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      双│ │ 66    ♀♀ 桃 红 满 天 下 ♂♂     周 │ │   期   ≈≈≈≈≈≈≈≈≈≈≈≈≈≈≈    刊  │ │                             │ │  2000年2月15日出版  1997年9月5日创刊  │ │                             │ │    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CSSSM)主办   │ └─────────────────────────────┘             本 期 目 录 ────────────────────────────── ① 【新闻摘要】南非通过平等法案         美国同性恋组织支持戈尔竞选总统 ② 【综合报导】同性婚礼在台湾再次开场         加拿大将赋予同性伴侣经济和法律的平等权益 ③ 【历史回顾】约翰·西蒙兹的生命历程 ④ 【她山之石】立足过去,走向未来               ──同性恋者亲友协会介绍 ⑤ 【来信选登】一位马来西亚读者的来信 ⑥ 【爱知行动】洛杉矶华人女同性恋者联谊会成立 ────────────────────────────── 【新闻摘要】 ◇ 台北的两名曾以有伤风化罪而受到起诉的男子阿豪与阿城(音译)于 2月10日受到无罪开释。这两名男子于1998年12月20日在台北 的一家健身房受到逮捕。阿豪声称,警察发现他与一名香港男子在同一房 间后,强迫他们脱光衣服,然后拍照取证。当健身房训练人员阿城试图阻 止警察逮捕阿豪时,他自己也受到了逮捕。那位香港男子回港后,没有对 警察的起诉做出任何回应。   两位男子的辩护律师表示,在同性恋还不为公众所接受的情况下,很 难想象两名男子会在光天化日之下,从事性行为。   由于此事的影响,阿城已经失去了健身房的工作,而阿豪也不得不更 姓改名,并搬了家。但两位都没有意图向警方提出起诉,因为胜诉的可能 性太小。 ◇ 南非国会大会(下院)于1月26日以298票赞成、40票反对的 结果,通过了《提倡平等和反对不公平歧视法案》(简称《平等法案》), 全国省议会(上院)也于两天后通过了该法案,目前正在等待塔波·穆贝 基总统签署,使它正式成为法律。   《平等法案》表明,任何以种族、性别、怀孕状况、民族、肤色、性 倾向、年龄、残疾状况、宗教、政治态度、信仰、文化、语言和出身为由 引起的歧视,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该法案的通过被称为“给种族歧视的 棺材上了最后一钉”。 ◇ 2月6日,塔尔亚·海洛南成为芬兰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在此之前, 海洛南曾在赫尔辛基市政厅侍职二十多年,并在九十年代中期担任芬兰外 长。八十年代期间,她还担任过芬兰同性恋组织SETA的主席。海洛南 的胜利被称为芬兰女权运动100周年的最好纪念。   海洛南有一名已成年的女儿,她离过婚,目前已与男性伴侣彭迪·阿 拉贾维同居多年。在涉足政坛之前,她是一名工会律师,崇拜古巴革命家 切·格维拉。虽然85%芬兰人是路德教会成员,但海洛南因不满教会禁 止授予妇女圣职,而脱离了教会。 ◇ 拥有66万会员的美国同性恋政治组织“人权运动”于2月中旬发表 消息,表示支持现任副总统戈尔竞选美国总统。该组织发言人伊丽莎白· 伯奇指出,“人权宣言”不鼓励会员支持任何共和党竞选人,“(民主党 候选人)布莱德利最近的讲话非常鼓舞人心,但副总统戈尔在过去的几年 来,一直对我们的事业表现出关心和支持。相比之下,布莱德利来晚了一 步。”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同性恋者从军和同性婚姻合法化一直是下届美国 总统竞选的重要议题。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和小布什支持军方的“不说不 问”政策,反对给予同性伴侣平等的经济和法律权益。民主党候选人戈尔 和布莱德利则积极争取同性恋者的选票,他们表示支持同性恋者公开从军, 给予同性恋者平等权益。 ◇ 以色列内务部最近允许两位以色列公民的外籍同性恋人取得该国的永 久居留权。一对伴侣曾在荷兰登记结婚,而另一对则在瑞典登记。这是以 色列第一次允许外籍人士以同性伴侣的身份取得以色列的永久居留权。 ◇ 意大利首都罗马将于今年6月28至7月9日举办为期二十天的同性 恋狂欢节,罗马市政府到目前为止已赞助了3500万里拉(大约为18 万美元)。由于罗马教皇将于那时宣布意大利为圣见国,天主教会最近就 同性恋狂欢节的事宜此向罗马市政府提出了抗议,但意大利外长兰贝尔托 ·迪尼表示,同性恋狂欢节并不违反意大利和梵帝冈之间的协议。 ◇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近期感染艾滋病病 毒的人中,8%的病例是因为口交引起。这份报告的调查对象为旧金山居 民。在此之前,口交一直被认为是低危行为。也有的研究者指出,安全性 行为的普及使肛交传染艾滋病毒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因而口交传染病毒的 百分比相应地提高了。 ◇ 美国旧金山市政厅于2月1日通过了设立“庇护之城”的建议,以允 许旧金山居民的外籍同性伴侣在签证有效期过后,能够继续合法居住在该 城。   莱斯利·卡兹是市监察会成员之一,她说:“我国的移民法给予异性 外籍配偶一系列优待,但同性伴侣却无法享受这些待遇。移民法的基本准 则在于合家团聚,但处于稳定和长期关系的同性伴侣却无从从中得益,因 此他们的关系往往会受到人为的切断,使他们的生活受到严重打击,这种 事每天都在发生。”   美国移民局拒绝对上述事宜做出任何表态。 ◇ 欧洲委员会于1月26日通过投票表决,将性倾向纳入《欧洲人权宪 章》中的反歧视条款。该建议由荷兰社会党人艾里克·乔根森提出。 “41个成员国中的许多国家至今仍然保留着压制同性恋的法律,只有 11个国家设立了禁止歧视同性恋者的条款。许多人仍然认为,在公开和 私人场合,对同性恋者表示出敌意是一种正确而体面的行为。更糟糕的是, 有的人甚至将这种歧视当作暴力攻击的理由。我们必须抗击这种恶意而有 害的歧视行为,为那些需要保护的人提供保护。”乔根森说。 ◇ 美国加利福尼亚上诉法院于1月31日做出裁决,陪审员的同性恋性 倾向不能成为取消其资格的理由。1978年,该法院曾做出裁决,在陪 审员的选择过程中,禁止对妇女和有色人种的歧视。现在,该禁令也延伸 到禁止对同性恋者的歧视。 ◇ 荷兰平等对待委员会于2月9日宣布,各地的人工授精诊所不应该对 女同性恋伴侣进行歧视。虽然这个决定不对诊所具有强制作用,但同性恋 者可以拿它当做起诉的根据。   荷兰同性恋者拥有和异性恋者完全平等的权益,目前政府正在修改有 关法律,使同性结合也纳入婚姻的范畴。 ◇ 2月3日,澳大利亚塔斯玛尼亚省省长将社区服务奖授予同性恋者权 益活动家罗德尼·克鲁姆,以表彰他九年来在同性恋非刑事化和争取同性 恋者权益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这是同性恋者第一次被授予该项奖章。 ◇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由于市场对于商学院毕业生的需要过强,美 国纽约华尔街金融公司开始着力招收商学院的同性恋毕业生,其中 GoldmanSachs,J.P.摩根和美国特快等大公司,纷纷派出同性恋雇员,向来自 各大学的同性恋学生宣传本公司的待遇,以招收新人。 ◇ 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安瓦尔的弟弟苏克马·达尔马曼于2月8日承认, 有关他与安瓦尔发生过性关系的交代是几个月前在警察的逼迫下做出的。 达尔马曼从小受到安瓦尔家庭收养,与安瓦尔没有任何血亲关系。安瓦尔 被捕后,和弟弟达尔马曼一起,以“反自然行为罪”受到起诉,理由是他 们曾经鸡奸安瓦尔的司机。两人目前正将接受审判。苏克马说:“我以前 的交代只是照警察的所说行事,因为他们对我说,只要承认这些事,他们 当天就能放我出去。” ────────────────────────────── 【综合报导】 ◆        同性婚礼在台湾再次开场   爱情,不只是异性恋者的专利!继三年前同志作家许佑生公开与爱人 葛瑞举办婚礼后,无党籍副总统候选人朱惠良与新兴民族基金会董事陈文 茜于2月14日借情人节在台湾男同志的圣地──二二八和平公园,举办 了风光热闹的“婚礼”。   “嫁朱惠良总比嫁给那些邪恶的男性政治人物好多了!”“陈文茜也 许不够贤慧,但绝对够体贴!”这是陈、朱两位名女人在众目睽睽下“爱 的表白”。为了宣扬双性恋、同性恋也一样有爱情的权利,无党籍总统候 选人许信良竞选办公室与台湾同志协会筹备会昨天共同举办了“彩虹情人 节”活动,为所有的同志爱人祈福。   在象徵同志人权的七色彩虹旗下,陈、朱两人喜洋洋地向观众发喜糖, 四位北区大学同志社团的男舞者妖冶扮装、劲歌热舞点燃春光,就读台大 的小玉一身自己缝制的闪亮礼服,胸前用蒸炉改装成的铁胸衣,远看像火 锅,近看像车灯,还可以自动调节尺寸大小,配合小玉微翘、挑逗的双唇, 惹得在场观众笑声不断。   “我想要大大方方、公公开开地做个gay……我爱有大花园,她爱 有大厨房的房子,希望我们很老的时候还能住在自己的家里,互相照顾。” 现场同志、非同志都将爱情心愿卡系在晚冬的微风中,一位年轻女生也为 男性好友写下诚挚祝福:“希望文森找到生命中的伴侣,不要再受伤了… …”   这场别开生面的婚礼由作家蔡诗萍主持。三年前举行台湾史上第一个 公开同志婚礼的许佑生,昨天也和结识七年的乌拉圭籍夫婿葛瑞到场,为 陈、朱这对璧人见证。许佑生说,现在世界上已有一些国家制订了“同居 伴侣法”,让同志享有婚姻与收养、领养等权利。台湾的政治人物高喊族 群融合,却没有人对占台湾10%人口的同性恋者给予实际的尊重与友善。 他期望台湾未来的领导人,都能“与爱人同志们一个美丽的未来”。   主婚的许信良当场承诺若当选总统,将推动制订“同居伴侣法”。他 指出,《世界人权宣言》中明确写著“人人生而平等”,清楚说明了人不 分性别倾向,在各项社会权利上应享有平等的机会及空间,因此社会上应 打破对同志的歧视,并赋予同志各项社会权利,并提升同志在法律、经济、 政治的地位。   许信良主张:一、制订反歧视法,让不同种族、性别及性倾向的人在 法律上都能获得尊重,并在工作、就学、就医、参政等各项权利上受到平 等的对待;二、制定同居伴侣法,让同性恋可以与同居伴侣享有与异性恋 婚姻中配偶相同的权利,如保险、赋税、继承、领养和生育等;三、在教 育中增列性别平等课程,导正同性恋被污名化的传统观念。 ◆    加拿大将赋予同性伴侣平等的经济和法律权益            ·石洋 编译·   加拿大政府宣布全面修订六十八项联邦法例,藉此消除同性伴侣与异 性恋者夫妇之间的法律差异,但婚姻和配偶的法律定义仍将只属于异性夫 妇。   这场官司的由来是一对安大略省一对长期同居的女同性恋伴侣在离异 后,一方向另一方索要赡养费而引起的。根据安大略省的家庭法,赡养费 只适用于离异的异性夫妇。1999年5月,加拿大联邦最高法院做出判 决,认为加拿大联邦的《人权与自由宪章》规定,性倾向不能成为歧视的 理由,因此配偶的定义也应该包括同性伴侣在内。该裁决要求加拿大联邦 和各省修改有关法律,使同性伴侣享受到等同于异性夫妇的经济与法律权 益。   这次大规模修改法例,对加国公民权利,以至于入息税表格上的配偶 抵减税额和政府养老金当中的配偶津贴,都受到影响。实施新法例后,加 拿大同性恋伴侣将会获得等同于异性恋夫妇的福利及社会义务,在医院探 访、遗产继承、诉讼、探监、移民和医疗保险等方面,完全享有配偶待遇。      加拿大司法部长麦克莱伦在此举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她在众议院 推介新修订法例后表示:“法例关系到容忍和公平原则。”政府将旧有法 例归纳为一条包含多项内容的新法案,而非逐条法例进行修改。麦克莱伦 强调指出,新法案对传统婚姻不会构成影响。