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这是2003年10月24日在2003年浙江嘉兴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稿。 在会议上金庸先生表示他不上网,但是有人专门为他收集网上的评论资料供 参考) 互联网上的“金庸” ·方舟子(新语丝网站)· 有华人处就有金庸,有网络处也有金庸。自从中文互联网网络于1993年在 海外诞生之日起,金庸著作以及评论就成了中文网络不可分离的重要部分。金 庸是中文网络上最受欢迎、最受评论的作家之一。根据“雅虎中国”(yahoo.com.cn) 的检索结果(2003年4月2日),中文互联网上涉及“金庸”的网页多达44万多个, 与“金庸”有关的网站共402个,其中在“雅虎中国”登记、以“金庸”为主题 的专门网站有102个。这在中文作家中是无以伦比的。本文作者以组织者和参与 者的身份,回顾金庸著作上网经过、以金著为模板的网络游戏的产生、网络金 学的兴起和繁荣等历史演变过程,介绍网络金学的状况,总结和评价网络金学的 特色,阐明互联网做为一种特殊的新型媒体对促进和繁荣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一、金庸著作上网经过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华人中最早使用互联网的是留学生。在互联网的早期, 新闻讨论组(Usenet Newsgroup)是网上最主要的论坛。第一个中文新闻讨论 组形成于1993年,名为“另类·中文·文本”(alt.chinese.text, 以下简称 ACT),这是第一个中文互联网网络,在1993-1996年间也是海外中国留学生最 重要的交流园地,读者一度多达八万多人。在海外不容易读到中文读物,所以 ACT除了用于讨论,还用于交流所谓“电子书籍”,也就是把印刷书籍电子化后 送上网。在当时这些电子书籍都是由爱好者自己动手打字输入,再贴到ACT与大 家分享,在网络上传播。 金庸著作属于最早一批被输入、上网的中文著作。最早从事这项工作的是一 位网名叫诸葛不亮的早期网人。他买到了一本盗版的《天龙八部》,缺了十几页, 便借了一本完整的版本,权当打字练习,将这十几页输入了计算机,在1993年5月 间陆续张贴到ACT。差不多同时,有一位台湾的网友也贴了《倚天屠龙记》的第一 回。这些就是金庸作品电子化的滥觞。以后也有人断断续续地零星输入金著的一 些章节,比如《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的几回。在1995年,有人完整地输 入了《神雕侠侣》,成了网上第一部完整的金著。之后,电子布告栏系统(BBS) 在台湾、大陆相继兴起,每个BBS都有一个武侠版,经常有人在那里张贴金著的 个别章节,与海外网人一起,组成了一支输入大军。这些输入都被“太阳升”、 “新语丝电子文库”等最早的中文电子文库网站收藏,供免费取阅。其中收入 “新语丝电子文库”的部分都经过了校对。 到了1997年底,已有一半以上的金著被送上了网。这时候出现的一件事使得 金著上网工程迅速完工,并且也使得前面的工作几乎全都被淘汰。就在那一年年 底,国内一家公司出版了一套名为“家庭藏书”的光盘,其中有一张收录了三联 书店出的36册《金庸作品集》。它原是pdf码,马上被转成了文本文件,张贴到了 网上。这个版本几乎没有错别字,原来大家辛辛苦苦输入的版本当然也就被取代 了。但它也不是完善的,由于采用程序自动转码和排版,有不少错行、错段,也 有一些缺行,但是并不影响阅读。 这套金庸全集迅速在网上传播开去,各个中文电子文库都收藏了一套,也冒 出了不少金庸全集的站点。金庸著作在香港的版权拥有者明河社为此发表了一个 声明,禁止在网上传播金庸小说,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云云。虽然明河社的版权 拥有范围大概只限于香港,无法管到其他地区;而且在此之前在一次会议上金庸 被问及对网络版权的看法时,他回答说目前暂不考虑,但为了尊重金庸的版权, 新语丝电子文库等少数站点还是马上取下了金庸小说集。大多数的网站对此声明 置若罔闻,金庸小说集仍然在网上到处可以读到,目前至少有十几个网站以“金 庸全集”、“金庸作品集”为题,收入金庸著作的综合性网站则更多。