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中国青年报》电脑周刊) 网上读中国报纸 --网站评点之二 ·方舟子· 大约一年前,曾经有一家美国民意调查机构做过调查,发现有五分之 一的美国人每周至少上网浏览一次新闻。一年过去了,这个数目想必增加 了不少。不过这些人又大都表示,电视和报纸仍然是他们获取新闻的最主 要渠道,互联网上的新闻报道只是一种补充。互联网新闻尽管有快速即时 的优势,但是不如电视直观,也不如传统报纸便于翻阅,在一定时期内, 还不可能取代电视和传统报纸,而只能是一种辅助传媒。但是,对于久在 异国他乡而又不能忘怀祖国的人们来说,情形恰好相反,互联网上来自祖 国的新闻站点,成了他们了解祖国动态的最主要的--如果不是唯一的话 --来源。 自我在1990年底赴美到中文报纸上网之前这段时期,中国大陆留美人 员了解国内的新闻主要有三个渠道:一个是《人民日报海外版》。这份报 纸最初是免费赠阅的,不要白不要,留学人员几乎人手一份,连我这种在 国内时很少看《人民日报》的人也差不多每期都看。当时实验室的大陆、 台湾人在午餐时聚在一起交换阅读《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央日报国际 版》,美其名曰“读报学习”。后来《人民日报海外版》开始收取订费, 虽然收得很便宜,订的人却少得多了。第二个渠道是本地的中文报纸,发 行量最大的是属台湾联合报系的《世界日报》,但台湾的味道太重,而且 定价不便宜,所以大陆学生长期订阅的很少,大部分人只是偶尔在零售点 买一份来翻翻。第三个渠道是一个政治性浓厚的民间组织每两、三天通过电 子邮件免费发送一次的英文新闻摘要,从外电中摘录与中国有关的部分, 基本上是负面报道,聊胜于无罢了。 到了1996年,有几家香港、新加坡的中文报纸开始上网,只是连接速 度实在太慢,有人从这些网站摘录一些新闻合在一起在讨论组发行,竟然 也很受欢迎;当然,以后这些网站的速度提高了,再这么干的人就要挨骂。 《人民日报》也是在这个时候上网的,是由美国的一家公司负责建了《人 民日报》数据库。这个数据库现在还在,只有文字,基本上没有图片,资 料也不如《人民日报》家页齐全。但对于国外的读者,其好处是下载速度 非常快,如果只是想看看《人民日报》的大致内容,还是值得一看的。实 际上我到现在仍然是通过这个数据库浏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的 本站点反而很少去。 据我所知,国内最早的报纸网站是《北京青年报》,大约是在1996 年年底办起来的,当时每期只有几个版,而且并不是每期都上网,速度也 慢。不久这个网站也关闭了。以后几个国内报刊网站先锋也是时开时闭, 不断地迁移打游击。1997年据说是国内报刊上网年,各个大报纷纷上网, 《新语丝》评选中文网1997年十大新闻时,还把这列为第一条。但是这时 候的国内网络速度还非常慢,报刊上网的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性,我只是在 周末的白天(也就是避开国内网络的高峰时间)抽空浏览一下,拿着一本 书边看边等。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国内报刊网站是在1998年才进入了实 用时期,虽然各网站的开发、技术并不平衡,但已有不少网站内容非常丰 富、速度也可忍受,我也在这时候起差不多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看一下国 内的报纸。听到那些久违的腔调,是非常亲切的。以前在国内生活时,经 常读的也不过《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两三份报纸,现在面对着上百 个报纸网站,浏览范围大大扩展了,许多从未读过的地方报纸也可以去看 个究竟,这对于国内的网友,也是一件开阔眼界的好事;当然对于国外网 友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我因为比较关心国内知识界的动态,对上海《文汇报》和北京《光明 日报》这两份报纸,是最有兴趣阅读的。