她说:“婚姻是指男与女之 间的关系,其他关系不包括在内,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混淆。”   虽然执政的自由党中,已经有二十几位议员表示,他们将反对该项法 律改革,以基督教为宗旨的改良党则表示完全反对,但此项修改已经获得 了至少魁北克人党和新民主党的强烈支持,因此有望在国会被轻易通过。   司法部于1998年所做的民意测验表明,84%的人认为同性恋者 不应该受到任何歧视,74%的人赞成给予同性伴侣联邦社会权益, 69%的人赞成给予经济权益,而67%的人赞成同性恋和异性恋伴侣应 享有完全平等的权益。当问及“配偶”一词是否应适用于同性伴侣时, 59%的人表示赞同。鉴于这种情况,麦克莱伦表示,政府不想挑战婚姻 的定义,因为婚姻具有一定的“传统和宗教含义”。   同性恋权益组织普遍对这一事态发展表示支持,但也有的人指出,该 项法律改革的结果并没有改变同性恋者“二等公民”的地位。   反对者则认为,赋予同性恋者伴侣以经济和法律权益,实质上就是同 性婚姻合法化。他们要求加拿大政府修改有关法律,明确地将婚姻定义为 一男一女之间的结合。   也有一些人士指出,如果这项法律改革只针对同性伴侣,他们将表示 反对;如果改革也包括未婚的异性伴侣或者亲属(如合住的母女等),他 们将加以支持。但麦克莱伦指出,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决只涉及同性伴侣, 因此政府不想让这项改革延伸到其他族群。   目前加拿大的安大略、魁北克、阿尔伯塔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等省已经 修改了法律,使同性伴侣在抚养权和医疗保险方面享有等同与异性夫妻的 权益。      政府官员估计,全国大约有十四万个同性恋家庭,目前的法律变革将 花费一千万加元。 ────────────────────────────── 【她山之石】 ◆       立足过去,走向未来               ──同性恋者亲友协会介绍 【编者按:同性恋者亲友协会是美国同性恋者的父母和朋友组成的旨在争 取和维护同性恋者权益的非赢利性组织。该组织自七十年代初成立以来, 一直是同性恋社区和异性恋主流社会联系的有效桥梁。《桃红满天下》在 本期向大家介绍这个组织成立和发展的历史及其工作内容。柳梦梅 翻 译】   同性恋者亲友协会的父母亲们谈起他们的经历时,仿佛回到了昨天。   亲友协会的先锋梅珍妮感慨地说:“当我们走在同性恋者的游行队伍 中时,有那么多人跑上来,流著眼泪拥抱我们,并诉说起自己父母的事。”   史皑迪先生是出力将各地区的同性恋者亲友团体联合成全国性组织的 关键人物,他回忆道:“我们召集了一个30到35个人的会议,一起出 去吃饭,吃比萨饼,喝啤酒。我们一起度过了两天的时间,建立了一个全 国性的组织。”   在同性恋者亲友会运动一开始就积极参与的本宝薄先生说道:“当时 我们还没有一个地方性分会去参加全国会议,我和儿子就自己成立了一个。 1985年,乔治亚的亚特兰大还没有同性恋者亲友会的分会,我们就建 一个给那儿的土老冒开开眼。”   参与建立第一个乡镇同性恋者亲友组织的亚露英回忆:“第一次开会 没人来,以后父母们陆陆续续地到了,大家慢慢地开始畅谈了起来,那时 的集会被笼罩在一种难以言状的激动气氛之中。”   可这一切并不是昨天发生的事,支持同性恋者的家长们第一次集会距 今已有25年了。25年来,一个纽约的地方性组织发展成了拥有420 个分会,七多万成员和支持者的世界性组织。   事情开始得十分简单,也十分偶然。 1972年4月,《纽约时 报》发表了梅珍妮的一封信。她的同性恋儿子在一次抗议活动中被人殴打, 但警察却袖手旁观。梅珍妮回想道:“当时我没想那么多,但现在回想起 来,一位母亲在当时公开站出来宣称:‘是的,我的儿子是名同性恋者!’ 那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两个月后,梅珍妮和儿子蒙笛并肩跨进了纽约同性恋大游行的行列中。 梅珍妮手举一面牌子,上面写道:“父母亲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的 同性恋儿女们撑腰!”珍妮所到之处,人群沸腾了。她还以为人们是在为 走在她身后的著名的本杰明·斯博克博士欢呼,直到人们开始拥向珍妮时, 她才意识道人们原来是为她喝采。   “还在游行时,我就和儿子蒙笛讨论起组织一个同性恋者的亲友会。” 当时在纽约当小学教师的梅珍妮现在回忆道,“我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这 个亲友会能够发展成现在这样的规模。我记得在游行队伍中,我对儿子说 起,我希望该团体会发展成全国性组织,可当时那只是一个梦想。 我怎 么也预见不到我们会组织起这么多的人。”   游行之后,梅珍妮家的电话开始个不停。同性恋者们希望她与他们的 父母谈谈。也有的同性恋子女的家长们想与她交流彼此的经历。几个月下 来,梅珍妮马不停蹄地打电话,参加座谈会,跑遍全国去接受电台和电视 台的采访。   1973年3月,纽约同性恋者的父母们召集了第一次会议。在格林 威治村卫理公会的教堂里,二十多人走到一起,交流经历,相互支持。艾 爱眉和艾狄柯夫妇有两个同性恋的儿子,本宝薄和本依莲夫妇也有两个儿 子是同性恋。在亲友会刚起步的第一年,他们就开始参与了活动。   本宝薄夫妇说道:“入会后,我们的生活马上就有了改观。我们那时 的处境与现在相比,有很大不同。我们从亲友会得到了急需的帮助,并且 坚持下来继续受益。”   七十年代,纽约的亲友会不断接到全国各地的同性恋者的父母们打来 的电话,他们有的是想寻求支持,有的询问怎样在当地建立类似组织。艾 爱眉亲自到十多个城市帮助当地组建协会。1974年,梅珍妮和丈夫梅 主立前往西海岸鼓动史皑迪和史安丽夫妇在洛杉矶组建协会。   1976年3月,史家牵头在洛杉矶成立了亲友会,并注册为非营利 性组织,申报免税。35位成员到史家参加了第一次聚会。“以后几年, 需要帮助的人总打电话来找我们,每次接到这种电话后,我的心情都要愉 快许多。”