不过这些 版本都基本相同,目前仍然缺少一个经过精心校对的金庸著作网络版本以资研究。 二、以金著为模板的网络游戏 多用户网络游戏(Multi-User Dungeon)英文缩写为MUD,因此在中文网人 中往往戏称为“泥潭”或“泥巴”。这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角色扮演游戏, 由电子游戏中的“地堡游戏”发展而来,在某个故事背景之下,用户扮演自己选 定的角色,在虚拟空间中探险、作战、升级和相互交流,情景、情节和对话都用 文字叙述描写。中文MUD在1995年左右首先在台湾出现,最为流行的是以武侠、 神怪故事为背景的“东方故事2”。1995年11月2日,方舟子在ACT贴出建立一个 根据金庸的小说编写的MUD“侠客行”的倡议书,并邀请翔少爷、丁、时空、草 鱼组成侠客行编写组,由方舟子担任游戏总设计和协调人,翔少爷负责根据“东 方故事2”改写游戏操作系统,其他各人分工编写各区域。“侠客行”在翔少爷 主管的一台机器上试行后,于1996年1月正式开张。 “侠客行”是第一个用简体中文编写的网络游戏,使用了大家熟悉的金庸武 侠小说中的地点、门派、人物和功夫名,情景描写和情节描述参考了金庸小说, 有一些秘密也是根据金庸小说设计的。玩家可以选择加入正派或邪派,练功、交 友、拜师、学艺、探险、杀敌、寻宝,成为大侠或大魔头,在华山论剑时争当武 林第一高手。“东方故事2”虽然用中文写成,但是其实是根据西方MUD汉化而来 的,仍然带着浓重的西方地堡游戏味道,而“侠客行”展现的是原汁原味的中国 传统文化,再加上金庸小说深入人心,试行后很快就取代“东方故事2”成为中文 网络中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侠客行”试行后,又吸收了一些编写人员,扩充 了游戏框架,于1996年5月完成第一代试行版。不久,运行“侠客行”的机器被黑 客打入,源代码被盗走并公布。许多中国高校和在线服务商纷纷根据这个源代码 建立了自己的“侠客行”或改用其他名称。1997年5月,由于对“侠客行”的发展 前景和管理方式出现争执,“侠客行”的五名创始人先后脱离“侠客行”的开发 工作。1997年10月,在觉察到有人试图侵占“侠客行”版权并使之商业化后,方 舟子宣布有条件地让“侠客行”进入公共领域:在非商业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可 以任意使用、改写“侠客行”;任何人都无权垄断“侠客行”的使用、开发,或 把“侠客行”商业化。 “侠客行”自创立以来,经久不衰,至今仍是流传最广的中文文字MUD,特别 是在中国高校BBS网络,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不完全统计,“侠客行”目前 有一百多个站点。它还有“金庸群侠传”、“笑傲江湖”、“人在江湖”、“书剑” 等其他名称。以其他故事背景编写的的中文文字MUD,像以《西游记》为背景的 “西游记”、以古龙小说为背景的“风云”,也是在“侠客行”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还有人注册了一家“侠客行”公司,自称代表正宗“侠客行”,在开发 图形“新侠客行”,而大概为了绕开版权问题,其内容与金庸小说和“侠客行” 其实都已没有什么关系(例如,“侠客行”的主要门派和金庸小说的人物都消失了, 而自己杜撰了一些门派和人物)。这种商业化的图形“侠客行”游戏与原先文字 “侠客行”游戏的唯一关系不过是其策划人都曾经是“侠客行”的忠实玩家,并 试图借助“侠客行”的名声而已。(按:厦门盘古公司开发的“侠客行”游戏只 是使用了相同名称,与金庸小说无关,也与这里说的“侠客行”游戏无关。) 三、网络金学的三次高潮和主要基地 在1993年ACT诞生之日起,对金庸作品的评论也就开始了,成了网上经久不衰 的一个话题,并被网人戏称为“金学”。在这一年的11月间,著名网络作家图雅倡 议授予金庸诺贝尔文学奖,把网络金学研究推向了第一个高潮。这份倡议书经方 舟子润色、定稿,寄给了《明报》,不过并没有登出来。但此事后来影响颇为深 远,此后在网上、媒体上一再被提起,乃至在金庸就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时, 还有记者问他对此事的看法(金庸自然说自己不配)。