可惜,《文汇报》这份曾经是我 阅读最多的报纸,其网站设计却非常糟糕。它的网络速度本来还算相当快, 却放了一个大达40多K的刊头画考验读者的耐心,今日要闻的标题用的是 黑底蓝字考验读者的目力--事实上在我的屏幕上完全看不清楚,跳过今 日要闻不读而直接读各个版面吧,它却要求先下载一个特别的软件才能阅 读。我所讨厌的网站设计的各个特征它是一应俱全,处处与读者为难,几 乎就是坏设计的样本。不管我曾经如何地喜读《文汇报》,也只好敬而远 之了。唯一的好处,是其主题检索功能还相当不错,在国内报刊站点中还 很少见,所以我偶尔还会去检索一下。《光明日报》网站的设计就要好得 多,事实上应该算是国内报纸网站中设计得较合理的,它也就成为我阅读 最为仔细的国内报刊网站。我所谓的“仔细”,并不是每篇都读,而是每 天每个版面都会浏览一下有何内容。以前因为觉得《光明日报》太死板, 并不常读,十年不见,发现其风格已大为改进了,其附属的《中华读书报》, 办得尤其出色,国内的朋友早就向我推荐过,现在才在网上见识到。如果 要吹毛求疵的话,则我以为首页的那个Java程序大可删去,其功能似乎只 是登一个告示版指导读者怎么阅读该网页,而其实各个功能的使用已很一 目了然,读者并不需要那个指导,对于老读者来说,一进入《光明日报》 网就听见硬盘“吱吱吱”地响动,等着Java被下载执行,是很烦人的。此 外,那些还未上网的专刊,比如《博览群书》,也大可不必就早早地摆在 那里吊人胃口。我还希望它能在以后加入主题检索的功能,这是大型报纸 网站的一个标志。 此外,我经常会去看一下、但只是挑选一两个栏目浏览的报纸,包括 《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等。《中国青年报》曾经 是我很喜欢读的,但现在已告别了青年时代,再读就未免觉得其中的一些 文章“孩子气”太重,它的优势,是一些社会报道很不错。但它似乎并没 有把主要的内容都上网。我记得《中国青年报》是国内最早出周末版的报 纸,当时甚至比正版还受欢迎;我却未能在网上找到这个周末版。它新出 的《电脑周刊》,既然只在北京、上海、广州各大城市发行,就更有必要 上网让其他地方的读者也能读到,而且既然是新出,也更应该在网上推销, 然而却在《中国青年报》的本站点也读不到。《新民日报》我是用来取代 《文汇报》了解一下上海的动态的。它的网页设计颇为古怪,在网页的下 方有一个看不到任何内容的框架,这实在是一个很不应该有的缺陷。《扬 子晚报》则是因为有好友在那里当编辑,我经常给它提供稿件,所以也就 经常去读一下相关的版。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把所有版面的文章、各 个专刊都送上了网,这在国内报刊网站中是很突出的,然而其网络速度之 慢也是突出的。我去年回国时,在南京见到其网站主持人,了解到它的带 宽只有64K,小得可怜,使得其丰富的内容形同摆设。他们现在决定增加 其带宽了,正在改建,这是很值得高兴的。 插图说明: wenhui.jpg:《文汇报》的大刊头、黑底蓝字考验读者的耐心和目力。 guangming.jpg: 《光明日报》左上方的告示栏不必用Java。 xinmin.jpg: 《新民晚报》的下方有一个看不到内容的框架。 网站: “新语丝·报纸杂志”:http://www.xys.org/links/newspapers.html 《人民日报》综合数据库:http://www.snweb.com/pdhome.html 《文汇报》:http://info-po.online.sh.cn/trsdocs/wenhui/foo.login?101 《光明日报》:http://www.gmdaily.com.cn/ 《中国青年报》:http://www.cyd.com.cn/ 《新民晚报》:http://www.xmwb.com.cn/ 《扬子晚报》:htt://www.yangtse.com/ 1999.3.30.