史太太回忆道。   打电话给史太太的人中包括了来自加州奇客镇的亚露英和亚和伦夫妇。 亚家的儿子马丁于1962年就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告诉了父母。“我父 亲见识不多,还以为同性恋是一种暂时的过渡性阶段。”马丁回忆道。但 几年后,亚和伦参加了基督教长老会关于同性恋问题的顾问委员会。作为 委员会的工作内容之一,他阅读了400多本关于同性恋的书籍。“有了 那么多知识之后,他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他成为了一位活动家和组织者, 父亲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奇客小镇。”马丁接着说道,他1964年就 移居到了墨西哥城。   亚露英和亚和伦夫妇1978年组建了奇客镇同性恋者亲友会,成为 全国第一个乡镇亲友会,当时连旧金山都还没有类似的组织。“到会的人 都很紧张,”亚露英回忆说,“一位女士到我们家门口转过四五次才鼓足 勇气进了门。每次开车过来后,她都坐在车里没有勇气出来,只好掉头回 家。”   七十年代后期,类似亲友会的团体相继出现在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 克罗拉多、依利诺依、堪萨斯、马萨诸塞、华盛顿州和华盛顿特区。这些 团体的带头人于七十年代中期第一次聚到了梅珍妮在纽约的家中。“不少 到会的人提到,我们应该组成一个全国性团体。”本宝薄先生回顾道: “我们提出并同意与各地的亲友会保持联系,但还没到合并成一个联合会 这一步。以后三四年中我们又聚了两三次。”   1979年,全国各地的父母们聚集到华盛顿特区参加了第一个争取 同性恋权益的全国性大游行。艾狄柯和史安丽在华盛顿纪念碑前的演讲台 上,向参加这一历史性活动的人们发表演说。值得一提的是,那一年是国 际儿童年,家长们通过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来表达对同性恋子女的支持。 周末晚一些的时候,25位家长聚集一堂,本宝薄说:“大家终于坐下来 要干一番大事了。”   两天后,在史安丽夫妇位于洛杉矶的家中,30个人开会拟定了一个 全国性联合会的草案。他们给联合会定下名称,并草定了合并条例。20 个地方性团体共同将组织的名字定为“同性恋者亲友联合会”。联合会有 五个常委,史安丽担任第一任主席,史皑迪任财务顾问,主管帐目和负责 填写税表。本宝薄回忆说:“史家的客厅就成了联合会的全国总办公室。”   八十年代初期,亲友联合会开始向全国的教育机构和宗教机构传送信 息。该组织也成为了面向社会大众一个信息中心。当多报专栏“亲爱的艾 比”提到同性恋亲友联合会后,他们一下子收到了七千多封来信。史安丽 说:“邮局打电话来叫我们自己去取,他们都有些生气了!”十二个志愿 者来到史家帮忙回信。“我们家的天井,客厅,起居室,到处是帮着捡信 回信的人。”   亲友联合会同时也接手了过去由各地方团体承担的倡导同性恋权益的 工作。史家带头的洛杉矶亲友会过去在七十年代与安妮塔·布兰特领头的 反同性恋活动对着干;到了八十年代,全国亲友联合会又与美国军队开除 女同性恋军人的作法作斗争。联合会给全国军队里每一个职位上的人写信, 有些信还得到了回音。1998年,当基督教组织在全国大报上刊登“治 疗”同性恋的大幅广告后,亲友会立即联合全国同性恋政治组织在同样的 报纸上刊登了同样巨幅的针锋相对的广告,对同性恋者表示支持。   “我们过去办事的规模与今天大不一样”,史安丽说。“我们过去运 作的经费太少了。六七年后我们才意识到,这样办下去可不行。我们应该 扩展壮大。我们的潜力在于我们处处有知音。”   1987年,同性恋者亲友联合会的领导们在旧金山开会,以商讨未 来的走向。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讨论,常委们决定联合会成立不同的部门, 以分管不同的事务,这样办起事来既加强了自主性,又趋于专业化。当年 晚一些时候,因为地方分会的不断增多,亲友联合会迁址丹佛,这时的联 合会已拥有一个扩充了的常委会,并新设置了负责建立和帮助地方性分会 的地区协调员,这时的主席由劳叶俐担任。丹佛总部的博古先生成为亲友 联合会第一个拿薪职员,他在位于当地市中心的一个办公室里上班。   联合会通信名单上有一千三百多个成员,活动经费一万六千美元。所 有的信件、名单、新闻简报和其他发表的文字全都是在一台手动打字机上 打出来的。“全国性办公室独立运行起来了,”博古先生回顾说:“但起 步阶段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但繁重的工作有了收获,有一百多个地区建立了分会。博古先生说: “分会一开始运行时,人们都热情高涨,那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候。”   随着同性恋者亲友联合会的成长,他们的活动扩展到更保守一些的小 地方。杜娥玲在自己的儿子亮相之后,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在内布拉斯加州 寻找同性恋者亲友会。“人们都十分封闭,一开始根本找不到组织。”她 回顾说。最后到了八十年代初,她在一美容院听说到了这个联合会。“我 认识到,只要你开口问人,结果就会大不一样。”她说道。从1987年 到1992年,杜娥玲自愿担任了美国北部平原地区协调员,她出力建立 和培养的亲友分会分布于明尼苏达、内布拉斯加、北卡洛莱那和南卡洛莱 那各州。   联合会接到了对有关信息的大量需求。亲友会的领导班子分派力量分 管不同的方面,其中包括宗教、爱滋病、同性恋者的异性配偶和同性恋青 少年等问题。劳叶俐说:“我们是一个历史大潮的一部分。”   1988年,联合会已拥有了两百个分会,他们将总部迁定到华盛顿 特区,由顾珀涟出任主席。联合会第一次雇用了一名总管加一名职员,并 有了独立的办公的地方。“过去亲友会主要是一个自发性的组织,”顾珀 涟说:“我希望联合会能增加社会能见度,能募积资金,让全国上下都能 听到我们的声音。”   