我们对诺贝尔文学奖的颁 发步骤还是知道的,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份量也并不看重,这么做开玩笑的成分居 多,一则为当时在正统文坛上还不受重视的金庸喊一嗓子,二则为网众添个乐子, 多个话题。此事在当时如预料的得到了绝大多数网人的拥护,当然也有个别反对 的。 1997年底金庸小说全部上网,激发了网人阅读、评论金庸著作的兴趣,并催 生了众多以金庸著作及评论为主题的网站和网上论坛,可以说是网络金学研究的 第二个高潮。1999年年底,王朔发表《我看金庸》一文,猛烈抨击金庸著作,在 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众多“金庸迷”撰文驳斥、攻击王朔。这场围剿遍及中文网 各个角落,长达数月,其中也出现了许多高水平的评论文章,是网络金学研究的 第三个高潮。王朔在网上本来颇有口碑,其小说语言的诙谐、放肆很合网虫的胃 口,其网上读者可说仅次于金庸,却因胡批金庸而罹祸,成了过网老鼠人人喊打, 在文学史和网络史上都可谓史无前例。之后,中央电视台拍摄《射雕英雄传》、 《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也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风波,焦点在于被金庸迷 们认为不忠实原著。 中文网早期评论金庸的一些文章以及争论(包括“倡议授予金庸诺贝尔文学 奖”),由方舟子编成“金庸专辑”,做为《新语丝》第一期增刊,在1994年3月 发行。在1997年10月,由唐郎编辑,《新语丝》又出了一期“金著评论”增刊, 发表亦歌《冷眼、骚眼看金庸》、筋斗云《心理分析郭靖对师仇的不同态度》等 网络金学的代表作品。《新语丝》自创建以来就一直是网上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 基地,除了这两期增刊,在正刊中也刊载过不少评论金庸的文章,包括东邪《回 看射雕处》(《新语丝》1995年8月刊)、筋斗云《金庸武侠作品之我见》( 《新语丝》1998年8月刊)等系列评论。这一些,都可以说是网络金学的代表作了。 新语丝电子文库在应明河社的要求删去金庸小说集后,就改为收藏评论金庸的文 章。目前其“金庸专辑”已收藏了二百来篇评论,大部分是网人较为正式的作品。 新语丝的作者、读者主要来自大陆,它的金庸专辑基本上代表的是来自大陆 的网人的金学水平。由于新语丝网站设在国外,由留学生创办,因此也带着海外 特色。国内网络中最早的金学站点是四通利方的武侠论坛。后来,该论坛的主要 写手与网站管理人员发生矛盾,集体出走到清韵书院加盟“纸醉金迷”论坛。四 通利方合并成新浪网之后,开张了“金庸客栈”,吸引了一大批新写手,成为中 文网上人气最旺的金庸站点。“纸醉金迷”和“金庸客栈”这两个论坛可以说分 别是国内网络金学早期和近期的代表。此外,国内一些主要网站都有金庸专题或 论坛。2002年9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金庸》(葛涛编)一书从国内 网站分门别类收集了对金庸著作的评论文章,是国内网络金学的一次集成。 港台的网络金学也毫不逊色,而且颇具港台娱乐风味。由金庸著作台湾版权 的拥有者远流公司支持的“金庸茶馆”可算是网上台湾金学的代表。该网站在 1996年8月开通,是一个包括论坛、聊天室、文库、线上购书等多方面内容的金 迷网络社区。它曾经搞过“金庸世界公民投票”,号称是要“调查全球华人的金 庸情结”。也曾经筹划过“茶馆找碴”,让金迷将自己发现的金书中的误笔、疑 惑提出来,作为金庸以后修改小说的参考。1998年11月,金庸到台湾参加“金庸 小说国际研讨会”,金庸茶馆又组织了一次“夜探金庸茶馆——金庸答客问”, 将金迷们通过网络聊天室提出的问题即时向请金庸回答,该节目同时由网络和卫 星电视直播,据说是开了现场节目开放网络发问的先河。 四、网络金学的特点 江湖和网络都是在现实之外的自由自在的幻想世界。网络有点象江湖,网虫 犹如侠客,挂着绰号、蒙着面具到处吵吵闹闹,一言不合刀枪相见——当然,唇 枪舌剑而已。