市、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 多位热心者参加了《桃红满天下》编辑部的工作会议,会议就 工作方针、杂志内容和对外联络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达成了 以下共识: 1.与会者同意通过个人渠道,物色和推荐能够为《桃红满天 下》出力的志愿参与者。参与者的工作包括资料搜集和整理, 以及网页维护与改进等; 2.多刊登当代世界同性恋运动的信息,争取每期推出一名同 性恋权益运动活动家或者同性恋权益组织的介绍,以供读者们 参考和借鉴; 3.在传播方面,尽快将所有出版材料转移至新的网址,使大 陆读者能够看到《桃红满天下》的全部期刊,同时对所有文章 进行归类整理,便于检索; 4.新网页暂时不推出BBS,但将设立留言板; 5.搜集中外优秀的同性恋网站,便于读者们获取更多信息; 6.由于CSSSM目前还不具备独立成社的条件,会员们争 取与其它同性恋组织联系,寻求“挂靠”,以吸引资金赞助。 ─────────────────────────── ───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美国)   编辑:杨青(中国) 网络维护:蓝波(美国)      小涛(中国) 文字校对:有家(美国)      苏辰(美国)   《桃红满天下》可在下列网址阅读: http://www.csssm.org(简体字、繁体字、映像版和英语简报) http://www.xys.org/emag/taohong.html(简体字) http://bbs.szptt.net.cn/(深圳BBS一网情深/精华区/知性感性 / 同志论坛/桃红满天)    我们欢迎各方对《桃红满天下》中的文章进行非赢利性转载 (转载时请准确注明出处以及作者/译者姓名)。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csssm@hotmail.com(中英文兼容) 邮政信箱:P. O. Box 3191      Glenn Allen, VA 2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