1990年顾珀涟与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的通信联系使她的努力受 到了全国的关注。她在给布什夫人的信中说明了亲友会的工作,希望第一 夫人能对两千四百万美国同性恋者和他们的家庭有个善意的表示,“帮助 他们抚平伤痛,在家庭中营造友爱的亲情。”   给布什夫人几次递信的尝试都没有成功,顾珀涟最后将信和一个反歧 视性犯罪的提案一齐亲手交给了白宫的一位助理。布什夫人十天后于 1990年5月回信了。她在信中陈述道:“我坚信我们不能容忍在我们 的国家里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歧视,歧视只能带来痛苦和永久性的敌视。”   这些信无意中被美联社拿到了,同性恋者亲友联合会成了一个政治旋 涡的中心。保守的专栏作家攻击布什夫人同情“同性恋者的游说”。顾珀 涟后来站出来,向公众澄清亲友会扮演的角色。“那可是从白宫传出的第 一个对同性恋者有利的声音。”顾珀涟回忆道。她与第一夫人的通信一直 持续到了1992年。   为了适应亲友会日益增长的知名度和不断壮大的地方网络,保证亲友 会能坚持不懈地对同性恋者的家长们提供支持,对大众进行教育,对平等 人权进行倡导,亲友会于1993年又进行了一次改组。他们确定了分会 入会的程序,决定由民主选举产生常委,他们的名称也由联合会改为“同 性恋者亲友协会”。   韩美慈于1992年成为亲友会的主席,她解释说,亲友会改组之后, 联合起来,在全国就有了一个更洪亮的声音;分散下去,在地方就更能游 刃有余。韩主席说:“我们现在关注的是如何合理调用我们积蓄的热情, 更有效地为我们的孩子服务。成长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我们的发展计 划不但要三思而行,而且需要每个人的辛勤劳动。”   正当亲友会改组时,与同性恋者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成了全国范围的 论战焦点。与以往不同的是,美国社会开始讨论起同性恋者是否能入伍, 是否不应受到社会歧视,同性伴侣是否有权结婚。亲友会的不少成员因爱 滋病失去了亲人,他们必须面对一个八十年代初还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的 健康危机。   同性恋者亲友协会一边为家长们提供支持,一边为他们的同性恋子女 说话。在顾珀涟所说的亲友会“飞跃性壮大”之后,马楠奚于1996年 出任主席。这时亲友会已拥有了六万五千个成员。   “过去几年里,我们的任务是控制增长,集中目标,将友好的手伸向 更多的人,在全国上下育人爱心,开人眼界。”马楠奚说:“我们加强地 方工作,又在全国舞台上扮演角色。十年前我入会时,亲友会还微不足道, 而现在我们已被请到国会上去作证了。”   史安丽在回顾亲友会25年的演变时说:“在这期间,只有父母对儿 女无条件的爱始终如一。在某种意义上,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换一个角度 去看,变化的确很大。我们在很多事情上有很多分歧,但我们相处得很好, 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改变社会对他们 的态度。”   本宝薄说:“我们干的所有事都是出于对孩子们的爱。我们还要坚持 下去。艾爱眉失去了她的两个儿子,她的丈夫也去世了,我的两个儿子也 在1990年死于爱滋病。但这些都没有让我们停止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 因为这些事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要接着干。”四分之一个世纪 过去了,他们仍在不知疲倦地努力着。   梅珍妮搬到了旧金山城外,她每年九月都参加亲友协会的年会。本宝 薄极少漏掉纽约亲友会的每月集会,艾爱眉还在纽约分会任主席。   当洛杉矶的亲友会热线的电话铃响起来的时候,史安丽总要停下手头 的电话谈话走到客厅去接,正是在这个客厅里,1981年十几个人边吃 比萨饼边喝啤酒,成立了一个全美国最知名、最有力的家庭组织。 ────────────────────────────── 【历史回顾】 ◆         约翰·西蒙兹的生命历程              ·二 言·     “性倒错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违背上帝、自然和国家的罪   行……这种看法的产生有以下原因:1)经书的神学概念;     2)对人口下降的恐惧;3)多数人对于少数人不同品味的   反感;4)错误地认为这种欲望是一种人为的选择,或者是   出于无止境的淫欲。”   以上这段文字,简洁清楚地道出了恐同情绪产生的根源,相信大多数 读者会对此表示苟同,但在同性恋承受着罪恶与病态的强轭的一百多年以 前,这番表述犹如重压之下的反抗之声,石破惊天。勇敢地发出这个反抗 之声的,就是当时著名的文化学者约翰·爱丁顿·西蒙兹。西蒙兹也许是 历史上第一个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同性恋合理性的学者。除此之外, 他还在自传《回忆录》中,忠实地记录了一生中的同性恋经历,成为迄今 发现的最早的同性恋自传。   约翰·西蒙兹(1840-1893)出生于英格兰格鲁塞斯特郡的 布利斯托尔,父亲是当时最著名的医生之一,母亲在十年婚姻中总共生育 了七名子女,最后死于衰竭。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西蒙兹一直要求自己 “生活纯洁,行为正派,尊重荣誉,以责任为重,不要沉湎于世俗与自私, 要以同情、温存和公平来对待同人,对待反叛的恶魔不能手下留情,而在 追求正义中则要忍辱负重”。   西蒙兹在年少时就感到自己与其他男孩有所不同。他生性敏感细腻, 对户外活动不感兴趣,但沉湎于文学书籍中寻找慰藉。