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深刻刻画了江湖众生相的金庸小说深受中文网 人的喜爱。在现实中难以找到发表机会或羞于开口的人们,在网络上找到了充分 的而且具有保密性的言论发表自由,可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当然,绝大部 分这些言论(也就是所谓“帖子”)都是没有价值的。但是进行一番去粗取精的 挑选,仍然可以找到许多“精品”。 在高度民主和充分自由的互联网上,金学呈现出来的最大特色就是多样化。 根据《网络金庸》一书所归纳的七个专辑,我们可以看出网络金学的主要内容: 一、“我与金庸武侠”:这是网人回忆自己读金庸小说的经历;二、“华山论剑” :争论金庸与古龙武侠小说的高低;三、“歪批与乱弹”:评论金庸小说的长短 优劣;四、“解读金庸”:较为正式、严肃和深入的评论文章;五、网络金学: 对金庸小说中的门派、地点、人物、史实、武功、兵器、菜谱等等进行“考据”; 六、“大话金庸”:用金庸小说评论、讽刺现实的寓言式文章;七、“金庸宝贝”: 评论、比较金庸小说中的人物。除了较为正式、严肃的文学评论(其中有些评论 的水平比起专家学者的论文毫不逊色),有多种题材和体裁是网下研究中很少或 不会见到的。特别是对金庸小说的细节进行煞有介事的“考据”以及用金庸小说 评论、讽刺现实的“寓言”,最具有网文风格。 这些网上评论,当然不是正儿八经的学术研究,而是因为有感而发,只为说 得痛快,不为名不为利,最多有点“哗众取宠”的动机。因此它们多带着浓重的 游戏色彩,有很强的随意性和娱乐性。那些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精品”,虽然写 法五花八门,却大多幽默有趣。网人对评论文章,更看重的是可读性而不是学术 性,网络金学也不例外。 因此从正统的文学评论的角度来看,网络金学并无多大的价值,虽然多元, 然而无序;虽然有趣,然而无聊。网人发言评论大抵为了自娱娱人,并没有在学 术上扬名立万的雄心壮志。所谓“网络金学”,本来就是一种带有讽刺“红学” 的成分的戏谑叫法。无序和游戏性正是互联网的特征,学术界大可不必、也不可 能去规范、引导网络金学,但其中有启发性的、有价值的东西仍然值得关注和发 掘。更重要的是,学术界应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种开放、自由的新型媒体,促 进和繁荣金庸研究。例如,建立权威的金学网站,建立多媒体的金学网上数据库, 以及以互联网为通讯工具组织金庸研究和加强金庸研究者彼此之间和与读者之间 的交流,就都是有待开发的项目。 附:有关网址 新语丝·金庸专辑(海外):www.xys.org/pages2/Jin-Yong.html 新语丝·金庸专辑(国内一):xys.dxiong.com/pages2/Jin-Yong.html 新语丝·金庸专辑(国内二):xys.3322.org/pages2/Jin-Yong.html 清韵书院·纸醉金迷:www.qingyun.net/dbbs/wuxia/ 新浪网·金庸客栈:newbbs4.sina.com.cn/index.shtml?arts:jinyong 金庸茶馆:jinyong.ylib.com.tw 明河社·金庸家页:www.jinyong.com/ 西祠胡同·金庸茶社:www.xici.net/main.asp?board=4098 腾讯·金庸茶社:bbs.tencent.com/cgi-bin/user_interface?Pgroup_id=10161 网大·金庸专题:culture.netbig.com/topic/jinyong/index.htm 风云阁·金庸专区:www.bookbar.net/wxwx/wuxiawenxue/jinyong/jinyong.htm 武林的世界·金庸专辑:dearbear.home.sohu.com/new/jyzj/jyzj.htm 中国文艺·金庸特辑:www.wenyi.com/literature/jinyong/ 金庸相馆:www.geocities.com/Tokyo/Pagoda/2331/index_gb.html (XYS200310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