莎士比亚的长诗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激起了他对美少年的无限遐想,而荷马史诗《伊利 亚特》中有关赫尔墨斯的描写更令他心弛神往,“‘象一个年轻王子的初 吻,青春真是无限美好’……赫尔默斯的青春与美丽打开了我灵魂深处的 喷泉”,他后来这样回忆道。他还经常幻想自己“被一群裸男压倒在地”, 或者被父亲的一些随从们拖进被窝。九岁时,他甚至梦见自己与一群裸体 的水手交欢。在步入少年之前,他就朦胧地意识到,自己所向往的就是青 春的男性。   1854年,十三岁的西蒙兹进入了著名的哈罗公学就读。当时学生 中盛行的同性恋行为与他清教徒式的道德观格格不入,令他感到触目惊心。 他在以后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每个漂亮男孩都有个女人的名字,他们不是以姿色争   胜,就是成为哪个大家伙的‘娘们’。‘娘们’就是指那些   委身于他人的男孩。寝室和读书室里的谈吐充满了猥亵,手   淫、相互手淫、床内的裸体游戏等随处可见。看不到一点教   养,一丝真情,一切只是肉欲的发泄,让我感到恶心和讨厌。”   当时担任校长的查尔斯·沃汉博士治学有方,哈罗公学在他的治理下 声名大震,规模也有大有扩展,使他深得学生和家长们爱戴,但这位笃信 基督教的已婚学者对男生别有钟情。当他爱上了其中一位男生时,这位男 生向西蒙兹展示了校长写给他的情书。西蒙兹大感愤怒,将此事告知了父 亲。在西蒙兹父亲的威胁下,沃汉博士被迫辞职,随之而来的调查使学生 们人人自危。大家对西蒙兹的这一举动大为不满,纷纷与他断交。然而, 西蒙兹的内心并不感到安宁,因为他已经明确地感觉到,虽然道德令他自 律,但类似于沃汉博士的情感“已经完全占据了我的身心”。   在哈罗就读的最后一年,柏拉图的《会饮篇》等著作强烈地撩动着西 蒙兹内心的同性恋欲望。他在苦心钻研希腊文化的同时,开始正视自己的 这份情感。     “哈罗的一切被不再纳入我的视野。我已经脚踏实地,   从小就在我心中萌生的那种爱情已经得到了证实。这些诗篇   与哲学完美地吻合着我对男性美的憧憬……我现在意识到,   绝迹的古希腊人是如何严肃地正视这种爱,赋之以道德魅力,   使之得到了升华……在我生命中,我第一次感到本性中的失   调之处可以取得应有的和谐。”   在校的最后一年,他爱上了小他三岁的合唱团成员威利·戴厄。“我 握着威利的纤纤细手,凝望着他长睫毛下棕色的大眼睛”,他这样回忆道。 当他俩初吻时,“天哪!这些香吻令我的灵魂之城天翻地覆……我血液沸 腾,心跳凶猛,全身发胀”。然而,深深的负罪感使他试图竭力挣脱紧张 的肉欲之欢,父亲也告诫他不要重蹈沃汉博士的覆辙。权衡之下,西蒙兹 斩断了这份恋情。“虽然有结合的可能,但当今社会并不为这种情谊提供 任何纽带。我的初恋就这样付之东水”。尽管如此,西蒙兹一直将初遇威 利的那一天视为自己的新生日。   1858年秋天,西蒙兹进入牛津的巴利奥学院就读,在那里他爱上 了一位名叫阿尔弗莱德·布鲁克的合唱团成员。布鲁克的明亮双眸和健硕 身材令西蒙兹遐想连篇,但他只是把自己的一片情思诉诸于诗歌,不敢越 雷池半步。     “我强压激情,与他无吻而别……整夜间,我无法入眠,   热吻着他坐过的床,眼泪洒落在床罩上……星光下,我辗转   反侧……我内心欲火中烧,饥渴的灵魂受着相思的煎熬。我   渴望他,就象牡鹿追赶着溪流。”   1862年,西蒙兹以优异的文科成绩进入了梦寐以求的马格戴伦学 院就读,但对布鲁克的相思使他陷入了严重的精神衰弱。医生建议他找个 情妇,或者干脆结婚。1863年,西蒙兹启程去瑞士旅行,试图借此取 得平静,“我满怀信心,希望通过与一位女子同床来唤醒那种异常而强烈 的激情”。他首先试图与一位名叫罗莎·恩格尔的瑞士女子交好,但内心 的情感体验总是不及对布鲁克的相思之强烈,而青春男性永远是他挥之不 去的情爱幻想。     “我以为通过诚实的努力,能够将流往阿尔弗莱德·布   鲁克的那股激情慢慢转移到女性身上,因为这才算正常。但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只有在触摸男性的天才时,才能唤起我   的诗意和表达的力量。”   在情感折磨的无望中,西蒙兹开始竭力告诉自己,与其说婚姻是一种 情爱的纽带,不如称之为一种习惯性的社会制度。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 加上他父亲的强烈催促,他终于与一位名叫凯瑟琳·诺斯的英国女子结了 婚。   “女性的身体并不具备任何魔力,令我大失所望”,这是西蒙兹后来 对于新婚之夜的回忆。虽然他对婚姻毫无热情,但还是在四年之内让凯瑟 琳生育了四名女儿。过度频繁的生育使凯瑟琳对床第之欢畏而远之,西蒙 兹则借机中止了与妻子的任何性接触。虽然他们将婚姻维持到生命的终点, 而凯瑟琳也一直钟情西蒙兹,但西蒙兹一直陷于自我谴责中,因为他感到 自己在自欺欺人中将一个无辜的女人当作了试验品。   在新婚的头三年内,西蒙兹断绝了与任何男性恋人的来往,只在诗歌 创作中寻求“精神自慰”,并在发表前把作品中男性称谓该成女性。每天 清早在海德公园漫步时,他看着那些在池水中嬉戏的裸体男子,凝望着男 性的裸体塑像,浮想万千。   婚姻丝毫没有改善西蒙兹的健康,自律使他的心情更为郁闷,而在此 时,他结识了克利夫顿学院的一位名为诺曼·莫尔的十七岁男生。     “在他朗诵时,我慢慢地靠向他的肩膀,他的耳垂碰触   着我的前额,我能够感受到他的嗓音在肺里的震荡,看到他   唇边一掠而过的微笑……爱情啊,你为何又把我带到了这片   荒地?”     “我跟他度过了两小时的午夜时光……我俩躺在同一张   被窝下,碰撞的嘴唇迸出了甜言蜜语……我脱光了他的衣服,   用两眼、双手和嘴唇享用着面前的美妙一切。我的双唇怎能   忘掉触到他双乳时的热情?他的两侧如丝绸一般柔软,腹部   象雪一样洁白……在他美丽羞涩的激情之窝,透露出一片芬   芳……”   诺曼当时恋爱着另一位年龄相仿的少年,虽然他一直和西蒙兹友好, 但却无法在感情上做出任何回报。   1877年,严重的肺出血迫使西蒙兹再次前往瑞士疗养。三年后, 他正式在那里开始了永久性居留,试图以此恢复健康。疾病成为他与妻子 分居的绝好借口,他将家人安顿在瑞士的达沃斯,而自己经常前往意大利 的威尼斯寻找解脱。在达沃斯,他结识了一位名叫克里斯蒂安·波尔的年 轻农民,给了他大量经济资助,还为他支付了婚事的开支。虽然克里斯蒂 安深知西蒙兹对他的钟爱,但两人的肌肤之亲却没有带来任何性爱高潮。     “我俩经常躺在一张床上。我爱慕的目光一点都不令他   感到害羞,我凝望着他美丽的身躯,就象崇拜神一样。但我   们此时此刻的言行举止,纯洁得容不下半点污秽与杂念……   虽然没有性爱,但与他共处,我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   愉快。我沉浸在爱的幸福中,灵魂得到了超脱,肉欲的烦忧   被遗忘得一干二净。”   西蒙兹一直渴望能够体验到如古希腊时代一般的充实而深远的同性爱 情。尽管他与一些男子建立了深刻的友谊,但他明确地感觉到,这种一厢 情愿所附带的交易性质只是体现了同性爱情的无望。     “写下这一切时,我常常禁不住停笔,思考着象我这样   的人如果希望得到爱情,希望过上充实的生活,是多么地困   难……我们之间的某种肌肤相亲,只是出于不同的背景和条   件,来满足各自的所需而已。付出的爱情得不到同样的回报;   即便我能使对方激起爱的兴奋,这种兴奋所牵涉到的诸多事   宜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在威尼斯,西蒙兹爱上了温良谦和的船夫安吉罗·弗萨托。英俊的弗 萨托对于其他男性的示爱并不陌生,但他惊异于西蒙兹的内敛与镇定,两 人建立了真挚的友谊。弗萨托当时已经与一名女子生育了两个子女,但一 直无钱筹办婚事。西蒙兹雇用他当随从,使弗萨托一家衣食有靠。在生命 的最后十年,弗萨托成为是西蒙兹的贴心知己,侍奉他走完了生命的旅程。   在海外定居期间,西蒙兹完成了长达七卷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成为当时文艺复兴研究的重要文献,也使西蒙兹一跃成为当时欧洲著名的 文化学者,并担任和牛津大学的文学教授。他在全欧作巡回演讲的同时, 写下了有关雪莱、本·乔森、米开朗基罗和瓦尔特·惠特曼的研究文章, 探讨这些诗人在作品中对于男性美的赞美与向往。他翻译的米开朗基罗的 诗歌使这位伟大艺术家的同性恋情公诸于世。   当时英国社会仍然承袭着维多利亚时期的窒息气氛,但古希腊文化却 受到人们的膜礼顶拜。西蒙兹希望通过揭示同性恋在古希腊的和谐处境, 来阐明宽容的合理性和重要性。他结合自己在文学和历史学方面的深厚背 景,于1871年撰写了《希腊伦理的一个问题》,并于十二年后由自己 出资,印刷了十本发行,此书成为英语世界里第一本为同性恋辩护的书籍。     “关注这个议题的医学与法律专家并没有注意到,历史   上确实有过这么一个伟大而发达的人种,他们不仅宽容同性   恋情,而且赋之以精神价值,使之为社会造福……如果我没   有看错的话,古希腊的情网中人并不热衷于肉欲的追求,而   是试图将精神融入肉体的力量中。”   西蒙兹在书中指出,与现今世界同性恋者的阴柔之气相比,古希腊人 对阳刚之美的崇尚是健康向上的情绪,由此产生的同性恋情非但不是一种 腐朽与堕落,反而是生命力的表现。“对于古希腊人来说,同性恋与罪恶 根本不沾边。他们从不将它视为肮脏或者可憎之事。在内心感受到这中情 感时,他们对此加以调节,而不是力求斩草除根。”他还认为,柏拉图首 先提出的精神恋爱并不是脱离肉欲的高尚情感,而且移情别恋或者性爱能 力衰退后,只能靠寻求性欲之外的内容来维持关系。   1873年,西蒙兹在《古希腊诗人研究》一书中指出,古希腊的道 德观具有高尚的美学价值,而且不受神权的垄断,“一切肉欲的冲动就象 当时的智慧和道德一样,丝毫不沾染罪恶与伤害”,而当今的社会道德则 “受到基督教的摆布,将肉体与精神分离……使人们对于人体之美感到惊 恐,将肉欲之欢视为罪恶,拒绝承认性爱的必要作用,却将禁欲和独处奉 为至上”。这番见解被视为离经叛道,西蒙兹因此丢掉了牛津大学的教职。   当时一些前卫的医学专家主张同性恋与罪行分离,将它归类为疾病的 一种,但西蒙兹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对待同性恋 的正确态度并不在于寻找这种情感的“病源”,而是应该从道德建构的角 度出发,因为他坚信同性恋欲望“是一种自然与正常,是一种发自内心的 健康表达,可惜被当今社会看来,却属于病态和憎恶”。   西蒙兹遍读了当时欧洲有关同性恋研究的各种资料,其中包括奥地利 精神病专家克拉夫特┄埃宾的《性心理学》。德国律师乌尔利克斯的有关 同性恋的自然性和正常性的论述令他印象至深。1891年,他拜访了生 活在阿尔卑斯山的乌尔利克斯。同一年,西蒙兹完成了《现代伦理的一个 问题》,阐述了当时有关同性恋的各种理论,力求指出某些研究中的错误 之处,并阐明自己对于同性恋正常性的看法。     “有一种情感……它贯穿着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但   是没有人敢于提及它,或者即使提起,也总是以谴责为开场。”     “人们必须承认,某种激情曾在古希腊被被发扬光大,   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当今欧洲,同一种激情只能在阴影   下流动,成为苦难与耻辱的根源。这种激情并没有经历任何   改变,改变的只是道德和法律对它的态度。”   《现代伦理的一个问题》就基督教对同性恋的压制做出了严厉的质问, “(为什么)基督教国家在这个议题上,引进了一种新式而严格的道德观, 并通过重重法规将自己的伦理观念强加于人”。他认为,基督教在制定有 关同性恋的禁忌时,根本没有就这类行为进行过仔细分类,“也没有做过 人类学调查或者心理学分析”,因此基于宗教原因反对同性恋,是一种不 理智的做法。   西蒙兹在书中指出,当前的同性恋研究存在着两个严重错误。错误之 一在于,许多人认为同性恋者原本是留恋异性的,但出于堕落或者厌烦与 异性的性爱,因此转向同性寻找刺激。西蒙兹认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不 仅与生俱来,而且是无法改变的,而且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医学的证明。 既然同性恋是天生的,那么与所谓的堕落就毫不相干。   对同性恋认识的错误之二在于,一些人士只热衷于在社会的阴暗角落 里寻找同性恋者,误以为他们的作风就是广大同性恋者的生活方式。西蒙 兹指出,这些研究者或者缺乏耐心,或者在调查之前就已经给同性恋者盖 棺论定,因此他们的研究错误和漏洞百出。   在撰写《现代伦理的一个问题》的同时,西蒙兹决心让更多的人了解 到他的看法。他开始撰写《回忆录》,将自己一生的同性恋经历和盘托出。     “作为一名熟谙文理的人,我懂得如何进行书面表达,   如何以批评家的态度不偏不倚地看待任何证据,因此我有责   任写出自己的这种偏离倾向的真相和所走过的路。很多象我   这样遭受折磨的无辜之人,他们承受着罪与罚的愧疚,在诡   秘和无常的爱情中心力交瘁,无法享受相爱的甜蜜,只能强   压内心无法控制的情感。我要让他们感到,他们在世上并不   孤单,他们也能够以精力和毅力有所作为,有可能受到另一   位承受着同样巨大压力的人的真心追求。”   西蒙兹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医学界、法律界和政界游说,要求 取消惩罚同性恋的《拉布谢尔修正案》(该条例后来将作家奥斯卡·王尔 德判处了两年苦役)。他在《新精神》杂志上读到了一篇有关惠特曼的研 究文章后,很快与作者霭理士取得了联系。“我深信,这个议题将在不久 之后吸引很多人的注意力,也就是在这个领域里,先驱者能够为人类做出 一番杰出贡献。”霭理士非常同意西蒙兹的这番看法,两人计划合著一本 有关同性恋的专著。然而,当两人同各自开始撰写商定好的章节时,西蒙 兹不幸在罗马去世。   1896年,《性倒错》在德国出版。此书收录了西蒙兹的《希腊伦 理的一个问题》和《乌尔利克斯的观点》,并注明为霭理士和西蒙兹合著。 此书次年在英国出版时,西蒙兹生前的文学经纪人搜买了市场上的所有印 本,并说服霭理士在该书再版时,删掉了《希腊伦理的一个问题》,隐去 了西蒙兹的名字。   为了使家人免遭任何麻烦,西蒙兹在临死前特意叮嘱,他的《回忆 录》只有在社会条件成熟到“使家人不再会受到伤害”时,才能被准予出 版。在他去世后,他的文学经纪人将《回忆录》送交给伦敦图书馆,并注 明五十年后才能公布于众。1954年,图书馆开始允许学者们参考这些 手稿。1984年,在西蒙兹去世九十多年后,《回忆录》才被正式付印 出版。 ────────────────────────────── 【来信选登】 ◆         一位马来西亚读者的来信 亲爱的编辑们:   我是电子杂志《桃红满天下》的读者之一,目前在马来西亚的一所大 学完成最后一年的学业。我写这封信的目的在于向你们表达一下我作为一 名同性恋者的生活经历。   我来自一个中产阶级的华人家庭,家里共有七个兄弟姐妹,我排行最 小。从小起,我就知道自己喜欢男孩,但我一直对此表示否认,因为当时 我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罪恶,没有一种宗教能够对此表示接受。在上中学 时,我很少有过知心朋友,也不敢勇敢地面对大家,因为我总是责备自己 竟然会有这种强烈欲望。   时光飞逝,我在痛苦中进入了大学就读。我加入了校园里的佛教徒社, 因为佛教更适合于我。头两年,我一直在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和社区的道德 价值观之间挣扎,其中当然包括佛教的价值观。除此之外,我情不自禁地 爱上了一位室友。在第一年,我们相处得很好,但我终于不能按捺自己的 感情,于是在某个晚上向他道出心事。从那天起,他完全改变了对我的态 度。他不再对我表示关心,我原先享有的甜蜜和愉快也烟消云散。   遗忘他,让我深受折磨。也就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桃红满天下》, 这份杂志让我重拾信心,不再对自己感到憎恨与讨厌。为此,我向所有为 这份教育性杂志付出过时间和精力的朋友们致谢,也衷心希望那些在生活 中迷失了方向的人能够通过阅读《桃红满天下》,重新找回生活的力量。                    一位马来西亚的读者                  1999年12月20日 ────────────────────────────── 【爱知行动】 ◆       洛杉矶华人女同性恋者小组成立   美国洛杉矶华人女同性恋者活动组织“荷花”(Lotus)最近成 立,该小组目前约有25名成员,成员均来自洛杉矶及其附近地区。该组 织将定期举办联谊活动,提供互相支持。有意者请联系: lotusla@hotmail.com 。 ────────────────────────────── 《桃红满天下》编辑部成员: 总编:  二言(美国)   编辑:杨青(中国) 网络维护:蓝波(美国)      小涛(中国) 文字校对:有家(美国)      苏辰(美国)   《桃红满天下》可在下列网址阅读: http://www127.pair.com/csssm/ (简体字、繁体字) http://216.92.92.138/ (简体字、繁体字) http://www.xys2.org/emag/taohong.html(简体字) http://bbs.szptt.net.cn/(深圳BBS一网情深/精华区/知性感性/ 同志论坛/桃红满天)    我们欢迎各方对《桃红满天下》中的文章进行非赢利性转载 (转载时请准确注明出处以及作者/译者姓名)。 来稿和意见请寄 电子信箱:taohong@aol.com,csssm@hotmail.com(中英文兼容) 邮政信箱:P. O. Box 3191      Glenn Allen, VA 23058      U. 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